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7)
2023(10769)
2022(8919)
2021(7985)
2020(6448)
2019(14418)
2018(13895)
2017(25352)
2016(13895)
2015(14967)
2014(14306)
2013(14056)
2012(13269)
2011(12145)
2010(12162)
2009(10944)
2008(10632)
2007(9424)
2006(8471)
2005(7671)
作者
(44037)
(36754)
(36730)
(34261)
(23485)
(17816)
(16282)
(14415)
(13963)
(12870)
(12584)
(12132)
(12086)
(11702)
(11549)
(11248)
(11201)
(11024)
(10620)
(10565)
(9628)
(9027)
(8841)
(8420)
(8346)
(8227)
(8167)
(8102)
(7529)
(7385)
学科
(59744)
经济(59683)
(35420)
管理(34255)
(25728)
企业(25728)
中国(19635)
地方(19449)
(18486)
方法(18179)
数学(15616)
数学方法(15488)
业经(14503)
(13844)
农业(13016)
(12295)
贸易(12283)
(12152)
(11862)
地方经济(10992)
环境(10848)
(10626)
(10433)
(10408)
金融(10408)
银行(10372)
(10081)
(10032)
技术(9822)
产业(8227)
机构
学院(195276)
大学(192327)
(78522)
经济(77031)
研究(76745)
管理(67978)
理学(58385)
理学院(57571)
管理学(56431)
中国(56317)
管理学院(56099)
科学(51453)
(47561)
(41559)
(41488)
研究所(38178)
农业(37940)
业大(35933)
(33906)
中心(33715)
(30751)
(27855)
(26554)
财经(26497)
(26440)
北京(26162)
师范(25944)
科学院(24360)
(24331)
(24083)
基金
项目(135309)
科学(105148)
基金(96776)
研究(91542)
(88818)
国家(88034)
科学基金(73007)
社会(58064)
(55364)
社会科(55094)
社会科学(55081)
基金项目(51508)
自然(48921)
自然科(47777)
自然科学(47762)
(47176)
自然科学基金(46904)
教育(40237)
资助(37808)
(35987)
编号(34587)
重点(31723)
(28988)
计划(28501)
(27752)
发展(27537)
创新(27219)
(27094)
成果(26754)
科研(26716)
期刊
(90417)
经济(90417)
研究(55364)
中国(44378)
(43939)
学报(41817)
科学(35552)
农业(29925)
大学(29646)
学学(28523)
管理(25291)
(24489)
教育(20001)
(19710)
金融(19710)
业经(17179)
(15941)
经济研究(15123)
技术(14964)
财经(12535)
问题(12011)
业大(11710)
(11035)
科技(10897)
(10832)
农业大学(10019)
商业(9912)
(9674)
资源(9147)
国际(9056)
共检索到300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春丽  何琪  程慧涛  李丽华  阮炘贺  段旭琢  黄枫淇  杨慧荣  张海发  石和荣  王庆  赵会宏  
通过foxl3重组质粒过表达与MT投喂对比,探究一种新型的调控斜带石斑鱼性腺发育的方法。以foxl3重组质粒注射以及MT投喂3月龄的石斑鱼幼鱼,观察性腺发育状态,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性腺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质粒注射初期性腺注射组卵巢较对照组小,体细胞较多,存在向雄性方向发育的趋势(存在睾丸间质细胞),且质粒注射初期的雄性相关基因—amh,激素生成相关基因—cyp11b、11β-hsd2,精子发生相关基因—rec8和syc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T投喂组后期的性腺组织处于明显的兼性发育期,而对照组仍处于O2期卵母细胞期;MT投喂组,amh、cyp11b、11β-hsd2、rec8和sycp3基因相对表达量趋势与质粒注射一致,但投喂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较质粒注射更显著。在本实验条件下,MT投喂调控性腺雄性化的效果较foxl3质粒注射的效果明显。以上结果表明,foxl3重组质粒过表达对斜带石斑鱼幼鱼性腺发育具有明确的雄性化调控作用,且这种调控可能具有剂量依存效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雪松  刘晓春  张勇  李水生  陈华谱  林浩然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卵巢进行组织学分析,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阶段将卵巢发育划分为7个时期(I-VII),检测斜带石斑鱼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ceptors,GtHRs),即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的mRNA水平,同步分析下游卵巢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的表达模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SHR的mRNA水平在I、II...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永强  林秋明  齐襄  洪桂英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我国名贵海产经济鱼类。近几年来,因盲目钩捕,在东南沿海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赤点石斑鱼性腺发育进行周年研究,并开展了人工繁殖和育苗试验。然而,由于此鱼雌雄同体,雌性先熟,在六龄鱼才转变为雄鱼。由此常见因缺少雄鱼无法开展人工繁殖。所以,作者在非繁殖季节,试图用外源性雄激素拌入饵料中,喂低龄和高龄赤点石斑鱼,目的在于诱发其性逆转,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这对于解决雄鱼困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广丽  刘晓春  林浩然  
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17α-甲基睾酮(17-αMT)以10mg.kg-1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前后性腺结构、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一次埋植17-αMT即可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系数(GSI)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性逆转雄鱼精巢的组织结构与正常雄鱼精巢相似,部分鱼转变为功能性雄鱼,经轻微的腹部挤压可排精,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似。赤点石斑鱼埋植17-αMT后前脑、中脑的芳香化酶活性明显提高而后脑的芳香化酶活性降低,但性腺芳香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贝  陈善楠  黄文树  聂品  
IFN-γ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低等脊椎动物IFN-γ与哺乳动物IFN-γ相似性非常低,硬骨鱼类的IFN-γ近年来才得到鉴定。本研究报道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IFN-γ基因,并对其表达进行了分析。斜带石斑鱼IFN-γcDNA全长为867 bp,编码200个氨基酸。其基因组全长为5 104 bp,由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组成。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斜带石斑鱼IFN-γ与高等脊椎动物IFN-γ的序列相似性较低,仅为32.5%~39%,与其他硬骨鱼类的IFN-γ相似性为38.0%~68.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IFN-γ分子C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金英  林浩然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脏、胆囊和胰脏等,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表明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相适应。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其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完善成熟。胰脏在出膜后第4天出现,是和肝脏相互分开的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发育到第35-60天,位于肠道后部的胰脏组织内出现许多大空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家辉  杜金星  姜鹏  邵嘉棋  白俊杰  李胜杰  
为探索建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理雄鱼诱导技术,以出膜后15 d体长(15.1±0.09) mm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含有17α-甲基睾酮(MT)的日粮饲喂60d。饲料MT添加量分别为0mg/kg(MT0)、50 mg/kg (MT50)和100 mg/kg (MT100),分析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MT50和MT100组大口黑鲈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低于MT0组(P<0.05),MT50组生理雄鱼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MT100组(P<0.05),与MT0组雌鱼无显著差异(P<0.05),而Foxl2和Cyp19a1a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啸尘  刘晓春  林浩然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被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所利用而参与其发育进程。在孵化后24h内,T3促进发育的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h后,T3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72h后,0.01mg.L-1T3处理组仔鱼直肠管径明显比对照大,而小肠管径和全长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mg.L-1和1mg.L-1T3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大,而全长显著比对照短。1mg.L-1T...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汶励  姜鹏  白俊杰  
利用养殖草鱼雌性个体所表现出的生长优势,探讨通过性逆转培育全雌草鱼品种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实验采用拌料投喂诱导方式,在饲料中设置0、50、100和200 mg/kg 4个浓度梯度的17α-甲基睾酮(MT),连续投喂150 d,观测不同处理水平草鱼性腺结构和血液中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睾酮(T)和11-酮基睾酮(11-KT)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草鱼性逆转过程中的特征变化。性腺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从投喂30 d开始,各处理组卵巢中开始出现精原细胞。30~150 d,50 mg/kg MT处理组草鱼卵母细胞的生成及成熟受到抑制,发育迟缓;100 mg/kg MT处理组的生殖细胞受抑制程度要高于50 mg/kg MT处理组,实验结束时性腺已被大量精原细胞占据,有向精巢发育的趋势;200 mg/kg MT处理组精卵兼性状态较50 mg/kg MT处理组明显,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少于100 mg/kg MT处理组,对照组卵巢未出现精原细胞。血清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投喂不同剂量的MT,E_2浓度均显著升高,于45 d时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平稳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未经处理的雄性草鱼,随着早期精巢的发育,其E_2水平也逐渐升高。随着MT投喂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T浓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5 d时各处理组降幅最大,且与MT浓度呈正相关,11-KT则有不同程度升高。研究表明,100 mg/kg MT为其性逆转较适宜的浓度,MT可使早期雌性草鱼血清E_2升高,发挥雄激素效应,从而促进卵巢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锦滨  钟声平  张钰霆  郭书林  陈信忠  毛勇  苏永全  王军  
为了评价臭氧消毒技术及其对石斑鱼(Epinephelus)潜在的毒性,首先评价了两种质量浓度(0.05 mg/L和0.30mg/L)臭氧对亚硝酸盐和弧菌的水处理效果,并以斜带石斑鱼(E.coioide)受精卵为实验材料,探讨臭氧对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臭氧的水处理效果良好,0.30 mg/L的臭氧在3 h内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可达72.29%;0.05 mg/L的臭氧处理20 min后也能完全杀灭弧菌。但高浓度臭氧(0.30 mg/L)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造成胚胎油球数目增多、萎缩、解体和死亡,而低浓度组(0.05 mg/L)臭氧处理后22 h胚胎孵化率高达(87....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莉  陈超  孔祥迪  李炎璐  于欢欢  翟介明  庞尊方  
观察比较了9个温度梯度(13、15、17、19、21、23、25、27、29℃)对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用在(21±0.5)℃条件下孵出的健康仔鱼进行耐饥饿和摄食实验,实验温度处理设两种方式:一、处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二、将温度在处理48 h后统一调节至21℃。实验期间,每天统计仔鱼死亡数,测定不投饵条件下的存活指数(SAI),并观察仔鱼投饵后的开口摄食情况及其形态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72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玉萍  田永胜  成美玲  李振通  张晶晶  王林娜  马文辉  庞尊方  张淞林  翟介明  
本研究利用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冻精子分别与褐石斑鱼(E. bruneus)、云纹石斑鱼(E.moara)卵进行人工授精,对2种杂交子代褐龙石斑鱼(E.bruneus♀×♂E.lanceolatus)和云龙石斑鱼(E. moara♀×♂E. lanceolatus)的变态发育、仔稚幼鱼的生长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2个杂交后代受精率相近,但褐龙石斑鱼畸形率高于云龙石斑鱼,孵化率低于云龙石斑鱼。根据卵黄囊的消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长度变化、鳞片及体色的变化,杂交后代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温度为24℃~26℃、盐度为29~31、溶解氧≥10mg/L的条件下,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生长发育至5 d时卵黄囊消失;培育至41 d进入稚鱼期,此时第2背鳍棘、腹鳍棘长度分别为(9.74±0.42)、(7.79±0.39) mm和(9.59±0.46)、(5.81±0.09) mm,达到最长值,之后开始退化缩短;褐龙石斑鱼发育至51 d时,稚鱼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全长为(25.46±1.16) mm,云龙石斑鱼稍晚(56 d),此时,全长为(23.24±1.21) mm;62 d褐龙石斑鱼体表出现4条褐色斑带,云龙石斑鱼体表出现6条褐色斑带;生长至70 d时,褐龙石斑鱼全长是云龙石斑鱼的1.04倍。褐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公式为L=2.6208e0.0465x,R~2=0.9603;云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式为L=2.7158e0.0453x,R~2=0.9451。褐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关系式为P=1.3371e0.0483x,R~2=0.9643;云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的方程式为P=1.4017e0.0467x,R~2=0.944。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全长日增长率均在1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7.89%和30.03%;13 d时,褐龙石斑鱼肛前距日增长率达到最大(25.21%),云龙石斑鱼12 d时达到最大(27.01%)。研究表明,褐龙石斑鱼表现出较云龙石斑鱼生长更快的杂种优势,为同父异母石斑鱼杂交后代的生长及进一步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陈超  宋振鑫  吴雷明  翟介明  马文辉  
观察了在9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40、45)下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初孵仔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25~40,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范围为30~35,此盐度下的SAI值分别为33.3±0.8和24.1±0.2,盐度低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陈超  贾瑞锦  孔祥迪  翟介明  
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进行了记录;仔鱼孵化出膜后,对其进行了耐饥饿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胚胎发育周期与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7–25℃,温度低于17℃时,孵化率随温度的降低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