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9)
- 2023(9315)
- 2022(7921)
- 2021(7439)
- 2020(6044)
- 2019(13543)
- 2018(13068)
- 2017(24596)
- 2016(13769)
- 2015(15208)
- 2014(14910)
- 2013(13788)
- 2012(12651)
- 2011(11549)
- 2010(11464)
- 2009(10482)
- 2008(10136)
- 2007(9027)
- 2006(8172)
- 2005(7146)
- 学科
- 济(45596)
- 经济(45541)
- 管理(42421)
- 业(37331)
- 企(30084)
- 企业(30084)
- 方法(19472)
- 数学(17157)
- 数学方法(16885)
- 农(14942)
- 中国(14179)
- 财(13869)
- 环境(12601)
- 贸(11988)
- 贸易(11986)
- 易(11741)
- 业经(11127)
- 学(10014)
- 农业(9775)
- 策(9599)
- 划(9270)
- 制(8991)
- 地方(8858)
- 技术(8725)
- 教育(8671)
- 务(8432)
- 财务(8414)
- 财务管理(8402)
- 理论(8368)
- 企业财务(8005)
- 机构
- 大学(190863)
- 学院(187499)
- 济(74737)
- 经济(73169)
- 管理(72691)
- 理学(63649)
- 研究(63346)
- 理学院(62948)
- 管理学(61740)
- 管理学院(61415)
- 中国(45303)
- 科学(39748)
- 京(39324)
- 农(35339)
- 财(34242)
- 所(31323)
- 业大(30737)
- 中心(29143)
- 研究所(28816)
- 江(28340)
- 农业(28062)
- 财经(27250)
- 范(26477)
- 师范(26149)
- 经(24877)
- 北京(24517)
- 院(23142)
- 州(22231)
- 经济学(22114)
- 师范大学(20937)
- 基金
- 项目(130816)
- 科学(103825)
- 基金(95192)
- 研究(93889)
- 家(84163)
- 国家(83424)
- 科学基金(71726)
- 社会(60569)
- 社会科(57416)
- 社会科学(57402)
- 省(51760)
- 基金项目(50358)
- 自然(47534)
- 自然科(46469)
- 自然科学(46454)
- 自然科学基金(45650)
- 教育(44848)
- 划(44337)
- 资助(38116)
- 编号(37644)
- 成果(30640)
- 重点(29488)
- 部(28903)
- 创(28049)
- 发(27787)
- 课题(26658)
- 大学(26192)
- 创新(25940)
- 科研(25389)
- 教育部(24797)
共检索到274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艳 吴霁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SNS以别具一格的魅力和特有的人际交往方式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从问卷调查大学生使用SNS的基本情况入手,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SNS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要从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构建新型网络师生关系、打造高品位校园网络文化、实现网上网下教育合力等对策,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SNS 大学生 影响 对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涛峰
网络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对网络高度依赖,离不开网络,对网络高度信任,崇尚非主流,这将导致大学生的网络盲信。网络盲信的危害:现实自卑、心智不健全、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等。通过主动开展网络文化教育、加强是非观教育和心理引导,可以使大学生逐步走出网络盲信的怪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网络盲信 自卑心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程
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其实质是一种消费的女性符号,既要认识到它对拓展女性话语空间、促进女性社会参与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它给女大学生带来的伦理道德失范、女性主体意识弱化以及消费意识膨胀等消极方面。探讨通过拓展课堂外教育、提高大学生视觉文化素养、开设女性学课程、促进女大学生组织的发展等来营造社会性别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志峰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一是由于网络多元性特点,缺乏主导性,增加了维护教育主权任务的艰巨性;二是由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缺乏现实性,产生了一些道德伦理误区;三是由于网络开放性特点,缺乏监控性,导致了一些文化糟粕的传播;四是由于网络形象化的特点,缺乏思考性,导致青少年一定程度的人性“异化”。应对网络负面影响的措施主要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夯实一个基础;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占领一个阵地;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形成一套机制;加强网络技术培训——建好一支队伍。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军红 赵红妍 张磊
大学生们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交流、表达,满足了自我认知的需求,但是,网络舆情犹如一把"双刃剑",同时对大学生产生着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从网络舆情的概况及其特点出发,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舆情 教育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益
如何利用网络来引导、服务、管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调研的方式体察网络对大学生课外生活的影响,并从改善和加强大学生课外生活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课外生活;打造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内容;有效利用网络,搭建大学生课外生活信息平台;净化网络环境,弘扬正能量网络文化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课外生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秋华 洪瑶琪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网络流行文化的不断推进,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流行文化的形式,大学生对网络流行文化的态度和选择的标准,以及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等,为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供可行性教育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流行文化 教育 影响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蕾 魏娜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网络推手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对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文章认为,应加强对网络推手的行业道德规范,发挥好行业自律与自主管理的功能;将网络传播纳入法制化体系,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构建网络"德育为先"体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多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加强"慎独",培养大学生自律精神,自觉抵御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网络推手 道德失范 大学生 网络环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昌斗
用大量事实和数据阐述了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巨大作用 ,着重分析了网络的各种不良影响 ,并从网络特点、网络文化等不同侧面剖析了负面效应产生的深层原因 ,还提出了促进学生网上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计算机应用 网络管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晓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校大学生已成为喜爱网络最多、接触网络最多、使用网络最多的主要群体之一。但不少大学生却迷恋于网络之中 ,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 ,这对其学习、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正视这种新的挑战 ,并在查找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引导措施 ,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回答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 迷恋网络 负面影响 成因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俊平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主要的娱乐项目,同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带来的影响,认为社会应加强对此的管理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游戏 大学生 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居英
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精神与物质文明的飞跃,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和潜在危机。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早、最广、最深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消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已经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晓丽 吴峰 刘莉
网络凭借超时空、信息容量大、互动迅速等优势改变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观念,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沈阳3所高校为例,分析了大学生热衷于网络的成因,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即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加强网络制度建设、严惩不良网上行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业余生活。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消极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明龙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新的交往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其开放性、交互性为大学生探索自身潜力和生命价值、平等参与社会事务获得主体自由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其虚拟性、弱社会性又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不利于其自身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工作者要积极采取相关的干预对策,努力消解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大学生 人格发展 教育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