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7)
- 2023(7352)
- 2022(6122)
- 2021(5510)
- 2020(4620)
- 2019(10314)
- 2018(9829)
- 2017(18098)
- 2016(9985)
- 2015(10835)
- 2014(10327)
- 2013(10181)
- 2012(9412)
- 2011(8339)
- 2010(8219)
- 2009(7477)
- 2008(7266)
- 2007(6411)
- 2006(5676)
- 2005(5023)
- 学科
- 济(38155)
- 经济(38107)
- 业(28927)
- 管理(27518)
- 企(23787)
- 企业(23787)
- 方法(18000)
- 数学(15609)
- 数学方法(15462)
- 学(11528)
- 农(10410)
- 财(10311)
- 贸(9893)
- 贸易(9890)
- 中国(9878)
- 易(9664)
- 业经(9278)
- 制(7258)
- 农业(7230)
- 地方(6667)
- 技术(6579)
- 环境(6140)
- 务(6107)
- 财务(6104)
- 财务管理(6090)
- 银(5920)
- 划(5903)
- 银行(5866)
- 企业财务(5816)
- 融(5702)
- 机构
- 大学(145694)
- 学院(143273)
- 济(58069)
- 经济(57048)
- 研究(55284)
- 管理(52737)
- 理学(46600)
- 理学院(45997)
- 管理学(45077)
- 管理学院(44851)
- 中国(39895)
- 科学(38738)
- 农(37709)
- 京(30814)
- 农业(30579)
- 所(30303)
- 业大(29759)
- 研究所(28397)
- 中心(24012)
- 财(24004)
- 江(21232)
- 院(20517)
- 农业大学(20179)
- 财经(19671)
- 北京(18874)
- 省(18219)
- 经(18160)
- 经济学(18057)
- 室(17717)
- 科学院(17380)
- 基金
- 项目(106427)
- 科学(82542)
- 基金(79013)
- 家(74693)
- 国家(74123)
- 研究(66221)
- 科学基金(61183)
- 自然(43807)
- 社会(42939)
- 自然科(42838)
- 自然科学(42818)
- 自然科学基金(42118)
- 基金项目(42060)
- 省(41235)
- 社会科(40781)
- 社会科学(40767)
- 划(36489)
- 资助(32099)
- 教育(29143)
- 重点(24885)
- 计划(24005)
- 编号(23113)
- 发(22759)
- 部(22638)
- 创(22485)
- 科研(21919)
- 科技(21648)
- 创新(21154)
- 业(21072)
- 国家社会(18575)
共检索到203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红星 陈钊 李健 冯艳艳 刘思涛 赵法箴
为探讨pH和氮磷比对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生长竞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对虾养殖水体pH值的范围设置了7.5,8.0,8.5和9.0共4个pH梯度,获得了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在该pH条件下,设置了氮磷比分别为3:2(高富磷组),6:1(富磷组),24:1(对照组)和96:1(富氮组)等4个梯度,其中,单种培养体系中只接种青岛大扁藻或者微小原甲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同时按照1:1的比例接种青岛大扁藻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曹煜成 王少沛 李卓佳 文国樑 陈素文
分别将微绿球藻、啮噬隐藻和绿色颤藻进行单培养和混合培养,分析其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及竞争作用。结果表明,3种微藻对氮磷的吸收速率为颤藻>微绿球藻>隐藻,培养至第10天时,无机氮的吸收量分别为13.496、7.533和6.739mg/L,无机磷的吸收量分别为2.165、0.581和0.510mg/L。以通径分析法研究3种微藻两两混合培养时对氮、磷的作用程度,发现微绿球藻和颤藻共培养,二者对氮磷的吸收量均有所降低;微绿球藻和隐藻共培养,微绿球藻对氮磷的吸收起主要作用;隐藻和颤藻共培养,隐藻被颤藻抑制,颤藻对氮磷的吸收远大于隐藻。
关键词:
微藻 无机氮 无机磷 竞争 通径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亚军 余新威 方力 刘其林 任斌 罗红宇
为考察营养成分以及培养基础液再利用对一株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氮(NaNO_3)、磷(NaH_2PO_4)、微量元素(FeCl_3、Na2EDTA、CuSO_4、Na_2MoO_4、ZnSO_4、CoCl_2、MnCl_2)、维生素(Vitamin B12、Vitamin H、Vitamin B1)、碳(NaHCO_3)的不同含量以及海水(培养基础液)利用方式(不循环与循环利用)对微小亚历山大藻C4生长、毒素含量(μmol/L)与毒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磷浓度对C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莲 周小玉 赵良杰 刘其根
基于千岛湖2009-2010年春夏硅藻不占优势,蓝藻和绿藻发生相互演替的现象,选取千岛湖两种优势蓝藻和两种优势绿藻进行室内生态实验来比较氮磷比对于蓝藻和绿藻生长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室内条件下,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设置了5组氮磷比(原子比:N/P=76.77、N/P=307.06、N/P=153.53、N/P=15.35、N/P=3.84)的培养液,研究氮磷比变化对两种蓝藻(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sp.)和两种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婷婷 路建周 靳萍 杨佩昀 高伟 蔺庆伟 马剑敏
以硅藻中的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氮和磷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谷皮菱形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35℃范围内均可生长,当温度为35℃时比生长率最大。在光照1 000~5 000 lx范围内,谷皮菱形藻均能达到较高的细胞密度,光照为1 000 lx时,其最终细胞密度最大,光照5 000 lx时,比生长速率最大。在氮磷浓度实验中,氮浓度分别定位于1 mg/L和11 mg/L,每个氮浓度下设置磷浓度梯度为0.05、0.1、0.5、2 mg/L,结果显示不同处理间藻的比生长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低氮条件下,磷浓度为2 mg/L时比生长速率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荣霜 徐兆礼 高倩
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最重要的甲藻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研究材料,观察其对氮、磷营养限制胁迫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复营养条件下补偿生长的情况。研究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对照组、贫营养组、限氮组、限磷组和限氮限磷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氮、磷营养限制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生长受到抑制,其中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氮磷共同限制的抑制作用最大。限磷组最大细胞密度为78×104 cell·m 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细胞各项生长参数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细胞密度类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盎绿 李道季
为了阐明营养盐水平下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总体浓度和磷限制对两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影响显著,培养中期添加营养盐(二次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藻类的细胞浓度,同步测定氮磷营养盐水平发现,一次性添加营养盐培养时东海原甲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1.6%和76.9%,米氏凯伦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92.5%和99.9%,二次添加营养盐培养时则稍低,同时两种藻类在实验后期较低磷酸盐水平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较高细胞...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米氏凯伦藻 营养盐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侯建军 黄辉 雷红灵 赖红艳 黄邦钦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发文 高鹏程 来琦芳 么宗利 陆建学 周凯 仲启铖 郑亮 王慧
以盐碱池塘优势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0℃,25℃,30℃)和光照强度(2000 lx,4000 lx,6000 lx)组合条件下两种微藻对水环境ph的影响。结果显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均能使水环境ph上升。在本实验范围内,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能使水环境ph显著上升至9.50以上,在温度25℃、光照强度2000 lx条件下,藻密度达最大值1.1×10~7 cells/M l,水环境ph也达到峰值10.83;小球藻生...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小球藻 温度 光照强度 pH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辰 李金杰 王琼 薛俊增
为阐明船舶压载舱的黑暗密闭环境对绿藻生长的影响,以青岛大扁藻为模式生物,设置不同的初始密度(5 cells/m L、50 cells/m L、5×10~2cells/m L、5×10~3cells/m L和5×104~cells/m L),研究青岛大扁藻在黑暗条件下的相对生长抑制率及在不同生长期和初始密度处理下的种群响应。并对黑暗处理后的青岛大扁藻进行光照恢复研究,探索在不同的起始密度下,未经黑暗与经黑暗处理后的扁藻种群密度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黑暗处理的低密度(3 cells/m L)的青岛大扁藻在光恢复两周后仍然可以达到较高的种群密度水平(1×10~3);经黑暗处理的青岛大扁藻在光恢复初始密度为3及3×10~4cells/m L时的种群恢复能力较未经黑暗处理的弱,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文利 王国栋 刘选卫 马祖友
对在不同N/P(1∶1,5∶1,16∶1,50∶1,100∶1)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营养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P=16∶1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度最快,细胞生物量最高;N/P小于16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态较N/P大于16时好,说明其生长主要受磷的限制。藻细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受N/P的影响,其含量表现为16∶1>5∶1>1∶1>50∶1>100∶1;此外,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随N/P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N/P 铜绿微囊藻 碳水化合物 叶绿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亚丁 华雪铭 孔纯 吴钊 陈晓明 朱伟星 焦建刚 周志刚
为探究小球藻藻渣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豆粕对其生长性能及氮磷排放的影响,实验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使用6%、11%、16%、21%(A1、A2、A3、A4组)的藻渣分别替代饲料中5.5%、10.0%、14.5%、19.0%的豆粕,使用8%的藻渣替代饲料中5.1%的鱼粉(B组)和不使用藻渣的对照组。用上述6种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5.02±0.73)g的凡纳滨对虾45 d。结果发现,存活率A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A2组和A4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系数A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质效率A3组最低,B组其次,其他四组无显著性差异。肌肉鲜...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藻渣 豆粕 鱼粉 替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艺峰 郭小强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研究N、P、Si含量与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 ,8d藻生长率和 8d密度差不受N含量 (质量浓度 1.0~ 89.4mg/L)影响 ,但随P含量 (质量浓度 0 .1~ 2 8.6mg/L)和Si含量 (质量浓度 0 .5~ 2 0 .1mg/L)增加而增加。当P质量浓度 2 8.6mg/L、Si质量浓度 2 0 .1mg/L ,接种密度分别为 8.4× 10 4 ml- 1和 143.1× 10 4 ml- 1时 ,藻生长率和密度差可达 0 .778d- 1和 869.7× 10 4ml- 1。 11d藻生长率主要受接种密度的影响 ,N质量浓度起次要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沈颂东
将小球藻 (Chlorellavulgaris)在添加了不同浓度的氮和磷的人工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培养 ,测定小球藻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和水体中氮和磷的剩余量。研究结果表明 :[N]/[P]比值在 14以下时 ,随着比值的升高 ,小球藻对氮的吸收能力逐步加强 ;[N]/[P]比值为 7~ 8时 ,小球藻对氮的吸收能力最强。 [N]/[P]比值 4时 ,对小球藻的吸收磷能力无太大影响。同时小球藻可将吸收的氮营养盐转化为叶绿素蛋白等细胞含氮物质 ,在人工富营养化污水中培养 96h后 ,藻体叶绿素总量为 10 13;而对照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艺峰 林霞 徐同成 虞小花 高成勉 张仕坚
对水产养殖中的主要饵料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Droop)Hibberd)进行了5×3×2析因试验,培养液NO-3-N水平分别设置为0、3、6、12、24mg/L,光照强度分别为22.9μmol/(m2·s)、43.2μmol/(m2·s)、80.4μmol/(m2·s),更新率分别为10%和25%,研究了光、氮和半连续培养更新率对微绿球藻生长、采收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NO-3-N水平、光照强度、更新率及其交互作用对细胞密度、生长率和采收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以更新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光照强度,影响最弱为NO-3-N水平。更新率2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