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8)
- 2023(11046)
- 2022(9119)
- 2021(8643)
- 2020(6900)
- 2019(15572)
- 2018(15203)
- 2017(28993)
- 2016(15461)
- 2015(17502)
- 2014(17264)
- 2013(17041)
- 2012(16556)
- 2011(15386)
- 2010(15676)
- 2009(15032)
- 2008(14863)
- 2007(13467)
- 2006(12517)
- 2005(11655)
- 学科
- 济(87059)
- 经济(86985)
- 管理(46180)
- 业(40055)
- 企(31957)
- 企业(31957)
- 方法(29381)
- 数学(25977)
- 数学方法(25685)
- 中国(23690)
- 农(19516)
- 地方(19415)
- 财(17053)
- 贸(16815)
- 贸易(16806)
- 易(16399)
- 业经(16030)
- 制(15676)
- 学(15104)
- 地方经济(13349)
- 策(12681)
- 融(12589)
- 金融(12589)
- 银(12521)
- 银行(12513)
- 环境(12388)
- 农业(12293)
- 行(12194)
- 体(11912)
- 发(10620)
- 机构
- 大学(236344)
- 学院(234551)
- 济(116047)
- 经济(114033)
- 研究(89506)
- 管理(86465)
- 理学(73234)
- 理学院(72385)
- 管理学(71321)
- 管理学院(70871)
- 中国(70349)
- 财(52517)
- 京(50357)
- 科学(48413)
- 所(44611)
- 财经(40965)
- 研究所(39859)
- 中心(39146)
- 经济学(38100)
- 经(37296)
- 江(34857)
- 经济学院(33983)
- 农(33078)
- 北京(32899)
- 院(31715)
- 范(30711)
- 师范(30507)
- 财经大学(30107)
- 业大(27691)
- 州(27259)
- 基金
- 项目(144005)
- 科学(115492)
- 研究(108479)
- 基金(108064)
- 家(93207)
- 国家(92475)
- 科学基金(79083)
- 社会(74088)
- 社会科(70327)
- 社会科学(70311)
- 基金项目(54360)
- 省(51416)
- 教育(49071)
- 自然(47078)
- 自然科(46024)
- 自然科学(46013)
- 资助(45629)
- 自然科学基金(45231)
- 划(44083)
- 编号(41395)
- 成果(35682)
- 部(34306)
- 重点(32572)
- 发(32406)
- 国家社会(32294)
- 教育部(30180)
- 中国(30115)
- 课题(29840)
- 创(28878)
- 人文(28694)
- 期刊
- 济(138847)
- 经济(138847)
- 研究(81180)
- 中国(48402)
- 财(38715)
- 管理(35489)
- 农(31903)
- 科学(31873)
- 学报(31438)
- 融(26444)
- 金融(26444)
- 大学(25329)
- 经济研究(23842)
- 学学(23816)
- 教育(23060)
- 财经(22219)
- 农业(21841)
- 技术(19716)
- 经(19449)
- 业经(18509)
- 问题(17982)
- 贸(17870)
- 国际(16649)
- 世界(15826)
- 技术经济(13597)
- 统计(12363)
- 业(11290)
- 经济问题(10997)
- 策(10841)
- 现代(10754)
共检索到377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杨凤鸣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驱动下,全球经济成型。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出现巨大动荡,引起全球经济失衡,加大全球经济治理的呼声高涨。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关注,对1995年建立的WTO寄予厚望。一、全球经济概念与治理内涵(一)全球经济概念、特点与失衡全球经济一般是指世界贸易、生产、投资、金融、运输和信息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龙跃 李家胜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公正有效的组织体系。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推动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国际金融机构,形成了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鼎足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不仅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厚双 邓平平
(一)进一步增强国力为获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应内外兼修,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全方位构建开放型经济,进而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改变我国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角色,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二)依托G20等国际组织平台获取全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话语权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光 王燕
全球经济治理语境下制度之争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范式。当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垄断地位因不断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而受到冲击,出现了新的权力分配格局。在新兴经济体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创新治理机制的情势下,传统霸权国家亦通过WTO内部的"俱乐部"合作及外部的FTA缔约而试图重塑国际经贸规则。中国未来需理性设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提升的目标,向国际社会提供代表中国"共同发展观"的制度公共产品,并通过对既有多边制度的维系及创新话语机制的方式逐步取得全球经济治理下制度性权力的突破。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性话语权 中国与全球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厚双 李艳秀 孟霭禾
东亚的经济总量、进出口额、外汇储备额、国际直接投资存量等在全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然而,东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等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极不匹配,呈现出严重的背离或扭曲状态。因此,深度解析这种背离或扭曲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校正,不但有利于提高东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而且有利于全球经济治理向着公平、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东亚 全球经济治理 地位 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由
(一)"共生、共享、共治"理念的提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当代世界是一个各种矛盾的混合体,将始终处于共生与对抗、对话与伐异、包容与排他、结伴与结盟相互转化的选择进程中,而当前物质力量领域的变化和观念领域出现的一些共识,正在积聚着对共生型国际体系生成有利的因素。根据国际发展的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金砖国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盼 董江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已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对各行为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依托联合国、WTO等组织在世界经济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原有弊端制约着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区域一体化发展困境,反向作用阻碍全球经济治理参与拓展、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经济基础有待夯实等挑战。基于此,从全球、区域以及国家3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路径探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平 高椰
百年未有之变局视域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演变,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国际经济组织制度缺陷、经济问题意识形态化、数字经济发展和逆全球化浪潮等现实挑战,中国正在推行的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改善国内制度环境、增强制度溢出效应、提升制度性话语权,为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新的契机。中国应积极利用区域性和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机制化建设和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组,通过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加快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制定高标准区域性经济合作规则、重塑全球经济治理新规则,全方位参与、融入和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丹 董琴
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断出现暴露了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诸多问题,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受地缘政治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东亚区域一体化发展滞缓并始终缺位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应积极贡献体现东亚区域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的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方案。东亚方案应着重解决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的平等缺位、合作缺位、责任缺位,倡导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发展、以"开放的区域主义"维护全球经济治理的多边体制以及构建多元化的全球货币体系。中国是东亚区域的核心国家,应积极发挥作用保障东亚方案的有效可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敏 何干强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经验表明,我国经济要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需要建设好独立自主的国际化国内市场,同时拓展经济对外开放的新路。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应当把全面提高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与反对经济霸权主义,创建国际经济"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秩序结合起来,在对外开放中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维护民族经济整体利益、明确国有经济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努力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向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对外开放 经济安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明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热议。笔者从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入手,说明汇率不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证明全球经济再平衡离不开汇率杠杆,但不完全取决于汇率。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经济再平衡 汇率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沙 王永兴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格局重构,全球经济治理陷入困境,"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发生激烈碰撞。与此相适应,早期的重商主义、古典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全球经济治理思想的萌芽和推动者,沿袭其学术传统的霸权稳定论、相互依存论、依附论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解释现实问题,但也存在理论缺陷。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全球治理思想逐步形成与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经济治理思想的中国贡献,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冷万欣
日前,在土耳其安卡拉落幕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经济再次成为各国财长关注的焦点。根据会后媒体的报道称,20国集团的财长们认为全球经济无须担心中国放缓。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当然,这只是今年众多国际会议中的冰山一角。不得不说,近几年来,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对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的讨论:第一,探讨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与起点,在此基础上回顾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发展历程;第二,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视点,考察全球经济治理发展的动力;第三,从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两个方面,分析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框架;第四,中国的参与战略。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全球化 G20 IMF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佳 任嘉 施箐
全球经济目前面临传统治理模式指导乏力、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足、G20机制长效化困难等问题。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要求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参与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应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推进金融开放和深化金融改革,接轨国际金融市场;加速"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区域经济联动机制,推动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国际认可度和公信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