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63)
2023(18886)
2022(15734)
2021(14650)
2020(12472)
2019(28387)
2018(27649)
2017(52999)
2016(28672)
2015(31921)
2014(31142)
2013(31360)
2012(28820)
2011(25875)
2010(25746)
2009(24276)
2008(23369)
2007(20578)
2006(18188)
2005(16448)
作者
(84929)
(70413)
(70011)
(66296)
(44826)
(33761)
(31599)
(27573)
(26942)
(25095)
(24136)
(23841)
(22567)
(22370)
(21981)
(21734)
(21057)
(20867)
(20244)
(20202)
(17715)
(17215)
(17116)
(16112)
(15857)
(15710)
(15573)
(15520)
(14141)
(14043)
学科
(118764)
经济(118622)
(99287)
管理(90031)
(86922)
企业(86922)
方法(53727)
数学(44003)
数学方法(43609)
中国(35934)
(35723)
(34724)
业经(33930)
(28705)
金融(28704)
(27259)
银行(27188)
(26252)
(25498)
农业(25157)
(24258)
财务(24194)
财务管理(24165)
(23803)
贸易(23784)
(23535)
(23205)
企业财务(22933)
地方(22392)
技术(21227)
机构
大学(409369)
学院(409151)
(171263)
经济(167998)
管理(161420)
研究(141941)
理学(139352)
理学院(137852)
管理学(135662)
管理学院(134959)
中国(113487)
(88201)
科学(88181)
(77266)
(76932)
(72564)
研究所(66417)
业大(65041)
中心(64464)
财经(62243)
农业(60987)
(59164)
(56883)
北京(55891)
经济学(52220)
(51059)
(49300)
师范(48675)
(47695)
经济学院(47246)
基金
项目(278418)
科学(218442)
基金(204055)
研究(198203)
(180661)
国家(179153)
科学基金(152783)
社会(126599)
社会科(120103)
社会科学(120071)
基金项目(107838)
(107341)
自然(100803)
自然科(98479)
自然科学(98448)
自然科学基金(96746)
(90793)
教育(88589)
资助(84298)
编号(78084)
重点(62650)
成果(62051)
(61284)
(59788)
(59706)
创新(55334)
科研(53778)
课题(53602)
(53127)
国家社会(52868)
期刊
(186073)
经济(186073)
研究(121146)
中国(77274)
(70565)
学报(70259)
科学(63812)
管理(61939)
(59873)
大学(52473)
学学(50005)
农业(48274)
(46589)
金融(46589)
教育(36085)
技术(33167)
财经(31121)
业经(30828)
经济研究(30586)
(27570)
(26800)
问题(24073)
技术经济(21147)
科技(20113)
(19994)
(19582)
世界(19376)
现代(19081)
理论(18841)
国际(18299)
共检索到607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吉洁  李橙  
TPP和TISA反映了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和自由化大趋势,在给中国金融业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机遇。中国金融贸易规模不大,但总体在逐年增加;结构在改善,但仍以保险服务贸易为主;逆差逐年扩大,国际竞争力弱。面对TPP和TISA的冲击,中国金融服务业应该从专业人才、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法律法规、市场机制、经营和监管模式等方面作出努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牟德胜  
本文从中美世贸协议的签定出发,考虑WTO 对金融服务的相关规定,从银行、证券、保险业三方面对入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入世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发展加速,效率提高等,不利因素是对外资金融企业监管手段不足、国内金融产业将受到一定冲击等。文章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入世问题上,澄清认识,加强监管,加快改革发展,才是正确应对之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慧  李建萍  张贝贝  
随着后WTO时代的来临以及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我国金融业FDI和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也越来越迫切。本文分析了我们金融业利用FDI的各种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市场规模、贸易依存度和中国政府的政策激励与金融服务业FDI呈强相关,基础建设状况、人力资本与金融业利用外资呈弱正相关;而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与其利用FDI水平呈负相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宏毅  李程  徐硼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管制逐步放松,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更加紧密,资本在全球各国各地区的流动更加自由,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选取2001~2010年间的金融政策,构建量化的评价操作手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金融政策量化结果与金融业产出之间的计量模型,从而分析金融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并对金融政策中影响我国经济最为显著的因素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清正  
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等视角,考虑了空间异质性特征,分区域层面、省域层面、城市层面、分行业层面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集聚态势;在梳理了国内外金融业集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对外开放、工业支撑、经济水平、人力资本、知识溢出、城乡居民储蓄、规模经济、城市环境、政府支撑是中国金融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框架下,基于各省域数据的可获得性、一致性等,采用1992-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静态和动态角度解析了中国金融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变化,认为未来中国推进金融业集聚发展应借助国民经济发展推力,搭建金融集聚战略支撑;构建和谐金融市场体系,引导金融资源自由流动;合理优化布局金融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张宇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涵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三组方程,考察了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在产出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强化了利率产出效应,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弱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在价格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弱化了利率的价格效应,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而对内开放度提高对货币供给、利率及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影响均不显著;在结构效应方面,对内开放度提高对利率变动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张宇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涵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三组方程,考察了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在产出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强化了利率产出效应,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弱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在价格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弱化了利率的价格效应,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而对内开放度提高对货币供给、利率及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影响均不显著;在结构效应方面,对内开放度提高对利率变动结构效应作用不显著,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显著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结构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继云  
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日益临近。届时按照“市场准入”原则,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枢纽部门——金融业,将会面临外国银行尤其是发达国家银行的严重冲击。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一、“复关”对中国金融业的具体冲击“复关”对中国金融业的具体冲击主要反映在以下一些方面: 1、增大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难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众敏  
要把支持金融业国际化、鼓励金融业"走出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由于金融业"走出去"具有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功能,同时,金融也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命脉",因此,金融业"走出去"对中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  
本文认为,开放社会是以信息开放为前提的,以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中国的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比其他领域而言,金融业的成就则要小些。文章提出,中国应以开放社会的标准大力发展金融业,股票市场更应成为私营企业主要的筹资场所。金融业的健全发展离不开评级机构的参与,中国应引进外国的评级机构,利用其经验健全自己的评级机制。在一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中,货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是解决包括通货膨胀在内其他许多问题的基础。在汇率方面,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固定汇率在任何国家都是行不通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晓敏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易宪容  
一场史无前例的SARS,给中国交通、旅游、餐饮、商贸、会展、劳动就业市场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疫情的有力控制,经济学界关于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程度的讨论也开展起来,本栏所刊登的文章即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声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赟  
加入WTO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分享全球经济资源的里程碑 ,从总体来说 ,机会多于挑战 ,希望大于困难 ,长期正面影响大于短期负面影响。认真分析这种机遇和挑战所带来的内容 ,并付诸于行动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是我们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