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5)
- 2023(13803)
- 2022(11960)
- 2021(11080)
- 2020(9292)
- 2019(21354)
- 2018(21416)
- 2017(40890)
- 2016(22517)
- 2015(25447)
- 2014(25673)
- 2013(24959)
- 2012(22739)
- 2011(20462)
- 2010(20393)
- 2009(18896)
- 2008(18387)
- 2007(16165)
- 2006(14192)
- 2005(12612)
- 学科
- 济(84356)
- 经济(84227)
- 管理(68881)
- 业(62856)
- 企(52692)
- 企业(52692)
- 方法(37248)
- 数学(31769)
- 数学方法(31390)
- 财(23946)
- 农(23698)
- 中国(23146)
- 制(20452)
- 业经(19713)
- 学(19552)
- 地方(17278)
- 农业(15736)
- 理论(15631)
- 务(14974)
- 财务(14896)
- 体(14889)
- 财务管理(14865)
- 贸(14311)
- 贸易(14305)
- 银(14163)
- 和(14127)
- 银行(14117)
- 企业财务(14091)
- 环境(14087)
- 易(13877)
- 机构
- 大学(317394)
- 学院(314966)
- 管理(124979)
- 济(120904)
- 经济(118084)
- 理学(108059)
- 理学院(106853)
- 管理学(105017)
- 研究(104599)
- 管理学院(104443)
- 中国(77453)
- 京(67990)
- 科学(65164)
- 财(58590)
- 所(52217)
- 农(50573)
- 业大(47756)
- 研究所(47422)
- 中心(46953)
- 江(46411)
- 财经(46261)
- 北京(42757)
- 经(41906)
- 范(41708)
- 师范(41280)
- 农业(39603)
- 院(38409)
- 州(37328)
- 经济学(35738)
- 财经大学(34369)
- 基金
- 项目(217675)
- 科学(170901)
- 研究(160673)
- 基金(157066)
- 家(136553)
- 国家(135415)
- 科学基金(116356)
- 社会(100041)
- 社会科(94659)
- 社会科学(94638)
- 省(85464)
- 基金项目(83633)
- 自然(75600)
- 教育(73922)
- 自然科(73802)
- 自然科学(73785)
- 自然科学基金(72416)
- 划(71942)
- 编号(66111)
- 资助(64133)
- 成果(54662)
- 重点(48458)
- 部(47814)
- 课题(46070)
- 发(45642)
- 创(45305)
- 制(42472)
- 创新(42294)
- 科研(41256)
- 教育部(41018)
- 期刊
- 济(133944)
- 经济(133944)
- 研究(93251)
- 中国(63981)
- 学报(51160)
- 农(46576)
- 管理(46555)
- 科学(46205)
- 财(45278)
- 大学(38861)
- 教育(38674)
- 学学(36455)
- 农业(32033)
- 技术(27504)
- 融(25956)
- 金融(25956)
- 财经(22422)
- 业经(21992)
- 经济研究(20448)
- 经(19037)
- 问题(17313)
- 图书(16729)
- 业(15747)
- 理论(15744)
- 科技(15721)
- 版(15130)
- 实践(14474)
- 践(14474)
- 技术经济(14173)
- 现代(13987)
共检索到462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忠富 曹新颖
在对我国SI住宅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SI住宅的涵义及特征,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角色定位;根据角色职责及相互促进、制约关系,基于系统学和协同学理论,综合考虑建设工程项目多阶段、多参与主体、多目标和过程复杂的特征,建立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动力系统架构,明确影响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内外部动力,为制定促进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相关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少坚 程赛楠
基于协同学理论对海水稻技术扩散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在传统推广系统中加入农业企业主体变量并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扩散模型,发现新的扩散系统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多主体协同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国情境下,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的战略驱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双轮驱动"模型,以解决我国海水稻持续扩散的动力机制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娜娜 周国华
针对重大工程供应链中多主体协同合作利益分配以及创新决策问题,考虑到两阶段博弈中决策的不同情形,应用非合作-合作混合的双体博弈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构建与求解得到各主体的最优创新努力和收益以及整个系统的最优收益,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模型,分析成本补贴机制和垂直整合机制两种激励机制对各主体最优创新努力、收益和供应链系统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大工程多主体协同合作中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情况,导致供应链系统收益偏低;创新成本补贴机制以及垂直整合机制能够有效激励参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成本补贴机制能够提高各主体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收益,垂直整合机制对收益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整合成本的区间范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汪万 杨坤
为探索责任式创新下多利益攸关主体协同共赢方案,构建了政府、创新企业和公众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及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责任式创新过程中,三方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是政府规制、创新企业履行和公众参与,且政府的行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创新企业的策略选择,同时公众参与促使博弈更快达到均衡状态。规制成本、惩罚强度和负外部性价值补偿等单个外生变量是相关主体策略选择的“红线”,但模型最终的稳定均衡策略主要受相关多个外生变量的综合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静
宅基地有效利用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普通农农村地区闲置宅基地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多主体参与的农村宅基地有效利用的理论基础及动力机制,识别包括地方政府和村集体推进宅基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力、农户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意愿诉求、市场主体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可行路径以及宅基地收益共享机制,为各主体“被动”变“主动”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宅基地改革 多主体参与 有效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少惠 赵军义 朱侃
有效的农业公共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农业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借鉴三重螺旋理论模型建构了一个以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合作提供农业公共服务模式,并就政府、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在公共服务中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边界、互动机制和行为规范进行分析,对多主体协同合作服务模中的合同治理开展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华
基于我国深化改革与"双创"的时代大背景,在职业教育中制定、实施与建设创新战略不仅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与优化驱动力,同时也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多方主体协同视角,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创新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主体目标分散、研究水平低下、环境秩序混乱和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从包含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主体领域入手,提出统一目标、团队建设、环境营造和管道疏通四方面进行职业教育创新战略建设的建议,以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探索为全国教育体系内的创新战略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创新战略 多主体协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付小倩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需要智库这一"独立的思想盒子"为其出谋划策,提供改革与发展的方案,而当下,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最佳行动方案无疑是走多主体协同建设的道路。从多主体协同建设的视角来看,提倡多主体协同建设是为了回应以往建设中的资政目标不明、研究队伍结构单一、和谐秩序不佳、协洽机制不畅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凝聚共识、整合优势、建章立制、疏通渠道,成为积极克服协同障碍、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职业教育智库 多主体协同 行动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依蔓 刘影
以多元主体协同为导向,加强高职院校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性理论、博弈理论等理论的指导,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构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加快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教育质量内部管理机制、教育质量监督反馈机制、教育质量改进机制等,并从健全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质量管理组织和制度、搭建教育质量保障多元协同治理平台、强化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落实高职院校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一璞
精准扶贫政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贫困事业的重大战略转型,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在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之下,我国推行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合作的扶贫运行机制,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农户之间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遵循有利于扶贫对象发展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加强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运行机制研究,有利于准确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要义,把握政策实施走向,探索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花林 李致远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转化理念、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现有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地方实践模式存在治理主体单一、参与主体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借助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解析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据此设计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生产—供应—销售”机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共创机制和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信息交流机制为核心要件的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主体协同机制,基于多主体协同机制的提出,拓展土地资源生态产品、水资源生态产品、森林资源生态产品、湿地资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新模式。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主体协同机制为指引,创建多元主体共治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格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婧 陈鹤阳
当前,众包已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交互方式,并在应急管理领域得到持续性关注,成功应用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梳理,归纳总结出应急管理中3类众包信息主体:受事件影响公众、社会化网络公众、数据志愿者,并分析提出各主体对众包流程中应急信息生成、交互、传播及再用的协同影响机制,以期进一步促进众包模式在应急管理中的高效应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小荣
在多维复合型风险不断激增的时代背景下,探寻新的视角和机制是提升公共危机治理水平的核心诉求。韧性治理蕴含着独有的适应、抵御、复原特质,为公共危机治理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实现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路径。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是韧性治理的重要构件,因而,韧性治理与协同治理存在多重的内在契合点,二者互构融合形成的新机制也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新选择。为此,通过构建主体框架、信任重塑协同、互动增量韧性三个阶段建构韧性—协同的危机治理新机制,不仅能够实现公共危机的可持续治理,还能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静 巢来春
异地合作环境下,组织决策需要合作伙伴的共同参与。文章提出了虚拟企业环境下各节点协同决策挑选伙伴的模型及机制,在保证各节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整体的协同效益。把多智能体理论与协同决策相结合,实现了各节点的交互和协商,保证了协同决策的实现。
关键词:
虚拟企业 协同决策 多智能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玲俊 王英
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光伏产业链系统进行解构,论证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依据协同学理论,以序参量为动力驱动机制,构建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动力机制模型,对其演化动力、规律及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改进的系统协调度模型识别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所处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光伏产业链系统稳定有序的动力在于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和竞争,我国光伏产业链系统的协同演化水平整体偏低,处驱动力发展阶段的末期。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自组织 光伏产业链 协同演化 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