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7)
- 2023(5652)
- 2022(4820)
- 2021(4552)
- 2020(3944)
- 2019(8658)
- 2018(8561)
- 2017(16401)
- 2016(9327)
- 2015(10352)
- 2014(10329)
- 2013(10132)
- 2012(10010)
- 2011(8916)
- 2010(8942)
- 2009(8283)
- 2008(8525)
- 2007(7994)
- 2006(7004)
- 2005(6546)
- 学科
- 济(32998)
- 经济(32940)
- 管理(24002)
- 业(22880)
- 企(19150)
- 企业(19150)
- 方法(15178)
- 数学(12851)
- 数学方法(12568)
- 学(12017)
- 财(9710)
- 中国(8905)
- 农(8082)
- 制(7696)
- 贸(7536)
- 贸易(7529)
- 易(7383)
- 业经(6428)
- 理论(6362)
- 融(6355)
- 金融(6353)
- 银(6257)
- 银行(6217)
- 务(6127)
- 财务(6095)
- 财务管理(6073)
- 行(5933)
- 企业财务(5827)
- 体(5296)
- 地方(5204)
- 机构
- 大学(137988)
- 学院(134179)
- 研究(54800)
- 济(48247)
- 经济(47053)
- 管理(42895)
- 中国(40488)
- 科学(38737)
- 理学(36508)
- 理学院(35951)
- 管理学(34824)
- 管理学院(34613)
- 农(32904)
- 京(31529)
- 所(31361)
- 研究所(28821)
- 农业(26519)
- 业大(26126)
- 中心(23956)
- 财(23526)
- 江(21674)
- 院(20274)
- 北京(20017)
- 省(18994)
- 财经(18421)
- 范(17818)
- 师范(17429)
- 室(17113)
- 州(17036)
- 经(16864)
- 基金
- 项目(90879)
- 科学(68968)
- 基金(65805)
- 家(62576)
- 国家(62103)
- 研究(56969)
- 科学基金(49861)
- 自然(36192)
- 自然科(35417)
- 自然科学(35398)
- 自然科学基金(34792)
- 省(34722)
- 社会(33919)
- 基金项目(33829)
- 社会科(31990)
- 社会科学(31976)
- 划(31238)
- 资助(28775)
- 教育(26581)
- 重点(21733)
- 编号(20568)
- 计划(20393)
- 部(19420)
- 发(18694)
- 科研(18643)
- 科技(18567)
- 创(17950)
- 成果(17843)
- 创新(16963)
- 性(16224)
共检索到210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敏洋 曹金珍
为了考察微纳米液体改性剂在木材中的渗透规律,采用2种粒径(30和150nm)和3种浓度(质量分数5%,15%、30%)的SiO2溶胶真空30 min-常压浸渍24 h欧洲赤松和火炬松边材,比较其24 h内吸液率的经时变化规律和24 h增重率,通过质量法分析30 nm、15%的硅溶胶处理材轴向SiO2的浓度梯度,并采用扫描电镜鄄X射线能谱仪分析各轴向深度木材细胞壁中硅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1)粒径小的硅溶胶在浸渍初期更易于在木材中渗透,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粒径的影响变小,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趋势;浓度对吸液率影响显著,一般浓度越高,吸液率越小。浓度高的改性剂处理木材时,粒径的影响更为显著。2)树种...
关键词:
木材 SiO2溶胶 渗透性 粒径 浓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敏洋 曹金珍
为了考察微纳米液体改性剂在木材中的渗透规律,采用2种粒径(30和150 nm)和3种浓度(质量分数5%,15%、30%)的SiO2溶胶真空30 min-常压浸渍24 h欧洲赤松和火炬松边材,比较其24 h内吸液率的经时变化规律和24 h增重率,通过质量法分析30nm、15%的硅溶胶处理材轴向SiO2的浓度梯度,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分析各轴向深度木材细胞壁中硅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1)粒径小的硅溶胶在浸渍初期更易于在木材中渗透,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粒径的影响变小,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趋势;浓度对吸液率影响显著,一般浓度越高,吸液率越小。浓度高的改性剂处理木材时,粒径的影响更为显著。2)树种...
关键词:
木材 SiO2溶胶 渗透性 粒径 浓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海菁 刘昭息
对在广西南宁、广东英德、江西分宜、浙江富阳4个试点的9年生火炬松种源林的木材密度、管胞长度、晚材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管胞长度与晚材率差异不显著。木材性状有着较强的地理变异趋势,主要表现为以经度为主、纬度为辅的双向倾群渐变模式,木材基本密度美国西部区种源最大,其次是北部区,南部沿海区最小;管胞长度以南部沿海区最长,而东部沿海区最短;晚材率以内陆和北部地区较大。不同试验地点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也较大,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逐渐减少。研究还表明,地点与种源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绝大部分种源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L14和L26为稳定性最好的种源。木材基...
关键词:
火炬松 地理种源 幼龄材 材性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有明 江泽慧 李丽霞 赵巧只 代敏 任海青
1983年火炬松31个种源引种栽培在浙江富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实验林场,研究表明该批种源间10年生树木生长量和纸浆材材性因子如晚材率、管胞形态特征值(管胞长度、宽度、腔径、壁厚、长宽比、腔径比、壁腔比)、管胞S2层微纤丝角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木材主要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和木素含量种源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而戊聚糖和苯醇浸提物含量种源间差异不显著。这些材性特征除了木材化学性状因子外,均受中等以上程度遗传控制。木材纤维素、木素、戊聚糖和苯醇浸提物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088、0.003、0.340和0.307,其余性状广义遗传力均大于0.50。引种地栽培环境对木材性状有显著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有明
16年生火炬松纸浆材性状研究表明:管胞长度径向呈递增稳定的模式,纵向呈递减变化;其长宽比变异类似于管胞长度的变化;管胞长度变化范围为1.403~4.456mm,长宽比为46.7~70.1,腔径比为0.711~0.786,壁腔比为0.381~0.496。基本密度径向由0.324g/cm3递增到0.428g/cm3;纵向递减,其均值变动于0.314~0.401g/cm2;株间木材密度均值与管胞长度两性状不相关。纤维素含量由髓心附近37.04%递增到树皮附近43.91%,木素、多缩戊糖含量分别由28.78%、14.59%递减到25.74%、12.05%,其苯醇抽出物含量变化在2.12%~8.38%之...
关键词:
火炬松,纸浆材,材性变异,优质原料培育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云民 黄永利
对生长于广西南宁地区相同环境下来自美国的18个种源10年生火炬松的材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材性的种源变异,材性的地理变异模式及其与原产地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材性因子间及其与生长因子、形态因子的相关分析。为我国火炬松种子引进和调拨以及林大改良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江建军
10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弦向(TS)、径向(RS)、纵向(LS)、体积气干干缩率(VS)和差异干缩(T/R)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大于60.5%,环境方差占方差总量的34.9%~63.9%,种源内各个性状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310棵样木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α=0.01水平上,树高、胸径、材积与TS、RS、LS、VS呈显著负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晚材率、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与TS、RS、VS呈显著正相关,与LS、T/R呈显著负相关。火炬松幼龄材较成熟材RS、TS值小,但LS、T/R值远大于成熟材。选择晚材率大、木材密度高的速生种源或单株个体繁殖推广应用可降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柯美慧 王望 曹金珍
【目的】为了探究热改性温度和压力条件对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化学成分变化及耐腐性的影响规律,进而揭示热改性工艺、化学成分变化和木材耐腐性之间的响应机制。【方法】在不同温度(150、180、210℃)、加压或常压条件下对欧洲赤松边材进行热改性,分析热改性前后抽提物、木质素、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密黏褶菌为试验菌种,研究热改性木材在腐朽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热改性温度越高,欧洲赤松质量损失率越高;热改性过程中抽提物和木质素质量分数上升,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降低;在同一温度下,加压条件比常压条件下热改性质量损失率和化学成分变化更为显著。与常压热改性相比,加压热改性材耐腐性较好,且温度越高,耐腐性越强。加压180℃腐朽12周后质量损失率为18.8%,耐腐等级为Ⅱ级(耐腐);加压210℃腐朽12周后质量损失率为8.4%,耐腐等级为Ⅰ级(强耐腐)。腐朽过程中,耐腐性能无明显变化的常压150℃、加压150℃和常压180℃热改性材与对照组的化学成分变化趋势相似,随着腐朽时间的延长,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持续下降,木质素质量分数持续上升。常压210℃、加压180℃和加压210℃热改性材的木质素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的降解速度明显变慢。【结论】热改性过程中不同的温度和压力对木材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耐腐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较高且加压的热改性条件会增加热改性过程中半纤维素和α-纤维素的降解,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大幅下降,抽提物、木质素质量分数大幅上升。热改性后综纤维素的减少使得褐腐真菌对木材的降解程度降低,降解速度变慢,木质素、抽提物质量分数的上升又对真菌进一步降解细胞壁成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提升热改性材的耐腐性。
关键词:
欧洲赤松 热改性工艺 化学成分 耐腐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坚 李坚 刘一星
对SiO2溶胶溶液半限注法浸渍处理紫椴和西南桤木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2溶胶对木材的渗透应主要考虑压力和加压时间以及树种的影响,考虑木材的变异性所造成的试验数据的波动,确定SiO2溶胶的浸渍工艺条件为压力0.8MPa,压力时间30min,后真空度为0.090MPa,保持10min。通过X射线能谱图分析,在木材细胞壁的位置能看到排列均匀的SiO2,说明在木材外部进行溶胶-凝胶化过程,然后采取空细胞法将溶胶注入到木材中,简化了制备工艺条件,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曼琼 鹿振友 李黎 王洁瑛 王淑娟
10年生速生材火炬松的 2 8个家系间 ,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 (MOE)和抗弯强度 (MOR)分别在 0 .0 0 1显著性水平和 0 .0 1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 .整体上 ,2 8个家系的MOE ,MOR的个体变异大部分大于家系间的变异 ,因此火炬松材质改良在家系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效果会更好 .其中 17,37,5 1等 3个家系为抗弯性能较好的优树家系 .2 8个家系的MOE和MOR存在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r=0 .5 74.MOE和MOR分别与气干密度达到 0 .0 5和 0 .0 1显著性相关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刘昭息
10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二者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967、0.6364。方差分析中环境方差分量所占比例较大(近50%),说明MOE、MOR除受遗传上中等程度控制外,还显著受到环境条件影响。种源内MOE、MOR变异系数远大于种源间变异,说明火炬松材质改良在种源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效果较好。各种源内MOE,MOR间线性相关显著,31个种源样木汇总分析其线性模型相关极为显著(r=0.8725>r0.001=0.1843)。火炬松幼龄材力学性能劣于成熟材,其MOE、MOR分别较成熟材低39.1%、28.9%。原产地纬度与MOR、M...
关键词:
火炬松,种源,抗弯性能,幼龄材,遗传变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方文彬
在3处立地上各选5株17.5a生火炬松木材,分别测定其管胞长度、纤丝角,并对2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火炬松管胞长度由髓心向外递增,纤丝角由髓心向外递减,2性状在径向上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3处立地上林分内以及不同立地上林分间2性状均不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株间木材管胞长度不能预测纤丝角。林木育种在评定优良种源、无性系,以及营林培育评价营林措施对木材材质的影响时,只能实测纤丝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孙海菁 吕本树
利用6株27年生火炬松伐倒木解析材料,分析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年轮基本密度及相应的自髓心的断面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表现为,在各断面高度随距髓心年轮数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年轮数后增加趋缓;纵向变异则为自干基向上迅速下降,3~5m高度以上保持相对稳定。相关分析表明各部位及相应的断面木材基本密度值BD与距髓心的年轮数R和其高度H位置有关,可用BD=a+b/R+c/H来拟合两者的株内变化趋势。本研究样木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过渡区为第12年轮左右,幼年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相关随年轮数增加而趋显著及稳定,对火距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早期选择宜在幼龄材至成熟材过渡年龄之后进行
关键词:
火炬松 木材基本密度 株内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昭息 徐有明 孙海菁 姜景民 吕本树
对富阳点10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林的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材阶段以建筑用材为目的的主要性状在种源间差异均为极显著;其中生长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10%~30%,木材物理力学和管胞形态特征的在5%左右,变幅的极差以材积最明显,可达1倍以上;各性状受中等或中上遗传力控制。性状间的简单表型相关,在生长与木材物理力学和管胞形态特征性状上表现出关系不密切、或者很微弱、方向各异的现象。用初级指数法评定出RL31、RL26、RL30、RL22、CL8共5个生长、材质兼优的建筑材种源,与林分均值相比,其平均遗传增益在材积、木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上分别为5.96%、5.44%、3.17%、4.87%。
关键词:
火炬松,建筑材,种源,综合评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班龙海 苏风泉 刘万琪 郑红波
本实验采用河南省引种火炬松 1984年一般种源、1983年耐寒种源试验林为材料 ,研究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年轮宽度 ,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火炬松林分早期生长阶段年轮宽度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林分郁闭后年轮宽度、胸径与木材密度存在着极其微弱的负相关 ,不同生长阶段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早期优良种源评选没有考虑木材性状是不符合工业人工林培育种源选择的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