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88)
2023(15893)
2022(13211)
2021(11979)
2020(10120)
2019(22613)
2018(22300)
2017(42788)
2016(23474)
2015(26164)
2014(25965)
2013(25523)
2012(23218)
2011(20723)
2010(20972)
2009(20159)
2008(20195)
2007(18579)
2006(16209)
2005(14871)
作者
(66672)
(56032)
(55650)
(53086)
(35456)
(26551)
(25342)
(21523)
(20800)
(19867)
(18861)
(18514)
(17786)
(17455)
(17378)
(17072)
(17048)
(16543)
(16303)
(15951)
(13984)
(13650)
(13481)
(12667)
(12615)
(12574)
(12464)
(12451)
(11181)
(11111)
学科
(96673)
经济(96529)
(94213)
管理(84984)
(84814)
企业(84814)
方法(41764)
(34298)
(32947)
数学(32535)
数学方法(32220)
业经(32169)
(24853)
(24377)
财务(24342)
财务管理(24298)
中国(23867)
企业财务(23011)
农业(22754)
技术(19351)
(17872)
理论(17815)
(17773)
(17719)
贸易(17708)
(17358)
(17206)
(16684)
地方(16639)
(15901)
机构
学院(338533)
大学(331003)
(138564)
经济(135672)
管理(132029)
理学(112749)
理学院(111617)
管理学(109947)
管理学院(109314)
研究(106629)
中国(84675)
(69525)
(68551)
科学(63780)
(58898)
财经(53952)
(53741)
(53635)
中心(50087)
业大(48889)
(48644)
研究所(47940)
农业(46252)
北京(42566)
(41894)
经济学(41714)
(40652)
师范(40241)
财经大学(39432)
(38357)
基金
项目(216703)
科学(171652)
研究(162372)
基金(156554)
(134436)
国家(133201)
科学基金(115618)
社会(103165)
社会科(97691)
社会科学(97664)
(87392)
基金项目(82660)
教育(74834)
自然(73315)
(71603)
自然科(71581)
自然科学(71562)
自然科学基金(70331)
编号(67613)
资助(62402)
成果(54627)
重点(48684)
(48425)
(47705)
(47088)
课题(46200)
(44953)
(44614)
创新(44476)
国家社会(42123)
期刊
(161934)
经济(161934)
研究(97482)
中国(68043)
(59617)
(56466)
管理(52724)
学报(48653)
科学(45978)
农业(37978)
大学(37407)
学学(35592)
教育(34581)
(32466)
金融(32466)
技术(31253)
业经(29719)
财经(27217)
经济研究(25031)
(23417)
(22074)
问题(21040)
技术经济(18424)
财会(17858)
(16826)
(16600)
商业(16546)
现代(16420)
会计(15456)
理论(15193)
共检索到509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国富   李鼎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企业的ESG表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层面六个前因条件对制造企业ESG表现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企业ESG表现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单一因素无法构成企业高水平ESG表现的必要条件;研发投入对ESG表现的提升具有普适作用;政企联动促表现、科创为核优表现、自勉外患提表现三类驱动模式可以实现制造企业高水平ESG表现;特定条件下,各因素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从组态视角丰富了ESG表现的相关研究,而且为制造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艾志红  
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321家嵌入外部创新生态系统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组态视角选取“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因素,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IT基础设施建设、IT业务拓展能力、IT前瞻性能力、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制度逻辑差异均不构成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利用式学习为主导的外部环境驱动型、组织双元学习为主导的能力驱动型、能力—组织学习—外部环境内外驱动型三条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低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有两条,且与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第三,利用式学习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数字化转型的三条组态路径中,说明利用式学习对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远   王爱强  
为了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前因要素,提升电子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提出影响电子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多因素组态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沪深A股的165家电子制造企业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影响电子制造业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四条,可归纳为“机会利用能力—非竞争地位主导型”和“数字技术应用—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低创新绩效的路径有三条,可归纳为“企业竞争地位—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和“环境不确定性—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本文的研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引致企业高创新绩效与低创新绩效形成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创新研发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远   王爱强  
为了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前因要素,提升电子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提出影响电子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多因素组态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沪深A股的165家电子制造企业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影响电子制造业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四条,可归纳为“机会利用能力—非竞争地位主导型”和“数字技术应用—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低创新绩效的路径有三条,可归纳为“企业竞争地位—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和“环境不确定性—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本文的研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引致企业高创新绩效与低创新绩效形成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创新研发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晓静  龚春蕾  阳杰  应里孟  
智能制造发展是否会影响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ESG表现,是一个尚待厘清的新议题。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发展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后发现,智能制造发展能够提升企业ESG表现,且主要是通过智能制造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渠道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发展在不同的公司特征与外部市场环境中对企业ESG表现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分属为重污染企业和处于高度竞争市场环境的企业ESG表现受智能制造发展的影响更大。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发展还可以通过促进企业ESG实践以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勇   孟雅婧   庞瑞芝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ESG表现能否助力中国企业供应链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于我国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2010年至2021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验证企业ESG表现对供应链网络地位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的提高能够增加企业合作伙伴的数量并丰富其所占据的结构洞,带来企业供应链网络地位的上升。机制研究表明,ESG表现能为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并提高企业供应链韧性,从而提高企业供应链网络地位。基于网络分析方法的拓展性研究发现,客户与供应商企业ESG表现之和能提升关系形成的概率,之差会降低关系形成的概率,分别考察双方ESG表现水平的影响,发现二者都有利于供求关系的形成,而供应商企业的ESG表现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为企业提高供应链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我国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企业ESG实践并助力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了实证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巴曙松   徐鹏越  
文章选取2015—2021年528家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企业异质性的调节效应,并进行了分位数回归,进一步考察了ESG表现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规模较大、资产净利率较低和拥有独立ESG报告的企业,ESG表现对创新产出和技术人员密集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本身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提升ESG表现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大;较好的ESG表现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两条途径增加了创新产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邱婧  张颖颖  
有效提升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知识创新—研发创新—产品创新”区域创新链,在“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份开展评价,探究多要素驱动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各省份存在显著差异,且有效提升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的关键要素有2个,即数字化技术水平、市场化水平;提升路径为4条,即知识—研发—产品创新均衡型、研发—产品创新引领型、知识—研发创新引领型、产品创新引领型。上述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创新链研究视角,同时,对提升不同地区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具有现实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大禹  
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中央环保督察如何影响当前企业前沿的ESG表现。实证结果发现,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有效驱动企业ESG表现水平提升。从异质性检验看,中央环保督察对于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机制分析看,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主动性风险承担水平、增加企业的环境补贴强度并增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动能,从而有助于企业ESG表现水平的提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嶕  薛希萌  赵国浩  
运用fsQCA方法,以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117家资源型企业为样本,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路径分析。研究发现: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的特点,技术、组织、环境维度的条件均不是能够单独导致高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高绿色技术创新是多种前因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实现高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由4类条件组态构成;充分的政府支持是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技术创新水平和环境复杂性存在潜在的替代或互补关系;造成非高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有5条,且与高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对称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慧  
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商事制度改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事制度改革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表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增加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进入率来实现,并且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高污染行业企业的ESG表现受到商事制度改革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并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鼓励民营企业和低污染行业企业参与环保和社会责任项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经纬  李柏洲  宋鹏  王鑫  
企业原始创新是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在TOE框架下,结合现阶段企业原始创新特点,提出分析企业原始创新绩效差异的整合性框架,并采用fs QCA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实现企业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5条,分别是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技术管理与原始创新氛围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依托政策的高管支持与技术管理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原始创新氛围与政策驱动型、技术主导下依托政策的技术管理与组织因素驱动型以及市场主导下依托技术管理的原始创新氛围与高管支持驱动型;从企业高原始创新组态路径中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要素之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可为处于不同场景下的企业获取高原始创新绩效提供有益参考;导致企业非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两条,且都包括非高技术能力、非高程度高管支持、非高市场导向和非高政策导向,表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要素的缺失导致企业原始创新绩效不高。结论可为驱动企业原始创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董延芳   张津铭  
数字金融的发展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并改善了信息环境,可以增强企业绿色化转型、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公司治理的动力和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和治理绩效,最终实现ESG表现的显著提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并对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和治理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增加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显著,但数字化程度提高的影响不显著;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增加绿色投资和加强环境管理来提升环境绩效,通过降低内部薪酬差距和提高产品质量来提升社会绩效,通过增加分析师关注度和改善内部控制来提升治理绩效;数字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和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促进金融科技与企业ESG表现深度融合,推进ESG信息公开标准化,强化对企业ESG表现的监督管理;企业应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培育先进企业文化,着力于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和治理绩效的协同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泽双   王义杰  
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趋势,不同企业由于企业特点不同,需要合理选择转型路径。为深入探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动态过程,基于“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构建包含制造能力、技术应用、技术创新、企业规模、人力资源、金融支持6个关键前因条件的理论框架,采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利用Python分析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转型成功企业86家,探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在时间纵轴上的组态效应,以为技术基础、内部资源、环境依赖度不同制造企业明确转型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因素是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条件,5条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在研究期内呈现上升趋势,并根据企业规模划分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两类有助于实现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路径,二者均有利于发挥多个要素的协同作用;行业特点对智能化转型路径的选择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5条路径对食品、印刷、家具制造业的解释力度较低;5条路径的一致性在研究期间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都在2020年前后存在小幅回落,这可能是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因此,制造业企业要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参与生产环节中自动化来完成智能化转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史晓红   江泽源  
基于2010—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ESG表现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作用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显著的促进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微观特征上,ESG表现对中小规模企业、战略新兴企业、非国有企业作用效果更强;宏观环境上,ESG表现对沿海地区企业、位于内陆港口城市的企业、市场活力更高地区企业的作用效果更强。机制分析表明,ESG表现通过获得利益相关者支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ESG表现能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产流程优化;降维分解后,ESG分要素E、S、G均对企业成本加成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ESG表现所带来的企业成本加成提升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实现实体经济的“由虚返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