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7)
2023(14449)
2022(12789)
2021(11808)
2020(10273)
2019(23930)
2018(23736)
2017(46632)
2016(25549)
2015(29078)
2014(29280)
2013(29260)
2012(27174)
2011(24554)
2010(24325)
2009(22557)
2008(22208)
2007(19760)
2006(16966)
2005(14862)
作者
(77109)
(64172)
(63925)
(60825)
(40865)
(30952)
(29033)
(25314)
(24408)
(22891)
(21904)
(21547)
(20350)
(20214)
(20072)
(19964)
(19889)
(19194)
(18430)
(18421)
(16221)
(15714)
(15584)
(14620)
(14493)
(14375)
(14272)
(14162)
(13051)
(12775)
学科
(104705)
经济(104585)
管理(72566)
(69751)
(57620)
企业(57620)
方法(53474)
数学(47105)
数学方法(46604)
(27716)
(27026)
中国(25327)
(24413)
业经(21679)
地方(20485)
(19361)
贸易(19356)
(18734)
农业(18466)
(17676)
(17515)
财务(17444)
财务管理(17400)
理论(16818)
企业财务(16500)
(16320)
环境(15640)
技术(15447)
(14703)
银行(14633)
机构
大学(373593)
学院(369800)
管理(146043)
(145300)
经济(142067)
理学(127296)
理学院(125870)
研究(123919)
管理学(123553)
管理学院(122911)
中国(90387)
科学(80529)
(79527)
(67226)
(65501)
(64020)
业大(60445)
研究所(58750)
中心(56444)
(53674)
农业(53541)
财经(53402)
北京(50131)
(48513)
(48004)
师范(47441)
(44687)
经济学(43631)
(43337)
财经大学(39825)
基金
项目(256496)
科学(199494)
基金(185414)
研究(182073)
(163317)
国家(161988)
科学基金(137492)
社会(112216)
社会科(106230)
社会科学(106197)
(100723)
基金项目(98913)
自然(92454)
自然科(90254)
自然科学(90224)
自然科学基金(88598)
(85281)
教育(83899)
资助(77960)
编号(74214)
成果(59715)
重点(57727)
(56517)
(54122)
(52601)
课题(50909)
科研(50166)
创新(49118)
计划(48107)
教育部(47762)
期刊
(153017)
经济(153017)
研究(104454)
学报(65220)
中国(65064)
(59643)
科学(57539)
管理(50044)
(49294)
大学(47922)
学学(45233)
农业(41168)
教育(37862)
技术(31150)
(28954)
金融(28954)
财经(25689)
业经(25127)
经济研究(24614)
(21781)
(21497)
问题(20331)
图书(19492)
技术经济(18499)
理论(18494)
(18166)
科技(17862)
实践(17029)
(17029)
统计(16751)
共检索到524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叶鹰  
讨论了h指数和类h指数的形成机理,提出基于国际WoS、JCR、ESI三大数据库和国内CSTPC、CSSCI两大数据库,利用SPSS等支持软件通过数据实验归纳发现新的类h指数并与h指数进行比较的实证思想。作为2005年国际上新提出的评价指标,h指数和类h指数具有发展成为下一代核心评价参数的可能,因而对h指数和类h指数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丁楠  周英博  叶鹰  
本文从改进指数、实证分析、数学模型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h指数和h型指数的研究进展,总结了h指数的优点与缺点,并将其与论文总数、引文总数和篇均引文数等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比较,认为h指数和h型指数可能发展成为重要评价工具和核心评价参数。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穆卫国  
本文通过计算哲学核心出版社各二级类的h指数和g指数,并对h指数和g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统计分析,以此评价哲学类学术图书的核心出版社,分析各出版社的出版倾向,以利于图书采购人员更科学、合理地采购哲学学术图书。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宋振世  
文章根据h指数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年被引频次的类h指数,即年度h指数,可以对单篇论文或学者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通过SPSS23对2万多篇论文及800多位学者的年度h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度h指数可评价单篇论文或学者的持续影响力,最后结合年度h指数的思想,提出了用ha指数表达年度h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在选择代表性论文、人才引进等过程中,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孟德泉  董颖  马广芹  
h指数的改进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根据作者排名仅提取作为主要贡献的论文成果作为来源数据,提取被引次数形成降序排列进而计算h指数;二是提取作者全部论文成果以及被引证次数,根据作者署名区分贡献,被引次数加权后重新形成降序排列进而计算h指数。研究成果有g指数、e指数和h变形指数,对这些h相关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认为改进研究在客观性、公正性上有很大提升,但是计算复杂性也相应提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侯剑华  王仲禹  
[目的 /意义]通过量化计量指标对研究主题的知识扩散进行测度与分析,客观地展现研究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单元的扩散路径及其扩散规律。[方法 /过程]以Web of Science(SCI-E&SSCI)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通过被引参考文献检索方法,以J.E.Hirsch 2005年首次提出H指数概念的文献为被引文献,检索2005-2015间引用该文献的施引文献,得到样本数据。借助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分别进行关键词共现与文献共被引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本文所提出的双阶知识扩散度指标Q算法进行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邹新贝  程小娟  
引文评价新指标SNIP旨在评价不同主题领域期刊影响力。从理论上对比分析SNIP与IF、h指数、SJR指标值的原理、关系,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应用区别。结果表明,理论上SNIP与其他3个指标存在关联性,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用于期刊评价实践中。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戚尔鹏  叶鹰  
本文基于漂移幂函数和负指数函数构建e指数和h指数的比率模型,并用学科、期刊、国家和机构层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漂移幂函数高估e/h而负指数函数低估e/h。深入分析发现,除系统误差外,h核样本点的高度随机性是影响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由于h核数据所占比例很小,并且漂移幂函数和负指数函数具有良好的理论分析特性,因此认为e指数和h指数的比率模型可用于一般理论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姜春林  刘则渊  梁永霞  
首先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检索数据,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部分期刊为例,比较各期刊H指教和相对H指数的大小及其特点;其次利用CNKI的系列引文数据库,对部分图书馆学情报学和管理学期刊的G指数进行比较研究,认为H指数与相对H指教、相对H指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最后指出使用H指数、相对H指数和G指数应坚持同类相比原则,在期刊评价中应慎重使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丁楠  潘有能  叶鹰  
从CSSCI中选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6个文科学科学者2002-2006年的数据,计算出学者的被引次数C、被引篇数P、篇均被引次数CPP和h指数。分析表明被引次数C与h指数的相关性最大,计算表明对文学和历史学而言Gl nzel-Schubert公式的估计值更接近实际h指数,而其余学科的h指数大多数数据落在Hirsch公式和Egghe-Rousseau公式估计值之间。在所研究的6个文科领域中,Hirsch公式估计值与实际h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较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邱均平  周春雷  
高影响力作者是学科创新和发展的骨干力量,其评选方法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实证研究提出"核心期刊高发文量和h指数相结合"是一种具有优势的评选高影响力作者的有效方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王红星  
Hirsch教授提出的h指数在国内外信息计量和科学评价领域引起了很大反响,一系列的类h指数随之出现。本文从相关学科、作者、来源期刊、出版年代、所属机构、基金项目等方面,对h指数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h指数的发展历程,预测其发展趋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野琛  
对h指数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科学计量学和科技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文章探讨当前h指数研究中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借助信息价值理论对h指数进行细化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以CSSCI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甫  吴新年  
文章从公平合理的视角来分析h指数衍生指数的改进发展道路,概括了h指数的衍生指数在跨学科、科研生涯长短、自引、机构规模大小和论文合著者荣誉分配等方面对h指数的改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小强  赵星  
针对h指数计算中合著论文可能的影响,在前人的hI指数以及带权被引和W指数基础上,给出基于h核心的被引次数分权类h指数——hAW、hAW/h和hR,分别可测度构建于学者本人校正贡献的学术影响力,衡量学者校正贡献在h核心中的比重以及弥补hAW指数存在的同值缺陷,并讨论了这些指标的理论性质和实证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