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
2023(43)
2022(48)
2021(41)
2020(31)
2019(81)
2018(84)
2017(108)
2016(93)
2015(101)
2014(70)
2013(89)
2012(105)
2011(101)
2010(79)
2009(70)
2008(62)
2007(60)
2006(39)
2005(33)
作者
(482)
(381)
(380)
(360)
(227)
(190)
(172)
(160)
(157)
(156)
(152)
(150)
(128)
(126)
(125)
(123)
(123)
(118)
(117)
(115)
(115)
(108)
(100)
(100)
(100)
(96)
(91)
(88)
(86)
(86)
学科
(268)
水产(163)
动物(148)
动物学(123)
(86)
(62)
植物(62)
(59)
(54)
(54)
经济(54)
(44)
及其(43)
管理(43)
农业(42)
(42)
土壤(41)
(41)
生物(40)
理学(38)
工程(37)
(37)
(36)
基因(34)
(34)
(33)
其他(32)
(32)
防治(32)
基因工程(31)
机构
大学(1205)
学院(1189)
(883)
科学(762)
研究(737)
农业(732)
业大(550)
(520)
实验(517)
(512)
实验室(503)
研究所(499)
重点(481)
农业大学(460)
中国(444)
(425)
(388)
技术(325)
(313)
中心(308)
(295)
(281)
科学研究(271)
研究院(270)
科学院(267)
生物(252)
水产(247)
资源(246)
(240)
(224)
基金
项目(1126)
(887)
国家(879)
科学(694)
基金(686)
科学基金(552)
自然(538)
(531)
自然科(526)
自然科学(526)
(525)
自然科学基金(510)
科技(489)
计划(481)
研究(410)
基金项目(377)
(363)
专项(357)
重点(320)
技术(298)
资助(296)
科研(289)
(287)
农业(282)
(264)
(225)
创新(218)
教育(202)
b(187)
(186)
期刊
学报(828)
(770)
科学(555)
大学(529)
学学(528)
农业(514)
中国(332)
业大(293)
(289)
农业大学(261)
中国农业(186)
(182)
林业(180)
自然(178)
水产(176)
自然科(172)
自然科学(172)
农林(150)
(150)
科技(145)
科技大(143)
科技大学(143)
研究(125)
农业科学(117)
(113)
西北(104)
农学(94)
华北(94)
西南(94)
渔业(91)
共检索到1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长兴  王际英  李宝山  王成强  沈钰博  刘财礼  周莹  
为研究饲料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体组成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了6种n-3/n-6 HUFA(D1:14.28,D2:9.26,D3:5.66,D4:3.06,D5:2.02,D6:1.50)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以许氏平鲉幼鱼(36.30±0.03) g为研究对象,在网箱中养殖65 d,分为6实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发现:①饲料n-3/n-6 HUFA对许氏平鲉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n-3/n-6 HUFA降低,幼鱼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D2和D3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各组。②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分别在D2、D3组达到最大值。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2组显著小于其他各组。③各组织C20:4n-6含量随n-3/n-6 HUFA的降低均呈上升趋势,而C20:5n-3、C22:6n-3和n-3/n-6 HUFA整体呈下降趋势。④鱼体脂肪酸组成受饲料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腹脂、肌肉、全鱼、肝脏,且各组织C20:5n-3与饲料C20:4n-6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比例(5.66~9.26)的n-3/n-6 HUFA显著提高实验鱼的生长,改变体组成及组织脂肪酸组成,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作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许氏平鲉幼鱼饲料中n-3/n-6 HUFA的适宜比例分别是8.93和8.7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青  王际英  李宝山  李学丽  郝甜甜  张利民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比值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全鱼脂肪酸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了6种不同n-3/n-6 HUFA比值(D1:29.54,D2:23.04,D3:18.97,D4:9.06,D5:6.86,D6:3.87)的实验饲料。以大菱鲆幼鱼(12.18±0.01)g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了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共分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n-3/n-6HUFA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庞小磊  田雪  王良炎  李梦荣  胡菊  马晓  刘慧芬  李学军  
为了分析饲料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生长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T1)以鱼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97,第二组(T2)以花生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02,其他3组实验饲料以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且n-3/n-6比值分别为0.46(T3)、1.09(T4)和1.53(T5)。10周养殖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鱼体的生长性能、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及不同部位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3/n-6对鱼体的脏体比(VSI)、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I)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R)随n-3/n-6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n-3/n-6比值等于1.09时,WGR达到峰值,为218.53%±24.32%。T2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随着n-3/n-6比值增大GH含量逐渐降低。背部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gh、ghr、igf-1和myod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igf-1r为先降后升,mstn无显著差异。红肌中gh、myod含量逐渐降低,ghr、mstn不存在显著差异,igf-1与背部肌肉相似,先升后降,igf-1r先降后升。腹部肌肉中gh、ghr和igf-1表达情况与背部肌肉一致,igf-1r和myod的表达不存在显著差异。T2组和T4组背部肌肉肌纤维数目存在显著差异,且T4组肌纤维较T2组粗。研究表明,n-3/n-6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体的WGR,且不同比例的n-3/n-6水平会影响血清GH的含量,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GH/IGF轴生长相关基因的水平也受饲料中n-3/n-6比例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振廷  刘波  戈贤平  周群兰  孙存鑫  
为探讨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虾体肉质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n-3/n-6脂肪酸比值(D1:0.29、D2:0.56、D3:1.02、D4:2.20、D5:8.52)的等氮等脂饲料,进行了8周养殖实验,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虾。结果显示,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的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日本沼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酸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D3组最高且显著高于D1组。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虾体粗脂肪(CF)和粗蛋白(CP)影响显著,D4组虾体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3组虾体粗蛋白显著高于D2、D4和D5组。虾体肌肉脂肪酸比值受饲料脂肪酸比值的影响,肌肉中n-3/n-6脂肪酸比值与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D5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D1、D2和D3组,但与D4组差异不显著;D3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5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1和D3组。饲料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肝胰腺抗氧化基因表达影响显著,D4组Hsp60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D5组,但与D1、D2和D3组差异不显著;D2组Hsp70和Toll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5组Myd88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为1.02~2.20,可以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谭青  韩秀杰  王际英  李宝山  李学丽  郝甜甜  张利民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n-3/n-6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体组成和消化酶的影响,配制了6种不同n-3/n-6 LC-PUFA比值(29.54,D1组;23.04,D2组;18.97,D3组;9.06,D4组;6.86,D5组;3.87,D6组)的实验饲料。以大菱鲆幼鱼[(12.18?0.01)g]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了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n-3/n-6 LC-PUFA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WGR)随着n-3/n-6 LC-PUFA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6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酶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3组为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晶晶  邵庆均  许梓荣  周凡  钟观运  宋文新  Owari Ngandeali Bergo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0.79%,0.83%,0.85%,0.88%,0.92%,0.94%;DHA/EPA=2.8/1)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黑鲷幼鱼肝体指数(HSI)及腹脂率(IPF ratio)随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于0.92%和0.94%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脂肪细胞直径呈减小趋势,其中0.94%组显著小于0.85%组;肌肉脂肪含量受n-3 HUFA的影响显著,于0.88%组时达到最低。各组全鱼水份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SFA)和C16∶0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红雨  周越  舒皝  王伟隆  黄旭雄  
为探讨饲料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比值对罗氏沼虾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虾体肌肉组成、抗氧化能力、血清生理指标以及消化能力的影响,设计了n-3 PUFA/n-6 PUFA比值分别为0.37(D1)、0.59(D2)、0.93(D3)、1.51(D4)和4.38(D5)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罗氏沼虾幼虾8周,每组设4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 。结果显示,饲料n-3 PUFA/n-6 PUFA比值对罗氏沼虾幼虾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实验虾终末体质量(F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n-3 PUFA/n-6 PUFA比值增加先升后降,均在D3组最高;且D3组实验虾有最大的肝胰腺蛋白酶活性及脂肪酸合成酶活性(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立侨  江洪波  周忠良  杨家新  朱钧  张道南  
分别以经海水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 5 0DE -G强化剂强化的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 ,至状Ⅲ期后改喂卤虫无节幼体 ,探讨了饵料ω - 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球藻轮虫组的幼体发育至第Ⅰ期幼蟹的存活率最高 ,为 12 .0 0 % ,强化剂轮虫组和角毛藻轮虫组次之 ,分别为 10 .6 7%和 9.6 7% ,而酵母轮虫组最低 ,仅为 3.6 7% ;结合分析状Ⅴ期幼体脂肪酸组成可知 ,幼体发育至第Ⅰ期幼蟹的存活率与其总脂含量和ω - 3HUFA含量密切相关 ,而状Ⅴ期幼体总脂含量与ω - 3HUFA含量随饵料轮虫总脂和ω- 3HUFA含量的增加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帝芝  于若梦  陈芳  卢荣华  杨丽萍  孟晓林  聂国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常杰  牛化欣  胡宗福  于建华  李树国  
为确定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n-3 HUFA需求量以减少鱼油使用和降低养殖成本,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n-3 HUFA对细鳞鲑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脱脂鱼粉、脱脂豆粕、明胶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通过调节饲料中的猪油和浓缩油EPA、DHA水平,使饲料n-3HUFA的含量分别达到0.25%、0.50%、0.75%、1.00%、1.25%、1.50%,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D 0.25、D 0.50、D 0.75、D1.00、D 1.25和D 1.50),分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彩霞  计成  丁丽敏  戎易  
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 0 ,2 % ,5%和 8%胡麻油 ,对蛋黄和鸡肝脏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蛋黄中的α-亚麻酸直线增加 ,DHA含量也呈增加趋势。肝脏中的 DHA含量显著提高 ,在日粮胡麻油添至 5%时达最高。试验 14 d后蛋黄中 DHA和 EPA的转化达到稳定 ,随胡麻油添加量增加蛋黄中 DHA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试验表明 :α-亚麻酸在鸡肝脏中进行碳链延长和脱氢过程 ;产蛋鸡可以将 α-亚麻酸优先转化成 DHA沉积于蛋黄中 ;日粮 α-亚麻酸含量以及给饲时间是影响合成 DHA效率的 2个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彩霞  计成  戎易  
鱼油中富含长链n-3族脂肪酸EPA(甘碳五烯酸)和DHA(廿二碳六烯酸)。关于EPA和DHA营养功能的研究已广泛展开,本文就n-3族脂肪酸营养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其分子作用机理作一概要综述。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书成  章超桦  洪鹏志  
鱼油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是以甘油酯形式存在的。本文对鱼油保健品中n-3PUFA存在形式的选择,利用生物酶技术富集n-3PUFA的方法如脂肪酶选择性水解、脂肪酶选择性酯交换和脂肪酶选择性酯化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n-3PUFA甘油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发n-3PUFA甘油酯产品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利民  常建波  张秀珍  宋丽辉  孙玉增  李烟芬  王际英  于光溥  宫向红  肖险崎  
通过甲酯型、乙酯型、脂肪酸型和甘油酯型化学型式n-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强化饵料对轮虫的营养强化试验,观察了营养强化过程中轮虫生理生态变化,测定了轮虫体内EPA、DHA的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是哪种化学型式的营养强化饵料,营养强化效果均好于微绿球藻强化对照组,轮虫中EPA、DHA含量明显提高,并在强化12h达到最高峰。特别是DHA的转化吸收率,几种化学型式的营养强化饵料存在显著差异。假定甘油酯型营养强化饵料DHA的生物利用度为100,根据测定结果推算,甲酯型为54,乙酯型为78,脂肪酸型为129。由此可见,首次采用的脂肪酸型营养强化饵料效果最好,甘油酯型次之,单酯型较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安文强  董晓慧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章双  刘泓宇  杨原志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对抵抗哈维氏弧菌能力的影响。配制n-3 HUFA水平分别为0.65%(对照组)、1.00%、1.35%、1.70%、2.05%和2.40%的6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06±0.0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结果显示:①饲料n-3 HUFA水平对饲料系数(FCR)、存活率(SR)、肝体比(HSI)和肥满度(CF)均无显著性影响;1.35%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2.40%组。②1.00%组的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70%和2.40%组。③攻毒前,1.35%和1.7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补体C3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攻毒后,血清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溶菌酶(LZM)活性和C3含量急剧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攻毒前,2.40%组肠道TLR22和MyD88 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2.05%组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35%组;此外,1.70%组肾脏TLR22和IL-1β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1.35%组肠道MyD88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70%~2.40%组,1.70%组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有最小值;1.70%组肾脏IL-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IL-1β的表达量呈相反趋势,显著低于2.40%组。研究表明,适宜的饲料n-3 HUFA(1.47%~1.70%)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抑制促炎基因的表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