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7)
2023(9083)
2022(8194)
2021(7907)
2020(6608)
2019(15506)
2018(15613)
2017(30110)
2016(16564)
2015(18666)
2014(18656)
2013(18287)
2012(16654)
2011(14813)
2010(14635)
2009(13061)
2008(12655)
2007(10808)
2006(9192)
2005(7756)
作者
(48333)
(39730)
(39512)
(37465)
(25438)
(19177)
(18002)
(15877)
(15126)
(14228)
(13812)
(13152)
(12467)
(12450)
(12269)
(12234)
(12115)
(11891)
(11325)
(11201)
(9966)
(9614)
(9580)
(8998)
(8982)
(8977)
(8837)
(8735)
(8062)
(8033)
学科
(60993)
经济(60929)
管理(46274)
(43070)
(36715)
企业(36715)
方法(31494)
数学(27265)
数学方法(26863)
(15371)
(15251)
(14678)
中国(14508)
业经(13452)
地方(12204)
理论(11596)
(11058)
贸易(11054)
(10733)
(10642)
农业(10260)
技术(10125)
环境(9981)
(9939)
财务(9877)
财务管理(9859)
(9378)
企业财务(9264)
教育(8902)
(8859)
机构
大学(228662)
学院(227689)
管理(93385)
理学(81954)
(81919)
理学院(81032)
经济(79917)
管理学(79421)
管理学院(79037)
研究(73315)
中国(52186)
科学(49738)
(49336)
(38496)
业大(37477)
(37241)
(36049)
研究所(34502)
中心(33081)
(31380)
北京(31015)
农业(30469)
(29867)
财经(29756)
师范(29570)
(27043)
(26847)
(26292)
技术(25952)
师范大学(23903)
基金
项目(163943)
科学(127390)
研究(117641)
基金(117556)
(102946)
国家(102095)
科学基金(87565)
社会(70349)
社会科(66556)
社会科学(66538)
(65202)
基金项目(63550)
自然(59781)
自然科(58373)
自然科学(58359)
自然科学基金(57266)
(54782)
教育(53926)
资助(48780)
编号(48678)
成果(38779)
重点(36157)
(34945)
(34110)
(34066)
课题(33115)
科研(31887)
创新(31723)
计划(30665)
大学(30468)
期刊
(85567)
经济(85567)
研究(62218)
学报(39874)
中国(39032)
科学(35563)
(34532)
管理(33081)
大学(29186)
学学(27485)
教育(26243)
(26117)
农业(24760)
技术(20688)
(14712)
金融(14712)
业经(14445)
图书(14201)
经济研究(13153)
财经(13140)
(12509)
科技(12209)
理论(12169)
实践(11543)
(11543)
技术经济(10984)
情报(10954)
(10950)
(10878)
问题(10847)
共检索到314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正西  沈佐锐  
本研究通过对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gramma confusum、甘蓝夜蛾赤眼蜂 T. brassicae、广赤眼蜂 T.evanescens、食胚赤眼蜂 T. embryophagum,及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的 6个地理种群的 r DNA- ITS2进行克隆测序 ,又运用软件 DNAStar的 Meg Align程序对不同赤眼蜂属间、赤眼蜂属种间、同种不同地理种群之间以及同一赤眼蜂个体不同拷贝之间的 ITS2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赤眼蜂属与外群 ITS2序列的遗传相似性很低、赤眼蜂属内不同种之间 ITS2序列保守性适中、种内或不同地理种群之间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海滨  丛斌  杜贤章  
【目的】赤眼蜂(Trichogrammaspp.)是全世界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赤眼蜂蜂种的正确鉴别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方法】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卷蛾赤眼蜂(T.cacoecia)5种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不同地理种群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mtDNACOⅡ)基因序列片段的测定,并调用GenBan...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宏科  
赤●眼●蜂●利●用●研●究●概●况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李宏科1833年,Westwod以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为模式种建立赤眼蜂属,时至今日,赤眼蜂的研究已有160余年的历史。赤眼蜂属遍布全球五大洲,是害虫生物防治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辉  柳晓利  钱海涛  丛斌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验材料,对SSCP分子标记体系的电泳条件、温度、变性时间、上样缓冲液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恒温,7W恒功率下,上样缓冲液中不添加甘油、用量为PCR产物体积的0.5~3.5倍,变性温度95℃或98℃,变性时间10~15min,电泳缓冲液为1×TBE,电泳16h,为SSCP分子标记体系最佳的条件组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欣  赵丹丹  姚蓉  袁善奎  张燕  高聪芬  
[目的]探索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作为评价农药慢性毒性影响指标的可行性,为制定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试验准则奠定基础。[方法]用药膜法对3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卵卡浸渍法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探索5种农药(25~400 mg·L~(-1)乐果、10~160 mg·L~(-1)吡虫啉、5 000mg·L~(-1)氟铃脲、4 000 mg·L~(-1)毒氟磷及2 000 mg·L~(-1)恶唑砜)对药剂敏感性较强的不同虫态赤眼蜂羽化率、寄生率及成蜂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乐果和吡虫啉的NOEC分别为200和20 mg·L~(-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惠兰  童普元  胡海军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Trid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latipennisWalker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海滨  丛斌  褚栋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材,研究了单头赤眼蜂DNA的提取方法以及SSR反应体系的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Mg2+的最适浓度为2.0mmol.L-1,dNTP的最适浓度为2.0mmol.L-1,引物的最适浓度为0.8μmol.L-1,Taq聚合酶的最适浓度为1.0U。利用此反应体系,对13个松毛虫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SSR反应,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不同品系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凯  郑书宏  郑礼  
对甘蓝夜蛾赤眼蜂采用筛选和变温锻炼的4个组合处理连续饲养。20代后,在25℃,(75±5)%RH条件下检测质量指标。在饲喂蜂蜜水的条件下,经过筛选的处理雌蜂平均寿命和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未经筛选处理。饲喂与不饲喂条件下测定处理组间差异显著性相同,不饲喂条件下各处理组平均寿命与产卵量相应降低。雌蜂后足胫节长度除恒温不筛选处理显著小于两筛选处理外,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恒温与变温处理之间各项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但经过变温锻炼的处理多数质量指标明显高于恒温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明旭  朱水芳  罗宽  周李华  赵文军  
以松材线虫rDNA -ITS2为靶区 ,建立松材线虫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松材线虫大量DNA和单条线虫的检测结果表明 ,探针检测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时 ,前者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 ,后者无荧光信号 ,表明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探针检测到最低模板浓度为 1pg·μL- 1 ,DNA测序结果与实时荧光PCR结果一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洪霞  林乃铨  
记叙了采自我国海南的毛纹赤眼蜂属,此为本属在中国的首次报道.同时描述2个新种:长柄毛纹赤眼蜂C.longisCapiformus,sp.nov.和长索毛纹赤眼蜂C.longifuniCulatus,sp.nov.,并附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敏砚  张福群  
辽宁省西丰县18年来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增产增收,累积放蜂521.19万亩,挽回粮食损失达13029.7万公斤,纯受益为4890.16万元;减少防治人工费508万元;节省农药费160万元。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保护了天敌和减少了农药对人畜的毒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礼  郑书宏  宋凯  
用离心法、蒸馏法、冷凝法和吸附法从12个绿豆品种和5个棉花品种植株中提取145份挥发物。用嗅觉仪测定螟黄赤眼蜂对提取物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协同素主要来自匍匐型绿豆品种,并主要由吸附法提取获得,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并随生长期的增长而增加。绿豆植株提取物对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均有显著引诱作用。螟黄赤眼蜂对非挥发性提取物没有明显反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建英  万方浩  任承才  韩召军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峰  蔡浩  张帆  李元喜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