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3)
- 2023(9525)
- 2022(7822)
- 2021(7313)
- 2020(5724)
- 2019(12814)
- 2018(12437)
- 2017(22357)
- 2016(13144)
- 2015(14785)
- 2014(14884)
- 2013(13807)
- 2012(12887)
- 2011(11948)
- 2010(12440)
- 2009(11021)
- 2008(10939)
- 2007(10211)
- 2006(9265)
- 2005(8620)
- 学科
- 济(47860)
- 经济(47829)
- 管理(38236)
- 业(37284)
- 企(31242)
- 企业(31242)
- 教育(20629)
- 中国(18907)
- 方法(15821)
- 技术(15705)
- 农(14475)
- 地方(13937)
- 数学(13234)
- 数学方法(13012)
- 财(11715)
- 理论(11610)
- 业经(11103)
- 策(10861)
- 学(10751)
- 农业(9820)
- 地方经济(8695)
- 发(8651)
- 贸(8580)
- 贸易(8576)
- 教学(8368)
- 易(8339)
- 制(8297)
- 环境(7932)
- 划(7845)
- 技术管理(7710)
- 机构
- 学院(181357)
- 大学(180830)
- 济(69680)
- 经济(67886)
- 研究(66492)
- 管理(65380)
- 理学(55690)
- 理学院(54952)
- 管理学(54082)
- 管理学院(53653)
- 中国(43825)
- 京(39946)
- 科学(37662)
- 范(35006)
- 师范(34861)
- 教育(33040)
- 所(32629)
- 财(31940)
- 江(30302)
- 研究所(29447)
- 中心(28777)
- 师范大学(28306)
- 北京(26152)
- 技术(24999)
- 财经(24573)
- 院(24505)
- 州(23599)
- 农(22963)
- 职业(22571)
- 经(22202)
- 基金
- 项目(114515)
- 研究(95443)
- 科学(93156)
- 基金(78763)
- 家(66853)
- 国家(66119)
- 社会(58488)
- 科学基金(56654)
- 社会科(55255)
- 社会科学(55247)
- 教育(51253)
- 省(46803)
- 编号(42298)
- 划(41101)
- 基金项目(39689)
- 成果(36654)
- 课题(33025)
- 自然(32998)
- 自然科(32166)
- 自然科学(32160)
- 自然科学基金(31585)
- 资助(31124)
- 发(27786)
- 年(27641)
- 重点(27624)
- 部(27105)
- 规划(25827)
- 项目编号(25077)
- 创(25043)
- 性(24810)
- 期刊
- 济(81169)
- 经济(81169)
- 研究(64992)
- 教育(56714)
- 中国(46974)
- 管理(25376)
- 财(23895)
- 技术(23803)
- 科学(22185)
- 农(20561)
- 学报(20474)
- 大学(17207)
- 职业(16658)
- 融(15253)
- 金融(15253)
- 农业(14605)
- 学学(14486)
- 业经(13271)
- 坛(12661)
- 论坛(12661)
- 经济研究(12582)
- 财经(12074)
- 技术教育(11098)
- 职业技术(11098)
- 职业技术教育(11098)
- 经(10514)
- 技术经济(9969)
- 问题(9733)
- 发(9131)
- 科技(8992)
共检索到289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欣悦 石伟平
根据VR/AR技术的内涵特征,找寻VR/AR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契合点,探寻"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在此基础上,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等层面提出了VR/AR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VR/AR技术 职业教育 教学应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静 曾绍玮
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和牢牢把握理念引领、系统进化、持续迭代的逻辑主线。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数字化、以数字技术应用推动职业教育评价创新、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多部门协同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方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顺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在助力行动前,职业教育应明确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背景下的重大决策,是在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中以完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的社会改造工程,需要职业教育着力推动技能型乡村建设以支撑乡村生态产业化。为此,职业教育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承担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创业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研发与应用绿色技术维护乡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展返乡人员培训助新技术下乡为乡村赋能增效等关键任务。在行动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坚持尊重并依据乡村人才学情特点开展针对性培养培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整合技术技能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依托"互联网+田间学校"促进技术技能实践教学等行动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明
产业集群在演变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对专业性人力资源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成为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基础依据。服务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作为顺应产业变化的创新型专业组织,以职业联系为纽带密切了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具有依存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应根据集群组织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形成合理的专业地域、类型和层级结构,建立共享型、异质化的专业集群体系,并通过产业内的职业分析方法探索具体化的专业设置方向,切实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专业集群 建设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旻瑶 陆小荣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进专业认证的实施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人才培养高标准推进的必然、技能人才国际化流动的必然和专业发展高水平实施的必然,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所向。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认证要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区分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权威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逻辑原则,在专业认证主体上要趋向多主体联动,在专业认证标准上要趋向中国化取向,在专业认证指标上要趋向科学化构建,在专业认证程序上要趋向标准化规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袁洪艳
围绕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这一主题,2016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各届代表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改革创新发展、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大会专题报告也对城市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良性互动的一些代表性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交流和总结。会议形成广泛共识,即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人的职业化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做好顶层设计,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加快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城市发展 新型城镇化 项层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艳梅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瑞
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本应契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思维观念滞后、投入主体单一和供给结构失衡等诸多内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突破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柏略 刘衍峰
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双向互构的内在逻辑,体现为技术创新与人才需求的循环驱动、产业与教育的互动合作、知识与技能的双向补充等。当前,职业教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境,包括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产教融合浅层化、教育模式与方法更新不足以及教师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为此,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加速产教融合、加快更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以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生成。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国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作为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式的产业学院,不仅是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破局点,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着力点。然而,高职构建现代产业学院面临功能定位不准、内部运行混乱、缺乏监督评价机制等问题。面对时代变革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机遇期,高职应加快构建以制度化、实体化为目标,以网式合作、主动供给为途径,以竞争性、激励性为手段的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产教双向适应。
关键词:
产业学院 高职 适应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淑娟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加快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存在教师教育技术理论薄弱,教学设计能力有限;教育技术评价机制不足,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职业院校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课件软件开发等问题。应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培训,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和评价机制,加速完善硬件设备配置和软件资源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及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旭辉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以园区为载体、以市域为赛道、以省域为基座,通过实体化运行和合作性治理,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制度安排。园区经济蕴含着深刻的发展逻辑,为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提供了重要机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体现的是一种链式思维,市域产教联合体探索的是一种集群性创新。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应更加注重模式性创新,而非简单的机构增生。建构市域产教联合体应坚持行动导向,处理好设计与实施的关系,增强各参与主体的内源性动力。在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过程中,政府组织不是先知和预言家,更不能成为保姆和管家,其合适的角色定位不是划桨、包办,而是掌舵、主持人和召集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罗瑜
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质是由应用理论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内隐性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外显性的技术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抓手。从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引领、利益驱动以及知识势差所构成的三维驱动模型逻辑出发,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中应遵循行动目的、行动载体、行动路径以及行动评价等内在的行动逻辑。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凸显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行动逻辑的启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研成果转化 行动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张培
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治理必然向数据治理模式转变。为有效实现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创新变革,就要在技术逻辑、功能逻辑、价值逻辑、规则逻辑等方面深刻把握并遵循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行动理念、行动工具、行动场域、行动方式、行动支撑等要素搭建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行动框架,树立"循数而行"的治理理念,采取"依数而动"的治理模式,拓展"因数而联"的治理网络,设计"凭数而决"的治理机制,构建"联数而安"的治理保障,从而勾画出合理可行的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实践路线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据治理 基本逻辑 行动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