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
2023(1304)
2022(1136)
2021(1017)
2020(950)
2019(2015)
2018(2078)
2017(3906)
2016(2193)
2015(2344)
2014(2199)
2013(2218)
2012(1985)
2011(1767)
2010(1636)
2009(1447)
2008(1322)
2007(1077)
2006(863)
2005(657)
作者
(7337)
(6166)
(6113)
(5687)
(3759)
(3073)
(2694)
(2495)
(2307)
(2169)
(2130)
(2105)
(2048)
(1959)
(1915)
(1911)
(1904)
(1826)
(1748)
(1722)
(1600)
(1566)
(1437)
(1415)
(1369)
(1362)
(1354)
(1350)
(1344)
(1320)
学科
(7424)
经济(7420)
(4748)
管理(4702)
方法(4539)
数学(4307)
数学方法(4285)
(3106)
企业(3106)
(2659)
(2305)
环境(1985)
农业(1824)
(1621)
贸易(1621)
(1570)
中国(1391)
(1285)
业经(1284)
(1242)
地方(1124)
技术(1003)
水产(982)
资源(947)
(896)
规划(868)
环境规划(854)
(827)
动物(824)
(823)
机构
大学(30410)
学院(30092)
管理(11477)
(11298)
经济(11136)
研究(10843)
(10543)
理学(10481)
理学院(10343)
管理学(10151)
管理学院(10110)
农业(8679)
科学(8495)
业大(8237)
中国(7146)
农业大学(6151)
(6060)
(5938)
研究所(5741)
中心(4834)
(4601)
实验(4451)
(4285)
实验室(4255)
(4248)
重点(4070)
(4069)
(3816)
经济管理(3734)
科学院(3715)
基金
项目(24644)
科学(18847)
基金(18271)
(17490)
国家(17345)
研究(14368)
科学基金(14176)
自然(10399)
基金项目(10352)
(10240)
自然科(10165)
自然科学(10158)
自然科学基金(10001)
社会(9324)
社会科(8897)
社会科学(8894)
(8829)
资助(7123)
教育(6497)
计划(6191)
重点(5789)
科技(5646)
(5369)
(5318)
(5305)
科研(5198)
(5161)
(5105)
创新(4960)
编号(4848)
期刊
(9700)
经济(9700)
学报(8942)
(8818)
科学(7060)
大学(6129)
学学(6060)
农业(5960)
研究(5714)
中国(5101)
(3145)
业大(3047)
管理(2994)
农业大学(2753)
(2416)
(2347)
中国农业(2030)
科技(1959)
业经(1758)
技术(1675)
自然(1669)
资源(1611)
林业(1583)
经济研究(1568)
问题(1466)
自然科(1420)
自然科学(1420)
财经(1415)
技术经济(1288)
商业(1273)
共检索到36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雄文  戴新宾  张荣铣  
对莱氏衣藻在不同pH值下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变化的观测表明 ,在pH 7 2时诱导的酶活性最高 ,而pH 5 5时诱导的酶活性明显低于pH 7 2和pH 9 0时诱导的酶活性。氮素对胞外碳酸酐酶基因表达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在从高CO2浓度 (5 % )转入低CO2 浓度 (0 0 3% )时 ,缺氮或低氮浓度抑制胞外碳酸酐酶活性的增加 ,铵态氮诱导的酶活性高于硝态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玮蔚  孙雪  王冬梅  沈佳  徐年军  
为探讨小球藻中碳酸酐酶对环境调控的响应规律,提高小球藻的生物量及对无机碳的利用,实验采用生化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盐度和2种无机碳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胞外碳酸酐酶(CA)活性及3种亚型碳酸酐酶基因(c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至第9天时盐度15和30培养藻生长较快,盐度45藻细胞密度降为盐度15的0.83倍;CA活性随着盐度增加而降低,盐度45长时间处理酶活性降低更为明显,3种亚型ca基因表达量则随盐度升高而增加。2倍空气CO2浓度培养藻密度可达空气CO2浓度的1.23倍,但CA活性较低,第8天为空气CO2浓度组的0.41倍,α-ca和γ-ca基因表达量比空气CO2浓度组略有升高。在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锦兰  夏建荣  邹永东  
以浮游硅藻小新月菱形藻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海水培养相比,最高盐度(70)培养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下降了59.2%;同时,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叶绿素a、c含量分别降低了66.3%、50.0%和45.7%。高盐度培养下,最大光合速率(Pm)、光合效率(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对无机碳的亲和力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盐度升高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小新月菱形藻可以通过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变化、对无机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子睿  施志仪  李文娟  尚朝  尚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婧  赵亚平  关连珠  
游离碳酸钙是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密切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的环境学效应,但是将游离碳酸钙作为土壤重要组成物质而探讨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研究探讨碳酸钙与土壤pH值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碳酸钙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游离碳酸钙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及分析测试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随游离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趋近于达到该试验条件下的最大值(pH=8.19),但并非呈直线相关,而是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中性磷酸酶活性和转化酶随碳酸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文凯  张国庆  邓湘云  李建保  景亚妮  
硅藻作为一种天然、多孔、高比表面积和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生物,大规模培养以生产微纳米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验以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为材料,分别研究了6个不同梯度的初始pH(6.0、7.0、8.0、8.5、9.0、10.0)和NaHCO3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1)对该藻的生长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和NaHCO3都对威氏海链藻生长影响显著,该藻分别在初始pH为9、NaHCO3浓度为200mg·L-1时生长最佳,从节约成本考虑,NaHCO3浓度在100 mg·L-1时为最佳用量。威氏海链藻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培养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崇华  赵方慈  喻琪盛  陈杨沁  张春华  葛滢  
为探明胞外聚合物(EPS)对微藻砷的富集和迁移的作用效果,采用1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莱茵衣藻EPS进行提取,测定EPS含量及其主要成分,运用LIVE/DEAD BacLight staining–LSCM观察去除和未去除EPS的莱茵衣藻的生长情况,并对藻细胞进行AsV处理(20μg/L、处理6.0 h),比较有(无)EPS的莱茵衣藻对砷的吸收、吸附和转化的差异。结果表明:莱茵衣藻EPS总量为16.12 mg/g,其主要成分为多糖(89.96%),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7.41%)和DNA(2.63%),EDTA提取EPS后没有细胞自溶现象产生,不影响微藻的生长;去除EPS后的莱茵衣藻对AsV的还原能力显著降低,且在6.0h内对砷的吸收没有明显变化,但砷吸附量占富集的比例(43.03%~66.23%)显著高于有EPS的砷吸附占比(10.68%~31.90%),表明EPS在莱茵衣藻对砷的富集和形态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亚卿  邵金旺  王 莹  樊明寿  
试验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NO3--N和NH4+-N 2种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氮代谢及根际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3--N和NH4+-N两种形态氮素同时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燕麦生长明显优于单一供应NH4+-N或NO3--N处理,且植株生长量特别是根系生长量随着NO3--N在氮源中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燕麦吸收NO3--N和NH4+-N会对根际pH值产生不同影响,吸收NO3--N时,根际pH值逐渐升高,而吸收NH4+-N却使根际pH值有所降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梅守华  毕燕会  周志刚  
从缺刻缘绿藻的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到5条编码该藻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的contig序列,据此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c 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M iαCA1、M iαCA2、M iβCA1、M iβCA2和M iγCA,开放阅读框(ORF)长分别为963、1 089、1 041、738和687 bp,相应编码由320、362、346、245和22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这些蛋白均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1.25%、45.3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云辉  邹冬生  苏以荣  何寻阳  
为了解喀斯特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有机碳周转中的特征,设置在干土中添加14C–稻草(每1 g干土添加500μg C)、14C–CaCO3粉末(每1 kg干土添加50 g C)和不添加任何外源物(CK)3种处理,对广西环江县2种典型类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地带性红壤进行为期100 d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4C–稻草和14C–CaCO3后5 d,红壤、棕色和黑色石灰土中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均达峰值,红壤中总MBC含量分别为231.7、273.0 mg/kg,分别高于对照70.2%和100.5%;棕色石灰土中总MBC含量分别为288.1、307.7 mg/kg,分别高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鲜莹  谢从新  何绪刚  杨慧君  胡雄  陈柏湘  
采集渔-稻复合系统中的水稻根际淤泥,筛选出有较强产胞外蛋白酶能力的菌株并研究环境因素对其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初筛、蛋白酶复筛等筛选得到一株菌株(编号PRO9);此菌株所产产胞外蛋白酶能够促进水体中有机物质发生氨化反应,减少有机氮含量。此菌还具有产胞外碱性磷酸酶的能力。菌株鉴定结果显示此菌为芽孢杆菌。PRO9菌株所产的胞外蛋白酶在67℃下酶活性最为活跃,最适pH为7,属于中性蛋白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卓  么宗利  林听听  史建全  周凯  王慧  祁洪芳  来琦芳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以下简称裸鲤)为耐盐碱鱼类。自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取裸鲤幼鱼,全长(4.42±0.02)cm,体质量(0.84±0.01)g。碳酸盐碱度暴露浓度设定为32 mmol/L(CA32)和64 mmol/L(CA64),通过测定青海湖裸鲤幼鱼肝和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酶活性变化规律,探索裸鲤幼鱼肝和肾中SOD、ACP和AKP对碳酸盐碱度胁迫的生理响应。在本试验范围内,裸鲤在高碱环境中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调节能力,在碳酸盐碱度胁迫下,SOD、ACP和AKP酶活性均能在发生显著变化后快速恢复到初始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炎  董晓芳  佟建明  高玉鹏  鲍延娥  崔耀明  
【目的】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碳酸氢钠对肠道内容物pH、消化蛋白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探讨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对蛋鸡消化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1周龄海兰褐壳蛋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1%,0.5%,2.5%,5%NaHCO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33d。试验期末采集各组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食糜及粪便,测定各段食糜和粪便的pH、肌胃食糜的胃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食糜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以及回肠和盲肠食糜中菌群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并计算回肠、盲肠食糜的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慧妹   于水强   谭蕊   徐新颖   王国兵   王维枫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落叶阔叶林(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竹阔混交林(混交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林下地表0~10 cm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包括土壤pH、含水率和有机碳、全氮、NH_4~+-N、NO_3~--N、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和酶计量(V_(C/N)、V_(N/P)、V_(C/P)),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指标。【结果】(1)随着毛竹入侵,毛竹林土壤pH值和含水率显著增大,且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有机碳、NO_3~--N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NH_4~+-N、有效磷和全磷含量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不显著。(2)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水解酶(BG、NAG+LAP、AcP)活性均随毛竹入侵呈下降趋势,氧化酶(POX、PER)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酶计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的V_(N/P)显著低于混交林和麻栎林(P<0.05),而V_(C/N)、V_(C/P)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3)酶活性的矢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程度高于混交林和麻栎林。(4)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NO_3~--N、全氮、有效磷含量或pH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总体不显著。【结论】毛竹林取代落叶阔叶林(麻栎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相关水解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原有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保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范镇明  钱龙  王咏星  
研究了离体状态下河鲈(Perca fluviatilis)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在不同温度和pH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河鲈肝胰脏、肠道、胃3部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最适pH值分别为5.0、7.0、8.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3.0、6.0;肝胰脏、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0℃,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胰脏、肠和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6.0、8.0、2.0。在各自最适温度下,肠道中脂肪酶比活力最高,其次是肝胰脏和胃;肝胰脏淀粉酶比活力最高,其次是肠道和胃;肠道中的蛋白酶比活力最高,其次是胃和肝胰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