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3)
2023(12564)
2022(11110)
2021(10564)
2020(8697)
2019(19684)
2018(19781)
2017(37673)
2016(20454)
2015(22782)
2014(22370)
2013(21958)
2012(19785)
2011(17742)
2010(17465)
2009(16307)
2008(15378)
2007(13037)
2006(11402)
2005(9780)
作者
(57190)
(47181)
(46901)
(44459)
(30023)
(22498)
(21336)
(18528)
(17897)
(16684)
(16261)
(15608)
(14726)
(14712)
(14509)
(14289)
(14161)
(14047)
(13472)
(13342)
(11688)
(11462)
(11155)
(10684)
(10510)
(10502)
(10449)
(10316)
(9386)
(9349)
学科
(79581)
经济(79501)
管理(59494)
(53466)
(45502)
企业(45502)
方法(35900)
数学(30489)
数学方法(30117)
中国(20079)
(20066)
(19351)
地方(18986)
业经(18554)
(18121)
理论(14736)
(13849)
农业(13578)
(13519)
贸易(13512)
(13089)
环境(13084)
(13038)
财务(13022)
财务管理(13001)
(12485)
企业财务(12316)
技术(12243)
教育(11437)
(11230)
机构
大学(280752)
学院(279725)
管理(114736)
(104576)
经济(102133)
理学(99834)
理学院(98700)
管理学(96960)
管理学院(96456)
研究(90793)
中国(65998)
(59663)
科学(58456)
(46809)
(44766)
中心(41611)
业大(41277)
研究所(41041)
(41008)
(39372)
(39160)
师范(38844)
财经(38184)
北京(37436)
(34620)
(33485)
(32944)
农业(32152)
师范大学(31454)
技术(30061)
基金
项目(198484)
科学(156367)
研究(146997)
基金(143060)
(124163)
国家(123139)
科学基金(106387)
社会(90932)
社会科(86039)
社会科学(86019)
(78101)
基金项目(76783)
自然(69771)
自然科(68123)
自然科学(68108)
教育(67369)
自然科学基金(66849)
(65766)
编号(62138)
资助(57936)
成果(49844)
重点(44209)
(42732)
(42455)
课题(41596)
(41315)
项目编号(38931)
创新(38428)
科研(37805)
大学(36894)
期刊
(112151)
经济(112151)
研究(79186)
中国(49196)
学报(43628)
管理(40107)
科学(39898)
(36561)
(34540)
教育(34196)
大学(32067)
学学(29598)
农业(26166)
技术(24092)
图书(20461)
(19825)
金融(19825)
业经(19760)
经济研究(17995)
财经(17139)
理论(14890)
情报(14678)
(14487)
实践(14023)
科技(14023)
(14023)
问题(13882)
书馆(13489)
图书馆(13489)
(13097)
共检索到395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士杰  赵宇翔  朱庆华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全球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同时也使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必须充分考虑可信度问题。国际iSchools运动衍生出的iField学科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代表,也与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信息相关学科有一定交叉。iField视域下的可信度研究涉及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交互,本文梳理过去二十余年间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首先,从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可信度研究进行溯源;其次,基于技术环境与社会环境变迁的双重视角解析可信度研究的主题演化逻辑,总结可信度研究在Web 1.0、Web2.0、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四个标志性阶段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并提炼出可信度研究的主题演化框架;最后,从概念内涵拓展、研究方法革新、可信度话题延展等角度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前沿展望。本文希望厘清可信度研究的发展脉络,推动可信度研究的进一步拓新,为未来网络信息资源治理实践提供参考。图1。表3。参考文献1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沈旺  康霄普  王佳馨  饶泽阳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角度,对信息可信度评价进行研究,分析用户可信度评价行为,探索用户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信息可信度评价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从信源、信息内容和结构、媒介3个维度对问答社区语境下用户信息可信度评论进行编码,分析用户在真实情境下的可信度评价决策。[结果/结论]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信息内容维度评价指标对信息可信度进行评价。单项指标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准确性、逻辑性、客观性;联合指标是准确性与客观性、准确性与合理性。专业知识背景影响用户的可信度评价深度,专业背景与话题的相关性越高,可信度评论的影响力越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春华  刘业政  
网络口碑已经成为消费者了解产品质量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本文研究网络口碑信息结构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以及信息可信度如何影响购买意图。本文采用2×2×2×2的组间实验设计,以397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在线购买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口碑的数量和类型对信息可信度的作用以及信息可信度对购买意图的正向作用。最后,文章对实验结果和管理应用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士杰  赵宇翔  宋小康  朱庆华  
伴随着Web 2.0时代网络健康信息体量的激增,人们普遍对互联网环境下健康信息质量产生忧虑,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失真健康信息存在于互联网中,对信息接受者主观感知造成误导,并对消费者的健康知情决策带来潜在威胁。消费者在失真健康信息误导下所作出的健康决策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后果,因此理解消费者对网络失真健康信息可信度判断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公民健康教育与全民健康促进都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分别从信息特征与个体特征视角归纳出消费者对失真健康信息可信度判断的若干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研究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各研究问题,问卷设计利用信息话题与信息表征框架两个维度,选取八则失真健康信息作为问卷阅读素材,在对健康素养的测量上借鉴并汉化了国际通用的最新关键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在信息特征方面,失真信息的表征框架与信息话题对消费者可信度判断有显著影响,且二者存在交互效应;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性别、健康素养等因素对消费者失真信息可信度判断具有显著影响。图1。表4。参考文献61。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宁  唐娜  
文章综合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信息获取全过程三阶段影响因素,研究了用户信息行为对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了用户可信度感知判据指标。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网络学术信息获取取决于用户的可信度感知,可信度感知的认识程度支配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的信息行为决定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最终结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蒋盛益  陈东沂  庞观松  吴美玲  王连喜  
简述微博信息可信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微博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这些研究的不足,并认为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关键问题是微博信息特征的提取和可信度分析方法的设计;结合微博信息的特点及已有研究成果,指出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核心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最后总结全文,对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诚  赵志峰  姚高峰  
模拟社会网络中人际交互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理论的计算信息可信度的方法。该方法从两个方面考虑信息可信度,一是信息所含内容本身的可信度;二是发布信息节点的可信度。同时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以及对恶意节点的惩罚。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比较好的可行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袁毅  蔚海燕  
问答社区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其中开展营销活动,社区的信息质量开始下降。文章研究问答社区的低可信度信息的类型、传播特征及表现形式,提出在信息传播的源头引入SNS机制、在传播的过程中引入专家过滤和系统过滤机制、在传播的后期引入质量评价与推送机制的改进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嘉林  王曰芬  郑小昌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互联网上的网页信息可谓错综复杂、良莠不齐,使用户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可信和可靠的网页信息筛选服务,需要对网页信息进行可信度的评估。[方法/过程]文章在全面分析网页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网页信息可信度评估方法,并构建了网页信息可信度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而计算网页信息的可信度,实现网页信息筛选。[结果/结论]实验表明,文章所提出的网页信息可信度评估方法具有较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臧秀清  
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是指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企业合法、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任程度,是借助各种评价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判断。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2002~2008年间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处罚的20家舞弊上市公司1999~2003年的44组数据及20家正常上市公司的44组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方差分析和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会计信息可信度识别模型,认为税金、期间费用、存货成本和其他应收(付)账款的变化可有效识别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查先进  张晋朝  严亚兰  
双路径模型最早由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提出,认为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改变主要受到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的影响。本文运用双路径模型研究微博环境下用户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认为用户对该行为的态度改变受到信息质量(中枢路径)和信源可信度(边缘路径)的影响。鉴于微博的娱乐性和学术信息的严谨性,本文将用户态度分为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两个方面。首先基于已有的文献构建信息质量二阶模型,并构建微博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294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都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且信息质量的影响均大于信源...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谢娟  李文文  沈鸿权  成颖  
在突发事件中,信息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伴随着不确定性的急剧上升,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信息可信度判断的困难程度。本研究以COVID-19疫情为例,探讨了信息爆炸和信息不确定语境下用户信息可信度的判据。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访谈提纲设计和理论抽样,对21名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对原始语料初步整理后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发掘出了包括权威性、可靠性、内部质量、传播特征和积极性5个主范畴,以及相应的12个范畴和35个初始概念等在内的信息可信度判据;对专业性等普适判据,以及积极性等新发现的判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善沛  何海江  沈立强  
除了增强功能,组件开发者还应该提高组件的质量;组件用户则根据组件的集成可信度,评估组件库中的可选组件,从而选择合适的组件,减少系统集成过程中的风险.从组件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测试性、安全性、维护性五类属性来评估,并详细考察了组件的一些子属性,采用概率的经验方法来建立组件的集成可信度模型,提供了一种可以直接数值比较的度量方法.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汪明艳  陈梅  Yibing Zhu  石笑云  
建立改进的CODA模型来分析研究个体观点可信度及倾向性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模拟并揭示群体观点极化的演化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高可信度(ρj=0.7-0.9)演化情况下个体最终形成集群,而低可信度(ρj=0.2-0.4)个体观点呈现分散状态。高、低可信度的差值越大,网络观点演化效率越明显;高可信度个体推动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而当低可信度值低于0.2时,也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群体极化的现实效应,针对高低可信度的演变边界,提出了网络舆论的干预方案,防控网络群体极化的危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文军  陈荣元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