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6)
- 2023(7349)
- 2022(6397)
- 2021(6075)
- 2020(5093)
- 2019(11385)
- 2018(11516)
- 2017(21151)
- 2016(11986)
- 2015(13474)
- 2014(13500)
- 2013(13149)
- 2012(12452)
- 2011(11138)
- 2010(11175)
- 2009(10292)
- 2008(10323)
- 2007(9200)
- 2006(8055)
- 2005(7015)
- 学科
- 济(51012)
- 经济(50976)
- 管理(32635)
- 业(25412)
- 方法(19805)
- 企(19240)
- 企业(19240)
- 地方(18991)
- 数学(17269)
- 数学方法(16889)
- 农(15557)
- 学(12236)
- 环境(11924)
- 中国(11438)
- 农业(10869)
- 业经(10594)
- 地方经济(10070)
- 财(8953)
- 和(8491)
- 理论(7865)
- 划(7858)
- 资源(7400)
- 生态(7181)
- 制(7180)
- 发(6432)
- 贸(6393)
- 贸易(6387)
- 融(6277)
- 金融(6274)
- 技术(6271)
- 机构
- 学院(165049)
- 大学(162916)
- 管理(60868)
- 济(59053)
- 研究(57785)
- 经济(57343)
- 理学(51906)
- 理学院(51185)
- 管理学(49871)
- 管理学院(49594)
- 中国(43489)
- 科学(40217)
- 京(36280)
- 农(31984)
- 所(30186)
- 中心(28180)
- 业大(27822)
- 研究所(27628)
- 江(27183)
- 财(25349)
- 范(25325)
- 师范(25089)
- 农业(24881)
- 北京(22470)
- 州(21887)
- 院(21567)
- 省(21469)
- 师范大学(20148)
- 财经(19793)
- 技术(19154)
- 基金
- 项目(115291)
- 科学(89320)
- 研究(83551)
- 基金(79547)
- 家(69934)
- 国家(69325)
- 科学基金(58704)
- 社会(50449)
- 省(49993)
- 社会科(47586)
- 社会科学(47570)
- 基金项目(43216)
- 划(39885)
- 自然(38598)
- 教育(37582)
- 自然科(37516)
- 自然科学(37504)
- 自然科学基金(36699)
- 编号(34792)
- 资助(32203)
- 成果(27472)
- 重点(26492)
- 发(26403)
- 课题(24734)
- 部(23587)
- 创(23021)
- 计划(21901)
- 科研(21751)
- 创新(21678)
- 发展(20752)
共检索到249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西蕊 张蓉珍
【目的】研究陕西省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框架,构建了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在时间尺度上(1996-2006年)对陕西省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1996-2006年,陕西省生态压力系统安全指数CP值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生态负荷加大;状态系统安全指数CS值虽有波动但总体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丕苓 杨海娟 刘庆果
土地生态安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论文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方面选取了23个指标,构建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计量模型,对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商洛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从1.031 4降低到0.980 5,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不断降低,并向非均衡态发展;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源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土地经济生态系统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小;人均耕地面积、旱涝保收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面积化肥和地膜施用量等因子成为商...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生态安全 信息熵 商洛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张艳
能源"四荒"、"拉闸限电"以及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冰雪灾害,为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证实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本文在明晰区域能源安全概念,辨识区域能源安全与国家能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广东与陕西作为能源输入与输出区代表,在借助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1995年-2008年两省能源安全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不断提升,而广东则日趋恶化,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显著优于广东;陕西能源使用安全性先升后降,而广东呈平稳发展态势,广东在能源使用安全性方面具明显优势;②煤炭对外依存度、煤炭产消比、运输风险指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小林 王欢 刘丰旋 冯文昕
分析陕西省各区域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分异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权重、评价值及贴近度。分析表明,陕西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出西部和南部低于东部和北部的分布差异性;渭南市、铜川市和榆林市的排放结构中,工业烟(粉)尘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大;渭南市、商洛市、汉中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指标均偏高;榆林市和铜川市减排潜力集中在工业废气污染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上。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存在分异性,应实行分区域、差别化、针对性的减排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小林 王欢 刘丰旋 冯文昕
分析陕西省各区域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分异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权重、评价值及贴近度。分析表明,陕西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出西部和南部低于东部和北部的分布差异性;渭南市、铜川市和榆林市的排放结构中,工业烟(粉)尘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大;渭南市、商洛市、汉中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指标均偏高;榆林市和铜川市减排潜力集中在工业废气污染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上。各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存在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昊 南灵 李世平
引入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对2008—2014年陕西省各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西安市,第二层次包括商洛、汉中和安康市,第三层次包括宝鸡、咸阳、榆林、渭南、铜川和延安市。3个层次存在明显的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间分异性;经济发展和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之间较为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其中西安市可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拐点",陕南各地处于该曲线的"起点",其余地区则位于"起点"和"拐点"之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巍 尚丽
通过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对省域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影响陕西省低碳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陕西省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加强低碳经济科技创新,建立低碳技术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实施更严格的低碳生产技术标准,完善污染治理系统,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竞争力 熵值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周自翔
本文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理论,应用趋势预测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研究区域粮食安全状况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论文主要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进行分析与实践论证。结果为,1999年关中地区粮食处于安全状态,对于各个地区而言,西安和铜川的粮食状况不容乐观;而宝鸡、咸阳、渭南和杨陵区粮食状况相对安全。特别是杨陵区,在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作用下,耕地生产力水平提高,因此粮食状况最安全。到2015年如果人均粮食消费以小康水平记,关中地区耕地承受压力明显增加,甚至超过了耕地压力安全警戒线。关中地区各地耕地压力指数都比1999年的要大,特别是西安和铜川。另外,在粮食增长的同时,需加大灌溉用水,...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粮食安全 预测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春燕 南灵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2年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做出动态评价,并诊断出主要限制性因子。研究方法:运用基于相对熵理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找出土地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1)12年来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逐渐上升,安全级别由临界安全提高到较安全等级,但目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属于低层次、不稳定的较安全等级,土地生态安全压力还很大。(2)从准则层看,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仍来自质量安全和安全保障两方面,其中土地退化的障碍度越来越大;从指标层看,最大障碍因子经历了由单位面积农林牧副渔产值、水土流失率到土地沙化率的变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学平 陆迁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陕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利用资源—发展指数和环境—发展指数分析了资源、环境子系统对农业系统的支持状况,基本结论是陕西省农业系统从1995年至2004年总体上是可持续的,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同步性、非一致性的特点;资源状况正逐渐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区域农业 农业可持续性 资源环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运海 张百平 曹银璇 张运生
本文以河北省万全县为例,探索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进行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方法。数据包括1992年8月的TM影像、2002年8月的ETM+和SPOT影像、15∶万DEM等;选取植被指数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三类动态评价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基于生态退化的动态评价模型;应用最小二乘原理客观地计算出了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并最终在ArcGIS 9.0/Spatial Analyst模块中生成了生态安全评价图,使模型得以实现。结果表明该县南部河川区生态安全要优于中部丘陵区和北部山区;相对不安全区域占到全县总面积的50.1%,虽然不安全区域总体分布较为散落,但在北部和中部相对集中;总体生态安全评价值为2.3,标志着本地区的生态安全级别较低,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另外,采用动态评价因子,比采用静态评价因子具有一定优势;采用最小二乘原理计算模型中权重系数的方法比较实用和科学,降低了人为影响因素,也可以避免主观判断产生的错误,为评价模型中权重系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高会 广佳
四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其生态安全关系着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应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四川省2006~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对2013~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算,并应用净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其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赤字明显且逐年增长,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其生态安全性还可能持续下降。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安全 四川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晓霞 魏俊 杨改河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EFAA)计算了陕西省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GM(1.1)模型对陕西省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04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间增加了0.393 2 hm2,年均增长5.14%;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5年间下降了0.057 5 hm2,年均减少1.22%,人均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554 7 hm2增加到2004年的1.042 7 hm2,预计2005~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减少,说明人口、资源、环境在省域尺度上处于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开亚
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并通过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结论。认为主成分投影法能较好地反映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仇菲 南灵
以实现耕地保护为研究视角,借由生态足迹法的基本原理建立成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相应指标完成情况作出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0年间,陕西省耕地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土地整治虽在补充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上对维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起到重要作用,但各年份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需在考虑整治潜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增速、消费结构变动以及用地结构等因素对指标完成成效的影响。最后,从科学分配指标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达到有效监督管理目的,发挥土地整治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毕达哥拉斯TOPSIS法的区域生态破坏度评价——以黄河流域上游为例
基于可拓决策的环境安全预警模型及应用——以陕西省为例
空间生态价值评价方法在城市蔓延控制中的运用——以陕西省西安中心市区为例
区域生态效率动态评价模型的改进与实证——基于G1-TOPSIS法的研究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要素环境的关系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旅游产业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以陕西省为例
区域增长格局和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区域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及其演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关于主成份分析的TOPSIS法在产瓷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的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及优化——以陕西省和广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