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4)
- 2023(16474)
- 2022(14180)
- 2021(13164)
- 2020(11018)
- 2019(25003)
- 2018(25036)
- 2017(48179)
- 2016(25753)
- 2015(29011)
- 2014(28593)
- 2013(27999)
- 2012(25270)
- 2011(22659)
- 2010(22653)
- 2009(20857)
- 2008(19802)
- 2007(17466)
- 2006(15082)
- 2005(12845)
- 学科
- 济(104922)
- 经济(104731)
- 管理(74299)
- 业(71404)
- 企(60342)
- 企业(60342)
- 方法(50457)
- 数学(42957)
- 数学方法(42224)
- 农(28764)
- 中国(26380)
- 业经(25469)
- 财(23163)
- 学(21918)
- 理论(20560)
- 技术(20546)
- 地方(20481)
- 农业(19042)
- 贸(17707)
- 贸易(17700)
- 和(17535)
- 易(17171)
- 制(16847)
- 环境(15727)
- 产业(14787)
- 务(14785)
- 财务(14695)
- 财务管理(14669)
- 划(14198)
- 教育(13986)
- 机构
- 学院(363907)
- 大学(362730)
- 管理(146222)
- 济(141506)
- 经济(138450)
- 理学(127971)
- 理学院(126601)
- 管理学(123973)
- 管理学院(123338)
- 研究(115767)
- 中国(83314)
- 京(76210)
- 科学(73782)
- 财(61443)
- 农(57386)
- 所(56905)
- 业大(55946)
- 中心(52886)
- 研究所(52186)
- 江(51678)
- 财经(50437)
- 范(48741)
- 师范(48210)
- 北京(47534)
- 经(45836)
- 农业(45033)
- 经济学(42167)
- 州(42067)
- 院(42042)
- 技术(40612)
- 基金
- 项目(255650)
- 科学(201559)
- 研究(187211)
- 基金(184379)
- 家(160266)
- 国家(158966)
- 科学基金(137587)
- 社会(118212)
- 社会科(111542)
- 社会科学(111508)
- 省(101481)
- 基金项目(97826)
- 自然(89727)
- 教育(87713)
- 自然科(87686)
- 自然科学(87670)
- 自然科学基金(86082)
- 划(84533)
- 编号(76894)
- 资助(75784)
- 成果(61123)
- 重点(57171)
- 部(55556)
- 发(54445)
- 创(53844)
- 课题(52927)
- 创新(50080)
- 科研(48510)
- 大学(48146)
- 教育部(47959)
- 期刊
- 济(150779)
- 经济(150779)
- 研究(101233)
- 中国(66122)
- 学报(56707)
- 管理(54512)
- 科学(52710)
- 农(52027)
- 财(45384)
- 教育(44895)
- 大学(43423)
- 学学(40804)
- 农业(36850)
- 技术(36688)
- 业经(26557)
- 经济研究(24530)
- 融(24343)
- 金融(24343)
- 财经(23724)
- 经(20423)
- 图书(19186)
- 问题(19172)
- 技术经济(19157)
- 科技(18963)
- 业(18870)
- 统计(17080)
- 版(16822)
- 商业(16444)
- 理论(16278)
- 现代(16015)
共检索到511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华军 陈鸽林
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实质就是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依托、以产业为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融合发展的创新演化过程。当前,新兴产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孵化程度不高、市场培育强度不够、产业链发展不平衡、政策错配等问题,这些是产业发展必须跨越和突破的障碍。战略生态位管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SNM)视角下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就是利用“社会技术实验”,在基因遗传和生态继承的基础上,驱动生态位的培育、优化和跃迁,从而实现科技、产业和社会的融合创新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美平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 技术共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王新新
本文基于GVC模式下人力资本空间流动视角,对要素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行业的绝对集中度、规模差异度、劳动生产率变化率、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比等变量存在着多重的复杂联系。为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根据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特点在产品无限细分的差别化基础上走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洁 宋博
低碳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更具优势。由此,本文在掌握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法,选取2005~2020年国家统计局、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的符合低碳经济新兴产业要求的1023个年度观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检验得到:(1)政府的碳交易市场运作机制及政策优惠和财政直接补贴对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新兴产业的经济效益效率存在较大影响;(2)政府产业链及基础设施投资与低碳经济模式下新兴产业社会生产效益和信息披露质量呈现正相关回归关系,并且在1%水平显示统计的显著性;(3)在政府相关政策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经济效益的效率影响上,上市企业表现的趋势一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秦字兴
针对政府补贴难以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驱动力的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构建了一个旨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的政府创新补贴策略分析模型。假设产业呈现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模型分别针对政府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的情况,对政府创新补贴及企业创新投入策略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并讨论了技术创新环境的改善对最优策略及局中人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模式下,企业最优创新投入比例对政府补贴水平不敏感,且过高的补贴可能挤出企业创新投入,容易形成企业套利空间。此外,改善技术创新环境对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弱化政府管制对市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秦字兴
针对政府补贴难以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驱动力的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构建了一个旨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的政府创新补贴策略分析模型。假设产业呈现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模型分别针对政府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的情况,对政府创新补贴及企业创新投入策略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并讨论了技术创新环境的改善对最优策略及局中人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模式下,企业最优创新投入比例对政府补贴水平不敏感,且过高的补贴可能挤出企业创新投入,容易形成企业套利空间。此外,改善技术创新环境对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弱化政府管制对市场的干预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玉强
地域差异和产业基础不同,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文章系统总结了理论层面的成果和对实践层面的探索,基于产业来源、依靠主体、技术创新方式和侧重领域等视角,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不同类型培育模式的内涵、运行机制或方式,以及自身优势和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应用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学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产业初期,对本国、本地区有重大、长远影响,能够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具有指向性、外部性、创新性、风险性、地域性的特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四种类型,它的发展既艰难又具有风险。多数企业是从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裂变、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中走上新兴产业的道路,但多数企业中途夭折,难再形成产业。因此要注重其特性,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智强 苏竣 汝鹏 张芳
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在短短十年内从"引进来"逐渐发展到"走出去",其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封闭式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中国政府通过"技术储备—促进转移—扩大市场—强制学习—稳步退出"五个方面的政策推动发展的。在该过程中,技术能力、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结合的市场政策以及全球化是创新模式转变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创新模式 风电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旭 郑子龙 陈雪莹 周向前
新兴产业技术获取对该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其特征区别于一般技术获取,研究认为企业在进行技术获取决策时受到技术、环境与企业自身特性的影响,以这三方面特性归纳的10种影响因素左右着企业决策。基于长春电动汽车产业技术获取过程的研究,明确了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新兴产业技术的获取模式如何进行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松池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资金供求分析(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为了掌握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融资需求及获得的资金供给现状,笔者于2012年采取问卷方式对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样本囊括了温州市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企业基本情况和融资需求、资金供给情况。企业基本情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昌 刘洪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杨仲基 安宁
本文在界定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吸纳"创新2.0"理论思想,设计了科技创新驱动与市场需求拉动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内涵、特征以及演化路径和应用思路,并应用该模式为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提出相关策略,有助于为区域新兴产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捷 霍国庆
在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共性技术自身特点,提出产业共性技术是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需求视角,以及课题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调研访谈,识别出四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别是"引领模式""定制模式""外溢模式""联盟模式",并对上述创新模式的应用前提、投资主体、理论依据、模式优势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详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玉辰
本文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个性化需求,并以此构建个性化信息服务框架。该框架由四个层次的系统要素构成,具体的信息服务模式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模式、个性化信息导航服务模式、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模式、个性信息检索服务模式和个性化社区服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