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6)
2023(6719)
2022(6001)
2021(5529)
2020(4920)
2019(11452)
2018(11354)
2017(21657)
2016(12285)
2015(14037)
2014(14292)
2013(14322)
2012(13583)
2011(12438)
2010(12648)
2009(11735)
2008(12001)
2007(10911)
2006(9308)
2005(8275)
作者
(40237)
(33841)
(33698)
(32215)
(21299)
(16641)
(15362)
(13440)
(12580)
(11935)
(11571)
(11271)
(10880)
(10800)
(10791)
(10740)
(10661)
(9916)
(9851)
(9750)
(8860)
(8335)
(8306)
(7835)
(7625)
(7622)
(7590)
(7576)
(7012)
(6925)
学科
(51332)
经济(51290)
管理(31155)
(28807)
方法(24779)
数学(22146)
数学方法(21950)
(21838)
企业(21838)
(15173)
(14675)
地方(13082)
(12050)
环境(11765)
中国(11668)
(10106)
贸易(10102)
农业(10046)
(9722)
业经(9396)
(8924)
(8332)
生态(7486)
(7386)
(7245)
财务(7232)
财务管理(7209)
(7023)
金融(7021)
(7017)
机构
学院(183191)
大学(182549)
(70368)
经济(68723)
研究(68254)
管理(64985)
理学(55765)
理学院(55005)
管理学(53823)
管理学院(53497)
中国(49200)
科学(47645)
(42241)
(39563)
(37662)
研究所(34942)
业大(33981)
农业(33748)
中心(31267)
(31174)
(28482)
财经(25033)
北京(24998)
(24681)
师范(24364)
(24358)
(22748)
(22666)
(22560)
科学院(22252)
基金
项目(126066)
科学(96084)
基金(89142)
研究(85133)
(81574)
国家(80960)
科学基金(65832)
社会(51126)
(50509)
社会科(48322)
社会科学(48301)
基金项目(48183)
自然(45140)
自然科(43866)
自然科学(43847)
(43589)
自然科学基金(43009)
教育(38139)
资助(36511)
编号(34024)
重点(30062)
(28244)
成果(27255)
(26966)
计划(26625)
(25377)
科研(25099)
科技(24776)
课题(24070)
创新(23914)
期刊
(76600)
经济(76600)
研究(48084)
学报(38227)
(37419)
中国(33297)
科学(32210)
大学(26352)
学学(25297)
农业(25115)
(23989)
管理(19608)
教育(15376)
(14708)
技术(13940)
(13646)
金融(13646)
业经(12662)
财经(11820)
经济研究(11534)
资源(11507)
问题(10787)
(10686)
(10099)
业大(9785)
林业(9423)
科技(9312)
技术经济(8759)
统计(8327)
(8226)
共检索到263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少辉  赵巍  刘松雁  李朋亮  张爱霞  刘敬科  
【背景】我国谷子产地分为4个地区,包括东北平原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区和西北地区,谷子区域试验旨在筛选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质资源。但是,良好的生长遗传性状和米粒外观表型未必具有良好的烹饪品质和香气特征,特别是香气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生产和下游产业。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是一种预处理手段,可模拟煮粥的过程,适合于谷子的香气分析。【目的】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香气特征,推动感官导向型育种-加工产业实践。【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DE-GC-MS)结合香气活性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和内蒙古4个生态区谷物香气成分差异。【结果】SDE-GC-MS分析结果表明4个生态区12个谷子品种共检测出8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25种,醇类6种,酚类4种,酮类11种,碳氢11种,含苯衍生物13种,酸类4种,其他7种。对比检测结果发现,不同地区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基本相似,但各成分相对含量有所不同。对37种挥发性成分特征进行了香气描述,并结合香气活性值确定了12个谷子品种有23个OAV>1的有贡献的香气化合物。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建立谷子区试的有效判别模型,将12个谷子品种划分为3类,筛选出18种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大于1的化合物:2,4-癸二烯醛、(E,E)-3,5-辛二烯-2-酮、2-(2-丙烯基)-呋喃、己醛、2-戊基呋喃、2-乙酰基噻唑、庚醛、(E,E)-2,4-癸二烯醛、3,5-辛二烯-2-酮、(E)-3-壬烯-2-酮、苯甲醛、十四酸、2-戊基呋喃、(Z)-2-庚烯醛、庚醇、2-甲氧基-苯酚、乙基苯、十六酸甲酯,可用于区分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结论】SDE-GC-MS结合OAV鉴定分析了我国不同生态区谷子风味成分及关键香气特征化合物,OPLS-DA模型筛选了区分不同样品及生态区谷子风味差异的18种VIP化合物,研究结果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种植谷子风味特征的差异,以及以此为基础开展风味导向型谷子品种选育与种植加工提供了数据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凤玲  詹萍  王鹏  田洪磊  
【目的】通过解析热杀菌对蟠桃汁呈香物质的影响,结合多元统计模型探究热杀菌过程中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主要靶点因素,为高品质蟠桃汁风味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新疆4种主要的蟠桃品种(‘早露蟠’(ZLP)、‘早蟠’(ZP)、‘瑞蟠1号’(RP1)、‘瑞蟠18号’(RP18))为试材制备果汁样本,在85℃条件下加热处理30 min。利用电子鼻、描述性感官评价及GC-MS分析分别对其热杀菌前后样本的电子鼻响应值、感官特性及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中VIP值筛选蟠桃汁热杀菌前后标志性差异物。【结果】描述性感官评价及电子鼻结果表明,4个品种蟠桃鲜汁香气虽存在差异但均呈现较高的清香、桃香、花香及果香,而热杀菌对蟠桃汁香气品质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为清香显著下降,同时甜香、异味及蒸煮味突显。蟠桃汁的香气组成主要为酯类、内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烯烃类及呋喃类物质;热杀菌后醛类(己醛、(E)-2-己烯醛)、酯类(乙酸乙酯、乙酸己酯)及萜烯类物质(柠檬烯)含量显著下降,而具有不良气味属性的物质(戊醛、α-松油醇、β-大马士酮等)显著增加。由OPLS-DA模型中的S-Plot图及VIP值筛选到可区分鲜汁与热杀菌样本的10种标志性差异物,包括醛类、酯类、萜烯类3大种类物质及(E)-2-己烯醛、己醛、乙酸乙酯、苯甲醛、柠檬烯、乙酸己酯、乙酸叶醇酯7种挥发性物质,该结果验证了感官评价及GC-MS分析的准确性。【结论】热杀菌导致蟠桃汁清香感丧失严重且产生异味及蒸煮味;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柠檬烯、乙酸叶醇酯7种挥发性物质含量的下降及不良属性物质如戊醛及β-大马士酮的生成是导致热杀菌蟠桃汁清香感丧失、异味及蒸煮味产生的关键因素;基于电子鼻分析、感官评价及GC-MS检测结合PCA/OPLS-DA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评价热杀菌对蟠桃汁香气轮廓的影响并追踪热杀菌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的关键靶点因子,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探究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机制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路翔  高源  王昆  孙思邈  李连文  李海飞  李青山  冯建荣  王大江  
【目的】我国主栽苹果品种根据亲本构成可分为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分析不同族系果实的香气特征和遗传特性,为果品品质研究和香气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4个族系的50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利用变异系数(CV)和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不同族系间香气物质的显著性和特征。【结果】50个品种共检测出146种香气成分,酯类(38种)、醛类(29种)和醇类(19种)为主要香气物质,共占总含量的72.82%,其中酯类在数量和含量上变异系数均大于醛类和醇类。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的总香气成分数量显著多于金冠族系(P<0.05),酯类物质数量显著多于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P<0.05),醛类和醇类物质的数量在不同族系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以香气值大于1为标准确定出28种特征性香气成分,其中8种成分在40个品种以上均被检测出,是苹果的典型香气成分。对28种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8个主成分,结合香气成分的嗅感特征将50个不同品种划分为4个代表不同香型的区域,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在4个区域均有分布,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主要分布在青香型和淡香型区域,浓香型区域主要为元帅族系,甜香型区域主要为富士族系。不同的选育方式对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影响更大,表现为杂交品种的相似系数、与对照共有的香气成分占比显著低于芽变品种(P<0.05);在所有族系中,芽变选育品种出现超亲现象的香气数量均多于杂交品种。【结论】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的果实风味更加丰富,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的果实风味分别表现为甜香型、浓香型、青香型和淡香型;杂交能够提高后代香气成分的含量,并增加香气构成的复杂性;芽变对后代的香气成分种类影响较小,对香气含量的影响更大,其超亲现象多于杂交后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早柱  陈展  赵艳卓  牛帅科  魏建国  杨丽丽  
为了明确各葡萄香型的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葡萄15个品种果实(2个无香型、5个草莓香型、8个玫瑰香型)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无香型葡萄维多利亚、摩尔多瓦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物质,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2-己烯醛;草莓香型葡萄申丰、巨峰、沪培2号、辽峰、硕丰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玫瑰香型葡萄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醛类、萜烯类物质为主。醛类物质主要是2-己烯醛、正己醛;萜烯类物质主要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物质。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后期葡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与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敏  韦柳花  刘初生  杨春  赖兆荣  覃榆茏  张颖彬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对修仁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从香气组分的角度评价修仁茶的适制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春、夏、秋3季的修仁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绿茶和红茶的香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不同季节加工的修仁绿茶中,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香气物质种类都是55种,且3个季节绿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比较相似,都是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是为45.83%、37.75%和42.39%;春茶和秋茶的主导香气成分以花香型的醇类物质为主,分别占各自主导香气成分64.50%、57.10%,夏茶的主导香气成分种类最多。不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双明   艾仄宜   穆兵   代祥   杨亦扬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为江苏红茶香气形成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萜烯类、芳香环类物质是江苏红茶香气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宜兴的醇酮醛类、硫化物、萜烯类含量显著(P<0.05)高于句容和金坛。HS-SPME-GC-MS分析表明醇类物质是所有江苏红茶中占比最高的挥发性化合物,约占挥发物总量的62.06%~75.66%,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大于1.00为标准,共筛选出12种关键呈香物质,推测芳樟醇、香叶醇、癸醛、反式–β–紫罗兰酮、柠檬醛、二甲基硫醚、2–甲基丁醛是江苏红茶中最关键的呈香物质(ROAV>10.00)。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不同产区的红茶香气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变量权重值(VIP)值大于1.00为标准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其中果香型的2–甲基丁醛与苯乙醛与木质香型的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是区分金坛产区与宜兴、句容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花香型的顺式茉莉酮是区分句容产区与金坛、宜兴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这些物质是造成产区间香气差异的关键因素。并且推测香叶醇与芳樟醇约为1:1的含量比是江苏红茶区别于其他名优红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本研究通过结合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明确了江苏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探明了不同产区的江苏红茶的差异香气组分,该结果为丰富我国工夫红茶香气理论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祥敏  刘乐全  徐怀德  刘拉平  
为了深入了解木瓜的香气特征,扩大木瓜的开发利用途径,采用同步蒸馏-萃取法(SDE)对长俊、狮子头、玉兰3种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GC-MS分析了3种木瓜果实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长俊、狮子头和玉兰中分别含有香气成分62,60和53种,其中三者共有的香气成分为21种;3种木瓜果实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相同,均为4-甲基-5-(1,3-二戊烯基)-四氢呋喃-2-酮,但其相对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长俊为11.38%,狮子头为25.71%,玉兰为17.72%);三者共有成分中,(E)-2-己烯醛(、E)-2-己烯-1-醇、(Z)-3-己烯-1-醇具有强烈的清香和水果香气,是木瓜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尤垂淮  江丽芳  席飞虎  杜礼渊  张涛  古力  林文雄  张重义  
对福建泰宁、云南祥云、河南宜阳生态区烤烟K326主要质量特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为清香型,宜阳生态区烤烟为浓香型.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高大,而宜阳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较小.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藏花醛、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以及烤烟还原糖和总糖等指标含量高于宜阳生态区烤烟.宜阳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相关降解产物(茄酮、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等)、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苯甲醛、苯乙醛)及其总量,以及烤烟总碱和氯等指标含量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亚歌  岳田利  刘拉平  张晓荣  李芳芳  
为了对猕猴桃果汁加工品质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选用陕西周至县的秦美和眉县的海沃德猕猴桃,榨汁、酶解后取果汁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果汁中香气物质,经GC/MS分离与分析,共鉴定出120种化合物,其中秦美果汁含有97个组分、海沃德果汁含有101个组分。不同品种果汁中主要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相同,其含量分布存在差异。乙酸乙酯、乙醇、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正己醇、(E)-2-己烯-1-醇等化合物是猕猴桃果汁中的主要香气物质,对猕猴桃果汁特征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昌辉  齐桂年  黄烈平  
以无水乙醚作萃取溶剂,采用SDE法并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高香绿茶香气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高香绿茶精油的60个色谱峰中分离鉴定了56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9.36%,其主要成分为植醇、(E)-橙花叔醇、芳樟醇、吲哚,检出的组分中有些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华  李华  刘拉平  张莉  王贞强  
 采用CHCl2萃取菠萝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分离出53个峰,鉴定出42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6.77%。其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醇、丁二酸二乙酯、丁二酸乙酯、2-甲基-1-丁醇、1-戊醇、2-羟基-1,2,3-丙三羧酸三乙酯、3-甲硫基丙醇、羟基丁二酸二乙酯、4′-羟基苯乙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逸  冯林  杨坚  朱达金  
本文采用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萃取茶叶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对4个典型福建铁观音茶样和1个贵州产铁观音茶样进行了香气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铁观音茶样中共检出165种香气化合物,其中1号茶样48种,2号茶样84种,3号茶样80种,4号茶样64种,5号茶样67种。1、2号茶样中以醇类化合物为主,3、4、5号茶样以酯类化合物为主。5个茶样中,检出含量较高的主要有反式橙花叔醇和吲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劲光  刘延琳  宋建强  张莉  
【目的】检测新鲜山茱萸的香气成分,为山茱萸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山茱萸新鲜果实的香气成分,用内标法对检测峰进行半定量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山茱萸新鲜果实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分离共得到50个峰,鉴定出47种香气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7.3%,其中醇类、醛类、酸类分别为16,6,6种,分别占山茱萸鲜果香气成分总量的27.12%,13.89%,9.11%;香气成分含量排在前10位的物质分别为:4-(2-羟乙基)酚、戊烯二酐、苯并噻唑、水杨酸甲酯、十一酸、间呋喃醛、对-(孟)-8-烯-3-醇(、Z)-3-己烯-1-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煌  林旗华  钟秋珍  
为系统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果实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0个品种杨梅果实进行分析鉴定,并结合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烷烃和烯烃在10个品种中均检出,是杨梅果实最主要的香气成分;醇类和酯类在8个品种中检出;酮类和芳香烃只在5个品种中检出;荸荠种是唯一含有6个香气种类的品种.聚类分析显示,产自福建的6个杨梅品种较好地聚在一类,与另外4个产自浙江的品种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磊  沈向  王磊  王庆菊  孙凡雅  康鸾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splender’、‘Strawberryparifit’、‘Pink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splender’和‘Strawberry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