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76)
- 2023(20912)
- 2022(17558)
- 2021(16167)
- 2020(13497)
- 2019(30517)
- 2018(30151)
- 2017(57769)
- 2016(31719)
- 2015(34883)
- 2014(34568)
- 2013(34630)
- 2012(32097)
- 2011(29080)
- 2010(29204)
- 2009(26907)
- 2008(26831)
- 2007(23766)
- 2006(21180)
- 2005(19123)
- 学科
- 济(133340)
- 经济(133194)
- 业(104744)
- 管理(97724)
- 企(90349)
- 企业(90349)
- 方法(56112)
- 数学(45594)
- 数学方法(45103)
- 农(38952)
- 财(37192)
- 中国(36410)
- 业经(36403)
- 地方(30564)
- 学(28613)
- 农业(27348)
- 制(25743)
- 务(24860)
- 财务(24786)
- 财务管理(24753)
- 贸(24253)
- 贸易(24236)
- 企业财务(23533)
- 易(23481)
- 技术(23464)
- 和(22660)
- 理论(22483)
- 银(20877)
- 银行(20796)
- 环境(20780)
- 机构
- 学院(456378)
- 大学(455643)
- 济(182127)
- 经济(178275)
- 管理(176764)
- 研究(158492)
- 理学(152107)
- 理学院(150293)
- 管理学(147696)
- 管理学院(146845)
- 中国(118901)
- 科学(101510)
- 京(98377)
- 农(86513)
- 财(83725)
- 所(82206)
- 研究所(75063)
- 业大(72764)
- 中心(70916)
- 江(69559)
- 农业(68214)
- 财经(66744)
- 北京(61997)
- 经(60772)
- 范(60080)
- 师范(59364)
- 院(57321)
- 州(55845)
- 经济学(54624)
- 省(49526)
- 基金
- 项目(310041)
- 科学(242832)
- 基金(224351)
- 研究(220584)
- 家(199038)
- 国家(197302)
- 科学基金(167660)
- 社会(139393)
- 社会科(132059)
- 社会科学(132024)
- 省(122086)
- 基金项目(118830)
- 自然(110786)
- 自然科(108225)
- 自然科学(108192)
- 自然科学基金(106277)
- 划(103325)
- 教育(99755)
- 资助(91887)
- 编号(88176)
- 成果(71098)
- 重点(70139)
- 发(69004)
- 部(67141)
- 创(65644)
- 课题(61259)
- 创新(60930)
- 科研(59651)
- 计划(57918)
- 国家社会(57529)
- 期刊
- 济(204875)
- 经济(204875)
- 研究(132110)
- 中国(89536)
- 学报(80263)
- 农(79110)
- 科学(71856)
- 管理(67609)
- 财(64691)
- 大学(59187)
- 学学(56005)
- 农业(54231)
- 教育(47457)
- 融(41541)
- 金融(41541)
- 技术(38274)
- 业经(35373)
- 财经(32932)
- 经济研究(31988)
- 业(30122)
- 经(28330)
- 问题(26860)
- 图书(24568)
- 技术经济(23073)
- 科技(22807)
- 版(22798)
- 商业(20976)
- 现代(20956)
- 业大(20648)
- 资源(20557)
共检索到680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赵增耀
研究目标:揭示各区域服务业TFP及其分解部分演化过程中的异质性现象、程度和特征趋势,评估服务业TFP异质性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TFP及其构成部分,采用动态分布法分析TFP演化趋势对服务业发展差距影响,采用K-R分解法和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分析TFP及其构成部分对服务业发展差距贡献度,采用VAR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评估TFP及其构成部分异质性作用于服务业发展差距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具有较高服务业TFP增长率,且省际异质性逐步缩小;西部地区服务业TFP增长滞后,且省际异质性不断扩大;中部地区服务业TFP增长率和省际异质性较小。TFP异质性是造成区域间服务业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改进异质性是主导因素。研究创新:比较区域间服务业TFP及其构成部分演化过程中的异质性,揭示TFP及其构成部分异质性程度和特征趋势,评估其对服务业发展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价值:阐明我国区域服务业TFP异质性演化进程及其对服务业发展差距影响效应,为提升我国服务业TFP水平和实现区域间服务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TFP异质性 区域服务业 发展差距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挺 刘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从行业间生产效率差异的角度出发,运用序列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法测算1994年至2011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考察行业间发展不均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至2002年和2004年至2011年,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异质性、技术效率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水平的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可对未来进一步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亚莉 张东敏 赵晓凤
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够带动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进而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22年全国各省份的数据,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正向影响,且旅游业发展能较大程度地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小,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处于中间水平。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加快城乡旅游互动融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关键词:
旅游业 城乡收入差距 PVAR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仲良
利用1990—2016年时间序列和2004—2015年面板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增长和空间集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对以往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服务业增长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二者分别来源于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从集聚影响因素来看,消费性服务业集聚主要取决于人口和市场消费的规模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则与产业间关联以及与要素结构的匹配性紧密相关。新时代中国发展服务业应立足于推动要素集聚以加大区域性消费市场的经济规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均衡发展,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与本地工业体系的产业关联性,进而提升各地经济水平。
关键词:
服务业发展 空间异质性 增长与集聚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敏 赵增耀
基于1990-2017年行业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和测度,揭示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生产率演化进程及其异质性现象,并采用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VAR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TFP及其构成部分对服务业行业发展差距的贡献度,评估其异质性作用于行业发展差距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过程中,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核心,规模效率改进发展水平一直滞后,配置效率改进在服务业发展初期较为滞后,但水平逐步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TFP及构成部分异质性在演化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且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程度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规模效率改进,技术效率改进异质性波动程度最小;TFP异质性是造成行业间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因素,且该效应的发挥只有在长期具有显著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宁瑞芳
城镇化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1997~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基于门槛模型分别在全国范围及区域层面研究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进一步运用门槛模型对东部、中部及西部进行分区域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城镇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东部及中部区域,城镇化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认为应该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在东部、中部及西部分别选择最合适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和推进速度,最有效地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后地区经济起步的基础,更是形成内在增长动力的主要因素。流通业的空间均衡发展,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竞争,经济差距在空间格局从东中西差距演变为南北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认为经济落后省份应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并提高流通创新能力,而各区域内部应依托现代流通业的支撑,加强联合治理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及保障均衡化水平,进而推动区域内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流通业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挺 刘华 叶芃
本文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考察由服务业分部门间发展不均衡对从业人员收入分配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1994—2002年与2004—2011年两段时期内服务业细分部门生产率发展异质性、技术效率异质性与行业间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技术进步水平的异质性则与行业间收入差距指标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娟
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近些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出口贸易究竟对城乡收入差距是否有影响。研究发现:出口贸易规模对城乡收入分配是有影响的,并且在不同地区作用的效果不同;此外,进一步探讨了对外贸易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结构也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戴德颐
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的长期国策。但由于各种原因,地区发展差异一直存在,当前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日益扩大,逐步成为地区发展差距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使用全国各省区2003-2017年数据,分别运用截面回归和面板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地处南方或北方并不对经济发展构成显著影响,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主要由要素资源投入的数量及效率差异导致。北方省区更依赖资本投入,而南方省区对劳动的依赖性更强;地理位置、行政地位等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作用。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南北差距 资源异质性 行政地位 地区差距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江淮
理论和经验分析表明,经济发展过程在三次产业结构上收敛于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平行发展的第一阶段向制造业占比下降而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的第二阶段过渡的特征。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收入需求弹性这两大因素,即技术革命引发各大产业部门内部各个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出现差异,从而诱致劳动力在各部门间转移和再配置的同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引发了更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各国制度和政策差异导致的劳动力部门间配置成本的差异会造成相同技术进步下的产业结构的异质性。服务业发展需要鼓励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进入、退出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制度,以及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和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芳
本文通过数据面板模型分析2007-201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其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起到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竞争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从各行业角度分析,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而交通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产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华
构建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于匹配模型测度两业(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度,并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深入探究两业匹配发展水平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20年,我国两业动态匹配发展水平从拮抗匹配阶段向良好匹配阶段转变,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两业动态匹配度水平较高,西北地区匹配水平最差,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全样本GMM回归结果显示,两业匹配发展水平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门槛效应模型表明,当两业匹配水平小于0.406时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不显著,高于0.406时,两业匹配发展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逐渐显著,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华
构建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于匹配模型测度两业(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度,并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深入探究两业匹配发展水平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20年,我国两业动态匹配发展水平从拮抗匹配阶段向良好匹配阶段转变,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两业动态匹配度水平较高,西北地区匹配水平最差,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全样本GMM回归结果显示,两业匹配发展水平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门槛效应模型表明,当两业匹配水平小于0.406时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不显著,高于0.406时,两业匹配发展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逐渐显著,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