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3)
2023(9668)
2022(7989)
2021(7139)
2020(5928)
2019(12933)
2018(12670)
2017(22846)
2016(13095)
2015(14144)
2014(14060)
2013(13452)
2012(12608)
2011(11150)
2010(11106)
2009(10149)
2008(10265)
2007(9085)
2006(7886)
2005(6816)
作者
(42489)
(35623)
(35522)
(33349)
(22464)
(17172)
(15911)
(14030)
(13611)
(12631)
(12347)
(11848)
(11689)
(11391)
(11099)
(11013)
(10769)
(10597)
(10266)
(10130)
(9293)
(8708)
(8697)
(8258)
(8004)
(7964)
(7807)
(7791)
(7351)
(7294)
学科
(44532)
经济(44468)
管理(39808)
(35111)
(28823)
企业(28823)
方法(18644)
数学(16083)
数学方法(15852)
(15378)
(14497)
(13769)
中国(12486)
(11118)
业经(10584)
(10267)
财务(10240)
财务管理(10221)
环境(9939)
企业财务(9728)
(9629)
贸易(9627)
(9363)
农业(8983)
(8967)
(8868)
银行(8790)
(8358)
金融(8350)
(8291)
机构
大学(186380)
学院(185867)
研究(68504)
(67450)
经济(65981)
管理(65360)
理学(57031)
理学院(56278)
管理学(54874)
管理学院(54583)
中国(49833)
科学(48364)
(47636)
(40206)
农业(38492)
业大(38114)
(37545)
研究所(34957)
(31971)
中心(30492)
(28429)
农业大学(25475)
财经(25475)
(24904)
北京(24530)
(23661)
(23435)
(23209)
师范(22942)
技术(22379)
基金
项目(134594)
科学(103555)
基金(97386)
(90682)
国家(89930)
研究(87252)
科学基金(74312)
社会(54588)
(54261)
基金项目(52220)
自然(52069)
社会科(51636)
社会科学(51619)
自然科(50902)
自然科学(50878)
自然科学基金(49968)
(46402)
教育(39761)
资助(38529)
编号(32408)
重点(31424)
计划(29400)
(28254)
(28217)
(28086)
科研(26972)
科技(26619)
创新(26579)
成果(25847)
(25113)
期刊
(71297)
经济(71297)
研究(47543)
学报(46029)
(42788)
中国(37115)
科学(36762)
大学(32656)
学学(31572)
农业(28734)
(25685)
管理(22750)
教育(17188)
(15323)
(14952)
金融(14952)
业大(14233)
技术(13375)
(12950)
业经(12411)
财经(12206)
经济研究(12057)
农业大学(11988)
科技(10429)
(10395)
林业(9601)
问题(9397)
中国农业(8246)
资源(8031)
商业(7992)
共检索到268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一龙  马利娟  张林刚  
【目的】研究质体囊泡诱导蛋白(VIPP1)运动的调控过程,解析其修复叶绿体被膜的分子机制。【方法】从拟南芥VIPP1-GFP/Col转基因株系中分离叶绿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TP和Ca~(2+)作用下VPP1-GFP蛋白复合体的运动规律,分析其对该蛋白运动的作用方式,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离体叶绿体在低渗胁迫下膨胀变大,被膜与类囊体间隙变大并鼓起,VPP1-GFP蛋白复合体开始自由移动。CaCl_2可以完全抑制VPP1-GFP蛋白的运动,这种抑制作用由Ca~(2+)而不是Cl~-引起。GTP可以有效逆转Ca~(2+)的抑制作用,并再次激活该蛋白的运动。低渗胁迫下,叶绿体被膜完整性的维持依赖于VIPP1蛋白的运动。【结论】拟南芥叶绿体VIPP1蛋白的运动受GTP和Ca~(2+)共同调控,GTP对VIPP1蛋白运动起促进作用,Ca~(2+)对该过程起抑制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哲  苏小静  
小麦返白系在返白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体类囊体膜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常温)逐渐减弱,全白叶片降到最低,但未见峰数目及位置的明显改变;电泳分析表明,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体各组分含量均逐渐减少,全白叶中几乎消失,但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发现,除CPIa、CPI的多肽缺失外,其余各组分的多肽带均可见,只是含量也随之减少。复绿过程中,以上各项分析均逐渐恢复,并达到其祖先矮变1号的水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婉珍  田发安  任育军  缪颖  
植物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包含遗传信息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的功能同时受到自身和细胞核遗传信息共同的调控.三角状五肽(PPR)蛋白是一类含有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的核基因组编码蛋白的大家族.植物中的PPR蛋白通常定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并对这些细胞器基因组转录的RNA进行编辑和修饰,参与许多重要的组织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的调控,同时也参与了植物对内外环境变化过程的响应等.因此,PPR是研究植物中细胞器功能和核质互作机制的热点.依据PPR蛋白基序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将植物中的PPR分为两大亚类:P类和PLS类.P类由经典的35个氨基酸基序排列组成,主要参与细胞器基因的转录调控;短的S、长的L和经典的P基序排列组成PLS亚族,主要对细胞器基因转录的RNA进行编辑修饰.本文主要从PPR蛋白的结构、亚细胞定位以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功能等方面着手阐述植物PPR蛋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转录和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植物发育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设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巧玲  黄杏  孙富  孙波  杨丽涛  李杨瑞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揭示低温胁迫对甘蔗叶绿体的影响,为探讨甘蔗抗寒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糖28号(GT28,抗寒性强)和新台糖22号(ROC22,抗寒性弱)为材料,对其进行9 d、15 d和24 d不同天数的低温胁迫,以及叶绿体蛋白质电泳分析,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相关基因受低温胁迫后的表达情况。【结果】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两个甘蔗品种的蛋白质条带都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减弱,且ROC22的降解幅度大于桂糖28号,其中分子量为39.92 kD、32.95 kD以及22.87 kD处的蛋白条带下降较为明显。质谱分析结果发现,它们分别是ATP合酶γ亚基、放氧蛋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静   代红梅   张霞   刘志朋   杨忠   李卫真   付仕颖   克比努尔·库尔班   霍金龙  
【目的】Dickkopf样顶体蛋白1(DKKL1)是一种重要的顶体蛋白,为发掘其重要功能及潜在的临床价值,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为对象,研究其睾丸组织中DKKL1的分子结构、转录调控特征和蛋白质功能。【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获得BMI DKKL1的表达量,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DKKL1编码区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和蛋白质特征,使用UniProt数据库对DKKL1进行功能注释并分析DKKL1与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间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转录调控。【结果】获得的BMI DKKL1编码区全长为702 bp,位于基因第6号染色体上,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蛋白质功能分析表明,DKKL1包含233个氨基酸,具有疏水性,含磷酸化位点、信号肽和较多的无规则卷曲亚结构;系统进化和同源性分析表明,DKKL1氨基酸序列在哺乳动物间高度保守;蛋白互作分析显示,DKKL1与含螺旋结构域的蛋白155(CCDC155)、转录增强缔合域蛋白2(TEAD2)、RAS癌基因家族成员11B(RAB11B)等多种蛋白互作;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富集在典型Wnt信号等通路上;GO功能注释表明,DKKL1在睾酮生物合成过程的负向调控、透明带穿透、顶体泡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ceRNA转录调控网络分析表明,DKKL1被miR-15a和miR-15b靶向调控。【结论】本研究获得了BMI睾丸全转录数据,阐明了DKKL1的分子特征、蛋白质功能并构建了转录调控网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思豫  施定基  贾晓会  朱嘉诚  米华玲  贾睿  何培民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EC 4.1.1.31)在植物碳代谢中有重要作用,高等植物中PEPC可以调控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但是对绿藻PEPC的研究还较少。莱茵衣藻是绿藻中的模式生物,其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的转化以叶绿体转化效率最高,为了提高外源蛋白表达和获得高产油莱茵衣藻,利用叶绿体转化法能进一步提高表达效率。因此,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莱茵衣藻"细菌型"PEPCCSⅠ(conserved sequenceⅠ)的639 bp,构建了p AS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所艳   朱琴   杨云会   关德军   张尚林   宋家瑶   张旭高   和四梅  
【目的】探究灯盏花叶片数相关基因磷酸蛋白酶1(EbPP1)的功能,为揭示灯盏花叶片数目和开花时间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从灯盏花叶片克隆EbPP1基因,将其构建至植物过表达载体RP101。用蘸花法侵染刚抽薹拟南芥植株进行异源表达,通过筛选获得若干株T_(1)、T_(2)、T_(3)代拟南芥阳性植株。最后统计T_(3)代阳性植株叶片数目和开花时间,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EbPP1表达量,并测定拟南芥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成功克隆到全长EbPP1基因,并构建了该基因的重组过表达载体RP101-GFP-EbPP1。在拟南芥中实现了稳定的遗传转化,于T_(3)代中获得24株阳性EbPP1转基因植株,并对T_(3)代阳性植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RT-qPCR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中EbPP1基因过量表达,其表达量从野生型的1.034增加至136.33;转基因拟南芥在表型上呈现出叶片数增多、开花时间延迟的特征;通过LC-MS定量测定植株内源激素含量显示,T_(3)代转基因拟南芥中吲哚-3-甲酸(ICA)和赤霉素24(GA24)等多种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其中生长素前体物质L-色氨酸(TRP)尤为显著,达到了野生型的3倍。【结论】本研究成功在拟南芥植株中异源表达EbPP1基因,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拟南芥中叶片数增多,EbPP1基因表达量增高,内源激素含量升高。基于上述结果表明EbPP1可能通过调控植物激素水平,进而影响灯盏花叶片数目和开花时间。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灯盏花叶片数目发育相关机制和开花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选育高品质灯盏花新品种提供一定的遗传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彤  黄丛林  张秀海  于荣  王永勤  吴忠义  
Tps1是生物保护物质海藻糖的关键合酶基因。构建含Tps1的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首先从玉米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16S/trnI-trnA/23S片段,作为定点整合同源片段;然后将编码酵母海藻糖合酶基因Tps1表达盒(Prrn-Tps1-TpsbA-ter)、草丁膦抗性基因Bar表达盒(RpsbApro-Bar-RpsbAter)、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 II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构建的融和基因表达盒(Prrn-Npt II/Gfp-RrbcLter)一起克隆到定点整合同源片段之间,构建了玉米叶绿体的稳定表达载体mTKGB。通过基因枪轰击法将mTKGB转化到玉米幼嫩叶片中,培养2 d后,在激光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彤  于荣  黄丛林  王永勤  张秀海  吴忠义  
【目的】验证高羊茅叶绿体表达载体在高羊茅叶绿体中的瞬时表达情况,为今后在高羊茅叶绿体中稳定表达该载体,获得耐旱高羊茅的叶绿体转基因株系奠定基础。【方法】首先从高羊茅草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16S/trnI-trnA/23S片段,作为定点整合同源片段。然后将耐旱相关基因酵母海藻糖合酶基因tps1与水稻叶绿体16SrRNA基因的强启动子Prrn、烟草叶绿体基因psbA的终止子构建表达盒(Prrn-tps1-TpsbA-ter),连同草丁膦抗性基因bar表达盒、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构建的融和基因表达盒一起克隆到定点整合同源片段之间,构建高羊茅叶绿体的稳定表达载体gTKGB。...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海生  原居林  刘梅  倪蒙  顾志敏  
为了解接种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种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影响,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设置空白对照组、单纯接种蛋白核小球藻、种植水蕹菜及二者联合的4个处理组,定期监测各处理组中水质理化指标、生长特性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个处理组均能有效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的NO~-_2-N、NH~+_4-N、TN和TP,其中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组对NO~-_2-N的去除率达到51.27%;种植水蕹菜处理组对NO~-_2-N、NH~+_4-N和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55.19%、70.06%和74.76%;联合处理组对水体TN去除率为49.66%,去除TN效果最佳。三个处理组均能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提高其成活率,其中联合处理组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0.66%和27.27%,水雍菜处理组分别增加了8.14%和9.10%,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组分别增加了4.41%和2.28%,同时联合处理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种植水蕹菜处理组能显著增加南美白对虾CAT、GST活性和GSH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128.84%、235.39%和426.26%;联合处理组对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的SOD活性和GSH含量促进效果最佳且达到显著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52.75%和1 376.69%。综上可见,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和种植水蕹菜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南美白对虾生长及免疫活性,且以联合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宝莉  
采用CuCl2处理小麦幼苗的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铜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中Cu2+浓度的增加小麦苗株高呈显著降低趋势,各浓度处理的苗高均极显著低于对照,5 mmol/L处理较对照降低了54.47%;叶绿素含量呈现降-升-降的趋势,但均小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68~1.23mg/g,但差异不显著。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1 mmol/L Cu2+处理后叶绿体蛋白质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有17个蛋白质斑点发生较明显变化,其中7个斑点缺失,1个斑点增加,另有9个蛋白质斑点表达量降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玥  梁爽  梁慧珂  郁飞  齐亚飞  
【目的】将拟南芥叶绿体发育必需蛋白PAC进行大肠杆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免疫家兔,获得针对PAC蛋白的多克隆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PAC蛋白在叶绿体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保证。【方法】将编码拟南芥PAC蛋白的C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BL21(DE3)表达菌,经IPTG诱导后,对诱导产生的PAC蛋白进行镍柱亲和纯化和SDS-PAGE割胶纯化,并将纯化的PAC蛋白通过皮下注射免疫家兔,利用分离得到的抗血清,针对拟南芥野生型、PAC敲除突变系PAC-1和PAC过表达系PACOE的总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拟南芥基因PAC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AC,在3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凤迪  王嘉瑞  刘新宇  黄海岩  叶丽萍  曾艳  曹欣  
【目的】旨在构建轮状病毒(Rotavirus, RV)非结构蛋白1(NSP1)和3(NSP3)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肾上皮HEK239T细胞中表达,随后研究轮状病毒NSP1和NSP3在体外初步影响IFN-β/ISRE报告基因活性。【方法】首先合成猿轮状病毒SA11株NSP1、NSP3编码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上,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再以真核表达载体pRK-Flag、pRK-HA为骨架构建出可特异性表达重组蛋白pRK-Flag-NSP1/pRK-HA-NSP1、pRK-Flag-NSP3/pRK-HA-NSP3的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质粒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鉴定NSP1/NSP3蛋白的表达。随后,将重组质粒pRK-Flag-NSP1/pRK-Flag-NSP3与IFN-β-Luc/ISRE-Luc质粒共转染至HEK239T细胞,经RIG-IN(RIG-I活化结构域)的刺激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判定NSP1/NSP3蛋白对IFN-β/ISRE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NSP1和NSP3全长基因,构建了猿轮状病毒SA11株NSP1、NSP3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RK-Flag-NSP1/pRK-HA-NSP1、pRK-Flag-NSP3/pRK-HA-NSP3,并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表达,Western blot确定了NSP1和NSP3蛋白成功表达。重组质粒pRK-Flag-NSP1和pRK-Flag-NSP3可显著降低RIG-IN诱导的双荧光素酶活性。【结论】NSP1和NSP3蛋白可抑制RIG-IN刺激的IFN-β和ISRE启动子活性,证明NSP3蛋白和已报道的NSP1蛋白一样具有抑制IFN-β信号通路的功能,为深入研究NSP3蛋白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文静  卜登攀  王建发  孙鹏  
乳蛋白合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日粮氨基酸组成、机体激素水平及乳腺内环境稳态等均能影响乳蛋白的合成。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协同作用,不仅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乳蛋白合成关键物质代谢也具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主要神经内分泌轴调节乳蛋白合成过程,筛选出关键神经内分泌因子和细胞因子及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也是潜在的改善乳品质的重要措施。作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期望能为提高乳蛋白含量提供有益帮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红梅  刘志朋  张霞  杨忠  曾日彬  王配  常勇诚  霍金龙  
利用RT-PCR技术从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睾丸组织中扩增出GSKIP全长编码序列并分析其分子特征,对GSKIP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其与非编码RNA(miRNA和lnRNA)间的调控关系,并构建ceRNA转录调控网络,进一步分析GSKIP蛋白的基本功能,构建多物种进化树和相互作用蛋白网络.通过RT-PCR获得了BMI GSKIP CDS区全长420 bp,该基因含4个外显子;基因功能分析表明,GSKIP主要参与Wnt信号通路;基因靶向作用分析表明,猪GSKIP受ssc-miR-181c、ssc-miR-181b、ssc-miR-181a、ssc-miR-335和miR-644-5p等5个miRNA的靶向调控;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GSKIP包含1个DUF727结构域,α螺旋在二级结构中占比最高;多物种进化分析表明,BMI GSKIP氨基酸序列在哺乳动物中较为保守,与绵羊和牛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BMI GSKIP与10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