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6)
2023(8101)
2022(6783)
2021(6028)
2020(5092)
2019(11355)
2018(10817)
2017(20881)
2016(11387)
2015(12500)
2014(11711)
2013(11696)
2012(10632)
2011(9406)
2010(9198)
2009(8641)
2008(8862)
2007(7818)
2006(6894)
2005(6223)
作者
(35242)
(29248)
(29201)
(27396)
(18852)
(14269)
(12990)
(11401)
(11250)
(10294)
(10034)
(9787)
(9498)
(9372)
(9176)
(9017)
(8969)
(8769)
(8658)
(8606)
(7601)
(7253)
(6838)
(6822)
(6617)
(6517)
(6439)
(6331)
(5880)
(5873)
学科
(45795)
经济(45725)
(42494)
管理(41070)
(38032)
企业(38032)
方法(23884)
数学(21190)
数学方法(21062)
(19565)
(15588)
财务(15585)
财务管理(15565)
企业财务(15071)
业经(10614)
(10585)
(10094)
(9904)
中国(9839)
(9280)
贸易(9277)
(9056)
(7659)
技术(7514)
农业(7378)
(6735)
体制(6532)
环境(6482)
(6287)
金融(6287)
机构
大学(166550)
学院(164038)
(67563)
经济(66450)
管理(64992)
理学(57398)
理学院(56810)
管理学(55922)
管理学院(55657)
研究(54787)
中国(41957)
科学(35088)
(34579)
(34190)
(32877)
业大(28831)
(28782)
农业(27529)
财经(26857)
研究所(26211)
(24698)
中心(24565)
(23354)
北京(21403)
经济学(20735)
财经大学(20463)
(19871)
商学(19710)
商学院(19563)
经济学院(18915)
基金
项目(114352)
科学(90426)
基金(87039)
(79446)
国家(78813)
研究(74196)
科学基金(67384)
社会(49715)
自然(47581)
社会科(47236)
社会科学(47222)
基金项目(46582)
自然科(46546)
自然科学(46529)
自然科学基金(45814)
(42844)
(37628)
资助(35366)
教育(33818)
编号(26569)
重点(25900)
(25602)
(24381)
科研(23260)
计划(23200)
创新(22742)
(22709)
(22283)
教育部(21681)
国家社会(21192)
期刊
(66961)
经济(66961)
研究(43801)
学报(33869)
(28944)
中国(28628)
(28534)
科学(28460)
大学(24718)
管理(24409)
学学(23945)
农业(19037)
(15605)
金融(15605)
财经(14067)
经济研究(12158)
(11855)
(11386)
业经(10653)
技术(10235)
教育(9991)
财会(9255)
业大(9153)
(9099)
问题(8867)
会计(8592)
(7914)
农业大学(7810)
商业(7747)
科技(7661)
共检索到234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耀杰  李杰刚  史本山  
以2004~2015年的ST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ST摘帽对公司价值和股价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摘帽公告可以引起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而且,摘帽的部分信息含量可以被市场提前预期到,并立即反应到股价上。因此,仅从摘帽信息的股价反应速度看,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半强式有效市场。此外,双重差分的实证结果显示,ST摘帽对公司价值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具体而言,摘帽事件可以同时显著地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账面价值。这些结果都基本符合ST制度的政策预期。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在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和倾向值匹配后,双重差分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晓铃  雷雨嫣  
ST类公司的摘帽一直被大家所关注,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方式调节净利润达到"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正"的目的从而实现获得ST类公司摘帽已经并不新鲜。2012年7月颁布的新股票上市规则取消了非经常性损益对摘帽条件的限制,这是否会对摘帽ST类公司业绩产生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收  邹鹏  
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引起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这种由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股市波动,作用时间短,引发的波动剧烈,与自然界中的地震现象有一定的相似特征。文章将结构动力学的方法应用于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对证券价格的研究,并通过实证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哲  何佳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上1998-2001年四年内被实施ST的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和控股股东通过实施频繁的资产重组对ST公司的支持行为,旨在找到ST公司成功摘帽的决定因素,以及“摘帽”能否说明公司价值真正得到了提高。结果表明,重组次数更多、重组规模更大的公司摘帽的可能性更大,进行了资产置换的公司摘帽的机率明显增加,盈利能力更差、负债更严重的公司摘帽的机会更小。无论成功摘帽与否,ST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改进,“支持性重组”本质上只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李艳玲  钱锐  
ST公司的摘帽方式始终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同的摘帽方式对ST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分析ST公司的各种摘帽方式及新会计准则对ST公司摘帽方式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乐  田高良  何畅  
本文以2004—2016年我国A股上市的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关联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特别处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对ST公司"摘帽"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显著增强,支持了制度引导假设;政治关联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降低了制度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显示,对于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三类不同所有权性质的ST公司,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其"摘帽"均有显著影响,但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监管部门规范盈余管理治理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ST公司、审计师、中小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资本市场也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彭迪云  王江寒  
一、引言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以至于没有十分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也给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导致对于披露和监管会计信息难以做到客观、全面、真实,给包括ST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运用盈余管理达到特定目的创造了条件。而盈余管理的不合理,甚至违规运用形成了会计欺诈、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股票市场未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彭迪云  王江寒  
一、引言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以至于没有十分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也给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导致对于披露和监管会计信息难以做到客观、全面、真实,给包括ST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运用盈余管理达到特定目的创造了条件。而盈余管理的不合理,甚至违规运用形成了会计欺诈、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股票市场未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平  
文章选择2009—2018年被ST处理上市企业前、中、后年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企业ST"摘帽"成功概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管理者报酬动机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企业被ST后,盈余管理确实能提高企业成功"摘帽"的概率,但是这一结论只在非国有企业存在,在国有企业不存在;企业在ST前、中、后盈余管理水平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说明ST企业并不存在主动"戴帽"的现象。此外,管理者报酬动机对盈余管理对企业成功"摘帽"概率的影响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文莉  何闻伟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司摘帽与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背景、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显著影响公司摘帽,但是市场化指数、盈利能力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还发现公司在摘帽后业绩普遍出现下滑,表明它们并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以维持较好的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文  
在现阶段国内证券市场风险预警揭示和退市制度环境下,ST企业出于"扭亏摘帽"保市动机而普遍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和未来成长能力,反而会因关联内幕交易、优质资产出让等"杀鸡取卵"、"寅吃卯粮"行为的集中操作实施,为企业后续长期运营埋下祸根隐患,极大地妨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以ST厦工为例,揭示剖析ST企业"摘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法,并提出治理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勇  杨雯葳  姜伊晴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研究投资者情绪变化对公司股价变化的影响。基于2003-2017年中国A股月度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因子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升定价模型的有效性,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并不完全由公司基本面决定,而是存在较为明显的情绪推动因素。进一步的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的存在进一步强化周期性行业公司股价的顺周期性表现,并与非周期性行业公司股价的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跷跷板"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木洋  
本文选择在2006—2017年期间被ST又成功"摘帽"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关联与政府补助对ST企业"摘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政府关联与政府补助对这些企业"摘帽"后长期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政府补助与政治关联对ST企业"摘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政府补助能显著提升企业"摘帽"后的长期绩效表现,但政治关联缺会降低企业"摘帽"后的绩效,但这个结果只在国有企业中存在,政府补助与政治关系对非国有企业"摘帽"后绩效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学彬  许敏敏  
本文以中国2007~2009年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为研究背景,以存在公允价值变动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和面板数据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盈利波动以及股票价格的影响,试图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是否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助涨助跌的角色给出一个经验性证据。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盈利波动的确具有显著影响,并且投资者会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带来的公司盈利额外波动要求风险溢价。在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情况下,这种盈利波动和股价变化具有助涨助跌的作用,会加速金融危机的传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秉成  徐鑫波  
本文以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不同性质终极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差异。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质的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不同。具体来说,政府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要大于非政府控制人,而地方政府控制人的支持程度要大于政府控制人。支持理论认为,当公司陷入困境时,大股东将提供支持。本文研究结论对支持理论的发展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同性质终极控制人将对困境公司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而不是相同程度的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