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2)
- 2023(7985)
- 2022(7021)
- 2021(6350)
- 2020(5703)
- 2019(13195)
- 2018(13180)
- 2017(25659)
- 2016(14358)
- 2015(16465)
- 2014(16801)
- 2013(16748)
- 2012(15778)
- 2011(14384)
- 2010(14586)
- 2009(13924)
- 2008(14148)
- 2007(13095)
- 2006(11254)
- 2005(10322)
- 学科
- 济(59057)
- 经济(58967)
- 管理(45724)
- 业(42248)
- 企(35261)
- 企业(35261)
- 方法(28166)
- 数学(24878)
- 数学方法(24655)
- 财(19398)
- 制(16641)
- 农(16388)
- 中国(14413)
- 业经(12701)
- 学(12465)
- 务(11955)
- 财务(11923)
- 财务管理(11888)
- 贸(11760)
- 贸易(11758)
- 易(11447)
- 企业财务(11251)
- 体(11052)
- 银(10406)
- 银行(10379)
- 地方(10360)
- 农业(10292)
- 行(9818)
- 融(9743)
- 金融(9739)
- 机构
- 大学(215542)
- 学院(213741)
- 济(88866)
- 经济(86920)
- 管理(79990)
- 研究(72003)
- 理学(68512)
- 理学院(67737)
- 管理学(66571)
- 管理学院(66158)
- 中国(55071)
- 京(45031)
- 财(44507)
- 科学(44342)
- 农(39361)
- 所(37669)
- 财经(34518)
- 研究所(33920)
- 江(33629)
- 中心(33478)
- 业大(33102)
- 农业(31195)
- 经(31083)
- 北京(28188)
- 经济学(28002)
- 范(26441)
- 师范(26130)
- 州(25905)
- 财经大学(25404)
- 经济学院(25392)
- 基金
- 项目(138194)
- 科学(107836)
- 基金(100167)
- 研究(99782)
- 家(87359)
- 国家(86651)
- 科学基金(73304)
- 社会(62886)
- 社会科(59549)
- 社会科学(59529)
- 省(54506)
- 基金项目(53260)
- 自然(47354)
- 教育(46523)
- 自然科(46208)
- 自然科学(46193)
- 划(45886)
- 自然科学基金(45389)
- 资助(41148)
- 编号(40541)
- 成果(34124)
- 重点(31551)
- 部(31528)
- 制(29595)
- 发(29235)
- 创(28651)
- 课题(28226)
- 创新(26971)
- 科研(26942)
- 教育部(26858)
共检索到319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洪 刘银春 阮凯斌 吴义炳
以二水合乙酸锌和四水合乙酸镁为主要原料,石英玻璃为基片,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旋涂工艺制备Zn1-xMgxO薄膜(x=0、0.1、0.2、0.3).用XRD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薄膜的晶体结构和透射光谱,并对所得谱线进行分析.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薄膜仍保持氧化锌的六角纤锌矿结构,未发现形成MgO杂相;Zn0.7Mg0.3O薄膜沿(002)晶面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Mg2+离子替代Zn2+离子进入ZnO晶格,使晶格常数发生变化;随Mg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系列样品(002)晶面衍射峰半高宽增大,平均晶粒尺寸递减,(002)晶面的晶面间距略微减小.透射光谱分析表明,随掺杂浓度增高,薄膜在可见光区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巧玲
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模板法在AAO模板的孔洞中制得SrTiO3纳米线,用XRD,EDS,SEM,TEM和SAED对纳米线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AO模板孔洞相互平行,孔径大小均一,所得纳米线长约13μm,直径约70nm,含有Al,O,Sr,Ti4种元素,为立方相多晶结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泽平 熊钢 梅丽红 王耿 屈小鹏
基于阳极氧化铝模板,使用旋涂法制备了锆钛酸铅纳米孔状光子晶体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表征了其结构,形态和尺寸分布.结果显示制备的锆钛酸铅光子晶体呈正方晶相,尺寸统一,分布均匀,同时展现了良好的光学透射特性.这个简单,低成本又可行的制备方法为制备铁电纳米孔阵列结构提供了一条方便又可复制的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红 廖国进
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基片上制备了氧化铝薄膜。研究了氧化铝薄膜的XRD谱和Al 2p核心能级的XPS谱随不同制备氧分压比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氧分压比的增加,薄膜中的铝元素从金属态逐渐升高到正3价,同时薄膜由晶态逐渐转变成非晶态。当氧分压比为11%时,可以得到符合化学计量比的、非晶态的、表面非常光滑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低的消光系数。AFM表面相貌图片显示:随氧分压比增加薄膜表面形貌呈现逐渐光滑的趋势。薄膜在300~1100nm波段有很高的透射率。以上性质表明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氧化铝薄膜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曹美文 王栋
文章设计了纳米复合光响应性抗菌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创新性综合化学实验。通过将MXene纳米结构和卟啉分子引入海藻酸钠水凝胶,赋予其优良的抗菌性能,并对其抗菌能力和抗菌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Xene和卟啉分子的复合结构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单线态氧的产生速率,使所制备的复合海藻酸钠水凝胶具有高效的抗菌能力。通过该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抗菌 水凝胶 MXene 卟啉 单线态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庞雪蕾 李亚娟 余旭东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荧光Eu(Ⅲ)干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其传感性能研究的科学研究型综合实验。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荧光Eu(Ⅲ)干凝胶;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失重分析等对其结构、发光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和表征;通过对不同有机溶剂和阴离子进行筛选,所合成的荧光Eu (Ⅲ)干凝胶对有机溶剂小分子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氟离子具有可视化选择性识别。整个实验合成包含了涉及材料的制备、测试及传感性能评价等多个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了解荧光功能材料的发光性能和其在传感领域的应用等科研情况,掌握稀土发光干凝胶材料的合成方法,熟悉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的操作步骤,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坚 邱坚 刘一星
以正硅酸乙酯(TEOS)原料,HCl/HF混合酸为水解催化剂,研究应用于木材功能性改良的SiO2凝胶的制备工艺条件。所配制3种反应溶液的TEOS/EtOH/H2O比例分别为FU1=1.00∶15.35∶7.45,FU2=1.00∶5.43∶10.10,FU3=1.00∶5.47∶5.77,HCl/HF摩尔比分别为0.02/0.01、0.02/0.04和0.02/0.06,可在120min左右得到醇凝胶。将醇凝胶在-21℃条件下陈化1~3d后,在12h内自然升温至室温,24h内置于超临界流体中进行干燥单元操作,可以得到适合木材功能性改良用并具有纳米结构的SiO2气凝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志强 张昌华 廖红华 李时东 郎建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建清 杨莉莉 熊善柏 杨依姗 刘鑫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观察了不同碱试剂及其浓度对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磷酸钠、氢氧化钙和磷酸氢二钠4种碱试剂中,采用磷酸氢二钠可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制备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魔芋葡甘聚糖浓度、磷酸氢二钠浓度和加热时间对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特性有显著影响;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最佳的制备条件为魔芋葡甘聚糖浓度2.82%、磷酸氢二钠浓度1.00%、95℃下加热3.00h。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可逆性凝胶 响应面分析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加超 卢伟丽 高昕 付晓婷 薛长湖
采用氯化钙体系制作的褐藻酸钠凝胶,其性能受氯化钙浓度、温度及褐藻酸钠的甘露糖醛酸(M)及古罗糖醛酸(G)的比值(即M/G)影响较大。当氯化钙溶液的温度为50℃、浓度为2.0%时,凝胶的性能最佳;高G的褐藻酸钙凝胶的拉伸强度优于高M的,但是吸水性能却不如高M的褐藻酸钙凝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褐藻酸钠成凝胶前后结构变化,主要是-OH峰位置向高波数方向偏移以及C-H伸缩振动变弱,这是褐藻酸钠与Ca2+之间发生交链的结果。
关键词:
M/G 褐藻酸钠凝胶 氯化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燕 张源 李萍 袁光明 李新功 王向军 左迎峰
【目的】为有效提升人工林杉木物理力学性能,以无机硅酸钠(Na_2SiO_3)溶液为浸渍改性剂,硫酸镁(MgSO_4)溶液为固化剂,采用真空–加压循环浸渍方法制备硅镁凝胶改性杉木,探究硫酸镁的添加量和不同浸渍工艺对改性杉木浸渍效果和性能的影响,并优化浸渍工艺为硅镁凝胶改性杉木的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硫酸镁和硅酸钠的摩尔比、浸渍时间、浸渍压力与负/正压时间比4个因素对杉木试件改性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L_9(3~4)正交试验优化浸渍工艺参数。由最佳工艺制得硅镁凝胶改性杉木与硅酸钠改性杉木,考察其质量增加率、顺纹抗压强度、硬度、吸水率、抗流失率、耐热性等性能和微观形貌表征,对比两种改性杉木之间及与未处理杉木的差异。【结果】综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得到:以硫酸镁和硅酸钠的摩尔比为1∶2的MgSO_4溶液和Na_2SiO_3溶液改性杉木,浸渍时间2 h、浸渍压力0.3 MPa和负/正压时间比2∶1的条件下制得的硅镁凝胶改性杉木性能最佳。对比未处理杉木,硅镁凝胶改性杉木的抗压强度、端面硬度、弦切面硬度和径切面硬度分别提升81.1%、73.1%、52.6%和37.2%,吸水率由129.3%降至73.3%。SEM结果显示硅镁凝胶改性杉木中硫酸镁成功浸入杉木管胞与硅酸钠反应并将其固化,导致其沉积物形貌不同,相比硅酸钠改性杉木其抗流失性提升了22.1%。TGA曲线中硅镁凝胶改性杉木的质量损失速率显著降低,由于无机组分的浸入,残余质量提升了27.09%。【结论】杉木经硅镁凝胶改性后,密度和强度增加,耐水性能改善,硬度、抗流失性及热稳定性显著提高,较硅酸钠改性杉木更具性能和应用方面的优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涵 侯科旭 姜炜坤 周昊 吕高金
【目的】由木质素加工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可再生木质素资源的高附加利用价值。若将木质素引入水凝胶中,不仅可以实现水凝胶中化石原料的有效替代,还可以提高水凝胶的强度,并赋予水凝胶多种优异性能。【方法】在碱性条件下,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原料,结合单宁酸,通过Fe~(3+)的原位还原作用,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种多功能木质素磺酸钠@单宁酸–聚丙烯酸(TA@SL-PAA)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证明了单宁酸成功包覆在木质素磺酸钠的表面,并采用质构仪、固体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等对水凝胶的机械性能、抗紫外性、导电性和自愈合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单宁酸成功负载在木质素磺酸钠上,形成木质素磺酸钠@单宁酸(TA@SL)复合物,以此为原料制备的木质素磺酸钠@单宁酸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最佳条件下,其断裂伸长率可达约1 700%,抗压强度可达275 kPa。该水凝胶在具有较高透明度的同时还具有有效的紫外屏蔽效果,紫外吸收能力可达100%。此外,由于木质素磺酸钠和金属离子的存在,使得该水凝胶还具有优异的黏附性、自愈合能力、导电性能和高灵敏度等。值得一提的是,利用该水凝胶的传感特性来制备水凝胶电极,可以有效地捕捉到稳定的肌电图与心电图信号。【结论】由于木质素磺酸钠@单宁酸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导电性和自愈合性等特征,使其在传感器、商业电极和可穿戴电极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远红 林娇芬 潘裕添
以羧化壳聚糖为原料,卡波姆为凝胶增稠剂,经过充分溶胀、搅拌和破碎,制成羧化壳聚糖—卡波姆复合凝胶,研究卡波姆添加量、羧化壳聚糖添加量、贮藏温度及p H对复合凝胶感官、稳定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探讨了羧化壳聚糖—卡波姆复合凝胶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羧化壳聚糖与卡波姆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复合凝胶呈无色透明半固体状,质地均匀细腻有光泽,无异味,性质温和,稳定性好.以质量分数为1%的卡波姆为辅料,配制羧化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的复合凝胶,此时复合凝胶p H约为5.0,质构稳定性良好,易于涂展,可常温下贮藏,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威 黄道榜 吴振增 谢拥群
为了改善重组竹吸水厚度膨胀率,采用硅铝溶胶—凝胶法改性重组竹.同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硅铝摩尔比、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3个主要因素对重组竹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铝溶胶的添加对重组竹吸水厚度膨胀率改善显著;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最佳硅铝摩尔比为11.5,最佳热压时间为1.11 min·mm-1,最佳热压温度为150℃.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重组竹的吸水厚度膨胀率为7.84%±0.20%,与预测值相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忠宏 姜莉 刘国庆
为了研究乙醇、水和盐酸3种试剂的添加量与聚合TiO2溶胶凝胶时间之间的关系,利用单因素试验对3种试剂的适宜添加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一步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添加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凝胶时间随盐酸添加量的增加依次增大,当盐酸的添加量为0.4 mol/mol时膜层出现气泡状点状物,因此盐酸的最大添加量为0.4 mol/mol;凝胶时间随乙醇添加量的减少依次缩短,当其添加量减少到9 mol/mol时无法得到溶胶,因此乙醇的最小添加量为9 mol/mol;凝胶时间随水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少,当水的添加量增大到4 mol/mol时无法得到溶胶,因此水的最大添加量为4 mol/mol。正交试验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