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220)
2022(1058)
2021(1146)
2019(2362)
2018(2670)
2017(4302)
2016(2620)
2015(2753)
2014(2950)
2013(2470)
2012(2145)
2011(1978)
2010(2163)
2009(2033)
2008(2091)
2007(1581)
2006(1668)
2005(1667)
2004(1512)
2003(1444)
作者
(5569)
(4722)
(4676)
(4599)
(3009)
(2233)
(2216)
(1880)
(1757)
(1721)
(1647)
(1630)
(1606)
(1596)
(1591)
(1439)
(1424)
(1419)
(1394)
(1354)
(1334)
(1153)
(1145)
(1144)
(1109)
(1101)
(1088)
(1048)
(991)
(960)
学科
(6187)
经济(6167)
(5532)
(4548)
管理(4293)
体制(4116)
教学(4085)
(3262)
企业(3262)
(2988)
教育(2940)
中国(2752)
理论(2703)
(2687)
(2622)
税收(2577)
(2551)
学法(2548)
教学法(2548)
(2328)
银行(2328)
(2289)
(2229)
金融(2229)
业经(2133)
学理(2105)
学理论(2105)
制度(1991)
(1991)
财政(1983)
机构
学院(28464)
大学(28073)
研究(12692)
(10702)
经济(10426)
中国(9204)
管理(7900)
(7617)
(6670)
(6646)
教育(6593)
科学(6561)
(6263)
师范(6225)
理学(5990)
理学院(5895)
研究所(5822)
管理学(5753)
管理学院(5680)
(5512)
师范大学(5166)
职业(5091)
中心(4996)
北京(4730)
财经(4706)
技术(4694)
(4430)
(4256)
(4113)
(4096)
基金
项目(14422)
研究(13954)
科学(10660)
教育(8471)
基金(8139)
社会(7060)
编号(6921)
(6835)
国家(6736)
成果(6678)
社会科(6575)
社会科学(6572)
(6081)
课题(5907)
科学基金(5361)
(5212)
(5149)
(4446)
(4177)
改革(4131)
(3871)
项目编号(3867)
基金项目(3859)
规划(3858)
重点(3716)
(3610)
(3598)
(3589)
阶段(3586)
研究成果(3545)
期刊
(16203)
经济(16203)
研究(14358)
教育(13570)
中国(11557)
(6406)
(4474)
金融(4474)
技术(4232)
职业(4124)
管理(4107)
(3521)
技术教育(2894)
职业技术(2894)
职业技术教育(2894)
学报(2805)
财经(2690)
科学(2659)
大学(2596)
经济研究(2560)
改革(2426)
(2426)
(2391)
业经(2195)
学学(1986)
(1940)
财政(1940)
(1929)
论坛(1929)
农业(1910)
共检索到56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冰  
STS作为科学教育的一种模式,六、七十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便已出现,到八十年代STS获得世界各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并对传统的理科课程产生了影响与变革。本文介绍了STS运动产生的原因、课程内容及与传统理科教学的区别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守雷  
本文分析了STS教育的产生背景,阐述了STS教育的基本内涵,并从STS教育的视角探讨了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即强调课程目标的多元性、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加强课程结构的开放性、注重课程评价的全面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STS课程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作为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STS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以科学概念和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主导的STS课程、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交融的STS课程和以社会问题为主导的STS课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是STS课程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走向,如强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维度,摒弃科学教育的精英主义传统,从注重"知识体系"到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等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晶莹  
STS课程(即"科学-技术-社会"课程)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我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STS教育的理论,并陆续开展该领域的研究。2013年1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视野下的STS课程研究》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STS课程的专著。该书对STS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发机制、实践状况以及国外STS课程的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倪娟  李广洲  
通过追溯中西文化演变,分析传统“理性”文化之别,阐述我国传统文化对理科教育的负面影响;回顾近代理科教育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结合理科“文化”舞台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理科的人文化传统教学造成了以非理性方式记忆“科学”,使理科教育目标背离了科学的本质诉求。针对传统文化中精确、求真、独立性和批判性等理性思维不足的缺陷,提出理科课程改革中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特点的理科教材观、知识价值观、学生的科学观、教师科学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的具体办法,给予“理解科学”的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诸多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金京泽  磯﨑哲夫  
"学会"与课程改革有多少关联,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日本理科教育学会为例,介绍"学会"的目的、主要工作以及组织实施等,并指出以下几个特征:理科教育学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广泛研究理科教育;"年会"是大学研究人员、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和一线教师交流共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场所;会刊《理科教育》紧紧围绕着课程改革热点和课程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专题组稿,保证了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奇志  
本文分析介绍了八十年代以来英美两国在理科课程改革方面的指导思想及相关目标与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应向东  
“掌握科学”教育观对科学的“形而下”追求阻碍了当前高等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理解科学”教育观既包含对科学“形而下”的掌握,又包含对科学“形而上”的领悟,全面地概括了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应有之义,体现了科学及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从“掌握科学”教育观到“理解科学”教育观的变革是深化高等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的关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尚伟  
西方国家STS课程教育概况 八十年代以来,一种新兴的课程,即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课程(STS课程),在西方国家的理工科院校中悄然兴起。从经验积累、体系和目标完善及取得的效果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STS课程教育在美国较早就有良好的基础。在六七十年代,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先后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STS研究中心(如哈佛大学在1964年,康乃尔大学在1969年,斯坦福大学在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在1979年),专门开展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本文对加拿大STS科学课程的考察 ,主要立足于这个国家近期在STS科学课程开发中呈现出的一般特点和基本内容 ,并且着重把握它在课程要素及课程决策过程方面的特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浩雪  
深化理科改革 培养理科应用人才吕浩雪1990年国家教委在兰州召开了高等学校理科教育工作会议,对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在坚持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拓宽高等理科教育的服务面向,把多数毕业生培养成为适应经济、技术、生产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启泉  
我国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扭曲了"学业评价",应当回归"学习评价"的本义了。"学习评价"本质是"学力评价"。本文阐述日本高中理科"学习评价"改革的举措——凝练评价视点,提供案例示范,探索可视化策略。同时,揭示"学习评价"的建构主义特征。日本高中理科的"学习评价"改革及其建构主义思想背景,或许可以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评价"转型为"学习评价"提供某些参照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科学课程价值观经历了从追求知识传承到兼顾知识和教化双重价值的演变,英国中学阶段的STS课程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演变。本文指出,要实现知识与教化的双重价值,中学STS课程不能以认知目标作为惟一的追求;为了实现知识与教化的统一,中学STS课程需要超越单一的教科书形式;中学STS课程的知识与教化价值的实现需要"第三种文化"的关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课程是儿童的课程。世界百年课程改革的经验证明,道德的课程改革不仅为儿童所欢迎,而且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工具化的课程改革则最终为儿童及其老师所抵制。我国57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工具化的。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确立了"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课程哲学,因而是道德的。道德的课程改革呼唤民主的课程领导。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克服种种被工具化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