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
2023(316)
2022(262)
2021(224)
2020(200)
2019(423)
2018(400)
2017(835)
2016(443)
2015(485)
2014(470)
2013(458)
2012(418)
2011(380)
2010(368)
2009(307)
2008(302)
2007(240)
2006(215)
2005(191)
作者
(1163)
(957)
(921)
(916)
(591)
(405)
(399)
(370)
(343)
(325)
(301)
(300)
(297)
(297)
(292)
(282)
(279)
(269)
(253)
(238)
(228)
(221)
(219)
(218)
(214)
(209)
(208)
(207)
(195)
(192)
学科
(2168)
经济(2167)
方法(1141)
数学(1098)
数学方法(1096)
管理(824)
(756)
中国(734)
(559)
(522)
贸易(522)
(513)
(447)
企业(447)
(407)
农业(335)
(316)
(314)
(299)
(299)
劳动(298)
银行(295)
业经(292)
人口(291)
(290)
环境(284)
(281)
金融(281)
(279)
(278)
机构
大学(6133)
学院(5813)
(3232)
经济(3202)
研究(2392)
管理(2023)
中国(1894)
理学(1773)
理学院(1749)
管理学(1726)
管理学院(1716)
(1398)
经济学(1258)
科学(1199)
(1191)
经济学院(1165)
财经(1158)
(1127)
中心(1074)
(1069)
研究所(1050)
(882)
财经大学(878)
(828)
研究中心(785)
北京(768)
业大(702)
农业(697)
(697)
(685)
基金
项目(4351)
基金(3584)
科学(3557)
(3159)
国家(3140)
研究(3095)
科学基金(2678)
社会(2268)
社会科(2164)
社会科学(2164)
基金项目(1822)
自然(1596)
自然科(1553)
自然科学(1553)
自然科学基金(1531)
资助(1493)
教育(1403)
(1288)
(1238)
中国(1162)
(1156)
国家社会(1154)
编号(1044)
教育部(1035)
重大(982)
重点(960)
成果(931)
人文(917)
社科(875)
(859)
期刊
(2804)
经济(2804)
研究(1900)
中国(1138)
学报(968)
(941)
科学(904)
(775)
大学(730)
学学(708)
管理(666)
财经(619)
(607)
金融(607)
经济研究(549)
(542)
(499)
农业(487)
国际(460)
世界(451)
问题(401)
统计(347)
技术(328)
教育(324)
资源(303)
(299)
理论(286)
(275)
业经(272)
人口(269)
共检索到8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张静  
本文从要素禀赋、地理文化、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入探究促成区域自然人移动规则"GATS+"特征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所获相关承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龙  徐春春  陈中督  方福平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宇  
本文通过运用自相关性分析、消除趋势的波动分析(DFA)和多标度分形分析(Multifractal Analysis)等新型的统计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特征,并就实证结果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工作,特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启示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大超  孙莉莉  
对于胜任特征问题的研究源于西方心理学,将其引入我国之后,较好地适应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与国外30多年的研究成果相比,国内对于职业经理人胜任特征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尚不成熟,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职业经理人市场评价还在探索,职业经理人规则还有待建立。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挑战,深入研究职业经理人胜任特征模型已成为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振中  严慧珍  
近代以来,国际上发生了4次产业大转移,大约每30年一次,每次大致经历前、中、后3个阶段。各国产业转移发生前后不一,转入转出持续且交错发生,并呈现早期转移慢、中期转移快、后期转移减缓的特征。根据国际产业转移对主要转出国主要指标变化判断,我国目前正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中期阶段,应对内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有序推进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对外加快构建以我国为重心的区域供应链体系,增强国际产业转移主导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冬冬  
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历史悠久且实践经验丰富,20世纪初提出的“劳作学校”思想对德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缘起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呈现目标紧随时代服务产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多元学科交叉结构完善等显著特征,对我国学校具有一定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国强  徐龙炳  陆蓉  
汇率分布具有厚尾特征。这类问题往往很难用正态分布去描述。正是由于稳态分布能够很好地处理具有厚尾特征的分布 ,因此在金融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选取 15个主要币种对美元的汇率 ,在戴国强等 (1999)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应用稳态分布实证研究汇率波动的特性。本文的研究表明 ,15种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每日汇率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均呈现狭峰、厚尾的特征 ,特征指数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旻  王迎春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成人职业培训经历了创立与探索、破坏与重建、改革与发展、调整与提升、深化与完善五个时期。回顾成人职业培训70年的发展可以发现,始终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培训理念、遵循公益性与普惠性的价值取向以及坚持政府主导的办学原则,成为我国成人职业培训发展的重要特征。未来我国成人职业培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培训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制保障,实施多方联动的成本分担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琴  
构建国家资格框架是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学位证书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权威平台。苏格兰地区历经30年致力于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构建了涵盖苏格兰地区所有学历和资格证书的学分和资格框架,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最具完整的资格框架之一。该资格框架包含12个等级,采用学分制,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进行资格的评定。框架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构建主体的协同性、资格等级标准的包容性以及变革的循序渐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辉  张璟  
本文利用IMF发布的《汇率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考察了2000—2015年期间全球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框架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分布并未表现出向两极发展的趋势,虽然固定汇率制度占比持续稳定增长,但浮动汇率制度占比不断减少的同时,中间汇率制度占比持续强劲上升。第二,汇率锚和通货膨胀盯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日益盛行。第三,在汇率锚的货币政策框架中,美元是最主要的锚货币,欧元次之。第四,很多经济体在采用通货膨胀盯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同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浮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傅强  魏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深化主导了本轮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根据产品价值增值特性组织全球生产,促使产业转移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应沿着全球价值链阶梯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转移方式和价值链治理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俞贺楠  蔡泽昊  
总结劳动保障智库发展的国际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典型国家若干劳动保障智库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按照智库设立主体的性质梳理了各自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这些智库在研究主题、影响力保障、资金来源、人员构成、成果转化渠道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若干特征,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对未来建设中国特色劳动保障智库的若干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俞贺楠  蔡泽昊  
总结劳动保障智库发展的国际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典型国家若干劳动保障智库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按照智库设立主体的性质梳理了各自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这些智库在研究主题、影响力保障、资金来源、人员构成、成果转化渠道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若干特征,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对未来建设中国特色劳动保障智库的若干启示。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梁咏  
中国政府近年来对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以及对资源政策的持续强化管制,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引致贸易摩擦。2009年原材料案正是中外自然资源博弈的集中体现。由于WTO争端解决机构对该案裁决总体对中国不利,可能对中国资源政策调整和正当贸易权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原材料案入手,先分析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该案裁决的主要内容;着重讨论WTO争端解决中重要的举证责任问题,结合自然资源贸易摩擦的特点,探讨中国今后的应对立场与法律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苏豫  
粮食援助是WTO农业出口竞争领域的重要议题,多哈回合谈判试图制定有约束力的规则防止粮食援助沦为余粮处理工具。本文总结了粮援议题的国际规则演变,分析了《出口竞争协议》中的粮食圆柱体条款性质以及未来的谈判趋势。研究发现,WTO谈判放弃了2008年"模式草案"基于规则的粮援治理框架,《出口竞争协议》粮援条款延续了《农业协定》不具约束力的属性,无法防止成员透过粮援处理余粮。对中国来说,《出口竞争协议》为中国的粮食去库存及加快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应尽快构建契合WTO规范的粮援机制,并在下一轮谈判中争取宽松的粮援纪律得以维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