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2)
- 2023(11268)
- 2022(9372)
- 2021(8427)
- 2020(6651)
- 2019(14926)
- 2018(14411)
- 2017(27773)
- 2016(14763)
- 2015(16356)
- 2014(16558)
- 2013(16370)
- 2012(15827)
- 2011(14845)
- 2010(15445)
- 2009(14372)
- 2008(14026)
- 2007(12753)
- 2006(11985)
- 2005(11351)
- 学科
- 济(86493)
- 经济(86430)
- 管理(39643)
- 业(36600)
- 地方(27248)
- 企(26698)
- 企业(26698)
- 中国(25572)
- 方法(22711)
- 农(21399)
- 数学(19740)
- 数学方法(19541)
- 业经(18033)
- 地方经济(16711)
- 学(15021)
- 农业(14802)
- 融(14583)
- 金融(14582)
- 银(14019)
- 银行(14010)
- 财(13960)
- 制(13952)
- 行(13779)
- 贸(13650)
- 贸易(13638)
- 发(13212)
- 易(13088)
- 环境(13003)
- 策(11824)
- 和(10227)
- 机构
- 学院(221756)
- 大学(218316)
- 济(105644)
- 经济(103466)
- 研究(86786)
- 管理(79650)
- 中国(67342)
- 理学(66070)
- 理学院(65228)
- 管理学(64339)
- 管理学院(63891)
- 科学(48858)
- 京(47387)
- 财(47350)
- 所(44331)
- 研究所(39477)
- 中心(38380)
- 江(36309)
- 财经(35752)
- 农(33365)
- 经济学(33311)
- 经(32202)
- 范(31813)
- 师范(31582)
- 院(31120)
- 北京(31118)
- 经济学院(29456)
- 州(28823)
- 业大(26626)
- 科学院(26139)
- 基金
- 项目(134321)
- 科学(106744)
- 研究(103890)
- 基金(95567)
- 家(81706)
- 国家(80995)
- 科学基金(69053)
- 社会(67867)
- 社会科(64457)
- 社会科学(64445)
- 省(52979)
- 基金项目(48696)
- 教育(46076)
- 划(44215)
- 编号(42362)
- 自然(40228)
- 资助(39324)
- 自然科(39221)
- 自然科学(39213)
- 自然科学基金(38484)
- 发(36542)
- 成果(35713)
- 课题(30943)
- 重点(30915)
- 发展(30595)
- 展(30103)
- 部(29522)
- 国家社会(28157)
- 创(27523)
- 性(26335)
- 期刊
- 济(135717)
- 经济(135717)
- 研究(78390)
- 中国(51188)
- 财(33683)
- 管理(32765)
- 农(32418)
- 融(28354)
- 金融(28354)
- 科学(28233)
- 学报(27208)
- 教育(26557)
- 经济研究(22481)
- 农业(22162)
- 大学(21294)
- 业经(21117)
- 技术(20742)
- 学学(19914)
- 财经(18511)
- 问题(17181)
- 经(16208)
- 贸(14681)
- 国际(13781)
- 世界(13287)
- 技术经济(12798)
- 业(11221)
- 商业(11119)
- 经济问题(11010)
- 坛(10859)
- 论坛(10859)
共检索到372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泽红 汤尚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
中国“复关”与最惠国待遇关贸总协定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调整大多数国家经济贸易关系中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政府间协定。中国曾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1986年7月,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提出了恢复缔约国身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黎仕勇 龙庆华
文章结合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论述了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通过签定不平等条约 ,把许多特权如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强加于中国 ,对中国进行掠夺的历史 ,论证了帝国主义掠夺的本质。
关键词:
WTO 最惠国待遇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晔
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与中美经济关系李晔美国的最惠国待遇,是其对外经济关系中缔结贸易条约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否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是当前美中关系的焦点问题。自1980年1月24日美国参、众两院批准中美贸易协定,对华实施最惠国待遇以来,由于美国对华的最惠国待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金矜
近年来,新一代投资条约对最惠国待遇(MFN)条款适用于实体待遇开始发展出更严格的限制性规定,新近的投资仲裁实践对MFN条款的适用也作出了限制性解释。国际投资法中MFN条款的基本属性和维护东道国规制权的现实需要为MFN条款适用于实体待遇的限制性发展趋势提供了正当性基础。然而,这一趋势也可能将投资者置于不利之地。中国在当前国际投资活动中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在今后的中外投资缔约实践中,宜警惕过于严苛的MFN条款,选择性借鉴限制MFN条款适用范围的最新实践,并为仲裁庭解释MFN条款提供明确指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龙英锋
本文认为WTO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对产品或劳务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不包括所得税;最惠国待遇的给惠对象仅适用于相同产品、相同服务或相同服务提供者,这一要求,体现在国内税领域,则为国内税征税对象的相同性;税收协定中存有大量的税收差异,这些差异不违背税收协定中的无差别待遇原则,因为税收协定中无最惠国待遇条款。同时,这些差别也不违背WTO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关键词:
WTO 国内税 最惠国待遇 税收协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敏
最惠国待遇使得缔约国国民有权根据本国与东道国签订的旧的双边投资协定享受到东道国在新协定中给予第三国国民的优惠待遇,这个待遇扩展了投资者东道国签订的投资协定中规定的优惠待遇的作用。一向以来,各国只从实体方面规定最惠国待遇的适用与排除,而对程序性方面,双边投资协定均没有做出规定。ICSID受理的Maffezin i案对最惠国待遇条款进行了发展,仲裁庭裁决可以将该条款扩大适用于争端解决条款(即B IT中的程序条款),从而开启了ICSID仲裁庭对此问题作出不同裁决的实践争议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本文对发生此种争议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认为主要存在ICSID和最惠国待遇条款两方面的原因。从IC-SID的角度,...
关键词:
ICSID BIT 最惠国待遇条款 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寅通
今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一年,并将其今后的延长与人权问题脱钩。克林顿的这一决定是美国以最惠国待遇为武器对中国进行要挟的历史的结束,是美国两党重建对华政策共识的标志。然而,美国对华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志全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能力为基础,尊重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在考虑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财富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区域经济系统,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从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区域经济的生态化定向——突破粗放型区域经济发展观》(黄桦著,山西经济出版社)为一本聚焦于"区域经济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宾宾 白雪
交易成本和效率制度的概念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为其他应用经济学科提供了新的视角。区域制度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政府所提供制度的效率,这是现阶段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硬约束和瓶颈。本文从制度效率的角度探讨我国目前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内在原因,以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并据此提出提高制度效率的途径。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前景与对策张锐(湖北省勋阳地委党校44200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自80年代初至今已运行了十余年,其间区域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因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提到了前台。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作了一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添锦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 0世纪 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 ,即实施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实行东西互动 ,带动中部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 ,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问题 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亚琴
在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 ,中国区域经济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区域分工合作的发展三个层面 ,全面客观地剖析了加入WTO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效应 ,并在此分析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政府引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叔莲 魏后凯
中国地域辽阔,各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差别很大,既有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更有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别。中国加入WTO,无疑将会对各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由于各区域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调整适应能力的不同,加入WTO对各区域所形成的影响也将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区域产业发展、对区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提出调整我国“特殊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WTO 区域经济 特殊经济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