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
2023(11)
2022(7)
2021(9)
2020(10)
2019(19)
2018(22)
2017(25)
2016(22)
2015(20)
2014(30)
2013(25)
2012(7)
2011(18)
2010(14)
2009(13)
2008(14)
2007(7)
2006(10)
2005(5)
作者
(63)
(60)
(43)
(40)
(39)
(27)
(24)
(24)
(22)
(22)
(19)
(18)
(17)
(17)
(17)
(17)
(14)
(14)
(14)
(14)
(13)
(13)
(13)
(12)
(12)
(12)
(11)
(11)
(11)
(11)
学科
(65)
经济(65)
方法(59)
数学(58)
数学方法(57)
管理(50)
(39)
(30)
企业(30)
(16)
(16)
(15)
(14)
技术(13)
财务(13)
财务管理(13)
企业财务(12)
人事(11)
人事管理(11)
(11)
工作(11)
生物(10)
农业(8)
(8)
(8)
国家(8)
环境(8)
理论(8)
统计(8)
国家机关(7)
机构
大学(252)
学院(247)
(92)
研究(81)
管理(73)
理学(70)
业大(68)
农业(68)
理学院(65)
科学(65)
(64)
经济(62)
管理学(58)
管理学院(58)
(57)
(53)
农业大学(52)
中国(51)
研究所(46)
科技(44)
实验(41)
(41)
实验室(40)
技术(40)
工程(34)
重点(34)
科学院(33)
(33)
北京(32)
(32)
基金
项目(186)
基金(143)
科学(134)
国家(127)
(127)
科学基金(111)
研究(90)
自然(82)
自然科(81)
自然科学(81)
自然科学基金(81)
资助(79)
(74)
基金项目(68)
(60)
社会(56)
社会科(51)
社会科学(51)
教育(49)
专项(47)
计划(46)
重点(43)
科研(42)
科技(41)
高校(36)
(35)
创新(35)
大学(34)
编号(34)
(33)
期刊
学报(98)
(96)
大学(74)
学学(73)
农业(64)
科学(58)
(53)
经济(53)
中国(46)
业大(44)
农业大学(41)
研究(36)
(34)
(30)
管理(28)
技术(27)
统计(27)
(24)
金融(24)
(23)
中国农业(22)
财会(22)
决策(21)
科技(21)
(21)
科技大(20)
科技大学(20)
(19)
技术经济(16)
教育(16)
共检索到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兵  薛冰  
本文通过对T+1交易制度下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以及对A股市场收益的实证检验,发现隔夜收益率与T+1交易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T+1交易制度下,中国沪深A股市场整体隔夜收益率为负的现象十分稳定、显著,并且低隔夜收益率的股票在未来往往会带来更高的收益;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由市场投资组合、规模因子和隔夜收益率因子组成的三因子模型对于中国A股市场收益的解释力更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祺   张兵   薛冰  
T+1交易制度限制卖出权利造成股票折价。本文利用期权分解出T+1折价对收益率的边际影响,指出其引致隔夜日内反转的补偿效应,进而使得日内波动加剧。T+1折价越大,补偿效应越强,日内波动越大。利用高频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T+1交易制度会引发补偿效应、造成日内波动增加,T+1折价越大日内波动越大,且在牛熊市下、控制隔夜新闻和投资者情绪后依然稳健;在卖空约束更强、异质信念更强、振幅更大时,上述关系更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白颢睿  吴辉航  柯岩  
月频动量效应作为海外资本市场最强劲的因子之一,被广泛用于资产配置;但动量效应在中国A股市场上却表现不佳,被称为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月频动量效应消失之谜"。文章从微观市场交易制度的角度出发对A股市场"月频动量消失之谜"给出了理论解释,基于2000-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日内与隔夜收益率拆解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A股市场存在日内动量、隔夜动量以及由T+1制度导致的日内与隔夜动量的强反转关系;而日内收益动量、隔夜收益动量的相反作用则抵消了总体收益的动量效应。(2)在将动量形成期收益率拆解为日内和隔夜两个部分后,在T+1制度下,高风险股票的隔夜收益率低,而低风险股票的隔夜收益率高,从而表现出日内隔夜之间的强反转效应。(3)当市场波动率较高(低)时,T+1约束更强(弱),日内与隔夜反转更强(弱),此时动量策略表现更差(好)。文章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动量效应成因及其背后的经济学机制的理解,也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加了解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的潜在影响。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亭  赵月旭  
以沪深综合指数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在t-GARCH(1,1)模型与st-GARCH(1,1)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分位数回归,分别建立了QR-t-GARCH(1,1)模型与QR-st-GARCH(1,1)模型。失败率检验结果表明,在5%、2.5%、1%的显著性水平下,加入分位数回归的GARCH(1,1)模型较GARCH(1,1)模型对指数收益率的风险度量效果更好,而且对异常值的稳健性也更强。该模型可对指数收益率的风险特征进行全面描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熊伟  
2016年以来,"T+0"交易模式日益盛行,引发市场关注。"T+0"交易策略实质是在A股"T+1"交易规则下的一种超短线策略。本文在识别深市A股典型"T+0"账户的基础上,从"T+0"账户的持股、交易和下单等角度,分析了"T+0"账户的交易行为特征及其市场影响。本文的结果表明,"T+0"交易盛行的原因是震荡市下"T+0"交易具有较大的获利空间,随着市场波动性不断下降,"T+0"交易已经开始降温;"T+0"账户多为逆势交易,客观上平抑了市场波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熊伟  
2016年以来,"T+0"交易模式日益盛行,引发市场关注。"T+0"交易策略实质是在A股"T+1"交易规则下的一种超短线策略。本文在识别深市A股典型"T+0"账户的基础上,从"T+0"账户的持股、交易和下单等角度,分析了"T+0"账户的交易行为特征及其市场影响。本文的结果表明,"T+0"交易盛行的原因是震荡市下"T+0"交易具有较大的获利空间,随着市场波动性不断下降,"T+0"交易已经开始降温;"T+0"账户多为逆势交易,客观上平抑了市场波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建华  
本文采用经济学实验方法,构建实验资本市场,进行T+1交易制度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T+0制度还是T+1制度,实验资本市场都出现价格泡沫,市场缺乏效率,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T+1交易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价格泡沫的程度,但这种程度并不显著;被试的经验才是真正能稳健消除泡沫的关键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春林  徐祥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婉菁  张兵  朱红兵  
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投资者潜在账面收益衡量投资者回报,实证研究收益率的非对称性表现如何影响投资者回报,并从交易制度视角进行解释,研究表明,投资者在日内盈利而在隔夜亏损,这一收益结构的失衡与中国股市日夜期间收益率的不对称分布密切相关;无论在个股还是资产组合层面,隔夜期间产生的负收益无法由日内期间的正收益弥补,尤其是当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时,隔夜收益对投资者回报的边际影响显著高于处于盈利状态时;T+1交易制度造成的股票隔夜收益折价降低了投资者的总回报,是导致投资者亏损的客观原因。因此,监管层在构建和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时,应考虑制度对投资者和资产价格的阶段性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边江泽  宿铁  
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中国股票市场上一项独特的交易限制:"T+1"交易制度。这一制度要求股票购买者至少到第二天才能将股票卖出。而中国的权证市场则服从"T+0"的交易制度,即购买者可以随时将权证卖出。我们证明"T+1"制度会降低股票市场流动性,使股票的价格中存在低流动性折价。我们还证明股票流动性和相应权证的溢价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最后,基于文中的实证结果,我们给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向华  李林娜  
文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引入了GARCH的KMV模型求解单个资产的违约概率、采用t-Copula函数对标的资产的违约相关性进行建模,对一篮子CDS(BDS)进行定价。蒙特卡罗模拟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对BDS定价具有较好的效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鹿波  
本文从T+0交易与信用交易的内在联系、T+0对投资者的影响、T+0对市场的影响、交易机制改革的出发点四个方面对期现货交易机制进行分析。结论是:T+0是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必然产物,T+0和T+1交易机制的制度套利来自于信用交易,而不是股指期货;是否需要取消T+1,从而消除这一制度套利,不能单纯从维护散户交易权利的角度出发,而应当综合考虑对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交易机制改革可行的方法是实行T+0并辅以配套的风险管理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有禄  
文章从我国特殊的交易制度T+1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该交易制度下,我国IPO股票的不正常高抑价和高换手率。T+1的特点是:首日只能是中签者卖出,且涨跌无限制,而买者当日无论股价涨跌多大,都不能卖出。因此,按常理IPO股票不应该出现高抑价和高换手率,但我国的IPO股票却出现了。这种制度造成了IPO股票出现高抑价和高换手率,建议管理层应加强对现行交易制度下,不正常的新股首日高抑价和高换手的监管,防范动机不良的交易者的违法乱市行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耿  姜雨潇  范从来  王宇伟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我国股票市场于1995年开始执行与国外主要市场有着显著差异的T+1交易制度。20多年以来,该制度的有效性一直饱受争议。本文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T+0和T+1制度的股票市场,并利用收集到的市场层面和个体行为层面的数据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T+0制度,T+1制度保护的并不是中小投资者,而是大投资者。而且,T+1制度显著减少了市场的成交量,不但不能明显地降低市场泡沫,还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研究还进一步发现,T+1制度还保护了具有较高风险偏好水平的投资者,避免了这类投资者的频繁交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广垒  曹军  唐宇  
一、T+D合约交易性质的争论黄金(主要是标准金AU99.95和AU99.99)虽然因易变现而具有高流动性,但其本身并不包含收到现金或其他内涵于其中的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因此,黄金本身并不构成金融资产。需要注意的是,与金融机构持有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不同,特别是对于黄金生产商,黄金只是其主产品而非通过短期市场波动获取差价或者储备资产多元化。在黄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