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8)
- 2023(6280)
- 2022(5338)
- 2021(5185)
- 2020(4331)
- 2019(9405)
- 2018(9341)
- 2017(17051)
- 2016(9964)
- 2015(11110)
- 2014(11525)
- 2013(11016)
- 2012(10456)
- 2011(9449)
- 2010(9596)
- 2009(8739)
- 2008(9104)
- 2007(8672)
- 2006(7464)
- 2005(6879)
- 学科
- 济(32348)
- 经济(32298)
- 管理(28598)
- 业(26609)
- 企(22603)
- 企业(22603)
- 方法(13878)
- 学(11202)
- 数学(11017)
- 数学方法(10765)
- 财(10702)
- 农(9698)
- 中国(9537)
- 制(8631)
- 理论(8367)
- 业经(7873)
- 务(7366)
- 财务(7346)
- 财务管理(7314)
- 企业财务(6951)
- 银(6853)
- 银行(6835)
- 行(6467)
- 技术(6246)
- 贸(6168)
- 贸易(6162)
- 融(6140)
- 金融(6138)
- 农业(6103)
- 教育(6091)
- 机构
- 学院(143039)
- 大学(142144)
- 研究(49610)
- 济(47236)
- 管理(46744)
- 经济(45760)
- 理学(39612)
- 理学院(38969)
- 管理学(37819)
- 管理学院(37565)
- 中国(37550)
- 科学(35117)
- 农(32638)
- 京(31025)
- 所(27814)
- 农业(26100)
- 业大(25674)
- 财(25176)
- 研究所(25099)
- 江(24231)
- 中心(23067)
- 州(19679)
- 省(19465)
- 范(19465)
- 财经(19372)
- 技术(19364)
- 北京(19139)
- 师范(19128)
- 院(17471)
- 经(17460)
- 基金
- 项目(91435)
- 科学(69171)
- 基金(64036)
- 研究(61874)
- 家(58177)
- 国家(57640)
- 科学基金(47677)
- 省(37561)
- 社会(36149)
- 社会科(33951)
- 社会科学(33942)
- 基金项目(33470)
- 自然(33321)
- 自然科(32597)
- 自然科学(32576)
- 自然科学基金(32014)
- 划(31345)
- 教育(30162)
- 资助(27054)
- 编号(25104)
- 成果(21674)
- 重点(21301)
- 部(18981)
- 创(18932)
- 课题(18683)
- 发(18662)
- 计划(18589)
- 性(17927)
- 科研(17775)
- 创新(17669)
共检索到222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洋 伊鹏霏 李鹏 何建斌 张涛 韦旭斌 穆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洋 伊鹏霏 李鹏 何剑斌 张涛 韦旭斌 穆祥
为探索猪链球菌溶血素(SLY)在猪链球菌性脑膜炎致病机理中发挥的作用,采用纯化的SLY作用于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利用LDH法测定其对内皮细胞的毒性,并用ELISA检测法测定其对内皮细胞IL-6分泌水平的影响,TEER值检测法测定其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LY可诱导RBMEC产生细胞毒性,且其毒性与SLY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SLY可诱导RBMEC异常分泌IL-6,引发RBMEC的炎症反应,24H内,SLY能刺激RBMEC产生过量IL-6,除2H时IL-6的分泌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的SLY刺激RB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静雯 汪开毓 贺扬 陈德芳 黄小丽 王均 龙波 张丽杰 蒋洁
针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致病机制,本实验建立了无乳链球菌感染尼罗罗非鱼致脑膜炎的模型,并制定相应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系统对其进行了研究。将43尾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和3个实验组(n=33)。3个实验组根据不同感染剂量分为1.0×10~6cfu组(n=11)、1.0×10~7cfu组(n=11)和1.0×10~8cfu组(n=11)。实验组分别将1.0×10~6、1.0×10~7和1.0×10~8cfu的无乳链球菌菌液腹腔注射尼罗罗非鱼复制脑膜炎模型。对感染尼罗罗非鱼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脑组织(端脑、中脑、小脑、延脑)病理学进行判定,并结合细菌学检测,按照拟...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脑膜炎 模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逯朋朋 张越 钟孝俊 姚火春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荚膜聚合酶Wzy对猪链球菌Chz型致病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组可视化软件(ACT)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探究猪链球菌荚膜(CPS)基因簇的遗传多样性;构建cpsB及wzy基因缺失株,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Wzy与荚膜合成的关系;采用细胞试验及动物试验等验证荚膜聚合酶Wzy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与野生株相比,wzy基因缺失株荚膜样物质减少并展现出更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细胞试验显示,缺失株具有更强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但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作用更敏感。BALB/c小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缺失株的致病力显著减弱,在小鼠体内的定殖和扩散能力也明显下降。[结论]荚膜聚合酶Wzy降低猪链球菌的致病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濮俊毅 黄新新 陆承平
【目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2,SS2)菌株致病力各异,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较为简便可靠的SS2致病力检测方法。【方法】选用1005尾AB系斑马鱼(Danio rerio)以检测SS2不同分离株的致病力。检测8株基因型均为mrp+ef+、对猪有致病力的SS2菌株。【结果】结果斑马鱼接种菌株12h后呈败血症病变,96h内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5.36×103至5.01×104cfu之间。上述接种菌株的斑马鱼均从体内重新分离到接种菌。同时检测1株基因型为mrp-ef-、对猪无致病力的SS2菌株,斑马鱼接种后96h内不表现任何病变,亦不出现死...
关键词:
斑马鱼 猪链球菌2型 半数致死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江甜 张万坡 胡智斌 谢军 李坤 程国富 谷长勤 胡薛英 宋念华
【目的】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高热症病例猪的心血、肝、淋巴结、肾和肺等分离出11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病理学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ATB自动生化鉴定系统RapidID32STREP链球菌鉴定、PCR分型、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及动物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试验。【结果】11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1株为7型,2株为9型,另8株为其它型,没有1型和2型。对11株猪链球菌的mrp、epf、sly、orf2、fbps、gdh6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进行PCR检测及动物试验表明:致病性和致死性较强的菌株毒力基因表型多为epf+orf2+fpbs+gdh+,显示除mrp、sly外,其它毒力因子也与菌株毒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新艳 樊海平 钟全福 卓玉琛 林煜 曾占壮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罗非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TL60829NA,将TL60829NA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试验感染罗非鱼表现出自然发病症状,确认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的致病菌。分离株菌经形态学观察、Bio Merieux 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GPI测定卡分析和16S rRNA特异性基因序列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引起罗非鱼病害的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分离细菌与其它无乳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成一个进化分支,而海豚链球菌则构成另一分支,确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蒋萍 施登明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lture character and others major features of a pathogenic bacteria obtained from the larvae of Saperda populnea. The bacteria was 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s sp. The test to the larvae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was pathogenic to the larvae of Saperda populnea and had ...
关键词:
青杨楔天牛 病原菌 致病性 链球菌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厚军 刘晓勇 常藕琴 王庆 孙慧武 刘瑞明 付小哲 刘雨果 吴淑勤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和心脏中各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纯化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分别为AeBF070904、AbHT070912,对分离菌进行了菌株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分别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全自动细菌测定卡API20STREP和ID32STRE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对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链球菌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与停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师红亚 董浚键 张德锋 孙成飞 田园园 卢迈新 叶星
为了解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GBS)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荚膜唾液酸含量、菌株致病性的关系,本实验克隆了尼罗罗非鱼荚膜多糖合成基因cps E、cps K和neu A,通过q RT-PCR方法分析了这3个基因在不同培养温度下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通过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培养温度下GBS荚膜唾液酸含量的变化,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分析了不同水温条件下GBS对罗非鱼的致病性。结果显示,cps E、cps K和neu 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保守的与荚膜多糖合成相关的酶活性位点,Cps E、Neu A与已知鱼源GB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 刘佩红 陆承平 王永康 张苏华 沈素芳 沈莉萍
以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Stretococcusequisubsp zooepidemicus)ATCC35 2 4 6株和猪链球菌 2型 (S suistype 2 )HA980 1株作为生产菌株 ,制备氢氧化铝胶二联灭活疫苗。经过无菌及安全检验合格 ,肌肉接种仔猪 ,每头 2mL。免疫15d后 ,对HA980 1和ATCC35 2 4 6的保护率分别为 10 0 % (2 6 / 2 6 )和 92 3% (2 4 / 2 6 )。用二联灭活苗免疫后 4周内仔猪体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 ,从第 5周开始逐渐下降 ;再次免疫后 ,抗体水平迅速回升 ,12 0d后仍维持较高水平。攻毒保护试验和抗体...
关键词:
猪 链球菌 疫苗 抗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伟 何孔旺 倪艳秀 吕立新 周俊明 张雪寒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粘附计数和目前已发表的粘附因子,通过检测它们mRNA相对转录水平,研究了SS2粘附PK-15细胞、HEp-2细胞及PIEC的能力。结果显示,总体强毒株对细胞的粘附能力较强,无毒株对细胞没有粘附能力,但这不是绝对的,并初步在mRNA水平上阐明SS2粘附细胞能力差异的原因。这为后续研究SS2粘附机制及了解SS2感染后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姝婷 曹青 聂蒙 董雨豪 刘广锦 刘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调查前噬菌体lamdaSa04对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环境适应性和毒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前噬菌体lamdaSa04基因缺失株,比较缺失株与野生株在体外生长、抗环境应激、抗巨噬细胞吞噬、胞内存活以及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和组织细菌载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lamdaSa04基因簇缺失不影响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的体外生长能力,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调38.57%;在10及20 mmol·L~(-1) H_(2)O_(2)的强氧化应激条件下,缺失株存活率较野生株分别下调22.86%及42.01%;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对缺失株的吞噬率比野生株上调76.12%。模拟巨噬细胞的内环境,在强氧化、一氧化氮、溶菌酶、强酸等多因素结合的应激条件下,检测菌株的存活率,结果表明lamdaSa04的存在有助于无乳链球菌在氧化应激和酸应激条件下的存活。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缺失lamdaSa04对小鼠致死率及组织细菌载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前噬菌体lamdaSa04的存在对无乳链球菌的环境适应性有显著影响,但并不影响细菌的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知锋 敖日格乐 贺美玲 张欣 徐进 高思明 王纯洁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及大黄组方对患子宫内膜炎大鼠生殖系统内分泌调控与结肠炎症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炎与结肠之间的关系,构建子宫内膜炎模型,建模前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子宫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催产素(OXT)和检测患子宫内膜炎大鼠结肠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结肠菌群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治疗效果。结果表明:1)造模前后,空白对照组中MPO和OXT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造模24h,Nisin组、大黄组方中和高剂量组中MPO的浓度显著降低;大黄组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中OXT的浓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造模48h,阴性对照组中OXT的浓度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造模72h,阴性对照组中MPO显著升高,OXT的浓度显著降低,大黄组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可显著降低子宫中MPO的浓度和显著增加OXT的浓度。2)在结肠中,患子宫内膜炎大鼠在0~72h阶段,阴性对照组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大黄组方高剂量组、Nisin组及阳性对照组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显著降低。3)Nisin及大黄组方高剂量组显著增加结肠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研究发现Nisin和大黄组方高剂量组可降低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中MPO和OXT的浓度,患子宫内膜炎大鼠使结肠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升高,Nisin、大黄组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可降低IL-1β和TNF-α的浓度,还可以调节结肠中菌群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 敖日格乐 王纯洁 姜晶 赵称赫 曹晓波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大黄联合药效对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nisin、大黄、抗生素及联合用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微板法测定各药物MiC剂量下致病性大肠秆菌的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nisin单独使用对EsChEriChiA Coli o_(78)无抑菌效果;大黄单独使用时MiC为62.5Mg/Ml,抗生素的MiC为0.016Mg/Ml,nisin和大黄联合使用MiC分别为0.333和10.417Mg/Ml。2)大黄和nisin联合药效,能够有效抑制E.Coli o_(78)的生长,缩短对数期,效果优于大黄组(P<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