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6)
- 2023(20351)
- 2022(17365)
- 2021(15962)
- 2020(13353)
- 2019(29995)
- 2018(29633)
- 2017(56027)
- 2016(30527)
- 2015(33917)
- 2014(33310)
- 2013(32690)
- 2012(30205)
- 2011(27397)
- 2010(27472)
- 2009(25298)
- 2008(24278)
- 2007(21502)
- 2006(18953)
- 2005(16575)
- 学科
- 济(121813)
- 经济(121691)
- 管理(88381)
- 业(86028)
- 企(70158)
- 企业(70158)
- 方法(52496)
- 数学(45007)
- 数学方法(44560)
- 中国(36266)
- 农(34457)
- 财(29831)
- 地方(28885)
- 业经(28778)
- 学(26375)
- 技术(24440)
- 农业(23754)
- 贸(22989)
- 贸易(22972)
- 易(22209)
- 制(21996)
- 理论(21164)
- 银(20332)
- 银行(20256)
- 环境(19719)
- 融(19584)
- 金融(19582)
- 行(19410)
- 和(18798)
- 务(18624)
- 机构
- 学院(428301)
- 大学(427439)
- 济(168079)
- 管理(165573)
- 经济(164458)
- 研究(146351)
- 理学(143337)
- 理学院(141700)
- 管理学(139136)
- 管理学院(138368)
- 中国(109005)
- 科学(92987)
- 京(91584)
- 农(76563)
- 财(76461)
- 所(73913)
- 业大(67916)
- 研究所(67509)
- 中心(66569)
- 江(63786)
- 财经(61136)
- 农业(60183)
- 北京(57672)
- 范(57261)
- 师范(56576)
- 经(55700)
- 院(53319)
- 州(51744)
- 经济学(50295)
- 技术(47873)
- 基金
- 项目(295450)
- 科学(231591)
- 研究(213371)
- 基金(211909)
- 家(186940)
- 国家(185328)
- 科学基金(158221)
- 社会(133755)
- 社会科(126753)
- 社会科学(126726)
- 省(117575)
- 基金项目(112335)
- 自然(103706)
- 自然科(101331)
- 自然科学(101304)
- 自然科学基金(99521)
- 划(99089)
- 教育(98989)
- 资助(86659)
- 编号(86361)
- 成果(69457)
- 重点(66839)
- 发(65869)
- 创(64278)
- 部(63851)
- 课题(60654)
- 创新(59487)
- 科研(56329)
- 国家社会(54737)
- 教育部(54424)
- 期刊
- 济(184626)
- 经济(184626)
- 研究(123961)
- 中国(88262)
- 学报(73305)
- 农(69314)
- 科学(65200)
- 管理(61977)
- 财(56769)
- 大学(54924)
- 教育(53432)
- 学学(51639)
- 农业(47949)
- 融(38393)
- 金融(38393)
- 技术(38109)
- 业经(32351)
- 经济研究(29793)
- 财经(29502)
- 业(25417)
- 经(25338)
- 问题(23807)
- 科技(23664)
- 图书(22481)
- 技术经济(20859)
- 版(20525)
- 商业(19678)
- 理论(19186)
- 业大(18922)
- 坛(18648)
共检索到632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叶弯 刘晓勇
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WSR系统方法论的物理、事理、人理3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影响因素展开定性分析,明确三者对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系统影响因素的三维模型,对该模型中3个维度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尽可能地为人才开发研究提供一个全面而崭新的视角与分析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小芳 张向前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问题,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从物理发展、事理发展和人理发展三大维度构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并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利用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其纵、横向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呈现整体递增、稳中向好趋势,但综合得分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尤其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条件及人才科技创新产出等方面与上述两省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提出构建多元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创立长江经济带省市人才协同评价机制等建议,并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合作等对策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甲丁 肖潇 张玲玲
针对大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知识共享活动的特征,本文从知识生态视角出发,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从知识生态系统的主体、客体、知识环境和知识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WSR的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结合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上述因素对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物理、事理和人理因素能显著影响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为进一步对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的提升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方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高申
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特征是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将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WSR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理""事理"和"人理"三方面因素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研究运用WSR系统方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要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重视专业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使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要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抓好实践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抓好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新时代适应社会需求的真才实学。
关键词:
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WSR系统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锐 万文海
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管理教育界的重视,并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在梳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存观点、普遍性认识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硬件条件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分析了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假设。针对假设,本文进行了问卷设计和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为保证实证检验的信度和效度,采取了多种方法的一致性检验,通过实证探索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和关键因素,以期为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鏐鏐 高继平 师丽娟
技术创新人才作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和准确的评价与发现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人才配置、创新发展和战略布局提供参考。研究选择发明人专利数据,结合发明人履历信息,从发明人合作署名维度,综合专利生产力与影响力对发明人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从发明人贡献度视角对技术创新人才加以分类识别,识别结果可为领域人才培养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之帅 杨善林 龙丹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人才"双向互动关系"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结论显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人才以及专利产出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对科技创新人才及专利产出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反之作用不显著,说明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和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贡献仍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闳肆
为分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因素和系统结构,采用文献扎根法和德尔菲法提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探究影响因素的系统位置、层次和作用。研究发现:(1)影响因素呈层次递阶状,表现为橄榄型结构(两端窄、中间宽),表明中介机制因素丰富;(2)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位于橄榄型结构最底层,发挥基础性调控作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是高原因度因素,科技赶超创新引领能力是中心度最高的因素;(3)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通过独立、依赖、自发或联动多种方式发挥协同作用。最终,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整合模型,涵盖系统动力、支撑、能力、任务和耦合等要素,并以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实现自立自强的案例检验模型有效性,为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锐 石金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生长点和人才生长点之间遥相呼应,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高市场配置有效性,为创新人才塑造“有为求位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培养 市场机制 政府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明秋 杨鹏
针对安全系统开发(SSD)创新在信息技术(IT)产业组织中存在"消化上的鸿沟"问题,从组织行为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员工在SSD创新消化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构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与SSD创新消化之间关系的模型,解释影响SSD创新消化的心理因素,分析并论证内在动机对外在动机与SSD创新消化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得出SSD创新消化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好奇心等心理因素能够促进SSD创新消化;内在动机在外在动机对SSD创新消化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工作特征、报酬奖励等外在动机能够激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侯二秀 秦蓉 杨洋 石晶
文章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分析了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出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模型。以62个科研团队中498名团队成员为调研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研团队内部协同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在外部协同因素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部分外部协同因素会作用于内部因素,从而产生协同关系,共同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并在文末提出了提高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科研团队 团队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川宇 刘月
科技创新人才是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作为城市争夺人才的工具,被各个城市广泛采纳和使用。以16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寻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具有双重动力因素:在需求拉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主要因素;在压力推动因素中,行政指令、府际竞争和社会舆论显著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在政策扩散平稳增长期,双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扩散过程,而在政策扩散加速和减速增长期,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动力因素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压力推动因素占据主导,而在西部地区,双重动力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倪志敏 严中华
第一阶段使用SE-DEA模型对25所全国优秀高职院校2015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效率排名,其中有7所院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达到DEA有效。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值作为自变量,将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因变量建立Tobit模型,分析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科研人员中科学家及工程师所占的比重、课题项目中投入人员及经费占教科研人员及经费拨入总数的比重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樊华
以2001—2007年省区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的VRS模型测度科技创新效率,并进行其收敛性与影响因素分析。实证表明:中国科技创新效率具有周期性波动演化特点,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快,赶上并超过了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具有绝对和条件收敛特征;全国和东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条件收敛显著,但绝对收敛特征不明显;在考察期内工业结构、对外开放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全国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正影响效应,而政府影响力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军洁 陈宝峰 卢兵友
本文结合农业科技项目的特点,从战略、培训、资源和组织四个维度提出了39个TRIZ应用影响因素,并基于对161个农业科技项目专家的调研,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联合分析方法,对当前TRIZ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提取的10个公因子中,领导战略因素对创新绩效影响最大,回归系数达到了0.319,资源投入因素、培训主体因素、创新管理因素、创新协作因素对TRIZ应用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应用模式因素、培训客体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