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2)
- 2023(10512)
- 2022(8807)
- 2021(8311)
- 2020(6500)
- 2019(15261)
- 2018(15306)
- 2017(27624)
- 2016(16114)
- 2015(18100)
- 2014(18216)
- 2013(17155)
- 2012(16278)
- 2011(15241)
- 2010(16045)
- 2009(14687)
- 2008(14576)
- 2007(13317)
- 2006(12555)
- 2005(11915)
- 学科
- 济(60213)
- 经济(60143)
- 管理(38577)
- 业(37595)
- 企(29410)
- 企业(29410)
- 中国(26757)
- 教育(21460)
- 农(20191)
- 地方(20142)
- 业经(15805)
- 制(15463)
- 财(14381)
- 方法(14319)
- 农业(13318)
- 银(13039)
- 策(13034)
- 银行(13031)
- 发(13027)
- 理论(12922)
- 行(12781)
- 融(12697)
- 金融(12697)
- 学(12277)
- 数学(11567)
- 数学方法(11326)
- 贸(11145)
- 贸易(11132)
- 地方经济(10972)
- 技术(10815)
- 机构
- 学院(216155)
- 大学(215278)
- 济(86540)
- 研究(86262)
- 经济(84294)
- 管理(73363)
- 中国(62512)
- 理学(60049)
- 理学院(59209)
- 管理学(58251)
- 管理学院(57757)
- 京(49376)
- 科学(47547)
- 财(44014)
- 所(44013)
- 范(40836)
- 师范(40611)
- 研究所(38968)
- 江(37861)
- 中心(37066)
- 教育(36924)
- 北京(33508)
- 师范大学(32761)
- 财经(31646)
- 农(31631)
- 院(30863)
- 州(30065)
- 经(28521)
- 技术(27904)
- 省(25497)
- 基金
- 项目(124074)
- 研究(104814)
- 科学(98706)
- 基金(83049)
- 家(69702)
- 国家(68826)
- 社会(62667)
- 社会科(59076)
- 社会科学(59066)
- 科学基金(57891)
- 教育(55242)
- 省(50800)
- 编号(47053)
- 划(44070)
- 成果(42756)
- 基金项目(41339)
- 课题(37492)
- 资助(34068)
- 发(33705)
- 自然(32539)
- 自然科(31694)
- 自然科学(31687)
- 年(31594)
- 自然科学基金(31098)
- 重点(29497)
- 部(28844)
- 性(28343)
- 发展(28278)
- 规划(27959)
- 展(27729)
- 期刊
- 济(114433)
- 经济(114433)
- 研究(85929)
- 中国(63849)
- 教育(63470)
- 财(32258)
- 农(31350)
- 管理(31180)
- 融(27852)
- 金融(27852)
- 科学(25366)
- 学报(24738)
- 技术(24046)
- 农业(21231)
- 大学(20814)
- 业经(19453)
- 经济研究(17687)
- 职业(17518)
- 学学(17289)
- 财经(15792)
- 坛(14242)
- 论坛(14242)
- 问题(14019)
- 经(13778)
- 贸(12266)
- 国际(11969)
- 图书(11930)
- 发(11712)
- 技术教育(11653)
- 职业技术(11653)
共检索到380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石伟平
本文从政治、经济、教育三方面分析了世纪之交美国选择STW策略的背景 ;并从目标、理论框架与实践三个方面研究这一策略 ,认为这一策略的要点在于三个整合 :整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 ,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 ,整合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 ;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揭示这一策略的重要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顾月琴
为适应新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激烈竞争对人才的需求,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经历了STW运动向STC改革的转变。本文分析了STW运动及STC改革的内涵、背景及其给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STW STC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斌贤 季楚潇
为弥补已有研究之不足,本研究在借鉴儿童史、社会史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挖掘霍尔青春期研究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探讨青春期概念“发现”对19—20世纪之交美国教育改革所发挥的推动作用,以此更新历史认识的视角,探讨观念变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陶丹
科学家谈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改革陶丹在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的世纪之交,如何将各科学领域的划时代成果贯穿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现阶段改革高等教育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几位科学家在国家教委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报告会”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韬
产业转型升级使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发展,高职院校必须以优化人才结构、加大技术供给、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功能导向,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缓解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缺口,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创新动力。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现实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办学定位要与产业转型相匹配,专业设置要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契合,课程内容设计要与职业岗位相衔接,教学过程要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步升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书田
世纪之交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对策郭书田一、实现两项目标到本世纪末还有六年多一点时间,在这期间,农业在发展目标上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努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实现小康目标。对此两项任务量化,即到2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荣 雷永贵
为适应职业技术高移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积极探索专科、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高职教育的衔接体系。高职专科教育目前正处于从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为了适应职教高移化的培养目标,可采取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形式和实施形式、试点多种办学体制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及学籍流动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等举措,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职业技术 职业教育 高移化 改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毅夫
战略抉择是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毅夫最近10多年,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反映这场变革的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上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纷纷进行改革乃至变轨。目前的情形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其经济仍未进入良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成荣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必须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文化层面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建立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多元力量参与的课程开发新机制;关注课堂生态,寻求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新秩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舒底清 周耀华
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必须以品牌和特色夯实提高质量之基,以重点建设作为着力点,以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点,以提高技能训练质量为切入点,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发展 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永锡
中国在在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是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大陆经济努力的方向。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纪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客观上要求大陆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而欲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指导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又欣
2000年4月以来纳斯达克指数的下跌有多方面原因,本文认为其本质是对前期网络经济过热的适度降温,并不能就此否定新经济的存在。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引发的这一轮经济增长还将继续,我国可从美国经济中得到启示,把握机会加入这一轮经济长波,实现经济的腾飞。
关键词:
信息技术产业 创新 新经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旺
20世纪末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及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美国的社区教育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大挑战。为了应对新的形势,各社区学院纷纷进行改革,先后开展了重建社区、服务性学习、合同培训、等实践,社区学院的职能和使命不断变化和拓展,充分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实用性、适应性、灵活性等特点和为社区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
社区学院 社区服务 服务性学习 合同培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郝天聪 石伟平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职业教育的博弈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近年来,对二者关系的讨论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德国、英国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以及回顾我国两种导向职业教育的博弈历程,研究发现,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之间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而是一种可以"共生共存"的调和关系。本文提出,为了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的两难抉择,必须加强劳动力市场预测,开展生涯规划与指导,构建两种导向职业教育的动态协调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生涯导向 动态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