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24)
- 2023(16827)
- 2022(14066)
- 2021(12917)
- 2020(10339)
- 2019(23570)
- 2018(23509)
- 2017(44854)
- 2016(24020)
- 2015(26877)
- 2014(26640)
- 2013(26240)
- 2012(24104)
- 2011(21680)
- 2010(21668)
- 2009(20236)
- 2008(19305)
- 2007(16939)
- 2006(14847)
- 2005(12612)
- 学科
- 济(97897)
- 经济(97780)
- 业(69804)
- 管理(68271)
- 企(53547)
- 企业(53547)
- 方法(42071)
- 农(36581)
- 数学(34805)
- 数学方法(34405)
- 业经(28688)
- 中国(26358)
- 农业(24676)
- 财(24454)
- 地方(21269)
- 学(20793)
- 制(18634)
- 理论(18002)
- 贸(17210)
- 贸易(17198)
- 易(16658)
- 和(15762)
- 银(15100)
- 银行(15067)
- 产业(14918)
- 技术(14416)
- 行(14412)
- 环境(14147)
- 教育(14031)
- 融(14011)
- 机构
- 大学(340896)
- 学院(340628)
- 管理(138064)
- 济(133313)
- 经济(130208)
- 理学(120372)
- 理学院(119050)
- 管理学(117077)
- 管理学院(116442)
- 研究(109258)
- 中国(80936)
- 京(71600)
- 科学(67427)
- 财(60333)
- 农(56084)
- 所(52760)
- 业大(50677)
- 中心(50660)
- 江(49083)
- 财经(48581)
- 研究所(48138)
- 范(47490)
- 师范(47149)
- 北京(44509)
- 经(44187)
- 农业(42603)
- 州(40701)
- 经济学(39765)
- 院(39473)
- 师范大学(37970)
- 基金
- 项目(237991)
- 科学(188004)
- 研究(179006)
- 基金(172523)
- 家(148908)
- 国家(147558)
- 科学基金(127681)
- 社会(114305)
- 社会科(107894)
- 社会科学(107869)
- 省(92487)
- 基金项目(91851)
- 教育(80900)
- 自然(80379)
- 自然科(78493)
- 自然科学(78479)
- 划(77192)
- 自然科学基金(77068)
- 编号(75681)
- 资助(68626)
- 成果(61418)
- 重点(52334)
- 部(51875)
- 发(51268)
- 课题(49987)
- 创(49576)
- 国家社会(46921)
- 项目编号(46278)
- 创新(45965)
- 教育部(45043)
- 期刊
- 济(148354)
- 经济(148354)
- 研究(97764)
- 中国(63508)
- 农(55285)
- 学报(52807)
- 科学(48755)
- 管理(47146)
- 财(44287)
- 大学(40751)
- 教育(40134)
- 学学(37908)
- 农业(37128)
- 融(28143)
- 金融(28143)
- 业经(27730)
- 技术(27693)
- 图书(25010)
- 财经(23093)
- 经济研究(22539)
- 经(19807)
- 问题(19263)
- 书馆(17607)
- 图书馆(17607)
- 版(16919)
- 业(16755)
- 理论(16304)
- 科技(16052)
- 商业(15460)
- 技术经济(15413)
共检索到489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锰 华钰文 陈雅
该文旨在调查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户使用情况,分析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优化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依据。通过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乡村服务点进行田野调查,以S-O-R(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作为分析手段,采用实地走访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语料,使用质化研究软件Nvivo11对其梳理与分析,揭示了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刺激、有机体、反应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用户流失行为模型,并结合模型中替代品、信息素养、信息、服务系统环境综合因素对用户流失行为产生影响的四条传导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议,以避免产生用户流失行为,提高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徐孝娟 赵宇翔 吴曼丽 朱庆华 邵艳丽
[目的/意义]用户流失作为社会化媒体领域的重要现象,尤其是大规模用户流失,研究仍多关注预测模型,对于这一现象的流失机理尚有待拓展。[方法/过程]首先在介绍社交网站用户流失概念的基础上,回顾已有相关文献,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Stimuli-organism-response)理论构建了社交网站用户流失行为整合模型,并通过定性的分析方法提出整合模型和研究假设;其次,以开心网及人人网的流失用户作为样本,采用结构化方程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验证了刺激、有机体及反应(流失意愿)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孟蝶 张艳
[目的/意义]探究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中辍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各变量的交互作用模式,为社交媒体开发商及运营商在改进服务品质、优化使用体验和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的管理实践提供具有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以强关系社交网络的典型应用微信朋友圈为实证研究对象,选取经验用户为研究样本并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文本数据,再采用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概念和范畴,并在S-O-R理论的研究框架下构建概念模型。[结果/结论]情境因素(平台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平台外部因素)作用刺激用户产生负面的情感认知,进而导致用户产生不同程度的中辍行为,而由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特征、使用特征和关系特征构成的个人因素对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中辍行为起调节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锰 蒋琳萍 郑建明 华钰文
文章从用户信息规避行为视角探究如何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和压力应对理论,以用户素养、文化氛围、服务质量、平台质量、信息质量为前因变量,用户信息规避行为为结果变量。采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的多重并发因果效应及其相应构型,归纳出“人文环境导向型”“素养导向型”“综合导向型”三种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机理,为解决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用户信息规避行为问题提供了借鉴。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敏 唐国庆 张艳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影响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对推进知识共享行为和提高知识共享效率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S-O-R范式,整合理性行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采用情境实验结合问卷访谈的规范性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多个知名虚拟社区获取211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结果预期对信任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愉悦感并无显著作用;感知规范对信任和愉悦感均有正向影响作用;信任和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知识共享 S-O-R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颖
该文应用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揭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数字包容的作用因素和内在机理,构建作用模型,总结作用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构建的作用模型包括服务、作用和能力3个维度,以及设施利用、资源利用、服务利用、资源赋权、交流赋权、认知赋权、访问能力、使用能力和数字能力9个要素。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有助于在资源、交流和认知方面赋权以用户,促使其平等获取与访问、有能力使用数字技术,并将其应用至数字生活中以获得收益。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促进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增强农民群体数字福祉提供建议和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何云梦 徐菲菲 剌利青 刘婧媛
文旅消费是促进经济回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引擎。文章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南京市夫子庙步行街和文旅消费新地标金陵小镇为样本收集地,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剖析文旅消费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文旅消费动机、文旅消费体验、文旅消费满意度和文旅消费忠诚度是文旅消费的主要驱动因素;(2)文旅消费动机是文旅消费的关键前因变量,直接、正向显著影响文旅消费体验,且文旅消费动机对景区环境和服务管理、旅游演艺和夜游项目的影响高于景区服务接待设施;(3)文旅消费体验直接、正向显著影响文旅消费满意度,是文旅消费动机和文旅消费满意度的中介变量,且景区环境和服务管理对文旅消费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对文旅消费动机和文旅消费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均明显强于旅游演艺和夜游项目、景区服务接待设施;(4)文旅消费满意度对文旅消费忠诚度存在直接、正向促进作用,在文旅消费动机、文旅消费体验与文旅消费忠诚度之间存在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文章揭示了文旅消费的作用机理,丰富了S-O-R理论在文旅消费领域的应用,对于文旅消费创新、高效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延章
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结合服务设计思维进行公共文化智慧服务设计研究,从理念、维度、要素、层次、价值五个方面展开用户参与式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分析,提出了创新服务设计理念、拓展服务设计维度、优化服务设计要素、细分服务设计层次、发挥服务设计价值的用户参与式公共文化服务设计方法,旨在通过用户参与式服务设计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用户体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田红娜 鲁玥茹 王卫
在数字时代,业务数字化既能帮助企业打破资源环境的限制,维持竞争优势,实现绿色发展,同时也可能导致创新能力下降。为厘清二者间关系,本文借助S-O-R理论,基于知识基础观,构建一个研究框架,并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实证探究业务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业务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知识基深度和知识基广度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可持续导向对业务数字化与知识基和绿色创新均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姚胜译 徐爽 樊舒 吴丹
公共文化服务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多语言用户进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研,是建设好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促进民族文化资源融合的必要前提。基于对内蒙、西藏和新疆三个民族地区多语言用户在功能、资源和服务终端三个方面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进行的聚类与统计分析,构建了积极需求型、潜在需求型和偏好需求型三种类型的用户画像,同时还就健全多语言服务功能、丰富多语言数字资源和拓展多元化服务形式对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贵 马双 孙彬
顾客互动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有关顾客互动和价值共创的内在机制并未得到充分研究,顾客互动并未引起实践界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将弥补这一缺陷并进行相关研究。本文以虚拟品牌社区为研究对象,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出发,剖析了顾客互动、顾客自我决定感和社区满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品互动和人际互动较强地促进了顾客的自我能力感和自我归属感,自我能力感显著地促进了社区满意,而自我归属感同社区满意之间的关系只是得到最低程度地支持。同时,本文也发现,自我能力感和自我归属感在顾客互动和社区满意之间扮演着中介作用角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渝 黄亮峰
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市场上电子书阅读客户端种类繁多,而针对电子书阅读客户端用户流失现象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引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中的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及满意度,实证研究影响电子书阅读客户端用户流失意愿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感知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感知成本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感知隐私风险对感知成本的解释力大于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感知价值的两大维度中,感知成本对用户满意度的解释力大于感知收益;社会影响对用户流失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次于满意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汤资岚
数字乡村战略下,智能技术与农村老龄公共文化服务的嵌入融合,有利于实现其资源端的数字化扩容、需求端的动态化平衡和政策端的协作化扶持,从充分性、契合性、均衡性维度提升农村老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存在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缓慢、农村老龄群体信息素养偏低、现有服务适老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内卷化等弊病,制约相应优势功能的发挥。据此,文章认为应针对性采取相应策略,从搭建服务平台、培育信息知能、引领内生需求、驱动外部资源、重构文化空间等方面着手,助推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村老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不断满足农村老龄群体美好晚年生活需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少惠 何志强
随着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其治理有效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章以贵州滚龙文化节为例,结合乡村场域特征,以关联性和公共性为种差属性,梳理贵州四村滚龙文化治理过程的资源选择样态。发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资源耦合互动作用下,四村在地性呈现出传统行政、传统惯习、科层参与、民间组织四种资源组合路径。通过比较发现本地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在地化形塑了乡村共同体供给的简约治理模式、普惠性供给的科层治理模式、价值共创的整合治理模式。同时也发现乡村社会情境与现代治理技术资源的适用性、治理资源更迭带来的不可持续性风险、治理资源的选择与组合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在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应注重以数字技术赋能治理资源升级、以差异性引领多元治理资源整合、以优秀传统文化张力激活治理资源韧性等要素功能,助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有效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华钰文 陈雅 王锰 钱婧
[目的 /意义]探究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升乡村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参与度,从而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方法 /过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32份语料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概念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根据模型阐述乡村用户的自主性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3种自我需要,与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缺乏动机3种个人动机类型,解释限制性环境、支持性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于个人和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解构乡村用户参与意愿的形成过程,最终提出改善提升用户参与数字素养教育意愿的建议,以期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缩小城乡数字素养鸿沟,促进更多乡村用户可以切实享受到数字乡村发展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