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5)
- 2023(6431)
- 2022(5800)
- 2021(5329)
- 2020(4843)
- 2019(11359)
- 2018(11225)
- 2017(21680)
- 2016(12309)
- 2015(14279)
- 2014(14514)
- 2013(14687)
- 2012(14144)
- 2011(13065)
- 2010(13360)
- 2009(12413)
- 2008(12541)
- 2007(11579)
- 2006(10013)
- 2005(8991)
- 学科
- 济(51303)
- 经济(51247)
- 管理(31870)
- 业(30947)
- 方法(26505)
- 企(24077)
- 企业(24077)
- 数学(23638)
- 数学方法(23394)
- 学(14678)
- 农(14460)
- 财(13373)
- 中国(12474)
- 贸(10093)
- 贸易(10091)
- 易(9777)
- 地方(9740)
- 制(9590)
- 农业(9450)
- 业经(9187)
- 务(8044)
- 财务(8023)
- 环境(7999)
- 财务管理(7996)
- 和(7987)
- 银(7795)
- 银行(7745)
- 融(7610)
- 金融(7608)
- 企业财务(7542)
- 机构
- 大学(190868)
- 学院(187502)
- 济(73473)
- 经济(71808)
- 研究(70333)
- 管理(65270)
- 理学(56014)
- 理学院(55266)
- 管理学(54001)
- 管理学院(53675)
- 中国(51247)
- 科学(48699)
- 农(46410)
- 京(41822)
- 所(39773)
- 农业(37577)
- 研究所(36522)
- 业大(35781)
- 财(33019)
- 中心(31835)
- 江(29920)
- 财经(26184)
- 北京(26174)
- 院(24534)
- 农业大学(24187)
- 范(23996)
- 经(23678)
- 师范(23559)
- 省(23529)
- 州(22977)
- 基金
- 项目(124965)
- 科学(95096)
- 基金(89419)
- 研究(82636)
- 家(81686)
- 国家(81042)
- 科学基金(65927)
- 省(49825)
- 社会(49204)
- 基金项目(47054)
- 社会科(46389)
- 社会科学(46370)
- 自然(46239)
- 自然科(45135)
- 自然科学(45113)
- 自然科学基金(44296)
- 划(43216)
- 教育(38510)
- 资助(38434)
- 编号(32423)
- 重点(29221)
- 部(27482)
- 计划(27149)
- 发(27080)
- 成果(27041)
- 科研(25380)
- 创(25130)
- 科技(24642)
- 创新(23696)
- 课题(23555)
共检索到277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建 薛俊 金凤媚 孙海波 张越 王姝 范寰 周祥明 陈锐
番茄褪绿病毒病(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一种新的威胁番茄产业的病毒病害。为了研究复合侵染样品中2种病毒的互作和基因变异情况,对天津番茄产区发生的TYLCV全基因组和ToCV的CP基因和H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侵染样品进行比对,TYLCV的基因序列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共有6处碱基发生了变异,分别为73位A→C、92位A→G、347位C→T、1 209位C→T、1 618位A→G、2 107位A→T,除73位和92位的变异未在编码区,其余的变异碱基均在ORF框内,其中1 209位为同义突变,其他均发生了错义突变。ToCV的CP基因有1处同义突变,ToCV的HSP基因共有4处碱基变异,其中826位由T→C和1 166位由G→A均为同义突变,1 395位和1 630位均由A→G,为错义突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番茄样品中TYLCV和ToCV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间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 TYLCV的拷贝数差异不显著,ToCV的拷贝数在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差异也不显著。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TYLCV的拷贝数约为ToCV的262~436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凤媚 宋建 薛俊 陈东亮 王姝 张越 孙海波
为了确定北京菊花产区是否发生了番茄斑萎病毒病,了解该病毒北京分离物的序列变异情况,对该地区发生的TSWV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该病毒编码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P)、多糖蛋白(Gn-Gc)、运动蛋白(NSm)、外壳蛋白(N)、非结构蛋白(NSs)等5个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SWV北京地区菊花分离物(Beijing-jh)的5个编码基因与国内各分离物的进化关系较远,与来自韩国和西班牙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分析表明,N基因是最为保守的基因,核酸平均相似性为97.2%,蛋白为98.6%,RDRP的变异性最大,核酸平均相似性为95.4%,蛋白为96.8%,且Beijing-jh分离物的5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来自西班牙分离物的相似性最大,初步表明,该分离物可能是由于贸易活动由国外传入我国。
关键词:
菊花 番茄斑萎病毒 分子检测 序列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凤媚 薛俊 宋建 于海涛 段红英
为了确定天津番茄产区是否发生了番茄褪绿病毒病,了解该病毒天津分离物的主要基因是否发生变异,对该地区发生的To CV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P)和热激蛋白70类似物(HsP70H)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分离物CP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国家的分离物相似性均在97.3%以上。HsP70H蛋白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国家的分离物相似性均在97.2%以上。表明CP和HsP70H蛋白是2个最保守的蛋白。这是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番茄褪绿病毒在天津地区为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海文 兰平秀 柳勤海 谭冠林 陈小姣 赵雁 李凡
【目的】探明采自云南和海南表现为黄化、皱缩等表型的花叶青木病毒种类。【方法】首先,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来自云南省昆明市的花叶青木样品进行检测;然后,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RT-PCR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和海南省海口市的73份花叶青木样品开展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发现的病毒种类检测验证,并扩增获得相关病毒基因片段,对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送测的花叶青木样品中含有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豌豆耳突花叶病毒1号(pea enation mosaic virus 1,PEMV-1)和豌豆耳突花叶病毒2号(pea enation mosaic virus 2,PEMV-2)5种病毒的侵染。但随后对来自云南和海南的73份花叶青木样品的RT-PCR验证中,只检测到BBWV2、BYMV、CMV和PEMV-2 4种病毒。其中,云南和海南的样品中均能检测到BBWV2,总检出率为11.0%;而BYMV、CMV和PEMV-2仅在云南的样品中被检测到,检出率分别为5.5%、1.4%和1.4%。从两地采集的花叶青木样品中既未发现PEMV-1的侵染,也未发现BBWV2、BYMV、CMV和PEMV-2的复合侵染。为了进一步分析BBWV2、BYMV、CMV和PEMV-2花叶青木分离物与来自其他寄主植物相关病毒分离物的分子变异,选取检测到上述4种病毒的样品,分别对BBWV2、BYMV和CMV 3种病毒的cp及PEMV-2的RdRp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获得的BBWV2 490 nt的small cp(GenBank登录号:OQ137565、OQ137566)、BYMV 499 nt的cp核心区域(GenBank登录号:OQ137568)、CMV 880 nt的cp(GenBank登录号:OQ137567)和PEMV-2 800nt的RdRp核心区域序列(GenBank登录号:OQ137569)进行分析。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BBWV2云南与海南花叶青木分离物间存在85.9%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二者与GenBank中其他BBWV2分离物分别存在79.8%—94.5%和80.2%—92.0%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BYMV、CMV和PEMV-2云南花叶青木分离物与GenBank中相应病毒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9.8%—99.0%、71.5%—99.4%和84.9%—98.0%。利用以上病毒相应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BBWV2云南和海南花叶青木分离物分别属于I组中的a亚组和b亚组;BYMV云南花叶青木分离物与伊朗(GenBank登录号:MN241051,MN241060)和伊拉克(GenBank登录号:JQ026005)蚕豆分离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MV云南花叶青木分离物属于I组中的IB亚组,但与IB亚组的其他成员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PEMV-2云南花叶青木分离物与云南豌豆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并聚为一组,但与其他分离物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结论】首次报道了花叶青木被病毒感染,同时也是BBWV2、BYMV、CMV和PEMV-2在花叶青木乃至桃叶珊瑚属植物上的首次报道,BBWV2、BYMV、CMV和PEMV-2花叶青木分离物与来自其他植物的相关病毒分离物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天波 刘晓蓓 李洁 魏可可 褚栋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检测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的方法,用于测定田间植株样品及其传毒媒介烟粉虱(Bemesia tabaci)中To CV的含量。【方法】首先根据To CV次要外壳蛋白(minor coat protein,CPm)基因的保守区域序列,运用Primer 3.0在线软件设计To CV特异性检测引物To CVq F和To CVq R,并通过Primer-BLAST进行比对保证检测引物的特异性;其次分别以感染To 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的番茄样品为模板,应用该对引物进行To CV基因片段的克隆鉴定;将阳性克隆样品放入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并提取质粒,获得To CV质粒标准品,将To CV质粒标准品按10倍浓度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线;同样以按10倍浓度梯度稀释的To CV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同时运用RT-q PCR和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比较这两种方法检测To CV的灵敏度;最后应用该方法对田间采集的8份疑似To CV感染的番茄样品以及获毒24 h后的单头烟粉虱进行病毒检测,结合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和Ct值对待测样品中的带毒情况和带毒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感染To CV的番茄样品和阳性对照中,引物To CVq F和To CVq R均能够特异扩增出To CV CPm基因片段,目的片段大小为230 bp,而在感染TYLCV、TSWV的番茄样品、健康番茄样品和空白对照中,该对引物则无法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说明该对引物特异性较强;构建To CV的RT-q PCR标准曲线结果表明,随着To CV质粒标准品模板浓度逐渐降低,Ct值出现递增趋势,并且在质粒标准品浓度2.7×103—2.7×109 copies/μL范围内,To CV标准曲线Ct值同质粒标准品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100%,决定系数R2=0.9911,直线方程为y=-3.32×lgx+40.06(y代表循环阈值即Ct值,x代表质粒初始浓度),该曲线将用于To CV含量的测定。RT-q PCR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出的To CV质粒标准品最低浓度为2.7×103 copies/μL,而常规RT-PCR仅能够检测出2.7×105 copies/μL的病毒样品,通过RT-q PCR法检测To CV比常规RT-PCR法灵敏100倍。该方法能成功检测出田间植物样品携带To CV情况,8份疑似To CV感染的番茄样品中有6份携带To CV,同常规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合标准曲线计算出感染To CV的番茄样品带毒量分别为2.48×105、2.21×105、7.97×104、3.74×107、3.37×107、2.78×106 copies/μL;烟粉虱获毒24 h后,携毒率为100%,单头烟粉虱最高带毒量为2.55×104 copies/μL,最低为6.46×102 copies/μL。【结论】建立的RT-q PCR检测To CV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实现植物样品和媒介昆虫携带To CV情况和病毒含量的检测,可为To CV的准确、有效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玉 丁铭 杨莉 杨长楷 杨向东 张仲凯
从云南元谋采集表现曲叶症状的番茄样品中分离粉虱传双生病毒(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WTGs)分离物YN678。序列分析表明其DNA-A为单链环状,全序列长度为2739 bp,编码6个ORFs。BLAST比对发现,该分离物与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的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HeNZM1分离物(PaLCuCNV-[HeNZM1])最为接近,相似性为98.5%,表明番茄中的分离物YN678是PaLCuCNV的1个分离物。利用WTGs卫星分子DNAβ特异引物Beta01/Beta02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在YN678中扩增到DNAβ分子,全长为1357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学超 向本春 程朝玲 苏海娣 郑银英
本文通过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新疆加工番茄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感染率。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马铃薯Y病毒感染率为25%。选取10个样品利用RT-PCR技术,克隆CP基因,获得807 bp全长CP基因,编码268个氨基酸。CP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侵染新疆加工番茄的马铃薯Y病毒属于PVYN:O株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磊 迟胜起 张剑峰
为制备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抗血清,以番茄病叶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根据To cv c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克隆目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To cvcP,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中表达cP蛋白。结果表明:To cv cP基因(GEN BaNk登录号:kT809400)全长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与GEN BaNk中其他地区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2%~99.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3%~100.0%。核苷酸序列保守位点占全部位点的91.3%,氨基酸序列保守位点占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凤媚 薛俊 孙海波 郝志愚
为了明确引起天津地区番茄果实褐化的病因,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和RT-PCR技术对采自天津的番茄病样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天津地区番茄果实变褐的病原为番茄花叶病毒。进一步对该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P)、运动蛋白(MP)和126蛋白进行了序列分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分离物的3个蛋白基因均与美国分离物USA_99-1)的进化关系最近。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与其他分离物的平均相似性为95.53%。MP基因与其他基因分离物的平均相似性为95.21%。126蛋白基因与其他分离物的平均相似性为92.72%。对这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离物之间的平均相似性均在99.0%及以上。初步表明,在天津发生的番茄花叶病毒可能是由于贸易活动由国外传入天津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代惠洁 程琳 曹慧 竺晓平 赵静
为明确烟粉虱取食ToCV侵染番茄后其生理防御反应相关基因的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粉虱MED隐种取食ToCV侵染番茄和健康番茄6,12,24,48 h,其体内解毒酶、保护酶系统以及基因功能、代谢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烟粉虱MED隐种取食ToCV侵染番茄不同时间,其体内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转录水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除CAT外,P450、GST、CarE、SOD和POD表达量总体趋于上调,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P450和SOD。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注释和KEGG功能分析,发现烟粉虱MED隐种取食ToCV侵染番茄12 h,其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与其他时间点不同,该时间点下烟粉虱主要通过溶酶体实现蛋白质分解,而其他时间点下烟粉虱则通过核糖体逐步实现氨基酸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综上,烟粉虱取食ToCV侵染番茄可能引起了其解毒酶、保护酶基因表达的改变,并通过溶酶体途径调控自身免疫应对ToCV入侵;其中,12 h可能是烟粉虱与ToCV互作的关键时间点。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烟粉虱取食ToCV获毒后的防御机制,丰富烟粉虱-植物病毒-寄主植物间的互作理论,为田间ToCV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文凯 林文武 杨文婷 杜雅馨 吴祖建 杨靓
【目的】研究BaMV福州分离物BaMV-TMS1及其携带的卫星RNA(satBaMV)分离物satBaMV-TMS1的全基因组特征,明确其系统发育关系;对BaMV进行c DNA侵染性克隆构建方法的改进,为其反向遗传学体系的快速建立提供简便的方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BaMV和satBaMV全长序列保守区分别设计2对和1对扩增引物,从感染BaMV的竹叶中扩增、克隆获得BaMV-TMS1和satBaMV-TMS1的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采用多片段无缝克隆方法将扩增得到的2个病毒DNA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凤媚 薛俊 郏艳红 周祥明 王建江 刘仲齐
对天津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DNA-A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分离物与国内山东、安徽、上海和浙江等地的分离物及亚洲(韩国、日本、约旦、以色列)和北美洲(美国、墨西哥)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3%以上;与科摩洛、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的同源性为80%。天津地区的分离物与广东G3分离物和广西的分离物不是同一病毒。编码AC2蛋白的开放阅读框有2处碱基发生突变,导致氨基酸90位E→G和104位H→Y。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克隆 序列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彩霞 张帅宗 孙蓬蓬 高雅 汪绪花 王喆
采用已报道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通用引物PA/PB,从辽宁葫芦岛地区的3份番茄样品中扩增到Begomoviruses的保守区域,获得3个长度约500 BP的克隆序列,同源性为99.58%.DNA-A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份样品DNA-A全长均为2 781 BP(分别命名为LNhuD1、LNhuD2和LNhuD3分离物),具有典型双生病毒结构,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山东分离物(TYLCv-[CN:sD:sDWF-L7:12],KC999850)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9.6%).根据双生病毒分类标准,认为LNhuD1、LNhuD2和LNhuD3是TYLCv的辽宁分离物.系统关系树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兆丰 裘季燕 丁翠珍 刘伟成 魏蕾 刘德文
在北京延庆的番茄上分离到1株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分离物CMV-YQ,该分离物在番茄上造成严重的蕨叶、矮化,在烟草上表现花叶、矮化和畸形,表现出很强的致病性。根据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其CP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并克隆,获得了含该基因全长657 bp的cDNA片段。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造成番茄蕨叶的CMV分离物CP基因片段核酸序列与GenBank上CMV亚组Ⅰ其他分离物同源性高达90%~99%,属于CMV亚组Ⅰ。该分离物与分离于我国芭蕉的另一亚组Ⅰ分离物GB同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乾明 王小柯 马玉华
【目的】分离侵染贵州火龙果的蟹爪兰X病毒(Zygocactus virus X,ZyVX)和火龙果X病毒(Pitaya virus X,PiVX)基因组序列,探讨其序列差异和遗传变异。【方法】利用RT-PCR筛选含有ZyVX和PiVX的火龙果样品,然后通过RNA-seq获得ZyVX和PiVX基因组相关序列,进行序列组装、一致性比较、基因重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获得4条ZyVX贵州分离物和3条PiVX贵州分离物基因组近全长序列,长度分别为6 570~6 600 bp和6 649~6 657 bp,分别覆盖参考基因组序列的99.2%~99.6%和99.3%~99.8%。4条ZyVX贵州分离物之间的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96.7%~99.5%,与其他已报道分离物的序列一致性为91.4%~96.9%,其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8%~100%。3条PiVX贵州分离物之间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98.2%~98.5%,与其他已报道分离物序列一致性为98.0%~99.1%,其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7.8%~100%。ZyVX和PiVX贵州分离物基因重组分析表明未发现明显的重组事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当前贵州ZyVX和PiVX群体的基因组序列一致性高,其变异均为单核苷酸变异,未发生基因重组和遗传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