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4)
2023(11522)
2022(9244)
2021(8466)
2020(6922)
2019(15318)
2018(14954)
2017(27324)
2016(15095)
2015(17015)
2014(16649)
2013(16225)
2012(14723)
2011(13292)
2010(12844)
2009(11937)
2008(11619)
2007(9949)
2006(8840)
2005(7989)
作者
(47918)
(40420)
(40377)
(38040)
(25536)
(19453)
(17973)
(15929)
(15234)
(13958)
(13752)
(13241)
(13106)
(12922)
(12732)
(12526)
(12172)
(12069)
(11588)
(11529)
(10335)
(9882)
(9863)
(9195)
(9032)
(8975)
(8935)
(8734)
(8262)
(8214)
学科
(61767)
经济(61699)
管理(39096)
(37636)
(27898)
企业(27898)
方法(26233)
数学(23447)
数学方法(23293)
中国(21414)
(18605)
(15035)
(14707)
贸易(14695)
(14437)
(14190)
业经(13783)
农业(12550)
(11569)
(10513)
银行(10461)
环境(10458)
(10020)
地方(10008)
(9716)
金融(9713)
(9528)
技术(9066)
产业(8822)
(8527)
机构
大学(222037)
学院(218531)
(93653)
经济(92234)
研究(85981)
管理(76936)
理学(67219)
理学院(66362)
管理学(65089)
管理学院(64747)
中国(64208)
科学(56871)
(52451)
(48112)
(45958)
研究所(42838)
农业(42236)
业大(40890)
(39178)
中心(37353)
财经(32215)
(30511)
经济学(30419)
(30376)
北京(30178)
(29788)
科学院(28455)
经济学院(27564)
农业大学(27533)
(26704)
基金
项目(157277)
科学(123282)
基金(118243)
(109336)
国家(108541)
研究(103059)
科学基金(90099)
社会(68141)
社会科(64751)
社会科学(64736)
基金项目(62244)
自然(61024)
自然科(59687)
自然科学(59662)
(58804)
自然科学基金(58649)
(51928)
资助(47340)
教育(45915)
重点(36850)
编号(36330)
(34673)
(34281)
(32941)
计划(32716)
科研(31299)
创新(31168)
国家社会(30622)
中国(29597)
(29196)
期刊
(95141)
经济(95141)
研究(60650)
学报(50542)
(48420)
中国(43335)
科学(41924)
大学(35871)
学学(34458)
农业(32776)
(28608)
管理(28016)
(18779)
(18745)
金融(18745)
经济研究(17860)
财经(16221)
教育(15565)
技术(15338)
业经(14375)
业大(14303)
(14097)
问题(13428)
(13046)
(13045)
世界(12385)
农业大学(12197)
国际(12112)
科技(11589)
技术经济(9880)
共检索到317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芸  李健  李吉涛  何玉英  常志强  刘德月  
研究了pH胁迫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中国明对虾暴露于pH7.0、9.0的水体中148 h,于胁迫后0、3、12、24、48、72、96、120、148 h测定鳃、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总抗氧化活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CAT、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基因表达的影响,以pH8.2作为对照。结果显示,pH胁迫12~24 h,对虾各组织T-AOC、抗超氧阴离子、CAT酶活力及CAT基因表达均增加,pH胁迫120~148 h上述指标受到抑制。对虾肝胰腺和肌肉Prx基因表达随胁迫时间增加逐渐升高,鳃和血淋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任海  葛倩倩  葛红星  李吉涛  
选择在中国分离得到的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研究其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鳃组织氧化胁迫和Caspase基因(FcCasp)表达的影响。将中国明对虾分别暴露于200 cells/mL和1 0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于胁迫后3、6、12、24、48、72和96 h测定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FcCasp基因相对表达量,以不加藻的过滤海水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江红霞  林雄平  轩文娟  
为探讨盐胁迫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合成的影响与机理,以及雨生红球藻各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4 mol/L、0.08 mol/L、0.12 mol/L和0.16 mol/L)和不同时间(3 d、6 d和9 d)的盐(Na Cl)胁迫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积累、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β-胡萝卜素羟化酶(Crt R-B)和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基因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政道  李健  葛倩倩  王佳佳  何玉英  王培春  
为研究钠/氢交换体(Na+/H+-exchanger,NHE)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响应pH胁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首先采用静水毒性实验方法确定了中国明对虾酸碱半致死pH,然后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中国明对虾Na+/H+-exchanger isoform 3(命名为FcNHE3)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及RNA干扰技术分析了其在pH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及功能。结果显示,72 h酸性半致死pH和碱性半致死pH分别为5.2和9.1。克隆获得FcNHE3基因(Gen Bank:MF373587)cDNA序列全长3508 bp,开放阅读框2805 bp,编码934个氨基酸,具有信号肽和12个跨膜结构域;蛋白同源分析发现,FcNHE3与青蟹(Carcinus maenas)同源性最高,达到74%;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cNHE3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青蟹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cNHE3基因在鳃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莎  胡炜  李成林  朱夕波  赵斌  张少春  孙永军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海恩  何玉英  李健  胡硕  韩旭  
通过室内40 d养殖实验,研究了4个养殖密度G0(250尾/m~3)、G1(500尾/m~3)、G2(1000尾/m~3)、G3(2000尾/m~3)对体重为0.08 g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生长、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密度胁迫20d时,G1、G2生长和成活率与G0差异不显著(P>0.05),G3显著低于G0(P<0.05);胁迫40d时,G1生长和成活率显著低于G0(P<0.05),G2生长显著低于G0(P<0.05),G2成活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G3生长和成活率均与G0差异极显著(P0.05)。不同养殖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pH、DO、NO_2-N、NO_3-N、NH_3-N和COD无显著影响(P>0.05),均在中国对虾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本研究表明,密度胁迫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养殖20 d时的适宜密度为1000尾/m~3,40 d时的适宜密度为250尾/m~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芸  李健  张喆  何玉英  常志强  陈萍  李吉涛  刘德月  
研究了pH、氨氮胁迫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HSP90基因时空表达的影响。分别将中国对虾暴露于pH 7.0、9.0的水体中148h和不同氨氮浓度的水体中96h,结果表明,pH(7.0,9.0)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鳃、肌肉和血细胞HSP90基因表达均上调,肝胰腺HSP90基因表达对两种pH胁迫差异明显:pH 7.0胁迫条件下,HSP90基因表达3h达峰值后明显降低;pH 9.0胁迫时,HSP90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整个胁迫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伟  王雷  刘梅  蒋克勇  齐灿灿  杨广  王宝杰  
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龙  周锴  安飞飞  陈松笔  李开绵  
分别用50、100、150、200、250 mM NaCl溶液处理蛋黄木薯幼苗,对不同盐浓度下幼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低浓度NaCl处理(≤100 mM)对蛋黄木薯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根中SOD、APX和GR的表达量均有所提高;高浓度NaCl处理时(≥150 mM),SOD和APX的表达水平随盐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而GR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黄木薯生长受抑制程度也增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丰超杰   张颖   张永泉   刘霞飞   吕伟华   马波   韩世成  
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对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生理适应性的影响,采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急性高温下(11、14、17℃和20℃)黑龙江茴鱼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和抗氧化酶等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黑龙江茴鱼血清生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7℃组和2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则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黑龙江茴鱼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高温胁迫24 h时,17℃组和20℃组黑龙江茴鱼肠道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于胁迫48 h时,其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此外,黑龙江茴鱼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抗氧化物酶(GPX)活性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在高温胁迫48 h时显著下降。肝脏中SOD和CAT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急性高温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高温处理下黑龙江茴鱼在17~20℃下处于胁迫状态,其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受到显著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郝甜甜  王际英  马长兴  周莹  李宝山  王成强  孙永智  黄炳山  
为探讨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4.85±0.10)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和亚硒酸钠,配制铜、硒含量分别为(0、0,1 000、0,1 000、2,1 000、4 mg/kg) 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和D4组。养殖实验持续84 d。结果显示:①各组间实验鱼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2组显著低于D1、D3和D4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②幼鱼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背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鱼、脊椎骨和肝脏中Cu含量在D2组达到最高值;Zn含量则在D4组达到最高值;肝脏中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D3和D4组显著低于D1和D2组。③D2组显著降低了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D3和D4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在D4组达到最低值。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血糖浓度、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性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组。⑤肝脏金属硫蛋白(MT) mRNA相对表达量在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溶菌酶(LZM)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D2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2~4 mg/kg)可缓解高铜(1 000 mg/kg)胁迫导致的鱼体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可调控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生理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对鱼体在高铜胁迫下的内环境稳态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丽颖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为了探讨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HSP70和HSP90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了360尾黄颡鱼[初体质量(17.25±0.05) g],分别暴露于含有0(对照)、5.70(低浓度组)、28.50(中浓度组)和57.00 (高浓度组) mg/L总氨氮浓度的水体中,进行96 h的急性胁迫实验。实验开始后,分别于0、12、24、48和96 h取样。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发生后,低、中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高浓度组则持续降低;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显著升高;3 h时,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SOD活性达到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4 h后,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鳃中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升高,但脑中HSP70基因在0 h后显著降低;氨氮胁迫3 h时,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脑中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鳃中正好相反;相比HSP70基因,高氨氮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鳃中HSP90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会对黄颡鱼抗氧化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原因与丙二醛的积累量有关;相比HSP90基因,黄颡鱼HSP70基因的表达量在氨氮胁迫发生后迅速上调,这种生理调控机制提示HSP70在应对急性氨氮胁迫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苗春乐  郝丽珍  王萍  杨忠仁  李红艳  王六英  赵清岩  
为保护野生沙葱种质资源,探明其种子的耐盐能力及人工驯化栽培中适宜的土壤条件,以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沙葱种子,研究了盐胁迫对沙葱种子生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沙葱种子在20~500 mmol/L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除20 mmol/L处理外,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其中各处理的盐害率较对照分别高13.7%~99.0%;在20和50 mmol/L的盐胁迫处理下,萌发的沙葱种子SOD、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大于100 mmol/L的处理活性均低于对照;CAT活性则随NaCl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在20和50 mmol/L浓度的NaCl...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玉英  李少飞  王清印  李健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FC GDh)。FC GDh基因全长1779 bp,包括1个165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5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61.3 k DA,理论等电点为6.54。同源性分析显示,FC GDh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高度保守,其中,与凡纳滨对虾最为相似,高达98%,其次为中华绒螯蟹,为8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FC GDh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GDh聚为一支,之后依次为:中华绒螯蟹、黑腹果蝇、埃及按蚊。组织表达分析发现,FC GDh基因在肌肉、鳃、肝胰腺、胃、肠、淋巴和血淋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芸  李健  何玉英  段亚飞  张喆  李吉涛  
将600尾体重为(5.0±1.2)g的健康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虾,分别暴露于不同氨氮质量浓度(0 mg/L、2 mg/L、4 mg/L、6 mg/L和8 mg/L)海水中,于胁迫后6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和血淋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基因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基因的相对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