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6)
2023(5908)
2022(4962)
2021(4856)
2020(3813)
2019(9392)
2018(9013)
2017(15688)
2016(8645)
2015(9993)
2014(9933)
2013(9886)
2012(9540)
2011(8568)
2010(8469)
2009(7670)
2008(7502)
2007(6317)
2006(5648)
2005(4769)
作者
(23672)
(20009)
(19467)
(18599)
(12632)
(9518)
(9087)
(7769)
(7630)
(7141)
(6914)
(6657)
(6386)
(6284)
(6059)
(6035)
(5915)
(5727)
(5653)
(5509)
(4842)
(4809)
(4742)
(4707)
(4462)
(4461)
(4422)
(4359)
(3987)
(3970)
学科
(33984)
经济(33957)
管理(19015)
中国(15149)
(13697)
地方(13371)
(10213)
方法(10095)
(9043)
企业(9043)
数学(8921)
数学方法(8790)
(7760)
城市(7172)
(7064)
农业(6930)
(6880)
业经(6879)
金融(6877)
(6875)
银行(6871)
(6644)
(6492)
环境(6058)
地方经济(5250)
(5225)
城市经济(5201)
(5181)
(5172)
理论(5028)
机构
大学(109439)
学院(108846)
研究(43193)
(40294)
经济(39001)
管理(37889)
中国(34882)
理学(31105)
理学院(30527)
管理学(29863)
管理学院(29625)
科学(27066)
(25994)
中心(21595)
(20977)
(19520)
研究所(18869)
(18330)
(18135)
(18064)
师范(17933)
(16882)
北京(16562)
业大(15887)
(14872)
师范大学(14787)
财经(14428)
农业(14245)
(13375)
(13132)
基金
项目(74830)
科学(57904)
研究(56118)
基金(51760)
(45578)
国家(45161)
科学基金(38151)
社会(34088)
社会科(32020)
社会科学(32014)
(29432)
基金项目(28462)
(25579)
教育(25375)
自然(24589)
自然科(23950)
自然科学(23947)
编号(23466)
自然科学基金(23450)
资助(19781)
成果(19314)
课题(17451)
重点(17424)
(17208)
(15792)
(14742)
(14406)
科研(13982)
创新(13937)
国家社会(13742)
期刊
(50151)
经济(50151)
研究(37330)
中国(30434)
教育(16762)
学报(16588)
(16316)
科学(16073)
(15081)
管理(13032)
大学(12826)
(12680)
金融(12680)
学学(11344)
农业(11255)
技术(10580)
图书(9125)
城市(8222)
资源(8160)
(7994)
问题(7970)
业经(7561)
经济研究(7164)
书馆(6861)
图书馆(6861)
(6461)
财经(6395)
(5643)
理论(5557)
现代(5556)
共检索到186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斌  陶建斌  程会平  陈瑞卿  
提出一种采用植被物候校正的指数VPAUI,并将其应用于中部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监测.首先利用植被物候参数对NTL数据进行去饱和处理并构建VPAUI,然后建立建设用地丰度和VPAUI的线性关系模型.以中部城市群的3个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为研究区域,利用VAPUI指数进行长时序的监测.结果表明,利用VPAUI提取的建设用地丰度能更好地解决夜间灯光强度饱和现象,能有效辨识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域.在2001年~2013年间,武汉和长沙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相当,扩张速度由慢变快,发展迅速,南昌建设用地扩张面积偏少,扩张速度由快变慢,发展滞后于武汉和长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黎孔清  张信者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武汉市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梅昀  邓胜华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晓娟  房世峰  徐亚莉  邹宝裕  罗明良  
城市边界识别是定性和定量研究城市的基础和前提,已有的关于城市边界提取的研究大都需要提前设定阈值或依赖人口统计数据。基于分形几何学,利用矢量建筑物分布数据识别城市边界,虽可克服这一缺陷,但国内城市边界的研究往往受阻于矢量建筑物分布数据获取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交叉点的邻域扩张曲线作为识别城市边界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以电子地图为数据源,基于道路交叉点矢量数据进行研究时,城市集群数据随搜索半径增大而改变,城市扩张曲线中的最佳距离阈值是提取城市边界的关键;提取成都、西安、武汉、南京和长沙城市边界的最佳距离阈值分别为133、114、139、124和129 m,各城市的集群面积分别为769、350、270、317和359 km~2。利用道路交叉点提取城市边界,方法简便可行,数据较易获得,本文结论有望为城市形态发展演变和城市规划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力  刘耀林  
随着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群扩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城市群的扩张模拟也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传统的城市扩张模拟中,CA(cellular automaton,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其独特的规则简单,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在城市扩张模拟方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目前CA模型主要应用于对单一城市的扩张模拟,对大范围区域内城市群的综合扩张模拟精度不高.该文引入了城市流模型对传统CA模型加以改进,将空间相互作用力量化并嵌入CA模型的转换规则中,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应用改进模型模拟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目轩  陈秧分  师迎春  蒋俊毅  王良健  
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的统计数据,借助相关统计测算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沙市5区近10年建设用地扩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雨花区、岳麓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最大,其次是天心区、芙蓉区及开福区。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基准地价与既有土地存量差异、人口增长差异及政府调控与规制等方面探讨了长沙市建设用地扩张差异的原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群力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长沙、武汉、南昌三市的247名残疾人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我国城市残疾人休闲满意度状况。结果显示:城市残疾人休闲满意度属中等水平,其中,放松维度的满意度最高,生理维度的满意度最低。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影响休闲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男性比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具有更高的休闲满意度;老年残疾人群体在生理维度的休闲满意度上优于青年残疾人群体;学历较高的残疾人在休闲活动中能感受到更多的放松和美感体验;已婚残疾人在美感维度上具有较高的休闲满意度;不同参与方式在社会维度的休闲满意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翠翠  蒋卫国  冯刚  刘湘南  
城市发展是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数据和NPP数据,分析研究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研究期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7.88%(即1 459.44 km2);2)区域平均NPP由919.55g C/(m2·a)下降为702.95 g C/(m2·a),NPP总量由2 317.66 Gg C/a增加到2 797.91 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松  王云冬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研究武汉市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类型中边缘式扩张处于主导地位但扩张速度逐渐减慢,飞地式扩张数量减少,分布于远城区且分散较广,填充式扩张则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于江岸区等中心城区;(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生态景观类型以景观核心区为主,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面积随城区扩张减少,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生态景观总体上越加破碎,边缘式扩张会加速生态景观核心区减小,飞地式扩张加剧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式扩张则会弱化生态景观的破碎。本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并对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细嘉  
在我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决策中,组合武汉、长沙、南昌三省会城市,开展区域中心城市旅游发展联动合作,共同构建长江中游旅游金三角地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华中旅游极",是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和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三市进行区域旅游合作,除了采取传统的普遍意义上的合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创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合作形式,共同建立区域联动的板块发展、区域定位的地域分工、点圈结构的多边合作、互为目的地的市场互动、科学融资的资本促动等多元合作方式和多样合作模式。但真正要开展实质性的合作,还要通过制定三市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确立"内联外拓"的发展战略,设置综合性或专门性的公共信息或旅游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歆  和舒敏  黄婷婷  王韵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5省30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利用城市扩张相关指数、空间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中原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阶段性、波动性明显,两阶段年均扩张速率分别为6.94%、5.04%;经历了从前期快速扩张到后期平稳扩张的过渡;空间上,经历了由"跳跃式离散扩张"到"阶梯圈层式扩张"的过程,城市用地增长呈现较弱离散现象,区域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虹吸效应";城市用地基尼系数缓慢上升,各城市建设用地分布较均衡;城市扩张弹性系数显著上升,绝大部分城市的扩张弹性系数远超合理值,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外商投资是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李勇辉  徐帆  陈建设  黄梅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是城市群城市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素流动的映射表现,系统地构建其交互作用机制,对于丰富城市群扩张理论和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构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框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二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群扩张研究中,从城市开发和生态保护二元共生视角提出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新思路。研究表明:(1)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整体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2)由自然、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构成的"驱动—协调—约束"共生机制是实现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分区管控、治理修复与城市用地扩张方面的监测预警、城市更新形成多维交互作用,最终实现二者的共生发展。(3)基于共生机制框架提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二元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形成高效集约、生态安全、宜居宜业的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凯华  甘臣林  杨慧琳  刘晔  陈银蓉  朱庆莹  
研究目的:量化碳排放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关系特征,对建设用地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方法:EKC假说、KAYA恒等式、LMDI分解。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总量与工业用地的碳排放EKC关系为倒U型,公共商服与交通用地为N型,居住用地则为U型;(2)地均GDP产出和产业用地规模对产业碳排放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单位GDP产业能耗对产业排放增长具有负向效应,其他因素影响较弱;(3)人均GDP和居住用地规模对生活碳排放具有正向效应,而单位GDP生活能耗、单位能耗排放和居住人口密度具有负向效应;(4)交通出行结构、地均出行人口数和交通用地规模对交通碳排放具有正向效应,单位能耗排放和人均能耗强度对交通碳排放具有负向效应。研究结论:各类建设用地扩张均未达到碳排放增长拐点,工业用地扩张的碳排放边际速率降低使得武汉市碳排放增长趋缓,但居住、公共商服和交通碳排放在城市扩张中具备更快的增长趋势,是控制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点;承载功能差异使得驱动建设用地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各异,需结合两者增长的耦合关系和不同因素碳效应探讨建设用地低碳利用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萌  于伟宣  罗可雨  董赛云  张中浩  肖锐  
本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建立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1994-2015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地揭示了上海-杭州湾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的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同步性整体上有待改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大全  金浩然  赵星烁  
了解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背后的驱动机制是理解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演变的关键,也是制定城市规划的基础。本文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1年和2010年昌平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Auto Logistic模型研究地形、区位、可达性、社会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土地从非建设用途转变为住宅、工业、采矿、商业用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建设用地类型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②有关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有所不同。具体地,地形和规划对各类建设用地扩张均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对不同类型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有所差异;住宅用地扩张受地铁站点影响比较明显;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工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