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2)
- 2023(15862)
- 2022(13210)
- 2021(12193)
- 2020(10145)
- 2019(23106)
- 2018(22427)
- 2017(42678)
- 2016(22491)
- 2015(24981)
- 2014(24189)
- 2013(24037)
- 2012(21995)
- 2011(19758)
- 2010(19337)
- 2009(17705)
- 2008(16649)
- 2007(14042)
- 2006(12378)
- 2005(10840)
- 学科
- 济(114444)
- 经济(114336)
- 管理(62588)
- 业(57237)
- 方法(47531)
- 企(44903)
- 企业(44903)
- 数学(43124)
- 数学方法(42715)
- 中国(30050)
- 农(25024)
- 地方(23272)
- 财(23075)
- 业经(20952)
- 贸(19989)
- 贸易(19978)
- 学(19971)
- 易(19449)
- 农业(17123)
- 制(16318)
- 环境(16075)
- 地方经济(14254)
- 融(14127)
- 金融(14126)
- 银(13982)
- 银行(13935)
- 和(13852)
- 务(13598)
- 财务(13563)
- 财务管理(13538)
- 机构
- 大学(322570)
- 学院(319399)
- 济(149268)
- 经济(146847)
- 管理(124951)
- 研究(113581)
- 理学(109282)
- 理学院(108099)
- 管理学(106383)
- 管理学院(105794)
- 中国(85460)
- 科学(66805)
- 京(66750)
- 财(62635)
- 所(55486)
- 农(53298)
- 财经(51586)
- 中心(51439)
- 研究所(50924)
- 经济学(48113)
- 业大(47860)
- 经(47420)
- 江(43921)
- 经济学院(43297)
- 农业(41973)
- 北京(41350)
- 院(40808)
- 财经大学(38717)
- 范(38539)
- 师范(38064)
- 基金
- 项目(224686)
- 科学(179173)
- 基金(169734)
- 研究(157127)
- 家(150355)
- 国家(149235)
- 科学基金(128558)
- 社会(106999)
- 社会科(101843)
- 社会科学(101818)
- 基金项目(89645)
- 自然(83464)
- 省(83239)
- 自然科(81671)
- 自然科学(81648)
- 自然科学基金(80212)
- 划(71690)
- 教育(70364)
- 资助(68885)
- 编号(58826)
- 重点(50680)
- 部(50614)
- 发(48436)
- 国家社会(46998)
- 创(46739)
- 成果(45292)
- 创新(43984)
- 教育部(43843)
- 科研(43676)
- 人文(42339)
共检索到462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本文利用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增长及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1)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些年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尤其要提高东部TFP增长水平。东部地区GDP增长率和TFP增长高度正相关(尤其是第三阶段),说明东部地区提高TFP增长对GDP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初始专业化水平与城市间经济收敛的关系以及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始专业化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城市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因素,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也显著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对于各级政府来说,通过影响区域专业化模式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是一条可以实现却又充满风险的路径。
关键词:
专业化 经济收敛 经济增长 CART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彬 周彩
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的繁荣会吸引原本应当投入工业制造业的资源要素,尤其是会损害企业的融资环境。这样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峰值提前到来,土地财政就会有去工业化效应。土地财政表面上看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房地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因为提前去工业化损害了干中学的人力资本积累,损害了市场自发的匹配和集聚效应,缩短了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育的阶段,也使得供需结构提前发生变化。尽管有初期较高的经济增速,但是长期内损害了经济增长潜力。我们使用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验证了这些假说,证明了土地财政具有提前去工业化的效果,从而损害了长期的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邵军 薛玉立
本文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集聚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和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集聚的增长效应则转变为负方向。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活动的集聚的确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一定的门槛后,集聚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集聚趋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在构建门槛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环境治理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中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增长,尤其是二、三产业结构比重的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还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基于环境治理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只有环境治理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后,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才能够充分发挥。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需要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环境治理水平,还需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俊松
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熵指数探讨了城市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根据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集聚经济、城市产业相关性多样化和无关性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城市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都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多样化的作用显著大于专业化的作用;(2)并非所有的多样化都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知识溢出为主要影响机制的相关性多样化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以组合效应为主的无关性多样化不能或尚未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受益于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多样化部门和专业化部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文章验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王宁 张艳奇
论文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中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206个城市1990年与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人口规模增长推动的;(2)政府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人力资本积累并没有在工资增长上得到体现;(4)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引致了城市人口增长,但对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增长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维今 李凯
集聚经济产生的外部性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主要是MAR外部性还是Jacobs外部性起主导作用,学术界存在争议。利用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城市规模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外部性与城市产业发展中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均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样化和专业化不是完全对立的;对不同规模的城市来说,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小型城市中,劳动力的影响更显著,而城市规模越大,资本作用表现越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 熊雪如
本文基于拓展的LS模型,构建了区域增长接力模型,并以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足迹空间,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增长接力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大国经济体可以利用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差异,通过区域间增长接力实现整体经济稳增长。从城市足迹空间上看,中国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区域增长接力。研究认为,新常态下要积极培育并有效识别新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挖掘老空间的增长潜力,促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
关键词:
区域增长接力 标准差椭圆 稳增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边志强
研究目的:利用2006—2021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负向影响效应,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克服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够减缓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且后者的调节效应更强。(3)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逐级加码现象,且目标加码行为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4)当目标约束程度为一般约束和硬约束,以及目标完成情况从未完成、正常完成到超额完成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显著且逐渐增强。研究结论:进一步淡化GDP增速在官员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尽量采用“留有余地”的软约束方式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重视环境规制的约束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杠杆总体上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2)金融杠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等机制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且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34.13%和8.35%。(3)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东北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金融杠杆对64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221个非低碳试点城市。最后提出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廖明中
本文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全面探讨1987年的城市初始条件与随后20年城市增长(1987~200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收入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初始条件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但是与城市初始人口规模呈负向关联。同时,本文还证实了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对外开放和财政分权同样是过去20年里促进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增长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城市初始条件 城市增长 中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赵坚
本文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4个地级单位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职能专业化指标引入动态外部性(MAR溢出、Jacobs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考察两类专业化对知识溢出进而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水平均较低,但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两类专业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结合中国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更倾向于支持MAR溢出;分地区分规模城市中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引起的MAR溢出重要性各不相同。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各类城市的最优专业化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本文基于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城市功能分工能否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城市功能分工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有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却起抑制作用。在功能分工的调节作用下,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对外贸易的推动,FDI增加反而起抑制作用。分组回归显示,对外开放、功能分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和城市规模差异。但无论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组还是中心与边缘城市组的估计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扩大对外贸易、优化FDI以及深化城市功能分工有助于提升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应继续扩大对外贸易、优化外资结构和构建城市功能分工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