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0)
2023(9949)
2022(8109)
2021(7545)
2020(6224)
2019(13998)
2018(13345)
2017(25225)
2016(13360)
2015(14972)
2014(14428)
2013(14654)
2012(13659)
2011(12506)
2010(12200)
2009(11198)
2008(10766)
2007(9276)
2006(8083)
2005(7130)
作者
(40482)
(34117)
(33856)
(32022)
(21213)
(16313)
(15033)
(13413)
(12941)
(11886)
(11757)
(11057)
(10862)
(10721)
(10626)
(10411)
(10192)
(10051)
(9672)
(9601)
(8548)
(8304)
(8270)
(7678)
(7668)
(7554)
(7316)
(7183)
(6810)
(6792)
学科
(63010)
经济(62955)
(36198)
管理(35836)
(27440)
企业(27440)
方法(26983)
数学(24435)
数学方法(24331)
中国(18901)
(17045)
(15607)
贸易(15602)
(15279)
业经(13778)
(13418)
产业(11747)
农业(11345)
(11161)
地方(11102)
(10738)
技术(9869)
(9588)
银行(9549)
环境(9259)
(9189)
(9073)
金融(9073)
(8306)
(7928)
机构
大学(198457)
学院(196291)
(94686)
经济(93447)
研究(75121)
管理(74852)
理学(65402)
理学院(64666)
管理学(63874)
管理学院(63527)
中国(56882)
科学(44590)
(41824)
(39231)
(38327)
(38155)
研究所(35450)
中心(32605)
业大(32022)
财经(31456)
农业(31387)
经济学(30956)
(29090)
经济学院(28163)
北京(26595)
(26501)
(26498)
科学院(24169)
财经大学(23734)
(22899)
基金
项目(138230)
科学(109693)
基金(104583)
研究(95107)
(94450)
国家(93772)
科学基金(78917)
社会(65518)
社会科(62533)
社会科学(62517)
基金项目(55172)
自然(50736)
(50623)
自然科(49627)
自然科学(49606)
自然科学基金(48839)
(44275)
资助(42265)
教育(41424)
编号(33644)
(31864)
重点(31727)
(31070)
(29502)
国家社会(29295)
创新(27799)
中国(27636)
教育部(27019)
科研(26714)
计划(26226)
期刊
(97206)
经济(97206)
研究(57684)
中国(36695)
学报(35894)
(35027)
科学(32985)
(27489)
管理(26839)
大学(26585)
学学(25607)
农业(24083)
经济研究(18041)
(17494)
金融(17494)
财经(16120)
业经(14668)
(14254)
(14116)
(13830)
问题(13730)
技术(13476)
国际(12766)
世界(12219)
教育(11985)
技术经济(10178)
科技(9836)
(9614)
业大(9072)
商业(8980)
共检索到285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俊  孙林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竞相利用“特保”措施对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进行限制,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文章从界定针对纺织服装贸易的“特保”措施的范围入手,利用受限产品配额用完时间与配额规定限制时间的比较,探讨了“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的短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特保”措施实施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及投资的长期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蕾  
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入世以来,中国通过广泛参与全球化生产获得经济发展的机遇,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开放发展经验,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但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的发展难题。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如何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如何把握21世纪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利用集聚在中国的各种要素;如何在全球生产中培育中国的国家竞争要素,实现自主创新,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低水平地参与全球生产的旧方式,在入世后过渡期中,实行多层次、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战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元龙  温彬  
在加入W TO的“后过渡期”,随着保护性安排的逐渐结束,入世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中外资银行将在“三大领域”与“十大业务”展开激烈的竞争,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资银行能否充分利用这最后的时机,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W TO后过渡期中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中资银行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强对外资银行的调控与监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虹  
根据我国加入WTO协定,我国将逐步履行承诺,到2006年底执行完全入世承诺。“入世后过渡期”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深远。在传统贸易壁垒作用日益减弱的今天,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减少以至于消除新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尽快与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衔接。而大力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积极申请绿色认证,推行绿色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政策和法规正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新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以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毅  
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向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领域,随着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全面废除,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将更为直接地面对种种特别保障措施的考验。本文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受的一般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焦必方  张存涛  
2006年底,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向境外投资者更为开放的中国市场,对日本中小企业而言,既是重要机遇,又是严峻挑战。面对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变化,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本文在对这些新动向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变化的深层原因,也指出了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可持续发展应予以关注的若干影响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发彬  
在国际分工、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以及世界性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进一步扩散的背景下,原产地规则已经发展成为各国在WTO体制下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有力工具。本文就原产地规则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它对我国在WTO后过渡期的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旭宏  王一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外贸进出口已持续3年高速增长。这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进出口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2005年,我国将进入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外贸企业将面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外贸进出口水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毛燕琼  
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后,WTO成员方频频针对我国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与过渡期内我国被诉情况相比,过渡期后的被诉情况呈现出众多特点。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应当抓紧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案,积极应对过渡期后我国频繁被诉于DSB的窘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随着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一些有针对性的贸易壁垒陆续出笼,尤其是纺织品的特保措施被频频使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为此,中国纺织品企业既要加强WTO条款的研究与运用,利用国际组织,维护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利益,又要寻求各种办法以规避贸易摩擦的风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熊志坚  高永富  
"特保措施"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保障措施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入世承诺中接受"特保措施"是中国入世所付出的代价。这些"特保措施"一旦被其他成员方利用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将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出口贸易第一大户--纺织品有关的"特保措施",包括了《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与《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规定的两种期限不一的"特保措施"。本文旨在对这两种"特保措施"的规则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希望能对中国纺织品行业应对可能被其他成员方广泛采用的"特保措施"有所助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秀波  
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汽车产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将无法抵御外来汽车业的攻势,从而面临重大挑战。我国政府必须采取包括关税政策在内的多种税收政策工具激励汽车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迎接挑战。具体而言,有两类税收政策将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即直接激励政策与间接激励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