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1)
- 2023(16919)
- 2022(13928)
- 2021(12785)
- 2020(10446)
- 2019(23451)
- 2018(23154)
- 2017(44342)
- 2016(23840)
- 2015(26709)
- 2014(26238)
- 2013(25700)
- 2012(23444)
- 2011(21374)
- 2010(22135)
- 2009(21052)
- 2008(20811)
- 2007(19192)
- 2006(17408)
- 2005(16003)
- 学科
- 济(109122)
- 经济(109003)
- 业(98307)
- 管理(80007)
- 企(79486)
- 企业(79486)
- 农(50936)
- 方法(41072)
- 业经(35577)
- 农业(34111)
- 数学(31988)
- 数学方法(31385)
- 中国(30551)
- 财(28624)
- 地方(25410)
- 制(22110)
- 技术(20926)
- 务(19971)
- 理论(19945)
- 财务(19912)
- 财务管理(19884)
- 贸(19387)
- 贸易(19369)
- 策(18986)
- 易(18791)
- 企业财务(18752)
- 环境(18405)
- 和(18328)
- 划(18206)
- 学(17426)
- 机构
- 学院(350367)
- 大学(339825)
- 济(146301)
- 经济(143315)
- 管理(138050)
- 理学(117730)
- 理学院(116583)
- 管理学(114608)
- 管理学院(113973)
- 研究(113008)
- 中国(90185)
- 京(71383)
- 财(67037)
- 科学(66096)
- 农(64984)
- 所(56096)
- 江(55992)
- 中心(52595)
- 财经(52183)
- 业大(50930)
- 研究所(50026)
- 农业(49152)
- 经(46968)
- 范(46120)
- 师范(45759)
- 州(44851)
- 北京(44777)
- 经济学(42491)
- 院(40039)
- 经济管理(38542)
- 基金
- 项目(221197)
- 科学(176330)
- 研究(168639)
- 基金(159101)
- 家(135911)
- 国家(134555)
- 科学基金(117759)
- 社会(109244)
- 社会科(103300)
- 社会科学(103271)
- 省(90210)
- 基金项目(82942)
- 教育(76770)
- 自然(72845)
- 划(72811)
- 自然科(71187)
- 自然科学(71175)
- 编号(70826)
- 自然科学基金(69906)
- 资助(64186)
- 成果(56868)
- 发(52443)
- 重点(49150)
- 课题(48805)
- 创(48437)
- 部(48109)
- 国家社会(44528)
- 创新(44462)
- 业(43846)
- 发展(42946)
- 期刊
- 济(179719)
- 经济(179719)
- 研究(103632)
- 中国(75399)
- 农(67389)
- 管理(55521)
- 财(53821)
- 科学(48126)
- 学报(47133)
- 农业(45320)
- 教育(40433)
- 大学(37960)
- 业经(36038)
- 融(36006)
- 金融(36006)
- 学学(35936)
- 技术(34167)
- 财经(26319)
- 经济研究(26160)
- 业(23748)
- 问题(23563)
- 经(22745)
- 技术经济(19804)
- 版(17864)
- 世界(17821)
- 商业(17451)
- 现代(17363)
- 贸(17069)
- 统计(16556)
- 农村(16264)
共检索到543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文章认为,WTO环境下我国农民、农村与农业发展模式应该基于“充分利用农业比较优势前提下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农民、农村与农业发展模式必须在市场深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这个观念出发,文章主要就几个关键性的外部条件展开论述,即改革现有户籍制度,还农村居民以真正的选择权,协调城乡人口发展,调整经济中心布局。
关键词:
农民 农村 农业 发展模式 外部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时姣 刘思华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刻阐明了党的十六大绘制的和谐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提出了“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新见解 ,并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特征、基本框架及实现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志增
培育新型农民,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近年来,河北省实行中等职业教育送教下乡,把招生对象由原来的以初中应届毕业生为主扩展到20-45周岁的在乡农民,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使学生学习不离家门、致富不离土地,探索了一种培育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农村职业教育 新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海峰 李沛沛
循环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循环农业的概念、特点出发,分析循环农业在新农村经济中的发展模式,针对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实现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洪锋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逐渐增长,我国农业已从传统低层次的生产方式转为"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生产模式,这极大地浪费了自然资源也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循环农业之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平原农村为例,就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想法。
关键词:
平原农村 循环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昌发 谭树义
本文结合海南特区经济的实际,着重阐述了“公司十农民”模式的涵义与意义、作法与效果,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即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制定扶持“公司十农民”模式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高科技投入.以促进特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英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三农"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农民增收作为其核心,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将对地方政府能否顺利完成"十二五"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陕西关中各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入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关中五区农业发展模式和农民收入状况,从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差异及其对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区域内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
规模农业 农民增收 比较优势 非均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檀秋 史雨琛 胥春雷
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广袤空间和有利条件。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传统农民如何向职业农民转型,又如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性供给各类职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涵。近年来,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十分注重以市场和新技术等外部显性要素来激励其向职业化转变,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相对而言,针对“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引发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扩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求必须依托“农民”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理应更重视乡村社会巨变和城乡关系重组对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关系。在新发展阶段下,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轫为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开辟了崭新空间;二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功能将从农业生产向乡村产业全链条全领域延伸叠加;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要衔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全环节;四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一体设计要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契合。基于此,坚持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多元复合角色功能;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坚持梯次推进、系统建构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体系;坚持精准施策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是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怀宇 周华明
由于对适应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安排特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还缺乏较为明确的认识,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模式选择上还带有很大的实验性质,具有主流意义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还未清晰呈现,这使得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难以广泛地推行实施。本文分析了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中的产权安排特点,分析我国农村产权改革中制度安排的特点,分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产业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选择方面的结论。
关键词:
产权改革 所有权安排 农业产业化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熊惠平
溯源于我国PPP模式建设实践的农业高职PPP模式,借力于"六次产业"的"中国模式"建设,承载着激发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解构、重构和功能升级从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任。该模式的创新建设要在以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和田园综合体、农业职教基地为重要切入点的载体建设中再现PPP模式本质、彰显自身特色,从而破解"不适应性"难题。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农业 高职教育 PPP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萍 张艳青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转型、加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实现农业产业的宽度与深度拓展,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以此为目标指引,以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创新促进农民组织化生产升级,将更能实现先进生产工具的及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还进一步催生产业融合、信息融合、平台融合等基础上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模式,这将带来农业组织化生产的同步转型升级。未来为强化农民组织化生产的效力,应以经济与人才为基础,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产权治理和组织治理为重点,完善农民组织化生产的规范性;以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设为契机,完善农民组织化生产的开放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旭东 谢晋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体,它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为处于农业转型升级阶段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配置指明了方向。在转型升级阶段,我国资源丰富、农村生活设施完善、客源稳定、消费观念倾向于休闲农业等因素为农村发展休闲产业提供了可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将企业引入休闲农业、加强整体营销能力、保持休闲农业的乡村特点,才能维持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的健康持续徐发展。
关键词:
农业转型升级阶段 农村休闲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鸣銮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得到的启示,并根据1983年10月在访学美国期间调查访问美国家庭农场得到的实际生产、生活经验,提出了"消灭三大差别的农业现代化标准",称之为中国"三农梦",即土地流转、资本下乡、农民"回包",农民既是管理者又是劳动者,消灭体脑差别;粮食安全、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与工人劳动强度、收入相同,消灭工农差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政府为城乡提供相等的基础公共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消灭城乡差别。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复兴的农业之梦,也是农业现代化之梦,与常规的从科学化、机械化和生产力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以农业类专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牢记农业职业学校的历史使命,发扬"勤俭公诚"的校训精神和"耕读传世"的优良传统,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