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6)
- 2023(11195)
- 2022(9955)
- 2021(9376)
- 2020(7870)
- 2019(18439)
- 2018(18352)
- 2017(34872)
- 2016(19482)
- 2015(22083)
- 2014(21944)
- 2013(21683)
- 2012(19802)
- 2011(17838)
- 2010(17722)
- 2009(15794)
- 2008(15137)
- 2007(13083)
- 2006(11365)
- 2005(9824)
- 学科
- 济(70966)
- 经济(70884)
- 管理(51599)
- 业(48673)
- 企(40403)
- 企业(40403)
- 方法(34889)
- 数学(30257)
- 数学方法(29893)
- 农(19306)
- 中国(18713)
- 财(18118)
- 贸(17925)
- 贸易(17920)
- 学(17756)
- 易(17539)
- 业经(15447)
- 理论(14402)
- 地方(14299)
- 农业(12716)
- 出(12442)
- 技术(11963)
- 教育(11881)
- 和(11859)
- 制(11724)
- 环境(11062)
- 务(10636)
- 财务(10576)
- 财务管理(10552)
- 企业财务(9950)
- 机构
- 大学(270332)
- 学院(268082)
- 管理(104650)
- 济(100155)
- 经济(97793)
- 研究(91903)
- 理学(91230)
- 理学院(90181)
- 管理学(88448)
- 管理学院(88012)
- 中国(65117)
- 科学(60783)
- 京(58683)
- 农(50011)
- 所(47399)
- 业大(45097)
- 财(44096)
- 研究所(43663)
- 中心(40827)
- 农业(39797)
- 江(38865)
- 北京(36944)
- 范(35992)
- 财经(35808)
- 师范(35549)
- 院(33598)
- 经(32706)
- 州(31559)
- 技术(31447)
- 经济学(29425)
- 基金
- 项目(191133)
- 科学(147975)
- 研究(137019)
- 基金(136450)
- 家(120957)
- 国家(119961)
- 科学基金(101248)
- 社会(82351)
- 社会科(77839)
- 社会科学(77813)
- 省(76085)
- 基金项目(72844)
- 自然(68465)
- 自然科(66837)
- 自然科学(66817)
- 自然科学基金(65616)
- 划(64672)
- 教育(64005)
- 资助(56991)
- 编号(56243)
- 成果(45350)
- 重点(43274)
- 部(41662)
- 发(40439)
- 创(40027)
- 课题(39492)
- 创新(37286)
- 科研(37070)
- 计划(36331)
- 大学(35548)
- 期刊
- 济(106022)
- 经济(106022)
- 研究(76904)
- 中国(53285)
- 学报(49713)
- 农(45234)
- 科学(43068)
- 管理(37726)
- 大学(36283)
- 教育(36121)
- 学学(33982)
- 农业(31978)
- 财(31720)
- 技术(23844)
- 融(18649)
- 金融(18649)
- 业(17025)
- 业经(16984)
- 经济研究(16785)
- 财经(16643)
- 图书(15864)
- 经(14083)
- 科技(14013)
- 问题(13995)
- 业大(13420)
- 理论(13374)
- 版(12998)
- 实践(12468)
- 践(12468)
- 技术经济(12351)
共检索到386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达龙珠 刘毓侠 薛国典
采用Tal小麦轮回选择集团4个不同世代的可育株和Tal、矮败小麦多父本复合杂交3个世代的可育株,分别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1.Tal小麦高世代具有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但与常规品种间杂交一样,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随世代提高而降低的趋势。2.不同交配方式花培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以轮选群体的出愈率最高,其次是多父本复合杂交后代;回交转育稳定的Tal小麦的单交出愈率最低。3.基因型对出愈率、绿苗分化率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Tal小麦,可育株,花药培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和现昌 王金兰 海燕 徐向阳
研究了REA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RE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诱导率的提高均有显著作用.使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在C_(17)培养基上的诱导率提高了1.47~12.25倍,在“癸”培养基上提高了0.52~3.40倍;基因型、培养基和REA之间存在着互作,且对不同的基因型REA的最适附加量不同;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促进绿苗分化,大幅度提高绿苗分化率;并可降低白苗诱导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台明 余毓君
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和培养基效应研究葛台明余毓君(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EFFECTSOFGENOTYPESANDMEDIAONWHEATANTHERCULTUREGeTaimingYuYujun(Huazhon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运贤 周素英 杜雪玲 花姝洁 魏平民 陈耀锋
【目的】研究影响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因素,优化小麦花药培养条件,提高小麦花药培养效率。【方法】以1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及其16个杂交F1代花药为材料,研究了普通小麦基因型、基本培养基种类及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附加脯氨酸和硝酸铈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培养特性差异较大,供试基因型的花药反应率与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关性高,而两者与绿苗分化率无相关性。荔高6号×置丰0502F1、周麦16×BI0452F1、烟农19×开麦18F1、豫麦69×新麦208F1、煤生0308和皖麦41×烟农19F1有较高的绿苗产率;基本培养基种类对供试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反应率、绿苗产率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跟基 杨琴 陈佩度
花药接种前麦穗置- 20 °C、10 m in 预处理有利于出愈和绿苗分化。花药接种后37 °C、8 h 培养使出愈率由8.2%(对照) 提高到29.0% 。在诱导培养基上附加2 m g/L的水杨酸 (SA) 对愈伤组织分化有促进作用, 而不影响出愈和绿苗分化。诱导培养基上附加0.02 m g/L表-油菜素内酯 (epi-BR) 能使绿苗分化率由25.7% (对照) 提高到47.2% , 白苗分化率由31.4% 降低到24.3% , 当epi-BR浓度提高到0.2 m g/L时, 却对绿苗和白苗分化均表现抑制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建平 刘学馨 魏秀玲 张利泉 胡道芬
对300个冬小麦常用亲本和它们的部分F1后代花药培养力的研究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都是可遗传性状。它们受不同的遗传基因控制,具有各自的遗传特性。杂种1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明显的加性效应和杂种优势,而绿苗分化率则介于双亲之间。花培后代再进行花培的花药培养力明显高于一般常用亲本。花药培养力受环境影响很大,生长在正常大田环境下的植株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生长在温室条件下的植株。筛选出京花1号、NS2625、813①-21-2-3等几个花药培养力较好的材料,可在花培育种中作为桥梁品种应用。
关键词:
冬小麦,花药培养力,花培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素缺 李光威 权书月 李杏普 刘玉平 侯红军 高红欣
通过对小麦花药培养基中各种碳源的研究 ,发现单独使用麦芽糖作碳源的培养基出愈率最高 ,麦芽糖与蔗糖搭配使用培养效果次之 ,而单独使用蔗糖作碳源出愈率最低。在整个碳源比较试验中 ,随着培养基中麦芽糖比例的增加 ,出愈率随之提高。糖源对出愈率的影响与其水解产物有关。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 ,麦芽糖是最好的糖源 ,其他糖源经培养未形成胚状体。检查培养 3d后的小孢子活力发现唯有麦芽糖作碳源的培养基有活力 ;认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与果糖混合糖源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葡萄糖起始浓度达到 2 0mmol/L时 ,对小孢子有致死作用。当麦芽糖培养 1d后 ,再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发现小孢子存有活力 ,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荣 陶承光 吕书文 杨国栋 王平
以5个番茄F1杂交种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变温处理和椰乳对愈伤组织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旨在优化番茄花药培养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发生率不同;培养基中添加0.5mg·L-1的2,4-D较NAA,5个材料的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提高了10.04%;4℃48h+33℃72h的处理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加入50mg·L-1的椰乳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植株再生的较优培养基为MS+0.2mg·L-1 IAA+2.0mg·L-16-BA+0.5mg·L-1ZT。基因型和培养基是愈伤组织的发生和植株再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的低温处理配合高温热激,及在培养基中...
关键词:
番茄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敏 郭北海 李洪杰 温之雨 王子宁 蒋春志 李辉 王培
选用 2 16个不同基因型F1进行花药培养 ,研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差异很大 ,高培养力及低培养力基因型各占 1/ 4左右 ,而中培养力基因型占 1/ 2左右。还对花培育种中的桥梁亲本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筛选出具有高培养力和高产、优质基因的花培桥梁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花药培养力 基因型 杂交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海燕 和现昌 王金兰 周阳
根据黄淮冬麦区小麦生态类型及栽培品种的特点,从降低SO_4~--、NO_3~-入手,设计研制了癸培养基.采用L_(16)(4~5)正交试验筛选出优良配方.经多年试验,癸培养基的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分别较C_(17)、W_(14)、N_6培养基高1.3、2.06、2.42个百分点;并对各种不同的基因型都有广泛的适应性,且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早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癸培养基 诱导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瑞菊 陈佩度 刘大钧
通过普通小麦“中国春”与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3和自交F4代的花药培养,获得了72株花培植株,其中28株结实。这些株系的株高、穗形和成熟期等性状在H2系间差异明显,但株系内整齐一致。对28个H2代株系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25个2n=42,1个2n=44,2个2n=46。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分析和染色体C-分带,在H2代中选育出一个异代换-附加系(2n=44)L07,两个双重二体异附加系(2n=46)L03-05和L0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瑞堂 高书国 乔亚科 朱惠梅 毕艳娟
1986~1991年,应用花药培养与耐盐变异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耐盐育种新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花药培养中,选择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的筛选培养基,可以筛选出耐盐变异体,获得耐盐花培株系,经5个有性世代的鉴定表明,耐盐变异体的耐盐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经筛选的花培株系中,耐盐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的株系比例约占1/4,应用于育种实践,经多点鉴定,选育出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种质材料和优良品系。
关键词:
小麦,花药培养,耐盐变异体,耐盐育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华 金宝燕 任华中
利用津春3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cv Jinchun 3)花药为外植体材料,调查了适于其培养的花药发育时期与外部形态的关系,研究了预处理方式、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以及添加植物生长物质2,4-D、NAA、BAP和KT对黄瓜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津春3号花药最佳培养时期单核中后期的取材标准是花蕾长度为0.6 ̄1.8cm,花药0.2 ̄0.3cm,瓣萼等长或者瓣稍长,花瓣淡绿,花药浅绿至白绿;2,4-D是影响黄瓜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其最适浓度为2 ̄4mg.L-1;基本培养基类型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影响显著,以N6培养基适应性最广。
关键词:
黄瓜 花药培养 植物生长调节剂 激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原玉香 耿建峰 张晓伟 蒋武生 韩永平 高睦枪
对影响玉米花粉胚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药接种前对雄穗进行 5℃低温预处理 15~ 2 1d效果较好 ;接种后高温 (33℃ )连续处理花药 ,胚出现早、质量好且效率高 ;活性炭 (0 5 g/L)加入培养基中能显著地提高胚诱导效率。此外 ,还对基因型间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玉米 花药培养 温度处理 胚诱导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 赵秋菊 付传翠 白小娟
通过单倍体育种途径可快速获得纯合材料,增加有益性状的选择几率,加快育种进程。花药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有效途径之一,已在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上取得巨大成功。但关于萝卜花药培养的报道极少。以15个不同类型的萝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花药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诱导及再生。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花药培养成胚的关键因素,15个品种中,有4个品种获得了胚状体及再生苗。同时植株生长条件也对胚状体的形成产生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FCM)鉴定了再生株的倍性,再生株群体的倍性组成比较复杂,以二倍体为主。
关键词:
萝卜 花药培养 单倍体育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