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0)
- 2023(14279)
- 2022(12623)
- 2021(12009)
- 2020(9984)
- 2019(23099)
- 2018(23115)
- 2017(43817)
- 2016(24221)
- 2015(27166)
- 2014(26968)
- 2013(26444)
- 2012(24547)
- 2011(21891)
- 2010(21894)
- 2009(19761)
- 2008(19195)
- 2007(16819)
- 2006(14732)
- 2005(12762)
- 学科
- 济(95199)
- 经济(95100)
- 管理(65366)
- 业(59735)
- 企(48325)
- 企业(48325)
- 方法(42829)
- 数学(37115)
- 数学方法(36535)
- 农(26182)
- 地方(25191)
- 中国(24610)
- 学(22177)
- 财(22166)
- 业经(20745)
- 制(17948)
- 农业(17764)
- 理论(15924)
- 贸(15836)
- 贸易(15825)
- 银(15375)
- 银行(15326)
- 易(15250)
- 和(15044)
- 融(15009)
- 金融(15004)
- 环境(14807)
- 行(14602)
- 技术(13822)
- 务(13470)
- 机构
- 大学(333019)
- 学院(330485)
- 管理(129213)
- 济(123803)
- 经济(120812)
- 研究(112220)
- 理学(111903)
- 理学院(110526)
- 管理学(108147)
- 管理学院(107572)
- 中国(84720)
- 科学(73741)
- 京(72461)
- 所(57198)
- 财(56597)
- 农(56015)
- 中心(52572)
- 研究所(52412)
- 业大(52017)
- 江(48659)
- 范(46171)
- 师范(45733)
- 北京(45666)
- 财经(45142)
- 农业(44064)
- 院(41371)
- 经(41040)
- 州(40087)
- 师范大学(37085)
- 经济学(36268)
- 基金
- 项目(232870)
- 科学(181512)
- 研究(167959)
- 基金(167278)
- 家(147213)
- 国家(145912)
- 科学基金(124294)
- 社会(103013)
- 社会科(97389)
- 社会科学(97363)
- 省(91220)
- 基金项目(89542)
- 自然(82632)
- 自然科(80679)
- 自然科学(80661)
- 自然科学基金(79133)
- 划(77197)
- 教育(77081)
- 编号(69336)
- 资助(69117)
- 成果(56010)
- 重点(52222)
- 部(50248)
- 发(49580)
- 创(47596)
- 课题(47368)
- 科研(44888)
- 创新(44441)
- 大学(42991)
- 计划(42469)
- 期刊
- 济(135094)
- 经济(135094)
- 研究(94162)
- 中国(65078)
- 学报(57079)
- 科学(51383)
- 农(50567)
- 管理(45963)
- 大学(42765)
- 财(42406)
- 学学(39905)
- 教育(39682)
- 农业(35421)
- 技术(29207)
- 融(28192)
- 金融(28192)
- 业经(21682)
- 图书(21189)
- 财经(20863)
- 经济研究(20357)
- 业(18268)
- 经(17698)
- 问题(17587)
- 资源(17298)
- 科技(16729)
- 版(16617)
- 理论(16441)
- 技术经济(15527)
- 实践(15307)
- 践(15307)
共检索到485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景刚 李纪人 黄诗峰 左春刚
论文利用2005年Terra/MODIS卫星8天合成的250m地表反射率数据(MODIS Terra Sur-face Reflectance 8-Day L3 Global 250 m:MOD09Q1)构建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通过计算NDVI指数,结合典型地物的谱间特征,并借助SRTM数字高程数据,采用多源信息提取的方法对洞庭湖地区2005年水域面积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Terra/MODIS数据特点,提出了全年最大淹没时间指数的概念,并通过对该指数的构建,完成了对洞庭湖地区重点水域的淹没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文中提出的基于Terra/MODIS MOD09Q1数据的多源信息水体提取方法,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景刚 李纪人 阮宏勋 黄诗峰
论文在对Jason-2/OSTM GDRs数据特点、湖泊水位计算原理、测高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以地处长江中游的南洞庭湖区为监测实例,对Jason-2卫星测高数据在陆地水域水位变化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同监测点距离最近的地面水文站实测水位的对比来看,二者监测结果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74。表明基于Jason-2/OSTM GDR数据的水位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陆地水域水位变化卫星监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从而为我国陆地水域水位变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技术手段。
关键词:
卫星测高 陆地水域 水位变化 南洞庭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涛 熊立华 易放辉 肖义 宋求明
针对洞庭湖区,以30m分辨率的环境减灾卫星CCD影像为参考,对比分析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应用于MODIS遥感影像水体面积提取的优缺点。研究发现,选取NDVI并且赋予各月份各自适应的阈值进行水体面积提取,有效避免了采取单一阈值造成的枯水期水体误提以及丰水期水体漏提问题。将提取湖区面积与相应日期水位数据组成水位-面积组,建立湖区面积-水位相关关系。考虑到建立湖区面积与单一水文站点水位间相关关系存在一定空间不合理性,选取逐步多元回归法建立2003~2006年湖区面积与多站点水位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水位和低水位处,洞庭湖面积-水位关系年际间变化不太明显,但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运林 徐正刚 李云梅 孙德勇 檀静 王珊珊
为了解东洞庭湖近年水域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三峡工程对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MODIS影像的250 m分辨率数据,提取了东洞庭湖2002—2012年偶数年份的水域面积,在分析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月、季节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东洞庭湖水域消落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将东洞庭湖水域面积与三峡水库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通常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且水域消落带主要分布在东洞庭湖南部湖区;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和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相关性发生了改变,即三峡水库蓄洪之前,其水域面积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未出现同步变化的现象,蓄洪之后,2个水域面积的变化呈现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晓荣 张怀清 周金星
应用陆地卫星TM资料和遥感图像处理Erdas8.7软件,以监督分类、人机交互等方法提取东洞庭湖湿地各种类土地类型的面积及分布信息。采用图像复合分类监测、分类结果叠加监测和信息复合人机交互目视提取等方法研究了东洞庭湖1987—2004年湖区各种覆被类型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87—2004年东洞庭湖湿地在人工和自然状态下的植被演替和泥沙沉积的影响下湖面不断萎缩,引起区域性不同程度的湿地退化。
关键词:
遥感 动态监测 湿地 面积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俐 孔庆玲 王鹏新 王蕾 荀兰
玉米作为中国三大作物之一,监测其种植面积对及时了解其种植时空分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涿州市为研究区,利用2016年多时相Sentine-1A 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提取。在对研究区地物散射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微波后向散射特性随不同生育期玉米植株结构发育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时相和极化组合的后向散射系数,运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提取了玉米种植范围和面积信息,并对不同后向散射系数(标准后向散射系数(Sigma-naught,σ0)和归一化后向散射系数(Gamma-naught,γ0))用于研究区作物种植区提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时间序列(4月19日,5月30日,6月11日,7月17日)雷达图像得到的监督分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总体精度达92.96%,Kappa系数为0.91。因此,采用4—7月(春玉米播种至吐丝时期、夏玉米播种至拔节时期)的时间序列SAR数据能有效获取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玉米信息,而增加8、9月的数据对玉米识别精度的影响不大。总体来说,采用多时相双极化的σ0数据与相同时相组合的γ0数据对玉米种植范围提取基本相同,但使用γ0数据的林地识别精度比σ0数据提高了3%。研究结果可为多极化SAR数据的玉米识别和面积监测提供参考案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怡波 赖锡军 周春国
针对湿地资源监测的需要,以东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湿地植被遥感监测研究。湿地遥感影像分类是湿地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通过分析雷达影像的后向散射系数发现,由多时相的同极化、交叉极化波段合成的雷达影像对湿地地物的区分能力最强。研究表明:将基于原图像的灰度级共生矩阵所提取的Contrast纹理特征与滤波后图像的灰度特征组合用于分类,以此实现相干斑噪声的抑制,同时减少地物固有结构信息的损失,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湿地分类精度,其总体精度达到87.59%,Kappa值为0.822 8,将东洞庭湖湿地划分为水体、芦苇(荻)滩地、草滩地(苔草、虉草等)、森林滩地(杨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丽娟 庞勇 Svein Solberg 范文义 李增元 李明泽
利用遥感技术,基于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对2004—2006年东北三省的林区进行森林生长异常监测。首先利用MODIS数据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函数平滑8天合成的EVI,计算生长季面积和年EVI曲线熵值,两指标联合得到3年间变化量大的像素点,定义为森林生长异常点;然后抽取异常点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分析,并结合森林灾害事件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异常点曲线的熵值明显大于正常年,生长季峰值低,并且在生长旺季会出现峰值突然持续下降或双峰等异常现象,这与该区域森林生长异常发生时的植被反射率表征一致,说明用该法对森林生长异常进行监测是基本可行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宏 冯徽徽 邹滨 王玉龙
径流是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水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通过改变下垫面特征,强烈改变了流域水文过程,并进一步影响了湖泊水量变化。然而,受气候变化等多因子复杂交互作用,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关系的影响方式与贡献特征依然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成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面临的关键理论瓶颈。针对上述问题,基于SWAT水文模型,采用2001~2019年MODIS遥感数据产品,系统分析了洞庭湖流域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洞庭湖流域多年平均径流和湖泊水量分别为2 371亿m~3和682亿m~3,季节上均表现为5~9月份较高、10~4月份较小的单峰型分布特征,径流年际变化趋势较弱(y=14.926x+2 222.1,R~2=0.043 9,p<0.01);(3)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关系具有较强影响,其对多年年均径流量贡献约为364亿m~3,约占多年径流总量的15.4%,对湖泊水量贡献约63亿m~3,占总蓄水量的9.2%。研究结果有助于正确认识与把握洞庭湖等通江湖泊水量变化的内在影响机制,并为流域相关水资源治理与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助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佩钦 童成立 仇少君
研究了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利用洞庭湖代表性水文站1952~2000年的逐日水位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洲滩地的多年平均淹水时间(天数)。结合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不同水位时相卫星图像的解译数据,通过插入法和相关分析,得出了20世纪70和90年代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面积。结果表明,区内不同区域变化各异,东洞庭湖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均减少,南洞庭湖中位的洲滩地增加,但高位和低位洲滩地减少,西洞庭湖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均增加。表明东洞庭湖在70~90年代发生了逆向演替,南洞庭湖以正向演替为主,西洞庭湖发生了正向演替。为此,提出中低位洲滩地不宜发展杨树,获、芦生产的重点应该逐步地由东洞庭湖...
关键词:
洞庭湖 洲滩地 淹水天数 湿地演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周
地球上的物种灭绝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无法应对气候的急剧变化,二是同自然的冲突恶化到无法协调的地步。人类同样面临这两方面的挑战。这是因为,人类自立于自然具有二重性:在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开发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局面,赞同并愿意参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行动的人会越来越多。倘若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即便单干独享,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但这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周
地球上的物种灭绝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无法应对气候的急剧变化,二是同自然的冲突恶化到无法协调的地步。人类同样面临这两方面的挑战。这是因为,人类自立于自然具有二重性:在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开发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局面,赞同并愿意参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行动的人会越来越多。倘若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即便单干独享,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但这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俊明 汪译国
农业专题图是反映某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条件或自然资源的分布、结构、数量、质量的图件。利用陆地卫星图象,通过光学处理、目视解译编制中、小比例尺农业专题地图的方法已被大量工作证明是可行的,但对卫片解译地图进行定量分析尚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一、卫片解译图面积量算需要解决的问题卫片解译图一般都是以粗制卫片做为基础解译底图成图的。解译图面积量算和以地形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玲莉 亢丹 鄢郭馨 杨凌帆 曾伟坤 雷霆
【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西洞庭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探索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在湿地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今后西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冬季通过收割法和生物量模型对杨树种植区域、退林还湿区域、天然洲滩这3个区域间的土壤含水率、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土壤含水率与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天然洲滩土壤含水率最高,退林还湿区最低,杨树种植区和退林还湿区物种丰富度高于天然洲滩。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杨树林种植区的植物地上生物量高于天然洲滩,而退林还湿区与天然洲滩无差异;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天然洲滩区最高、杨树林种植区最低的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和恢复工程对洲滩湿地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洲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影响;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对于修复退化湿地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后续退林还湿工程开展可考虑人为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移植苔草等优势物种等人工辅助措施,以促进退林还湿区域向天然洲滩湿地的演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根据2000~2011年对洞庭湖渔业环境监测数据,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三江口4个不同渔业水域的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均值分别为1.43±0.41、0.09±0.03、0.32±0.05和0.63±0.11mg/L,总氮最大值为2009年5月丰水期东洞庭湖的鹿角采样点,为4.80mg/L,总磷最大值为2008年1月枯水期鹿角采样点,为0.417mg/L,分析得知,所有采样点中鹿角采样点较其它采样点污染严重;(2)洞庭湖氮、磷浓度年均值间差异性显著(P<0.05),除总磷变化规律不明显外,总氮、氨氮和硝酸盐...
关键词:
洞庭湖 氮 磷 渔业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