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4)
- 2023(321)
- 2022(267)
- 2021(250)
- 2020(233)
- 2019(417)
- 2018(452)
- 2017(711)
- 2016(438)
- 2015(486)
- 2014(463)
- 2013(450)
- 2012(399)
- 2011(390)
- 2010(359)
- 2009(356)
- 2008(392)
- 2007(298)
- 2006(253)
- 2005(247)
- 学科
- 济(1176)
- 经济(1175)
- 管理(1161)
- 业(1097)
- 企(1019)
- 企业(1019)
- 学(947)
- 方法(641)
- 数学(511)
- 数学方法(498)
- 财(387)
- 水产(319)
- 业经(298)
- 动物(298)
- 务(295)
- 财务(295)
- 财务管理(295)
- 企业财务(293)
- 技术(285)
- 动物学(284)
- 制(279)
- 农(276)
- 理论(271)
- 体(245)
- 和(243)
- 中国(238)
- 策(227)
- 及其(224)
- 融(222)
- 金融(222)
- 机构
- 大学(6698)
- 学院(6513)
- 研究(2801)
- 科学(2345)
- 农(2270)
- 管理(2005)
- 农业(1894)
- 济(1875)
- 经济(1830)
- 中国(1803)
- 理学(1775)
- 理学院(1747)
- 所(1701)
- 管理学(1695)
- 业大(1688)
- 管理学院(1681)
- 研究所(1636)
- 京(1422)
- 室(1344)
- 实验(1311)
- 实验室(1261)
- 重点(1206)
- 农业大学(1205)
- 中心(1167)
- 省(1119)
- 业(1108)
- 院(1072)
- 江(981)
- 技术(933)
- 研究院(925)
共检索到8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妮 柳学周 史宝 徐永江 李晓晓 张金勇
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雌性性成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第Ⅴ时期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中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性成熟雌性牙鲆mPRα mRNA和蛋白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qRT-PCR结果显示,在牙鲆卵巢成熟时期的第Ⅴ时相卵母细胞,mPRα mRNA的表达量最高,表明mPRα介导孕激素参与了牙鲆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组织定量定位结果显示,在牙鲆的卵巢、脑、头肾、肾、肝脏组织中均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宝 柳学周 徐涛 李晓妮 徐永江 张金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生安志 鞠辉明 李贵阳 李杰 莫照兰
利用qPCR方法,检测HsP90α和HsP90βm RNA在不同月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检测在不同温度刺激、鳗弧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HsP90α和HsP90β在不同发育期的13种组织(肝脏、脾脏、头肾、后肾、心、肌肉、背皮、胃、肠、鳃、腹鳍、脑和血液)中均有表达。HsP90β表达水平整体高于HsP90α;8月龄牙鲆在肝、鳃、背皮、背肌、腹鳍的HsP90α表达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1月龄、12月龄、24月龄)同组织的表达量(P<0.05),而HsP90β在不同月龄牙鲆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在肝和肠的表达量较高,在鳃、背肌和腹鳍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纳宇 曹丹丹 王志刚 张全启 齐洁 王旭波 于海洋
本研究分析了CD59基因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感染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前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感染前,CD59基因在检测的4种免疫器官中均不表达;感染后,该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肾脏的表达量最高。对牙鲆CD59基因进行原核表达,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D59,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使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约为29 kDa的重组蛋白pET-32a-CD59。
关键词:
牙鲆 CD59 原核表达 抑菌活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付瑞雪 周纳宇 刘金相 王旭波 贺艳 张全启 于海洋
采用重测序方法,利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野生个体,扩增了牙鲆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I-1基因的编码区(CDS)和2605 bp的启动子序列。在牙鲆丝氨酸蛋白酶I-1基因(Po SP I-1)编码区中筛选出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同时在其启动子区筛选出28个SNP位点。对感染鳗弧菌的抗病牙鲆和易感牙鲆进行了部分SNP位点的分型,通过分析CDS中SNP位点的分布情况,发现SNP365A/G位点在抗病个体中的AG基因型的基因频率是60%,高于易感个体的40%(P=0.01)。q RT-PCR结果显示,易感个体在细菌感染后,Po SP...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基因 牙鲆 鳗弧菌 多态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柳学周 臧坤 徐永江 李春广 史宝 王妍妍
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获得了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β亚基的cDNA全长序列,检测了LHβ亚基mRNA的组织表达水平,揭示了垂体、肝脏和卵巢中LHβ亚基mRNA在卵巢发育周期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了血浆LH和雌二醇(Estrodiol,E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漠斑牙鲆为卵巢非同步发育分批产卵性鱼类,LHβ亚基cDN...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金勇 史宝 柳学周 徐永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张凯 蓝功岗 史宝
为了开发适宜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苗种放流的标志技术,利用编码金属标签(CWT)对不同规格牙鲆苗种进行了标记实验,并从标记死亡率、脱标率、适宜标记鱼规格等方面评价了CWT的标记效果。结果显示,CWT标记3种规格的牙鲆苗种后,脱标均发生在标记后的4 d内,其后未再发生脱标现象。小规格苗种[全长为(5.92±0.41)cm]死亡率较高(13%),中规格苗种[全长(8.92±0.36)cm]死亡率为2%,大规格苗种[全长为(12.06±0.62)cm]死亡率为1%。小规格、中规格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吴志昊 李桢 朱香萍 尤锋 宋宗诚 李军 胡金伟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三倍体牙鲆群体及二倍体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取2012年冷休克诱导和培育至11月龄的三倍体及同期二倍体对照牙鲆个体各32尾,通过高盐法提取肌肉组织总DNA;利用筛选得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经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进行人工判读和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总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5.6和5.0、190和142、3.7和2.8、0.613和0.868、0.681和0.629。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司飞 孙朝徽 于姗姗 赵雅贤 宋立民 王树亮 王青林 姜秀凤 王玉芬 于清海
本研究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对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放流用牙鲆亲本群体和放流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等位基因数(N_a)为11.917–22.1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800–0.83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814–0.84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5–0.818。其中,回捕群体的平均N_a最多,为22.167,放流前群体的平均N_a最少,为11.917。
关键词:
牙鲆 回捕群体 增殖放流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增新 柳学周 史宝 徐永江 刘权
采用MiSeq 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构建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工厂化人工育苗模式下仔稚幼鱼阶段6个不同发育时期18个样品的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共获得7462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分类为42个菌门972个菌属。对肠道菌群的形成过程及结构多样性变化分析显示,牙鲆初孵仔鱼的菌群组成多样性丰富,体内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学武 徐永江 柳学周 史宝 王滨
针对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无眼侧体色黑化消褪的现象,本研究从形态、血清和mRNA水平上对其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光镜观察显示,无眼侧消褪区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有眼侧和无眼侧黑化区域(P<0.05),电镜观察发现,无眼侧消褪区域皮肤中黑色素颗粒模糊,黑色素细胞中色素体存在凋亡现象。无眼侧黑化区域消褪过程中,鳞片类型经历了由栉鳞—弱栉鳞—圆鳞转变的过程,栉鳞上硬棘数量也随之减少。无眼侧黑化消褪的牙鲆血清中的黑色素聚集激素(MCH)肽含量显著高于无眼侧正常和无眼侧黑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祥孔 田永胜 李洪 宋莉妮 高进 段会敏 戴欢 陈张帆 陈松林 王秀利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优良养殖新品种培育是防止其品种退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数量性状遗传评估是牙鲆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牙鲆核心群体建立42个牙鲆家系,分别测量140、170、200、380日龄各家系生长相关性状(体重、全长和体宽),通过MINQUE、REML和BLUP方法对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56%–38.62%,其中,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全长和体宽的变异系数都较小,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牙鲆 家系 遗传力 生长性状 育种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武宁宁 刘翠 汪惟超 张俊玲
为明确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foxl3的结构和功能,通过PCR克隆和测序获得了牙鲆foxl3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 CDS)和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共108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nding frame,ORF) 750 bp,编码249个氨基酸。Foxl3二级结构包含一个FH (Forkhead)结构域;三级结构则包含20.48%的α螺旋、15.26%的延伸链和64.26%的无规则卷曲,不均匀分布在蛋白多肽链上。比较多种生物Foxl3氨基酸序列发现,牙鲆Foxl3与其他鱼类相似度较高,其中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同源性最高,达到91.97%,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同源性最低,仅为66.27%。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与Foxl2相比, Foxl3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说明foxl3的进化速度比foxl2快。亚细胞定位显示,Foxl3细胞融合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foxl3在牙鲆卵巢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精巢等其他组织,暗示foxl3可能在牙鲆卵巢发育与分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古樾 付元帅 施志仪 张俊玲
通过PCR技术,从牙鲆(Paralichtys olvaceus)总RNA中克隆了牙鲆Dicer基因序列,该序列全长6 585bp,包括5 69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 896个氨基酸。在多个物种间的蛋白序列对比中,牙鲆Dicer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平均高达78%,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源性最高达到89%;在进化树分析中,牙鲆Dicer与其它鱼类Dicer聚集一支。荧光定量PCR显示,牙鲆Dicer基因在牙鲆大脑里的表达最高。同样的,在牙鲆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阶段里也发现了相对高水平的Dicer mRNA表达。在用甲状腺激素(TH)处理过程中发现,牙鲆D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