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3)
- 2023(16039)
- 2022(13422)
- 2021(12457)
- 2020(10221)
- 2019(23291)
- 2018(23207)
- 2017(43642)
- 2016(24345)
- 2015(27482)
- 2014(27765)
- 2013(27338)
- 2012(25495)
- 2011(23061)
- 2010(23248)
- 2009(21219)
- 2008(20762)
- 2007(18604)
- 2006(16604)
- 2005(15064)
- 学科
- 济(100073)
- 经济(99967)
- 管理(66168)
- 业(63901)
- 企(51543)
- 企业(51543)
- 方法(38714)
- 数学(32515)
- 数学方法(32052)
- 中国(31198)
- 农(28557)
- 地方(25922)
- 业经(24431)
- 学(23579)
- 财(21783)
- 制(19560)
- 农业(19265)
- 贸(17229)
- 贸易(17214)
- 理论(17066)
- 银(16607)
- 易(16597)
- 银行(16551)
- 和(16032)
- 融(15953)
- 金融(15951)
- 行(15882)
- 技术(15817)
- 环境(15713)
- 发(15538)
- 机构
- 大学(348636)
- 学院(347221)
- 济(131628)
- 管理(130736)
- 经济(128343)
- 研究(124491)
- 理学(111626)
- 理学院(110227)
- 管理学(108028)
- 管理学院(107425)
- 中国(91769)
- 科学(80759)
- 京(77295)
- 所(65056)
- 农(64155)
- 财(60124)
- 研究所(59134)
- 中心(55561)
- 业大(55078)
- 江(53575)
- 农业(50180)
- 北京(49505)
- 范(48868)
- 师范(48287)
- 财经(47171)
- 院(45271)
- 州(43770)
- 经(42711)
- 技术(40106)
- 省(39608)
- 基金
- 项目(233434)
- 科学(181028)
- 研究(168863)
- 基金(165431)
- 家(145559)
- 国家(144259)
- 科学基金(122001)
- 社会(102901)
- 社会科(97234)
- 社会科学(97210)
- 省(93139)
- 基金项目(87438)
- 自然(80059)
- 划(78287)
- 自然科(78148)
- 自然科学(78123)
- 教育(77598)
- 自然科学基金(76689)
- 编号(69618)
- 资助(68256)
- 成果(57651)
- 发(53384)
- 重点(52793)
- 部(49730)
- 课题(49576)
- 创(48012)
- 创新(44800)
- 科研(44354)
- 计划(42896)
- 大学(42593)
- 期刊
- 济(155920)
- 经济(155920)
- 研究(105084)
- 中国(76101)
- 学报(61980)
- 农(60327)
- 科学(55065)
- 管理(50173)
- 教育(46276)
- 大学(46000)
- 财(44090)
- 学学(42998)
- 农业(41794)
- 融(31704)
- 金融(31704)
- 技术(31049)
- 业经(26129)
- 经济研究(23621)
- 财经(22617)
- 业(21592)
- 图书(20744)
- 问题(20031)
- 经(19254)
- 科技(17834)
- 版(17505)
- 理论(16762)
- 业大(16426)
- 技术经济(16368)
- 现代(15845)
- 实践(15380)
共检索到531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淑霞 廖林 张云鹤
二步发酵法是我国生产维生素C(Vc)生产的主要方法,其中的第二步由产酸菌与伴生菌混合发酵完成。产酸菌为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伴生菌多为芽孢杆菌属。现有的研究表明:在Vc混菌发酵中伴生菌为产酸菌提供了营养物质以促进其生长并增强2-酮基-L-古龙酸(Vc前体物质)的生成。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推测,有关产酸菌生长慢、产酸低等问题,是由于产酸菌ROS代谢紊乱,产生氧化胁迫所致。解析两菌之间存在的氧化胁迫关系将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强化产酸菌生长与产酸。本文主要从产酸菌生长受到氧化胁迫,以及伴生菌解除产酸菌氧化胁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全 张星耀 杨忠岐 Henri Maraite 尹德善 任晓宏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给我国林业生产和国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包括红脂大小蠹在内的小蠹科昆虫与真菌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生关系,伴生菌在协助昆虫建立种群、协同克服寄主抗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北美原发地红脂大小蠹伴生菌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引起灾害发生的多重因素,并为灾害的控制提供思路。红脂大小蠹记载与10种长喙壳类真菌伴生,其中黑脂小蠹细帚霉、长梗细帚霉、温菲尔德细帚霉和瓦格纳长喙壳等与红脂大小蠹有着较为紧密的共生关系。对这些主要伴生菌的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关系、生活习性和致病性进行详细比较。应当警惕这些重要森林病原物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入侵和危害。并对今后包括红脂大小蠹伴生菌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婷 刘磊 张名位 张瑞芬 张雁 魏振承 邓媛元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
关键词:
乳酸菌 桂圆肉 总酚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宁馨 鲁群 丁士勇 刘睿 向世利
以乳酸菌发酵湖北杂交枸杞果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枸杞果汁过程中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蔗糖、葡萄糖、果糖作为碳源产酸,pH显著降低,其中乳酸、乙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而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显著下降;枸杞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原儿茶酸在未发酵枸杞果汁中未检出,经发酵后含量增至40.55μg/mL,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3-羟基肉桂酸、杨梅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3.44%、42.40%、170.73%和12.30%;乳酸菌发酵改变了枸杞果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其中,醇类、酸类、烯烃类物质含量增加,而醛类、酮类等含量减少,且新产生了乙醇、1-己醇、芳樟醇等挥发性成分;枸杞果汁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抗氧化性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分别提高了21.42%、14.18%、51.75%,这些变化与果汁发酵液中原儿茶酸、儿茶素、杨梅素、3-羟基肉桂酸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雨鹤 康大成 周光宏 张万刚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离自金华火腿中发酵乳杆菌Y4和Y4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制备发酵乳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发酵上清液和菌悬液,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率和氧自由基清除活性来评价2株发酵乳杆菌Y4、Y41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并通过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探讨发酵乳杆菌的抗氧化机制。[结果]2株发酵乳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O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 抗氧化 自由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路炳声 黄志强 林白雪 谢联辉
对氧化短杆菌15E菌株(Brevibacterium oxydans)产碱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9.0、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00.rmin-1条件下培养40 h,菌体生长最适且总酶活力达到最大;菌株在添加5 g.L-1牛肉膏、1 g.L-1葡萄糖的酪蛋白培养基中生长和产酶均达到最佳;人工海水中的K+、Ca2+和Mg2+浓度较为适合15E菌株生长和产酶,其中K+对菌株产酶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海洋细菌 碱性蛋白酶 发酵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育卉 李连强 湛东锐 王惠 刘天行 辛志宏
以盐生海芦笋中分离的1株内生真菌S19菌株为研究对象,对ITS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观察,将其鉴定为Gibberella avenacea。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S19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6 g.L-酵母膏,17 g.L-1蛋白胨,300g.L-1土豆,30 g.L-1麦芽糖,30 g.L-1甘露醇,5 g.L-1葡萄糖,10 g.L-1味精,10 g.L-1氯化钠,pH为7。采用此培养基所得发酵产物对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水姣 王革娇
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比化学合成锰氧化物更强的吸附、氧化和光还原溶解特性;生物锰氧化物能吸附Cu(Ⅱ)、Zn(Ⅱ)、Pb(Ⅱ)、Co(Ⅲ)、Cd(Ⅱ)、Hg(Ⅱ)等多种重金属,氧化Co(Ⅱ)、As(Ⅲ)、Cr(Ⅲ)、U(Ⅳ)、Ce(Ⅲ)等低价重金属离子,降解乙炔基雌二醇等有机污染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吉 张鑫 胡静荣 于智慧 朱迎春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脂质水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发酵菌株,为研发新型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无菌猪肉浆体系中分别接种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YSZ11、YCC3,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YCC2,巨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YZC2、YZC3,并设立不接种发酵菌株为对照组(CK),测定发酵 4 d 内猪肉浆pH、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脂肪酶活力、脂质组成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5 株发酵菌株均可以降低猪肉浆体系的 pH,POV 和 TBARS 值分别为 2.51—2.96 mmol·kg~(-1)和 0.21—0.24 mg/100 g,显著低于 CK 组(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余杨 雷雅婷 赵辉 刘庆华 刘斌
为了探究添加不同菌群对巨菌草或‘绿洲一号’(未灭菌和灭菌处理)饲料的影响,分析了各种饲料的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菌群C的未灭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两种饲料的感官评价皆为优,可极显著提高未灭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两种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乳酸/丙酸值,以及未灭菌巨菌草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降低pH、丁酸含量和NH_3-N/TN值.表明未灭菌菌草更适合作为饲料发酵原料,菌群C发酵菌草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红 吴优 赵奕彭 康振宇 郭睿昕 李豆 廖林 康宗利
为了从软枣猕猴桃内生真菌中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本研究以自主筛选的软枣猕猴桃内生真菌Z2为发酵菌株,大黄酸作为标准品,通过乙酸镁甲醇显色法来定量检测目标产物含量。选取发酵时间、萃取溶剂以及液料比3个影响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立了发酵提取蒽醌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时间为5d,萃取溶剂为正丁醇,料液比为1∶50,在此条件下蒽醌提取率为22.04mg·L(-1);通过测定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烷基等自由基能力以及还原Fe(3+)能力来研究蒽醌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蒽醌类物质浓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燕汶 安德荣 盛存波 陈丽
研究了植酸(PA)对生防细菌L-227-03生长、发酵及抑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发酵6 h添加0.006%PA,18 h添加0.004%PA对L-227-03菌株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达到最佳的添加效果。(2)添加PA能提高L-227-03菌株细胞增殖速度,促进菌株提前6 h进入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延长6 h。(3)添加PA发酵后,生防细菌L-227-03的抑菌活性增强,皿内抑菌圈直径最大达24 mm,较对照大6 mm,萝卜块根防效试验和盆栽防效试验的最高防效分别为82.34%和82.37%,较对照提高了13.39%和12.26%;菌体发酵液的耐保藏能力也有所提高,发酵液的有效期限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揣泽尧 王冬梅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较大,严重影响当前农业发展,因此提高植物抗盐碱胁迫能力,盐碱土壤改良已成为当前我国生物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菌根真菌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土壤微生物,它在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盐碱胁迫能力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从盐碱胁迫下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营养吸收的影响,和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盐碱胁迫能力的机理两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菌根真菌 植物 抗盐碱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变芳 樊明涛 金丹
将"西藏雪莲"转接纯化3次后对其进行整体切片镜检,并用加有CaCO3的鉴别性培养基,利用乳酸菌溶钙性产生透明圈将其与其他菌区分。所获得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乳酸球菌3株。最后对这些菌株的发酵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组合发酵试验,从中获得人体有益菌和性能优良的乳酸复合发酵剂。
关键词:
西藏雪莲 分离鉴定 乳酸菌 发酵性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晓东 胡海滨 麦康森 张彦娇 徐玮 艾庆辉 张文兵
为从土壤中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单宁和植酸的微生物,本实验利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鉴定土壤中的单宁和植酸降解菌,并研究其在液态发酵下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从土壤中共获得109株纯菌落,包括39株细菌、46株酵母菌以及24株霉菌。分别用单宁筛选性培养基和植酸筛选性培养基筛选上述菌株,获得27株植酸降解菌和14株单宁降解菌,其中霉菌M-6、M-3和M-1可以同时分解单宁和植酸,且霉菌M-6的水解圈直径大于M-3和M-1。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20~35°C),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发酵温度为30°C时达到最高值(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