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1)
- 2023(7904)
- 2022(6529)
- 2021(6114)
- 2020(4713)
- 2019(10186)
- 2018(9854)
- 2017(17381)
- 2016(10297)
- 2015(11444)
- 2014(11050)
- 2013(9767)
- 2012(8564)
- 2011(7783)
- 2010(7814)
- 2009(6692)
- 2008(6103)
- 2007(5215)
- 2006(4487)
- 2005(4065)
- 学科
- 济(30928)
- 经济(30894)
- 管理(21972)
- 业(18181)
- 中国(14490)
- 企(12904)
- 企业(12904)
- 农(11252)
- 地方(10992)
- 方法(9480)
- 理论(8654)
- 农业(8186)
- 教育(7996)
- 数学(7907)
- 数学方法(7794)
- 教学(7482)
- 业经(7470)
- 地方经济(6973)
- 学(6731)
- 财(5851)
- 劳(5817)
- 劳动(5800)
- 环境(5729)
- 技术(5440)
- 学法(5235)
- 教学法(5235)
- 贸(5168)
- 贸易(5163)
- 和(5076)
- 制(5058)
- 机构
- 学院(125156)
- 大学(114898)
- 济(41345)
- 研究(41173)
- 经济(40170)
- 管理(39574)
- 理学(33743)
- 理学院(33270)
- 管理学(32480)
- 管理学院(32247)
- 中国(28575)
- 科学(26206)
- 京(23989)
- 职业(22546)
- 技术(22520)
- 范(21268)
- 师范(21043)
- 江(20744)
- 所(20421)
- 中心(19052)
- 财(18728)
- 研究所(18610)
- 农(18315)
- 州(16732)
- 教育(16653)
- 业大(16550)
- 师范大学(16226)
- 职业技术(15810)
- 院(15807)
- 技术学院(14943)
- 基金
- 项目(85305)
- 研究(69859)
- 科学(67351)
- 基金(56420)
- 家(48626)
- 国家(48128)
- 社会(41070)
- 科学基金(40883)
- 社会科(38667)
- 社会科学(38665)
- 省(37714)
- 教育(37144)
- 编号(32751)
- 划(31419)
- 基金项目(29201)
- 成果(25604)
- 课题(24938)
- 自然(24043)
- 自然科(23439)
- 自然科学(23432)
- 自然科学基金(22934)
- 年(22358)
- 资助(21749)
- 重点(20936)
- 发(20574)
- 规划(18906)
- 项目编号(18831)
- 创(18464)
- 部(18247)
- 性(17493)
共检索到186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波 王子成
技艺劳育是新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增强职业教育“整体”适应性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艺劳育具有不同的价值意蕴,包括有助于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个体)、现代职业教育(介体)以及技能型社会(客体)的高质量发展。利用TOE框架审视新时代职业院校技艺劳育的实施过程,发现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技艺劳育内容设计的“悬浮”、技艺劳育组织供给的“失序”以及技艺劳育文化引领的“弱化”等问题。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推进职业院校技艺劳育迫切需要做到完善“技术”布局与创新,助推技艺劳育整合性发展;完善“组织”规划与经营,助力技艺劳育适应性发展;完善“环境”制度与体系,助推技艺劳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照星 罗生全 唐丽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教师建设技能强国的实践动力、弘扬技能文化的根本遵循和追求专业精神的行动指南。内外动机失衡、教师生涯发展受阻和教师阶层认同混沌等影响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生成逻辑来看,多元化供给能优化教师的职业行为以提升整体胜任力,系统信任的多维度反思过程有助于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最终基于教师主体性均衡才能获得异质性职业成就感。为此,要转化职教治理效能的政策优势,夯实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制度信任;重构职教发展史的现代化记忆,唤醒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个体自觉;超越知识分层的职教类型歧视,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社会正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基鸿 王海莹 王大磊
职业院校新型师生关系在目标维度、情感维度、伦理维度分别具有协同共进、亦师亦友、德育共鸣的特征。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职业院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存在缺乏完善的师生数字素养培育机制、师生互动效果欠佳、数据伦理风险等问题。据此,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职业院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进路,包括分层强化师生数字素养、虚实融合构建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防范化解师生面临的数字伦理问题。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职业院校 新型师生关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嘉蕾 高传胜
文章从行动主义路径出发,构建“动因-资源”分析框架,基于N市案例探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实践。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既面对社会、政治、横向比较三种压力,也拥有政治、公共价值追求两种动力,并重点以试点、示范、表彰等途径向上获取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养老服务机构拥有政策鼓励和转型生存双重动因,主要以参与政府购买的方式获得配置性资源并增强实用、规范和认知合法性。二者互动中的动因契合与资源赋能构成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逻辑。然而,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主体参与协调薄弱、原生动力不足导致的公共性目标偏离以及资源依赖的隐忧,应当从搭建共识、协同参与和资源拓展等方面改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影 任航 罗通彪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贯彻落实新职教法的根本选择。依托新职教法的精神内涵,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为价值指向。通过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国家资历框架;聚焦“三教”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科学把握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路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劳家仁
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融合职业素养培育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惑是在认识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在实践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专业技能训练。据此,文章提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路:科学规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打造特色校园劳动文化、发挥课程思政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突出工匠精神培育和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育人特色。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实践理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永智
社团文化创新已成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内涵提升的重要方向,积极推进社团文化创新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水平。然而,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发展现状堪忧,仍存在着社团群体价值观弱化、社团活动品质庸俗、"文化产品"经营意识淡漠化、社团管理制度低效化、社团发展环境非正态等突出问题,文化创新有必要在改善社团文化的环境氛围、强化社团文化建设的情感支持、夯实社团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规范社团文化发展的组织依托、奠定社团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等维度寻求突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杨
数字治理的出场是一场技术更新,也是一场治理变革。理解数字治理,技术、资本以及权力是三个重要的切入口,它们与数字治理之间存在双向耦合关系。数字治理之于城市治理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把握。一方面是正向的积极推动作用,表现在数字治理赋能城市公共权力生长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同时数字治理在政治参与和生活体验方面具有赋利城市民众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可能存在的实践隐忧,在数字治理嵌入城市治理的过程中,“数字异化”与“数字鸿沟”是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数字异化”显著体现为权力或资本对民众数字权利的入侵,“数字鸿沟”则是城市社会结构性分化的又一现象。
关键词:
数字治理 城市治理 技术治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毛毛 宋改敏
隐喻性实践性知识是实践性知识的一类表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采用隐喻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的知识。本研究通过对职业院校Z老师进行课堂跟踪和采访,深描在教学过程中有关教学信念、课堂管理以及教学策略的隐喻性实践性知识,发现教师的个人生活经历、个人爱好、教学经验以及同行观摩学习,是影响教师隐喻性实践性知识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对隐喻性实践性知识的运用是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在运用隐喻过程中,需要把握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度,要丰富教师自我的知识库,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长环境,才能更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使学生更能理解和吸收。
关键词:
隐喻 实践性知识 隐喻性实践性知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申琦 石伟平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跨界融合、协同合作的新型跨边界组织形态,不同主体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场”,包括跨文化的“对话互动场”、跨部门合作的“资源融合场”和跨专业领域的“知识管理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主体协同性不强、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促进场内主体的契合性、交互性、复合性,提升团队整体效能。在路径选择上,以树立共同目标愿景为观念,以打造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举措,赋能团队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劲平
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重要而迫切。"实践育人"契合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能够有效增强培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实践育人"理念关照学生素养培育,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取得了较好实效。
关键词:
实践育人 职业学校 学生素养 育人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艳婷
师德建设反映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学校优质发展、学校治理以及教育评价改革的适应性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在制度建设、师德治理和师德评价方面面临着现实挑战。新时代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实践思路是:在制度构建方面,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师德制度,规范师德建设;在文化培育方面,彰显师德风范的学校精神,引领价值方向;在师德评价方面,构建体现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俊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将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工作、学习与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对数字素养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内涵流变的追溯基础上,以胜任特征模型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为逻辑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法、质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学生数字素养总体框架模型,诠释框架的基本要素要义,提出解决学生数字素养培养问题的实践路向,即构建系统化的培育目标体系,设计层级化的要素结构框架模型,搭建多元化的培育课程体系,建设开放的培育生态,从而为职业院校实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与政策制定提供学理参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秀娟
培育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固有使命,产教融合模式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政府在促进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缺少政策顶层设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对工匠精神培育问题的具体设计。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可沿着"六双培育"路径实施:政府顶层设计—双保险培育;教学管理渠道—双拓宽培育;行业大师与企业能人—双榜样培育;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资培育;校内实训与企业车间—双平台培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双载体培育。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六双培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东艳
立足“三链融合”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通道。基于“三链融合”视域,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理论基础,结合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政策与现实逻辑,按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内外部”机制衔接形式,构建了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施路径为:健全“三链融合”发展机制;完善“三链融合”生态系统;增强“三链融合”培训供给;打造“三链融合”师资队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用户需求视域下大学图书馆空间服务框架体系重构——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实践
全实践理念下的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探索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审视与实践路径
对职业院校开展职业适应性体育课的实践与探索
就业前景视域下高职专业设置的现实样态与实践理路——基于HN区域样本高职院校的审视
职业院校“做中学、做中教”:内涵追溯、现实检视、实践策略
就业前景视域下高职专业设置的现实样态与实践理路——基于海南省区域样本高职院校的审视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审视与行动框架
二维向度中的图书馆学科理论视域与边界:一个基于职业实践的元理论分析框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艺术院校心理朋辈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