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3)
2023(12838)
2022(11196)
2021(10394)
2020(8581)
2019(19867)
2018(19897)
2017(37806)
2016(20726)
2015(23231)
2014(23390)
2013(23227)
2012(21574)
2011(19580)
2010(19573)
2009(17758)
2008(17214)
2007(15106)
2006(13312)
2005(11831)
作者
(62383)
(51584)
(51275)
(48441)
(32808)
(24780)
(23126)
(20400)
(19770)
(18479)
(17691)
(17503)
(16446)
(16346)
(15927)
(15875)
(15448)
(15319)
(14735)
(14679)
(13040)
(12802)
(12558)
(11713)
(11643)
(11599)
(11543)
(11370)
(10519)
(10175)
学科
(84922)
经济(84840)
管理(56199)
(54802)
(44161)
企业(44161)
方法(34154)
数学(28978)
数学方法(28659)
中国(25148)
地方(23505)
(23471)
业经(19849)
(19820)
(18843)
农业(16081)
(14698)
贸易(14684)
环境(14214)
(14145)
(14136)
(14016)
技术(13887)
理论(13599)
(13559)
银行(13508)
(13142)
金融(13139)
(12970)
地方经济(12849)
机构
大学(292120)
学院(292015)
管理(113627)
(111040)
经济(108410)
研究(103406)
理学(97679)
理学院(96492)
管理学(94747)
管理学院(94234)
中国(75813)
科学(67503)
(64393)
(53666)
(52964)
(49748)
研究所(48944)
业大(47217)
中心(46135)
(43648)
农业(41462)
北京(41308)
(40351)
师范(39889)
财经(39354)
(37750)
(36059)
(35668)
技术(33127)
(32184)
基金
项目(200813)
科学(155798)
研究(145311)
基金(142423)
(125571)
国家(124461)
科学基金(105286)
社会(88053)
社会科(83286)
社会科学(83264)
(80244)
基金项目(76245)
自然(69791)
自然科(68106)
自然科学(68090)
(67878)
自然科学基金(66827)
教育(65981)
编号(59833)
资助(58580)
成果(48608)
(47002)
重点(45388)
(42728)
课题(42032)
(41573)
创新(38735)
科研(38467)
计划(37602)
发展(36840)
期刊
(127666)
经济(127666)
研究(86810)
中国(59677)
学报(50789)
(49267)
科学(45798)
管理(42620)
大学(37473)
(36346)
教育(35840)
学学(35243)
农业(34636)
技术(25670)
(25352)
金融(25352)
业经(22403)
经济研究(19598)
财经(18091)
(17584)
图书(17131)
问题(16417)
科技(15719)
(15288)
理论(14517)
(13855)
技术经济(13812)
资源(13542)
实践(13480)
(13480)
共检索到437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义  吕育财  李宁  郭金玲  田毅红  龚大春  
利用以炭纤维为载体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酵母废水,通过逐步提高进料浓度的方式,对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能力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d,进料COD浓度由启动时2 798mg/L分阶段提升至5 596和13 990mg/L的过程中,相应的沼气容积产气率分别为0.06、0.14和0.37L/(L·d),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57%、71%和74%,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64%和65%,反应器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当进料COD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用  谭洪新  罗国芝  刘文畅  庞云  程丽妹  
运用序批式生物絮凝反应器,研究不同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1 500 Mg/L、3 000 Mg/L和5 000Mg/L)下反应器对循环水养殖系统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氨氮(TAn)、亚硝氮(nO-2-n)和硝氮(nO-3-n)出水浓度分别为(0.29~0.39)Mg/L、(0.005~0.006)Mg/L、(7.11~7.60)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20%~86.20%、98.40%±0.89%、38.40%~40.00%(P>0.05),体积去除负荷为(2.51~2.64)g/(M3·d)、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喜勤  林君锋  
以养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情况下就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污泥特性以及膜通量的衰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R对养猪场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6-48.0 h,化学需氧量(COD)和NH4+-N容积负荷分别为0.2-2.9和0.05-2.10 kg.m-3.d-1的条件下,MBR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1%-93.6%和76.8%-99.7%;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凤敏  呼世斌  
以酵母菌作为特定微生物,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以酵母菌为优势菌群,当温度为28-30 C,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2 710 -9 200 mg/L,pH值为4.5-5.5,溶解氧为4.5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时,COD去除率超过70%, 反应出水回收的酵母干菌稳定在8.3g/L以上,且产量随进水有机物浓度升高而上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智勇  胡勇有  谢磊  
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酵母废水的启动规律及微生物相.研究表明:在上升流速为6 m/h,温度控制在30℃,进水CODcr和FeCl2分别为20 g/L和500 mg/L的条件下,反应器COD容积负荷可达15.9 kg/(m3.d)左右,容积产气率稳定在5.2~5.5 L/(L.d)以上,COD去除率为65%~69%,容积负荷与产气率呈显著线性关系.当负荷超过15.9 kg/(m3d.)时,反应器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达到了1.26 g/L,最大产甲烷活性只有0.24 g/(g.d),对产甲烷菌活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颗粒污泥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较稳定,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芹  袁长波  姚利  宋效宗  杨光  高燕  曹德宾  
为提高奶牛养殖场废水处理效果及处理效率,减少养殖场废水随意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本研究采用生物巢结构厌氧反应器的方法,研制出一种适合处理废水的快速高效生物巢厌氧反应器,对其进出水水质和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巢厌氧反应器示范工程对奶牛养殖废水处理效果好,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总P(TP)和总固体悬浮物(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7%、76.9%、50.5%、39.6%和89.9%;2)生物巢厌氧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仅为15h,池容产气率高,最高达到1.635m3/(m3.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钱伟  陆开宏  郑忠明  吕镇梅  谢丽凤  张克鑫  
利用生物膜的高效截留原理,设计了生物强化反应器,在装有弹性纤维载体的反应器内接种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复合菌群,经6周左右的人工挂膜后,弹性纤维载体表面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生物膜。试验以循环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温度(WT)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RT和WT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养殖废水效果的影响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北忠  
传统方法生产丹贝 (大豆发酵食品 )都以静态方式进行固态发酵 ,发酵过程中热质传递受到一定的限制 ,会产生温度梯度 ,且气体组分不均匀 ,从而导致发酵产品质量不稳定。滚筒式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可以促进热质传递 ,使物料均匀发酵 ,且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笔者参予设计制造了 4 50 L的滚筒式生物反应器 ,并利用其进行了固态发酵生产丹贝的应用研究。以 2株根霉为发酵剂 ,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固态发酵的对照试验 ,并对发酵过程中物料的化学组分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滚筒式固态发酵产品质量可靠 ;不同的菌株对搅动有不同的反应 ,其中微孢子根霉对搅动有适应能力 ,适用于滚筒固态发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仇天雷  王旭明  高敏  海热提  王晓慧  李媛  韩梅琳  
利用自制的硝化细菌菌剂促进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的挂膜启动,分析不同载体氨氮负荷、碳氮比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状况,并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循环水养殖草金鱼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自制硝化菌剂能够完成整个移动床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在接种15 d后使循环出水氨氮稳定在1 Mg/l以下。单位体积载体氨氮负荷实验表明,Mbbr能够在100 Mg tan/(l填料·d)条件下,使出水满足一般水产养殖水质要求(氨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伟  曾清如  伍新花  周婷  刘爱军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预处理和DCD-HCHO絮凝剂再处理的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分析和确定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产朊假丝酵母法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5.5、接种率10%、发酵时间3 d;2)DCD-HCHO絮凝剂法再处理的最适条件为pH值7、DCD-HCHO投加量4 mL/L、搅拌时间3 min;3)在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的COD总去除率和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94.61%、96.87%,出水的COD及色度均能达到《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的排放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丽红  李积胜  车红荣  
为了对富铬酵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用活性干酵母为菌种制备富铬酵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富铬酵母中有机铬总量为指标,确定了富铬酵母的优化发酵条件为:Cr3+质量浓度300μg/mL,接种量120 mL/L,pH 6.5,培养时间28 h,装液量280 mL/L,发酵温度2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杰  葛向阳  梁运祥  
对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在不同的发酵条件下发酵木糖产乙醇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溶氧浓度对乙醇的产量和产率有很大影响,适中的溶氧浓度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乙醇的积累;较高的起始菌体浓度和尿素添加量对乙醇的生产积累有促进作用;在碳源和氮源充足的情况下,延长发酵时间,乙醇的产量最高达到25.58 g/L的稳定状态,菌体生长也趋于平稳,浓度为6.54×108/m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克胜  王沛  董华  陆兆新  吕凤霞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固态发酵能提高麦麸抗氧化的酵母菌,并探究该菌固态发酵前、后麦麸理化特性的变化。[方法]使用酸面团中分离出的14株酵母菌分别对麦麸进行固态发酵,以总酚含量(TPC)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具有最佳抗氧化效果的酵母菌并进行鉴定。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前、后麦麸的微观结构,并通过测定固态发酵前、后麦麸中可溶性蛋白、多肽、氨基酸、膳食纤维、烷基间二苯酚、黄酮及8种酚酸含量,探究固态发酵对麦麸理化特性的改善效果,并对麦麸总抗氧化性与麦麸活性物质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多肽、水解氨基酸、总酚、黄酮、烷基间苯二酚及总游离酚酸)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使用菌株Y11固态发酵后的麦麸,DPPH自由基清除率是未处理麦麸的2.53倍;TPC达2.84 mg·g~(-1),是未处理麦麸的1.70倍。经过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比对确定Y11菌株为扣囊复膜酵母菌(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经扣囊复膜酵母Y11固态发酵后麦麸微观结构变得疏松粗糙,表面空隙增多。固态发酵后麦麸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多肽含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总酚、黄酮、烷基间苯二酚及酚酸含量显著增加;8种游离酚酸中绿原酸含量增加最为显著,是未处理麦麸的3.70倍。此外,麦麸总酚、游离酚酸、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多肽含量与麦麸总抗氧化能力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扣囊复膜酵母Y11对麦麸进行固态发酵可显著改善麦麸的抗氧化能力及其理化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英  吕文洲  郭康权  吴成强  杨敏  
 初步探讨了营养源对异常酵母菌处理高含油废水系统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废水中补充氮源可使酵母菌的油降解活性和沉降性能大大提高,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油去除率分别比不补充氮源时提高85%和88%;添加Ca2+对处理能力有一定提高作用,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油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0%和47%;补充磷源和Fe3+对系统的恢复作用不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育阳  白稳红  刘延琳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宁夏御马葡萄酒厂的神索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得到的105株葡萄酒相关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和聚类,进而对代表性菌株进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经分类鉴定应归入4属5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毕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i、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巴氏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8%、1%、1%和87%;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