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3)
2023(12607)
2022(10176)
2021(9322)
2020(7454)
2019(16444)
2018(16059)
2017(30390)
2016(15944)
2015(17127)
2014(16513)
2013(16013)
2012(13902)
2011(12110)
2010(12409)
2009(12124)
2008(12027)
2007(10913)
2006(9526)
2005(8677)
作者
(41246)
(34621)
(34487)
(32250)
(22047)
(16271)
(15288)
(13081)
(12831)
(12302)
(11513)
(11435)
(10926)
(10477)
(10442)
(10321)
(10300)
(9946)
(9870)
(9746)
(8345)
(8272)
(8231)
(7880)
(7750)
(7680)
(7642)
(7554)
(6722)
(6649)
学科
(82969)
(78622)
企业(78622)
管理(68421)
(67674)
经济(67588)
业经(29280)
方法(26764)
(24880)
(23838)
技术(20026)
(19614)
财务(19599)
财务管理(19586)
企业财务(18538)
数学(17956)
数学方法(17794)
农业(17577)
中国(16686)
理论(16150)
(15319)
(14947)
(14768)
技术管理(13713)
(13674)
企业经济(12709)
经营(12650)
(12327)
(10891)
贸易(10881)
机构
学院(225177)
大学(215135)
管理(95886)
(95144)
经济(93392)
理学(82458)
理学院(81794)
管理学(80921)
管理学院(80495)
研究(62992)
中国(52204)
(46307)
(43259)
财经(36127)
科学(34853)
(34728)
(32637)
(30617)
中心(29554)
(28893)
经济学(27956)
业大(27912)
商学(27876)
商学院(27614)
(27599)
北京(26443)
财经大学(26308)
研究所(25570)
(25488)
师范(25301)
基金
项目(144069)
科学(117583)
研究(113578)
基金(104870)
(87923)
国家(87031)
科学基金(78692)
社会(75027)
社会科(71189)
社会科学(71176)
(59761)
基金项目(55285)
教育(51559)
自然(47793)
(46955)
编号(46955)
自然科(46759)
自然科学(46751)
自然科学基金(46004)
资助(39673)
(37589)
成果(36454)
(34611)
创新(33876)
(32197)
课题(31808)
重点(31729)
(31213)
(31079)
国家社会(30664)
期刊
(113180)
经济(113180)
研究(65323)
中国(43597)
管理(42890)
(40949)
(30576)
科学(26476)
教育(24434)
学报(23101)
技术(22876)
业经(22745)
农业(21216)
(19950)
金融(19950)
大学(19340)
学学(18403)
财经(18249)
经济研究(17667)
(15925)
技术经济(13919)
问题(13692)
(13652)
财会(13203)
商业(12615)
现代(12494)
科技(11921)
会计(11269)
(10636)
世界(10147)
共检索到335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远   王爱强  
为了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前因要素,提升电子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提出影响电子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多因素组态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沪深A股的165家电子制造企业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影响电子制造业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四条,可归纳为“机会利用能力—非竞争地位主导型”和“数字技术应用—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低创新绩效的路径有三条,可归纳为“企业竞争地位—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和“环境不确定性—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本文的研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引致企业高创新绩效与低创新绩效形成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创新研发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远   王爱强  
为了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前因要素,提升电子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提出影响电子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多因素组态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沪深A股的165家电子制造企业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影响电子制造业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四条,可归纳为“机会利用能力—非竞争地位主导型”和“数字技术应用—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低创新绩效的路径有三条,可归纳为“企业竞争地位—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和“环境不确定性—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本文的研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引致企业高创新绩效与低创新绩效形成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创新研发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艾志红  
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321家嵌入外部创新生态系统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组态视角选取“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因素,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IT基础设施建设、IT业务拓展能力、IT前瞻性能力、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制度逻辑差异均不构成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利用式学习为主导的外部环境驱动型、组织双元学习为主导的能力驱动型、能力—组织学习—外部环境内外驱动型三条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低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有两条,且与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第三,利用式学习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数字化转型的三条组态路径中,说明利用式学习对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咸云  张颐嘉  
研究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驱动模式对我国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以环保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前因条件如何联动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党员高管对提升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普适作用;单因素主导型、双因素叠加驱动型、全维度协同驱动型三类创新模式可以实现企业高水平绿色创新绩效,非高绿色创新绩效路径为两条,与高绩效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数字化转型与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存在高度一致性,并在特定条件下,空气污染与未吸收冗余在驱动企业高水平绿色创新绩效中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开展绿色创新实践提供新洞见与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经纬  李柏洲  宋鹏  王鑫  
企业原始创新是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在TOE框架下,结合现阶段企业原始创新特点,提出分析企业原始创新绩效差异的整合性框架,并采用fs QCA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实现企业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5条,分别是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技术管理与原始创新氛围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依托政策的高管支持与技术管理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原始创新氛围与政策驱动型、技术主导下依托政策的技术管理与组织因素驱动型以及市场主导下依托技术管理的原始创新氛围与高管支持驱动型;从企业高原始创新组态路径中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要素之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可为处于不同场景下的企业获取高原始创新绩效提供有益参考;导致企业非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两条,且都包括非高技术能力、非高程度高管支持、非高市场导向和非高政策导向,表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要素的缺失导致企业原始创新绩效不高。结论可为驱动企业原始创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嶕  薛希萌  赵国浩  
运用fsQCA方法,以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117家资源型企业为样本,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路径分析。研究发现: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的特点,技术、组织、环境维度的条件均不是能够单独导致高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高绿色技术创新是多种前因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实现高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由4类条件组态构成;充分的政府支持是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技术创新水平和环境复杂性存在潜在的替代或互补关系;造成非高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有5条,且与高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对称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立杰   徐美琪   冯奕程   张珂   刘鹏  
基于TOE框架,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168家样本企业数据,探讨了技术、组织及环境条件对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应,并经由典型案例探究了数字化情境下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引致在位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的4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市场环境拉动型和动态能力推动型会引致渐进性商业模式创新,而技术支撑下的动态能力引领型和冗余资源助力下的数字技术驱动型则会引致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3)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会“多重并发”,并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为相关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立杰   徐美琪   冯奕程   张珂   刘鹏  
基于TOE框架,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168家样本企业数据,探讨了技术、组织及环境条件对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应,并经由典型案例探究了数字化情境下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引致在位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的4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市场环境拉动型和动态能力推动型会引致渐进性商业模式创新,而技术支撑下的动态能力引领型和冗余资源助力下的数字技术驱动型则会引致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3)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会“多重并发”,并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为相关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綦萌  舒子夕  刘洁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探究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企业创新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本文建立包含团队断裂带、团队异质性、环境不确定性及企业声誉等要素在内的企业创新影响机制模型。通过对66家电子信息企业样本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企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各个条件对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与联动关系。研究发现: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有三条,路径1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声誉情境下,低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异质性及低断裂带距离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路径2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声誉情境下,高团队学历异质性与低断裂带强度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路径3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低企业声誉情境下,高团队断裂带强度与低团队断裂带距离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结果拓展了社会身份理论在企业创新领域的应用,也为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国富   李鼎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企业的ESG表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层面六个前因条件对制造企业ESG表现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企业ESG表现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单一因素无法构成企业高水平ESG表现的必要条件;研发投入对ESG表现的提升具有普适作用;政企联动促表现、科创为核优表现、自勉外患提表现三类驱动模式可以实现制造企业高水平ESG表现;特定条件下,各因素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从组态视角丰富了ESG表现的相关研究,而且为制造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蔡猷花  孟秋语  陈国宏  
【目的/意义】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联合作用,研究众创空间与初创企业两个层次的多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指导众创空间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设计】基于跨层级视角考虑众创空间与企业2个层面6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得到初创企业高创新绩效的2种组态以及非高创新绩效的3种组态,对这些组态非对称因果关系与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论/发现】初创企业动态能力是激活高创新绩效的关键,动态能力各维度间存在的耦合关系能够帮助其抵御环境不确定性;相较于国有和高校创办的众创空间,企业主导型众创空间更加强调初创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贡献;众创空间外部环境支持能力通过环境适应能力起作用,机会识别能力则是企业把握众创空间内部企业间合作创新机会的重要桥梁;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提升众创空间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组织创新发展的关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大元  刘晓亮  刘浏  韩扬帆  
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元宇宙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提升。本文以127家元宇宙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TOE理论框架,使用QCA方法解构影响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因素之间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组态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是组织—环境驱动路径和组织主导路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环境在驱动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本文为揭示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多样化组态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企业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也可以帮助政府把握元宇宙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元宇宙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雯  
本文以我国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考察流通企业的“专精特新”转型路径。研究发现,TOE框架中的技术与组织因素等不是流通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必要条件,而环境因素中的政策环境是必要条件;TOE框架下的流通企业“专精特新”转型路径有三条;组织管理—政策驱动型路径对流通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解释力度最强,同等条件下好的市场环境对好政策环境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优秀ESG治理对高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替代作用。为此,政府层面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流通企业“专精特新”转型,企业层面应通过提高研发投入、优化组织管理和积极参与ESG治理来实现“专精特新”转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大元  刘晓亮  刘浏  韩扬帆  
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元宇宙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提升。本文以127家元宇宙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TOE理论框架,使用QCA方法解构影响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因素之间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组态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是组织—环境驱动路径和组织主导路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环境在驱动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本文为揭示元宇宙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多样化组态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企业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也可以帮助政府把握元宇宙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元宇宙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邱婧  张颖颖  
有效提升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知识创新—研发创新—产品创新”区域创新链,在“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份开展评价,探究多要素驱动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各省份存在显著差异,且有效提升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的关键要素有2个,即数字化技术水平、市场化水平;提升路径为4条,即知识—研发—产品创新均衡型、研发—产品创新引领型、知识—研发创新引领型、产品创新引领型。上述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创新链研究视角,同时,对提升不同地区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具有现实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