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8)
2023(4026)
2022(3318)
2021(3169)
2020(2792)
2019(5923)
2018(6153)
2017(10494)
2016(6245)
2015(7260)
2014(7422)
2013(7114)
2012(6987)
2011(6197)
2010(6448)
2009(5932)
2008(6230)
2007(6065)
2006(5303)
2005(4788)
作者
(21056)
(17792)
(17455)
(16628)
(11216)
(8504)
(8066)
(7005)
(6568)
(6549)
(6068)
(5963)
(5839)
(5709)
(5685)
(5373)
(5357)
(5354)
(5250)
(5068)
(4587)
(4500)
(4455)
(4251)
(4030)
(3987)
(3902)
(3892)
(3831)
(3798)
学科
(21879)
经济(21851)
管理(21464)
(20418)
(17722)
企业(17722)
技术(11637)
方法(9788)
数学(7957)
数学方法(7724)
(6896)
中国(6500)
(6321)
技术管理(6080)
理论(5822)
(5195)
教学(4919)
业经(4854)
(4705)
(4259)
银行(4237)
(4101)
贸易(4098)
农业(4037)
(4022)
(4000)
(3757)
金融(3756)
教育(3740)
(3708)
机构
学院(93100)
大学(92407)
研究(34269)
管理(32011)
(31832)
经济(30869)
理学(26546)
理学院(26231)
中国(25604)
管理学(25472)
管理学院(25314)
科学(23832)
(21738)
(21148)
(19370)
研究所(17574)
业大(17135)
农业(17042)
中心(16131)
(15801)
技术(15405)
(14397)
北京(13878)
(12653)
(12610)
(12362)
(12241)
师范(12176)
财经(10907)
农业大学(10760)
基金
项目(59431)
科学(44380)
研究(41816)
基金(39547)
(36371)
国家(36047)
科学基金(29055)
(25236)
社会(23301)
社会科(22016)
社会科学(22011)
(21009)
教育(20141)
基金项目(20122)
自然(19428)
自然科(19014)
自然科学(19005)
自然科学基金(18636)
编号(17387)
资助(17000)
成果(14914)
重点(13940)
课题(13250)
(13029)
(12515)
计划(12495)
(12355)
科技(12338)
创新(12294)
科研(11091)
期刊
(37687)
经济(37687)
研究(25775)
中国(24954)
学报(20525)
(19795)
科学(16747)
教育(15760)
大学(14503)
农业(13820)
学学(13604)
技术(13468)
管理(13465)
(12621)
(8054)
(6940)
金融(6940)
技术经济(6847)
科技(6742)
业大(6296)
图书(6078)
(5847)
(5768)
论坛(5768)
职业(5627)
财经(5454)
经济研究(5413)
农业大学(5268)
统计(5266)
业经(5215)
共检索到149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良  白晨  李晓东  张惠忠  
为了更高效的利用杂种优势,加速选择出成对稳定的甜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纯系材料,采用已开发的甜菜线粒体DNA特异性引物TR1,对以甜菜线粒体DNA和基因组DNA的鉴定结果是否一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利用该引物进行甜菜细胞质育性鉴定中可以直接用基因组DNA,减少了试验步骤,提高了效率。通过VNTR分子标记技术从160对供试材料中鉴定出的甜菜细胞质不育及其对应的具有保持能力的材料40对,分别为31303(04)(1对)、31327(28)(1对)、31329(30)(1对)、31333(34)(1对)、31339(40)(1对)、31341(42)(5对)、313343(44)(5对)、3134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辉  王良  付增娟  李晓东  赵尚敏  鄂圆圆  郑文哲  张自强  张必周  张惠忠  
为了摸清甜菜选育进程中部分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的细胞质类型,为下一步的选育工作提供指导方向。利用分子标记引物TR1对国内总共30份甜菜试验材料开展细胞质类型的分子水平鉴定,并结合田间花期育性性状调查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成型稳定的保持系960767和不育系N9848经过TR1引物鉴定后的PCR电泳条带分别为750,500 bp,其胞质类型分别为N1和S型,其他试验材料检测到750 bp的材料为T152、T328、T334、T306、T360,推断其为N1型细胞质;检测到500 bp条带的材料为T766、T154、N122、I-1、B-3、Z-1、41419、10320、B-3-23、S865、S301、S151、S327、S333、S115、S305、S153、S359、S137、S163和S313,推断其为S型细胞质;检测到500~750 bp条带的材料为T302、T116。由于T302在田间调查中其对S301的不育性也具有保持能力,因此将T302和T116分为N型细胞质的另一种类型N2。同时检测到500 bp和750 bp的材料为T302、I-1和B-3的部分植株,为同时包括正常和欧文细胞质的材料,属于特质性材料。田间花粉育性调查结果T766、T154、N122、I-1、B-3、Z-1、41419、10320、B-3-23均为可育型,但鉴定其胞质类型属于S型细胞质。经分子鉴定和田间育性性状调查对比,大部分材料分子鉴定结果与育性性状调查结果一致。部分材料存在分子鉴定与育性性状结果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调整选育方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桂玲  秦智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伊六喜  斯钦巴特尔  孟显光  赵瑞哗  张惠忠  田自华  
采用SRAP技术对甜菜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的研究,为甜菜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以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甜菜为材料,用64对SRAP引物组,进行了SRAP分子标记研究。在64对引物组中有2对引物组(即M2E7和M8E8)可分别得到1个育性基因相关的SRAP分子标记,即M2E7-480和M8E8-130,出现频率分别为73%和76%。表明该SRAP标记技术可用于甜菜辅助育种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从而为甜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伟继  岳志芹  孔杰  王清印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 PCR技术和 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 DNA指纹技术,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 DNA量少,且可以在不需预先知道基因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种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莲  薛蓓  高焕  阎斌伦  
作为第三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具有丰富度高、密度大、稳定性强、共显性等特点,成为目前虾、蟹等经济甲壳动物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本文对经济甲壳动物中SNP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经济甲壳动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军武  施兆鹏  李家贤  沈程文  黄意欢  龚志华  
为给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品种鉴定、亲子鉴定提供科学方法 ,通过对 3个人工杂交组合的亲本及 F1 代进行 RAPD分析 .结果显示 :双亲的 RAPD谱带能在其 F1 代中表现出来 ,表现率分别为 94.90 % ,97.92 % ,98.64 % ,说明 3个杂交单株是其亲本的真正后代 ,这也表明 RAPD技术在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同时从 3个杂交组合的 RAPD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双亲的 RAPD谱带在 F1 代出现分离现象 ,这一结果表明茶树是一个杂合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建华  田自华  贺学勤  张惠忠  邵金旺  
采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生殖生长阶段的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ATP酶活性均表现为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这反映线粒体内外末端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可能与胞质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赤霉素含量表现为胞质雄性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杨凯  
该文介绍了在杨树分子基因组研究中常用的 3种分子标记RFLP ,RAPD和AFLP ,并综述了这 3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遗传变异、系统分类及进化和杂种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国鹏  何红艳  黄家雄  罗心平  李贵平  杨仕贵  李树维  黄健  郭容琦  
主要介绍了AFLP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技术以及2种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同时,着重介绍了2种分子标记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成果。在最后还列举了2个其他的分子标记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江浩  王立伟  张动敏  郭瑞  张全国  李兴华  魏剑锋  宋炜  王宝强  李荣改  
【目的】利用与3个玉米抗粗缩病位点qMrdd2、Rmrdd6和qMrdd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高抗玉米粗缩病自交系,并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分类和配合力分析,为玉米抗粗缩病品种的快速高效选育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将抗病自交系K36与感病自交系S221杂交,从F2开始,采用单粒传的方法构建一个包括263个F9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对RILs进行抗病性鉴定,同时,采用与3个抗病位点qMrdd2、Rmrdd6和qMrdd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5FR、6W53和IDP25K进行基因型分型,筛选出抗病且农艺性状优良家系;利用Maize56K SNP芯片对包括优良家系在内的2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型分型,根据Roger’s算法计算优良家系与其他骨干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在构建聚类图的基础上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同时利用优良家系与不同类群的自交系测交配制杂交组合,在田间进行配合力测定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且杂种优势强的组合。【结果】自交系K36在qMrdd2、Rmrdd6和qMrdd8等3个抗性位点处均为抗病性纯合基因型,自交系S221均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RILs群体的263个家系在粗缩病抗性遗传组成上分为21种基因型,3个位点均为抗性纯合基因型家系的病情指数(DSI)最小(0.281),均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家系的DSI最大(0.776),这与抗、感性亲本的DSI表现一致(0.257和0.623);2个位点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时,1个位点为抗病性纯合基因型的DSI由小到大的位点是Rmrdd6(0.396)、qMrdd8(0.478)和qMrdd2(0.654),结果表明,Rmrdd6抗病性最强,qMrdd8次之,qMrdd2最弱。筛选出的3个抗性位点纯合基因型家系JR2136与其他23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234—0.2895,平均值为0.2612,与之遗传距离最小的自交系是C413,最大的是Chang7-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JR2136划分在瑞德群,与属于黄改群的自交系H92和H521配制出抗病强的优势组合,分别比郑单958增产7.01%和7.80%,表明JR2136与属于黄改群的自交系之间具有良好的配合力。【结论】玉米自交系K36对粗缩病的抗性由qMrdd2、Rmrdd6和qMrdd8等3个基因控制、呈数量遗传特征且具有基因累加效应,具有3个抗性纯合基因型的玉米品种抗病性最强。开发的与3个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抗病品种选育和抗性种质资源筛选上具有实用价值,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和基因聚合的方法选育抗病性强的优势组合应用于生产切实可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传堂  杨新道  于翔  张建成  刘光臻  徐建芝  
利用10个中国花生品种,评估了AFL,SRAP,SSR和STS技术在区分相近来源花生品种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AFLP和SRAP标记虽然可以揭示这些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但在本研究采用的引物对条件下,单独使用任何一对引物不足以区分全部品种,提示我们需要考虑多对引物的配合,或者需要尝试更多的限制酶或引物对;从103对SSR或STS引物中筛选出9对引物,即Lec_1,Ah4_26,Ah4_4,SsS14,SHPAL_1,PG_71,PG_43,PM_36,PG_22,对所采用的10个花生品种的区分率均为100%。鉴于花生栽培种形态学、细胞学和生化标记贫乏,这9对高辨别力的SSR和STS引物对花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薇  田自华  盖连玉  赵秀红  闫海鹏  邵金旺  
以甜菜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为材料,对营养生长阶段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阶段的4个时期,保持系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高于其相应不育系;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在块根分化形成期,不育系中的活性高于其相应保持系,而在糖分积累期则为保持系高于不育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光远  杨光圣  傅廷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裴颖芳  刘延琳  
本文介绍了RAPD、mtDNA-RFLP、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Interdelta指纹图谱以及线粒体DNACOX1基因指纹图谱等5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及其优缺点,同时探讨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国内外酿酒酵母菌株区分中的应用状况与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