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1)
2023(2291)
2022(1941)
2021(1912)
2020(1535)
2019(3464)
2018(3608)
2017(6219)
2016(3697)
2015(4342)
2014(4797)
2013(4537)
2012(4087)
2011(3766)
2010(3858)
2009(3488)
2008(3649)
2007(3574)
2006(3163)
2005(3023)
作者
(10518)
(8584)
(8441)
(8266)
(5487)
(4159)
(4080)
(3477)
(3375)
(3242)
(2987)
(2917)
(2841)
(2825)
(2656)
(2646)
(2609)
(2607)
(2560)
(2441)
(2228)
(2190)
(2136)
(2076)
(2067)
(2000)
(1933)
(1856)
(1770)
(1766)
学科
管理(13280)
(11477)
(10293)
经济(10275)
(10226)
企业(10226)
理论(4219)
(4120)
(4058)
中国(3994)
教学(3636)
(3584)
供销(3580)
教育(3468)
(3456)
贸易(3453)
(3422)
(3372)
业经(3369)
方法(3067)
(2918)
财务(2909)
财务管理(2891)
(2660)
企业财务(2607)
(2538)
银行(2535)
农业(2488)
学法(2438)
教学法(2438)
机构
学院(52920)
大学(49315)
管理(17079)
(15918)
经济(15264)
研究(14389)
理学(13459)
理学院(13274)
管理学(12972)
管理学院(12872)
中国(12565)
(10886)
(10438)
(9774)
科学(8915)
(8782)
职业(8373)
技术(8177)
(7997)
师范(7928)
(7644)
中心(7215)
北京(7149)
财经(7019)
(6938)
(6408)
研究所(6341)
(6112)
业大(6039)
技术学院(5974)
基金
项目(25723)
研究(22354)
科学(18848)
基金(15365)
(12548)
国家(12361)
教育(11693)
编号(11663)
(11553)
社会(11316)
社会科(10480)
社会科学(10476)
科学基金(10297)
成果(10233)
(9059)
课题(8605)
(7788)
基金项目(7761)
项目编号(6848)
资助(6719)
(6352)
自然(6117)
自然科(5921)
自然科学(5921)
重点(5844)
自然科学基金(5812)
规划(5781)
研究成果(5661)
(5563)
(5538)
期刊
(25232)
经济(25232)
研究(17390)
中国(14485)
教育(12700)
(9644)
管理(7902)
(6925)
技术(6559)
学报(6448)
科学(5629)
业经(5523)
(5350)
金融(5350)
大学(4989)
图书(4670)
职业(4480)
学学(4347)
农业(4337)
财会(3826)
书馆(3587)
图书馆(3587)
商业(3580)
财经(3320)
(3289)
经济研究(3249)
(3152)
论坛(3152)
问题(3029)
会计(3005)
共检索到90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亮  
WTO《反倾销守则》第18条第1款规定,“除依照本协定解释的GATT1994的条款外,不得针对来自另一成员的倾销出口采取特定行动”。通过对CDSOA案件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项措施只有与倾销(损害以及因果关系)的确定之间有着清楚的、直接的、不可避免的关系,而且必须对倾销实践具有不利影响时,才构成“针对倾销的特定行动”。除了最终反倾销税、临时措施以及价格承诺外,成员方采取的其他的“针对倾销的特定行动”都是被WTO所禁止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玉卿  
二、工业损害 进口国存在工业损害是对一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工业损害又分三种情况:(1)生产相似产品的工业存在“实质损害”;(2)存在“实质工业损害威胁”;或者(3)实质阻碍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工业的建立。确定工业损害由于充满对各项经济指标的分析,进口国主管当局具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一些总协定的缔约方在确定这一问题时缺乏客观标准和透明度,甚至通过本国立法或实际案件扩大对工业损害的解释范围。新守则进一步加强了反倾销的纪律,同时对一些在缔约方已有实践或立法但东京回合反倾销守则中未予包括的内容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玉卿  
历时7年多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最终于去年12月15日宣告结束。这一轮谈判虽然漫长、持久、几经波折,却无疑是总协定历史上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次。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服务贸易总协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的达成,农产品及纺织品贸易的最终回归并达成协定,以及其它三十几个“谅解”、“协定”、“决定”或“声明”将构成最基本的国际贸易法律。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将是指导世界各国及其企业在本世纪末,甚至21世纪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原则。 1993年12月15日可以说是“世界政治、经济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一天最终通过了乌拉圭回合的一揽子交易。几十项协定基本成型,实质内容不会再有重大改动。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海  刘亚军  
关于"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的第15条是在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中被纳入《反倾销守则》的,乌拉圭回合形成的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守则》继续保留了该条款。该条款被认为是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在反倾销规则中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其表述的模糊,导致在实践中常常无法实现其立法目的。因此,对该条款进行改革以切实保障发展中国家根本利益是WTO《反倾销守则》改革的重要任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旭   谢冰  
本文分析了WTO反倾销争端解决领域内的欧共体“床单案”,发现WTO专家组在解释《反倾销守则》第15条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时,明确把“放弃对发展中国家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排除在优惠发展中国家的措施之外。这样一个判决对我国入世后反倾销争端解决的实践具有不可忽视指导意义。如果将来我国就其他国家对华反倾销措施诉至WTO争端解决局,在专家组面前引用《反倾销守则》第15条有关发展中国家优惠规定,主张它国撤销对华征收反倾销税时,这种主张很难为专家组所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贺小勇  
WTO《反倾销协定》一方面对各成员方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从程序和实体上均设置了限制条件;另一方面又以第17.6(ii)条限制了争端解决机构(The 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审查反倾销贸易争端时法律解释的权限,这表明该协定对反倾销措施的矛盾态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大为  
加入WTO后,对现有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措施不可能完全消失。本文从WTO反倾销的法律规定和中国屡次遭受反倾销起诉的现实分析,提出WTO反倾销协议的漏洞,揭示了中国在处理反倾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伯侨  宋瑞秋  
在世贸组织反倾销程序中,“相似产品”的确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关贸总协定和反倾销守则未能提供明确有效的指导。关贸总协定反税收歧视领域中所采用的界定“相似产品”的新思路——市场本位竞争关系分析方法,亦可适用于反倾销领域。市场因素是判定“相似产品”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满足申诉者主体资格的要求并准确地适用反倾销强制措施。该理论有益于解决现存争议,对于我国企业无论是作为反倾销程序的应诉方还是申诉方均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李刚  
本文将税收情报交换的涵义界定为形式的两类性、主体的两重性或三重性、性质的交叉性、目的的双重性和范围的延展性五个方面。其中,性质的交叉性又体现为立法权与行政权的交叉、公法与私法的交叉、国际税法与国内税法的交叉以及实体税法与程序税法的交叉四个方面。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周桂荣  
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不断加强,传统的贸易保护方式已不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情况下,各国对本国贸易保护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生变化,其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国际社会所允许的反倾销措施。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反倾销措施将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方式,被各国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竞争力还不强,因此在竞争中对本国工业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国加入WTO的时日已经临近,我们曾经使用的贸易保护方式,将随着我国向WTO做出的各种承诺以及履行WTO的义务而不能继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运用WTO所允许的以及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就将成为一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我国反倾销现状入手,着重分析我国反倾销法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利用WTO有关规则完善我国反倾销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大远  李优树  
一、解读WTO反倾销协议 在WTO中,将倾销定义为: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工业造成了损害。在判断损害或是否有损害威胁时,主要分析两个因素:第一,大量倾销是否造成国内相同产品的价格下降,或因大量进口而阻止了国内相同产品价格的上升;第二,由于倾销商品大量进口而对国内相同产品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具体为判断国内相同产品的产量、销售、市场份额、利润、生产率、投资收益或设备能力的实际或可能的下降,对企业现金流量、就业、提高资本或投资能力的实际和可能的影响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灏  
反倾销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用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该做法已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WTO对反倾销的统计数据,可以观察到在WTO时代的世界反倾销呈现的若干特点及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磊  刘斌  
文章利用1981~2009年15国面板数据,将反倾销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发现了WTO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影响存在不同。WTO显著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反倾销,但是却对发达国家的对外反倾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文章认为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税水平以及WTO对其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不同所造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