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0)
- 2023(8478)
- 2022(7276)
- 2021(6673)
- 2020(5565)
- 2019(12339)
- 2018(12332)
- 2017(22661)
- 2016(13097)
- 2015(14480)
- 2014(14937)
- 2013(14273)
- 2012(13248)
- 2011(12050)
- 2010(12168)
- 2009(11187)
- 2008(11470)
- 2007(10620)
- 2006(9170)
- 2005(8639)
- 学科
- 管理(42233)
- 济(41848)
- 经济(41760)
- 业(37119)
- 企(32396)
- 企业(32396)
- 财(17290)
- 方法(16107)
- 制(16030)
- 数学(13177)
- 数学方法(12984)
- 学(12700)
- 农(11921)
- 中国(11828)
- 务(11321)
- 财务(11290)
- 财务管理(11252)
- 业经(10936)
- 体(10759)
- 企业财务(10736)
- 银(9951)
- 银行(9914)
- 行(9402)
- 体制(9128)
- 融(8872)
- 金融(8868)
- 理论(8640)
- 技术(7856)
- 农业(7434)
- 贸(7369)
- 机构
- 学院(185262)
- 大学(184119)
- 济(67096)
- 经济(65324)
- 研究(65192)
- 管理(61471)
- 理学(51860)
- 理学院(51163)
- 管理学(50064)
- 管理学院(49733)
- 中国(49086)
- 科学(43479)
- 农(40059)
- 京(39049)
- 财(37832)
- 所(35532)
- 研究所(31910)
- 农业(31807)
- 业大(31326)
- 江(31124)
- 中心(29837)
- 财经(28527)
- 经(25681)
- 省(24822)
- 州(24332)
- 北京(23924)
- 技术(23415)
- 院(23213)
- 范(22715)
- 师范(22287)
- 基金
- 项目(120943)
- 科学(93283)
- 基金(86805)
- 研究(83856)
- 家(77986)
- 国家(77352)
- 科学基金(64708)
- 社会(50782)
- 省(49422)
- 社会科(47966)
- 社会科学(47955)
- 基金项目(45295)
- 自然(44036)
- 自然科(43022)
- 自然科学(43000)
- 自然科学基金(42268)
- 划(41294)
- 教育(39865)
- 资助(35368)
- 编号(32896)
- 成果(28542)
- 重点(28247)
- 部(26105)
- 制(26024)
- 创(25871)
- 发(25093)
- 课题(24877)
- 创新(24338)
- 性(24316)
- 计划(24175)
共检索到287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毛磊磊 鄢庆枇 黄力行 张梅梅 王素云 张萌萌 覃映雪
LuxR家族蛋白是一类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蛋白,参与细菌多项重要生理活动。采用RNAi技术构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luxR_(05735)稳定沉默菌株luxR_(05735)-RNAi,并利用qRT-PCR检测基因沉默效果。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沉默株中luxR_(05735)的表达量降低了96.8%。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与野生株相比,luxR_(05735)-RNAi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吡哌酸的耐药性显著降低。对野生株与沉默株luxR_(05735)-RNAi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共有1286个,其中,上调基因353个,下调基因933个;显著富集的通路4条,分别是核糖体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硫代谢通路、硒化合物代谢通路;在这4条通路中可能与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包括metE、glnA、rplB、rplX、rpsA、rpsJ等,这些功能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与细菌的生物成膜及核糖体蛋白合成相关。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推测嗜水气单胞菌的luxR_(05735)通过调控细菌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及核糖体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小红 梁静真 黎姗梅 吕小丽 韦慕兰 韩书煜 蒙兰丽 黄钧 蒋经运
【目的】对广西全州县飞机坪鱼种场患病禾花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耐药特性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为细菌引起的禾花鲤疾病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患病禾花鲤的肝脏、心脏和肾脏等部位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确定菌株的致病性,API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进行细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性试验为K-B纸片扩散法,毒力基因以PCR扩增法检测。【结果】从患病禾花鲤中分离到2株致病力很强的病原菌株TH1和TH3,对健康禾花鲤的致死率均为100.00%;经生化和分子鉴定,2株分离菌株均
关键词:
禾花鲤 嗜水气单胞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国亮 吕利群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抗生素对耐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诱导效率,从五大类抗生素中各挑选出一种代表性的抗生素,在针对嗜水气单胞菌菌株Ah10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琼脂平板上,分别筛选出五株耐药菌株,并对筛选的耐药菌株进行交叉耐药性分析,制定出这些耐药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图谱。结果显示: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嘧啶、硫酸新霉素、诺氟沙星对Ah10的mic分别为:1.0、0.5、8.0、8.0、0.25μg/m 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珍 陈昌福 刘振兴 谭晶晶 高宇 李革雷
在离体条件下进行患病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3个菌株对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获得、稳定性、保存条件和交叉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在含有盐酸多西环素、盐酸四环素、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培养基中连续传代9次(在28℃条件下培养72 h为1代)后,四环素类对3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上升倍数为8~32倍,氟喹诺酮类组MIC上升倍数为125~7 997倍,且耐药获得后保持稳定。同时嗜水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耐药菌4℃保存10和20 d耐药性保持稳定,30 d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丹 曹海鹏 胡鲲 杨先乐
以质控菌株ATCC7966为对照,采用ERIC-PCR方法对49株分别采集于中国浙江、江苏、江西、广东、湖北、上海等主要淡水养殖区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了嗜水气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模式,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与区域性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50株受试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可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这12个基因型,其中Ⅷ型菌株最多,Ⅲ型和Ⅹ型菌株最少。此外,50株受试菌株对氨苄青霉素(AMP)的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氨苄(CX)的耐药率高达98%,94%以上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ERIC-PCR 耐药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经 潘连德
为了解国内各地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质粒指纹图谱及质粒大小与其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分离、收集了40株不同时期来源于国内各地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通过K-B纸片法检测对2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后,采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及HindⅢ对质粒DNA进行酶切并对质粒菌株采用溴化乙锭消除处理,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质粒指纹图谱,研究质粒与耐药性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且多重耐药普遍;40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质粒检出率为37.5%;质粒指纹图谱与耐药相关性分析表明,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与所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无直接关系,来源相同、耐药类型相似的菌株质粒图谱及酶切质粒图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爱萍 邓玉婷 姜兰 吴雅丽 冯永永 黄玉萍 罗理 王伟利
为了解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1996—2013年从广东地区患病龟鳖分离的67株气单胞菌对2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5种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同时分析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上gyrA、parC基因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6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磺胺复合物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92.54%和83.58%,对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中等耐药,耐药率介于19.40%~64.18%,而对亚胺培南、呋喃...
关键词:
龟鳖 气单胞菌 耐药 质粒介导 喹诺酮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晓敏 葛慕湘 张艳英 房海 陈翠珍
采用PCR方法,对分离于唐山和秦皇岛养殖场的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a)、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以及鲤(Cyprinus carpio)肝脏的42株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4种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TEM)、氨基糖苷类(ant(3″)-I)、磺胺类(Sul3)和四环素类(tet(A))的检测。结果表明:42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丽娟 权可艳 王浩 胡鲲 杨先乐 吕利群
为了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制定防止耐药菌产生的用药方案,本研究利用近年来提出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选择窗(MSW)这两个药效学(PD)参数,并结合药代动力学(PK)参数,制定恩诺沙星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研究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参数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μg/mL;2MIC、4MIC、8MIC的抗菌后效应(PAE)分别为(1.67±0.42)h、(2.03±0.17)h、(2.38±0.06)h;MPC为1.125μg/mL;MSW为0.125-1.125μg/mL。根据鲫(Carassius aur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绍戊 王荻 刘红柏 尹家胜 卢彤岩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首先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8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然后利用PCR方法检测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并对其携带基因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呈多重耐药性,对-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60%,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且菌株间耐药谱差异较大。53.57%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21.43%的菌株Ⅱ类整合子阳性,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Ⅱ类整合子阳性株,表明整合子系统在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忽占利 李军星 胡松华 王一成 袁秀芳 徐丽华
为了解浙江省规模化猪场患病猪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采用K-B琼脂法对73株HPS浙江株进行了18种临床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同时应用PCR技术对11个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磺胺类耐药的分离株比例高达86.30%,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和氯霉素类耐药的比例分别为65.75%,60.27%,50.68%,50.68%,46.58%,对大环内酯类耐药仅为28.77%。PCR分析显示:97.26%的菌株中检测到耐药基因,多重耐药的占84.93%。其中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1b的检出率为76.71%,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的检出率为...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佳佳 王荻 卢彤岩 李绍戊
为研究体外诱导敏感嗜水气单胞菌耐药后,其敏感性变化与基因突变、外排作用的关系,实验选取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养殖鱼源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含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EN)和诺氟沙星(NF)的培养基上逐步诱导培养,以获得高耐药菌株;对诱导菌株gry A和pAr C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测定诱导菌对诱导药物和16种非诱导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添加外排泵抑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后的MIC值变化;并对诱导菌交叉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诱导后菌株对EN和NF的MIC分别提高了409.6和4096倍,对非诱导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其他类药物的MIC也有较大变化;药物诱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芦运超 邱军强 胡鲲
为了揭示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潜力,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对3株菌株有抑制作用,而磺胺间甲氧嘧啶对3株菌株均无抑制作用。菌株的耐药表型未与耐药基因一一对应,某些菌株虽然未注释到耐药基因,也可以表现出相关耐药表型;自测的3株菌株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大,亲缘关系非近缘,但耐药基因数量基本一致;经ANI(平均核苷酸一致性)计算后,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即使是近缘菌株,其基因组间仍有较大差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不同宿主来源的菌株在进化树上呈现分散分布,近缘菌株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有菌株在CARD(综合抗生素耐药性数据库)中共注释到21种耐药基因,其中7种耐药基因为所有菌株共享。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较强的可变性以及其宿主分布的广泛性,菌株间进行频繁的基因交流,促进了耐药基因在整个物种的快速扩散,所以即使菌株间基因组变化较大,但耐药基因在菌株间的变化较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玉萍 邓玉婷 姜兰 谭爱萍 吴雅丽 王伟利 罗理
从广东省佛山市4个不同畜禽-鱼复合养殖场采集分离猪/鸭源、鱼源、水源、泥源气单胞菌(Aeromonas)共57株,通过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对8类24种药物的敏感性;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5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具有较高耐药率;不同菌株间存在耐药谱差异。57株气单胞菌通过ERIC-PCR分型,可分为24个基因型;采用PFGE分型可分为46个簇。两种分型方法均发现来源于同一养殖场的菌株存在相同或相似图谱的分离株,并且有相似的耐药谱,提示此为同一克隆株。实验结果表明,ERIC-PCR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钧 彭民毅 罗华平 胡大胜 黄艳华 温华成 施金谷 彭亚
在离体条件下,以36℃培养48 h为1代,测定5株黄颡鱼源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结果显示,试验菌株在含有氟苯尼考的药物培养基中经连续传代诱导7代后,对氟苯尼考均获得了较高且稳定的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上升了8~64倍;将已获得高耐药性的试验菌株接种在不含药物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连续传代至第5代后,MIC值呈稳定状态,但耐药性的消失速率很慢,其中As-004菌株的MIC值不变,其他4株菌株的MIC值也仅下降了50%。试验结果为水产养殖中科学选药和规范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颡鱼 温和气单胞菌 氟苯尼考 耐药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