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4)
- 2023(9978)
- 2022(8393)
- 2021(7414)
- 2020(6193)
- 2019(13653)
- 2018(13305)
- 2017(24121)
- 2016(13634)
- 2015(15049)
- 2014(14729)
- 2013(14235)
- 2012(13181)
- 2011(11782)
- 2010(11643)
- 2009(10547)
- 2008(10312)
- 2007(9226)
- 2006(8034)
- 2005(7073)
- 学科
- 济(47431)
- 经济(47361)
- 管理(37202)
- 业(34114)
- 企(26964)
- 企业(26964)
- 方法(20955)
- 数学(18403)
- 数学方法(18191)
- 学(15160)
- 农(14601)
- 财(14526)
- 中国(13659)
- 制(11015)
- 业经(10777)
- 贸(10092)
- 贸易(10090)
- 易(9816)
- 农业(9653)
- 体(8909)
- 务(8857)
- 财务(8833)
- 财务管理(8814)
- 银(8775)
- 银行(8692)
- 地方(8659)
- 融(8418)
- 金融(8410)
- 企业财务(8388)
- 行(8257)
- 机构
- 大学(193415)
- 学院(192271)
- 研究(73723)
- 济(72334)
- 经济(70776)
- 管理(66583)
- 理学(58051)
- 理学院(57254)
- 管理学(55783)
- 管理学院(55474)
- 中国(53452)
- 科学(51930)
- 农(51142)
- 京(42353)
- 农业(41210)
- 所(40819)
- 业大(40071)
- 研究所(37791)
- 中心(32691)
- 财(32293)
- 江(29593)
- 农业大学(27165)
- 院(27063)
- 北京(26119)
- 财经(25598)
- 省(25556)
- 技术(24135)
- 范(23909)
- 室(23867)
- 经(23389)
- 基金
- 项目(139789)
- 科学(107106)
- 基金(100724)
- 家(94649)
- 国家(93889)
- 研究(89978)
- 科学基金(76951)
- 社会(55902)
- 省(55617)
- 自然(54076)
- 基金项目(53163)
- 社会科(52884)
- 社会科学(52869)
- 自然科(52832)
- 自然科学(52809)
- 自然科学基金(51889)
- 划(48386)
- 教育(41207)
- 资助(40856)
- 编号(33545)
- 重点(32659)
- 计划(30906)
- 发(29593)
- 部(29202)
- 创(29161)
- 科研(28257)
- 科技(28100)
- 创新(27419)
- 成果(26426)
- 业(26138)
共检索到283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pH (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1.06%提高至35.69%±2.06%。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0.60%和35.69%±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9.17%±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叶黄素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但因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 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酸碱度(pH值为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 ℃,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P < 0.05),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 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 ℃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 ℃下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 ± 1.06%提高至35.69% ± 2.06%(P < 0.05)。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 ± 0.6%和35.69% ± 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59.17%± 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叶黄素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但因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 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酸碱度(pH值为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 ℃,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P < 0.05),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 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 ℃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 ℃下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 ± 1.06%提高至35.69% ± 2.06%(P < 0.05)。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 ± 0.6%和35.69% ± 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59.17%± 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潇 张帆 陈颖 成佳欣 岑凯悦 汤晓智
【目的】基于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的冻融稳定性,探究其加入到鱼糜蛋白凝胶中提高鱼肉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的可行性,拟解决运输存储中温度波动造成鱼糜蛋白凝胶产品质量受损的问题。【方法】制备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分散于鱼糜中并加热制备成蛋白凝胶,然后对鱼糜蛋白凝胶进行3次冻融循环,分别测量冻融前后鱼糜蛋白凝胶的质构、色度和水分分布,测定3次冻融后的汁液流失以及凝胶中的冰晶分布。【结果】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添加在提高鱼糜凝胶亮度和白度的同时,抑制了冻融循环引起的色度变化,并且延缓了凝胶在冻融中硬度和咀嚼度的变化速率。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的添加对于冻融前鱼糜凝胶的水分分布没有影响,但是显著增加了冻融循环后鱼糜凝胶中不易流动水的比例,减少了自由水的比例,从而减少了鱼糜凝胶冻融后的汁液流失。冰晶结果显示,乳液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冰晶的直径,从而减少冰晶对肌肉组织造成的损害以及自由水的生成。【结论】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的添加削弱了冻融对凝胶颜色及质构的影响,保持了凝胶的网络结构,提高了鱼糜凝胶的冻融稳定性,保持了冷冻鱼糜产品的品质及营养价值。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有望成为新型的抗冻剂应用于冷冻食品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源 黄天然 黄永强 黄明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番鸭源多肽经加工处理(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pH值)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超声(1 050 W)与未超声处理在番鸭源多肽加工和消化后抗氧化活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pH值处理番鸭源多肽,测定加工后的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标准静态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处理番鸭源多肽,测定消化前后的分子量分布、游离氨基酸含量、肽含量、表面疏水性、抗氧化能力和二级结构等指标,以探究热处理、pH值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番鸭源抗氧化肽的稳定性。[结果]与未超声组相比,经超声处理后的番鸭源多肽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并且在不同pH环境中均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超声处理后的番鸭源多肽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3.31 mg·100 g-1,肽含量增加7.02%,表面疏水性增大5.42,DPPH·清除能力增大6.31%,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增大4.14 μmol ·g-1,β-结构比例增大3.90%。[结论] 超声处理后番鸭源多肽的稳定性增强,与未超声组相比能表现出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家林 Einar Lied
以鱿鱼内脏和加热处理的鱿鱼内脏为原料分别制备液体蛋白 ,置于 6、13、2 0、2 5、3 0和 3 9℃贮藏 3 2d ,取新鲜原料和 3 9℃贮藏液体蛋白样品测定化学组成 ,取制备当天、第 1~ 4、8、16和 3 2天液体蛋白样品分析测定蛋白质水解度。鱿鱼内脏液体蛋白 3 9℃贮藏 4、18、3 2d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其蛋白质、脂肪、灰分、干物质和氨基酸组成基本反映原料原有的化学成分 ,不受贮藏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蛋白质水解度DH值变化的线性回归结果表明 ,在 6℃和 13℃贮藏温度下 ,鱿鱼内脏液体蛋白的水解过程无明显差异 ,在 2 0、2 5、3 0和 3 9℃贮藏温度下 ,鱿鱼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艺华 马开元 孙晓洋 张丽芬 陈复生
【目的】探讨超声对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豌豆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高酯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HMP)、超声豌豆蛋白(PP-US)和超声高酯果胶(HMP-US)制备的乳液为对照,比较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和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制备的乳液在储藏过程中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表观黏度和乳析指数的变化,结合复合物的油-水界面行为,阐明PP-HMP-US复合物的界面行为与其乳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豌豆蛋白(PP)和超声豌豆蛋白(PP-US)乳液相比,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和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乳液的粒径和剪切稀化程度较小,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储藏过程中液滴分布均匀且未出现乳析现象。与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乳液相比,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乳液的粒径和表观黏度进一步减小,储藏过程中乳液更为稳定。油-水界面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可以促进豌豆蛋白与高酯果胶结合,减小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的接触角,且降低复合物界面张力的能力显著提高,更有利于PP-HMP-US乳液的稳定。【结论】超声可以减小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的接触角,改善其油-水界面行为及乳液的理化特性,进而提高PP-HMP-US乳液的稳定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福玉 郭瑞峰 黄彬彬 黄珍珠 吴祖建 吴刚
在筛选出合适的乳化剂和共乳化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含量以及共乳化剂含量对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剂在54℃热贮2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乳化剂的HLB可以为水乳剂的乳液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乳液的粒径和表面张力随着乳化剂含量的升高而减小,当乳化剂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粒径和表面张力开始趋于稳定.共乳化剂对水乳剂的粒径没有太大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水乳剂的表面张力,增强体系的稳定性.水乳剂乳液粒径和表面张力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反映出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当粒径和表面张力变小时,乳化剂HLB、含量或共乳化剂含量能够满足热贮稳定性,则此时乳化剂或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明昧 孙泽威 龙国徽 王涛 姜海龙 潘丽 何玉华 秦贵信
【目的】研究热处理对全脂大豆蛋白质分子结构特征、溶解度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全脂大豆为样本,对其进行湿热法(120℃高压(0.1 MPa)灭菌锅加热7.5Min)和干热法(120℃烘箱干燥15Min)处理,同时设膨化全脂大豆粉不作加热处理。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定量计算蛋白质分子结构特征(酰胺Ⅰ带、酰胺Ⅱ带、酰胺Ⅰ带/酰胺Ⅱ带、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及α-螺旋与β-折叠的比值),并采用体积分数0.2%KOH溶液定氮法和胃蛋白酶-胰酶制剂两步酶解法,分别对大豆样品蛋白质溶解度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进行分析,用PeaRsOn方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会慧 张秀丽 李鑫 许楠 孙广玉
采用抑制剂法研究盐胁迫下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对桑树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叶片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保持较高的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通过硫酸链霉素(SM)抑制D1蛋白的周转和二硫苏糖醇(DTT)抑制叶黄素循环,损伤盐胁迫下桑树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加剧盐胁迫对桑树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伤害,说明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保护盐胁迫下桑树叶片PSⅡ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D1蛋白周转的保护作用大于叶黄素循环。DTT抑制盐胁迫下桑树叶片的叶黄素循环,却将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大部分以无效的荧光和热能形式耗散,减缓过剩激发能对PSⅡ反应中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兰 陈亮 钟儒清 张宏福
【目的】研究外源蛋白酶对肉鸡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的影响,并使用仿生法获取饲粮中外源蛋白酶的最适添加量,为饲用酶制剂效价快速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对照组分别为肉鸡前期和后期基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29%和21.72%,干物质基础),试验组分别在肉鸡前期和后期基础饲粮中添加0、15 000、75 000和150 000 PROT·kg-1的外源蛋白酶,试验共8种饲粮样品,每种饲粮样品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仿生消化管,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鹏 先于王翘 邵信儒 姜瑞平 孙海涛 徐晶
[目的]分析高压均质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清蛋白混合体系性质的影响,为动植物混合蛋白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400 mg/L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大豆蛋白-乳清蛋白混合蛋白体系(SPI-WPI),对其分别进行0,30,60,90,120,150 MPa的均质压力处理,观测高压均质处理前后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电位、表面疏水性、浊度以及乳液微观结构,研究高压均质处理对SPI-WPI混合体系性质的影响。[结果]与SPI和WPI相比,随均质压力增大,SPI-WPI混合体系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明显提高,在压力为150 MPa时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达到峰值,分别为80.6 m~2/g和16.1 min,较高压均质处理前(59.264 m~2/g和14.01min)分别提高了36.06%和14.85%。经高压均质处理后,SPI-WPI混合体系的粒径分布由双峰转为单峰,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平均粒径显著降低(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星 刘忠义 惠丹阳 周蓉
[目的]探索搅拌型黄浆水酸奶的稳定性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变差的主要原因,为提高黄浆水酸奶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普通酸奶、大豆多糖酸奶为参照,以还原糖、粗多糖、pH、滴定酸度、持水力、表面疏水性、δ-电位、粒径、硬度和黏性以及微观结构为指标,将黄浆水酸奶于4℃下贮藏1,3,5,7,9 d后,取样分析其理化指标、凝乳结构及其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探究黄浆水酸奶的失稳机理。[结果]4℃低温贮藏过程中,黄浆水酸奶、大豆多糖酸奶和普通酸奶分别在贮藏的第5,7和9天出现乳清析出和油脂上浮现象。随贮藏时间延长,3种酸奶的还原糖含量总体均呈缓慢增加趋势,且在第7天开始大豆多糖酸奶及黄浆水酸奶中的还原糖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普通酸奶,而3种酸奶中的粗多糖含量总体均始终呈减少趋势且无差异。低温贮藏1 d时,大豆多糖酸奶和黄浆水酸奶的pH均显著低于普通酸奶(P<0.05)。低温贮藏过程中,普通酸奶和黄浆水酸奶持水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5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大豆多糖酸奶的持水力整体呈升高趋势,且第7天起显著高于其余2种酸奶(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金波 王加启 李珊珊 甄云鹏 刘光磊 卜登攀 刘开朗
功能乳制品的加工失活是目前乳制品工业中的重要难题。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于乳中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IgG)和乳铁蛋白(Lf)的影响。本研究参照目前乳品工业中常用的热处理方式,共选用12种温度和时间组合。结果表明,乳品加工过程中的均质化处理提高了乳中IgG以及Lf的活性;不同的温度与时间的热处理方式组合可以显著的影响乳中IgG和Lf的活性;综合考虑乳中IgG和Lf活性变化,本研究表明70~75℃,15s的加工工艺适合于这两种功能性蛋白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热处理 牛奶 IgG 乳铁蛋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