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1)
- 2023(11435)
- 2022(8998)
- 2021(7828)
- 2020(6159)
- 2019(13264)
- 2018(12845)
- 2017(24325)
- 2016(12679)
- 2015(13532)
- 2014(12787)
- 2013(12056)
- 2012(10493)
- 2011(9372)
- 2010(9067)
- 2009(8523)
- 2008(7922)
- 2007(6684)
- 2006(5740)
- 2005(4874)
- 学科
- 济(53043)
- 经济(52996)
- 管理(34764)
- 业(33050)
- 企(25454)
- 企业(25454)
- 方法(22900)
- 贸(21544)
- 贸易(21536)
- 易(20945)
- 数学(20050)
- 数学方法(19915)
- 业经(15220)
- 农(15198)
- 中国(13599)
- 财(13131)
- 产业(10972)
- 农业(10434)
- 地方(10126)
- 信息(9433)
- 学(9093)
- 总论(8983)
- 信息产业(8930)
- 出(8779)
- 银(8154)
- 制(8128)
- 环境(8128)
- 银行(8118)
- 融(7941)
- 金融(7940)
- 机构
- 学院(174928)
- 大学(172331)
- 济(76978)
- 经济(75839)
- 管理(65982)
- 理学(58276)
- 研究(57869)
- 理学院(57680)
- 管理学(56727)
- 管理学院(56429)
- 中国(42236)
- 科学(35375)
- 京(33924)
- 农(33146)
- 财(32528)
- 业大(28736)
- 所(28152)
- 财经(26648)
- 农业(26552)
- 中心(26385)
- 研究所(25941)
- 经济学(24619)
- 经(24384)
- 江(24137)
- 经济学院(22737)
- 院(21555)
- 范(20457)
- 师范(20121)
- 北京(19964)
- 财经大学(19862)
- 基金
- 项目(126530)
- 科学(99376)
- 基金(93264)
- 研究(89103)
- 家(83533)
- 国家(82890)
- 科学基金(70443)
- 社会(60138)
- 社会科(57369)
- 社会科学(57358)
- 省(49369)
- 基金项目(49136)
- 自然(44753)
- 自然科(43788)
- 自然科学(43774)
- 自然科学基金(43008)
- 划(41248)
- 教育(39599)
- 资助(36091)
- 编号(34991)
- 重点(28646)
- 发(27838)
- 创(27538)
- 部(26994)
- 国家社会(26516)
- 成果(26113)
- 创新(25760)
- 科研(24880)
- 计划(23404)
- 教育部(23200)
共检索到243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慧慧 郭琳 胡琳娜
本文通过构建数字贸易规则深度指数,利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RTAs的数字贸易规则深度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RTAs中数字贸易规则深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签署国的增加值贸易。不同内容的数字贸易条款和不同类型的RTAs对增加值贸易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其中数据流动条款促进作用最强,而多成员RTAs的数字贸易条款促进作用大于双边RTAs。从影响路径来看,数字贸易规则深化主要是通过减少跨境数据流动约束和倒逼国内营商环境优化来促进双边增加值贸易。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增加值贸易的影响因素,为中国加强数据跨境流动探索、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高水平制度供给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静媛 何树全 张润琪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贸易现已成为区域贸易协定(RTA)的重要议题。涵盖数据相关、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和消费者保护等条款的数字贸易规则从不同渠道影响数字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文章构建RTA数字贸易规则条款异质性指数,基于42个经济体2000~2014年的数字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实证检验了RTA数字贸易规则总深度、数据相关条款深度、市场准入条款深度、贸易便利化条款深度、消费者保护条款深度和争端解决条款深度对成员国不同行业、不同价值链数字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RTA数字贸易规则的签订显著提高了参与国数字行业国内增加值的出口,且数据相关条款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大;从行业角度看,RTA数字贸易规则总深度对制造业的促进效应大于其他行业;RTA数字贸易规则的签订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影响数字行业增加值贸易,且对复杂价值链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念利 王达 吴希贤
文章对2008~2019年全球缔结的区域贸易协定(RTAs)中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进行全面盘点,并构建指标体系对每项协定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度指数”进行测算。借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测算逻辑,文章对于全球30个出口经济体对53个进口经济体的双边数字内容贸易规模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文章针对RTAs框架下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对全球双边数字内容贸易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研究发现:RTAs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度提升能显著促进双边数字内容贸易;不同类别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版权保护”和“数字商标权保护”条款能对双边数字内容贸易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数字技术保护”和“数字知识产权执法”条款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知识产权规则对数字内容贸易的影响也存在行业差异,其中对数字游戏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大,数字图书贸易次之,数字视听贸易相对最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董林 李春顶
区域贸易协定(RTA)数字贸易规则深化的经济效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针对RTA数字贸易条款深度对全产业增加值贸易影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文章根据RTA条款属性分类构建了涵盖数据相关条款深度、贸易促进条款深度、信息安全条款深度、组织运行条款深度和条款总深度指数5类数字贸易条款异质性深度指数,并基于2000~2014年所有RTA成员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RTA数字贸易规则深度对成员国增加值贸易的影响,并分析了数字贸易条款深度对不同类型RTA和不同行业增加值贸易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1)RTA数字贸易条款显著促进了协定成员间的全产业增加值贸易,其中以数据自由流动为核心的数据相关条款深度正向作用最为显著;(2)RTA数字贸易条款深度对“北-北”型和“南-南”型贸易协定成员间增加值贸易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南-北”型协定的影响;(3)RTA数字贸易条款深度对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的积极作用要强于农业和服务业,RTA数字贸易条款深度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协定类型和产业异质性。文章提出,在RTA谈判中要深化数字贸易规则建设,加快构建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体系,积极促进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贸易基础建设和规则建设,增强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清杨 陈东阳 张宏
本文以增加值贸易框架为基础,构建了适用于供给侧视角的测算体系,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供给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考察,并从增加值出口载体、供给的下游行业以及国别流向三个维度解构分析了其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部分低技术和中技术行业对中国出口供给的增加值持续下滑,在出口生产体系中的供给地位趋于边缘化,还面临产能过剩等问题;高技术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升级趋势,但对高级复杂中间品等的供给能力仍较为欠缺。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供给侧结构趋于高级化,但2008年之后的世界经济波动使该趋势面临不确定性。中国制造业要避免尚未全面进入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却被挤出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局面。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制造业出口 供给侧结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霞 王志芳
在增加值视角下,使用GEPPML方法模拟相关RTAs (区域贸易协定)对主要出口经济体先进制造业敏感行业产品出口和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欧日、美日和美欧RTAs的实施会使相关行业产品的贸易和生产进一步向欧盟、美国和日本集中;RCEP的实施能够缓冲这些RTAs对中国相关行业产品出口和产出的冲击,但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大国贸易协定战略博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毛雁冰 方亚婷
基于增加值视角,本文以OECD-TiV A数据库2000—2018年67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数字贸易规则对提升ICT产品出口增加值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经济体之间数字贸易规则的缔结对ICT产品的出口增加值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随着对规则承诺水平的提高不断强化。相较于其他条款,“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类条款的促进效应更强;相较于ICT服务部门,ICT设备部门对提升产品出口增加值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强;相较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发展水平较高国家参与签订的数字贸易规则对提升ICT产品出口增加值的促进效应更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郭贞贞 陈永胜
本文选取2001—2018年间66个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区域贸易协定的数字贸易规则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的数字贸易规则深化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缩短制度距离促进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从数字贸易规则条款类型来看,电子商务章节条款与数字知识产权条款的正向促进效应显著;从不同收入类型的国家来看,对出口国为高收入国家的促进效应显著为正,而对贸易伙伴为中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促进效应显著为正;从产业类型来看,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出口增加值;从中间品和最终品来看,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中间品的正向促进效应较显著。本研究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龚同 张天顶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达成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能促进双边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机制分析显示,共同的第三方贸易规则关联对双边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存在促进效应,但该影响随着与第三方经济体构建的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数量的增长逐渐减弱;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关系的结构权力会推动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增长,而网络节点的结构权力会稀释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的贸易效应;异质性分析揭示,规则条款和规则模板的不同对增加值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并且随着规则广度的扩张和深度的强化,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基于以上结论,中国在构建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时,不仅需要关注规则的深度,还要注重伙伴关系的选择,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雪阳 郭王玥蕊
将全球价值链多阶段生产这一重要因素纳入贸易模型中,运用结构引力模型和具有多重高维固定效应的泊松回归方法(PPMLHDFE),选取2012—2017年66个经济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和17个制造业双边增加值出口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1)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成本节约渠道实现;(2)贸易便利化对处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生产阶段的中间品和最终品增加值贸易具有异质性影响,贸易便利化对最终品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效应更大;(3)贸易便利化会影响不同收入经济体的增加值贸易构成,中高收入经济体的相对变化最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念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念利
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多边化与区域化"并驾齐驱"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本文旨在对RTAs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32个经济体在RTAs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在多边服务贸易安排基础上所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RTAs 服务贸易 自由化 承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涛 刘仕国
本文阐释了增加值贸易核算的理念、产生机制和测度目的,并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建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新型国际分工、贸易格局以及就业跨境转移的影响。增加值贸易核算对世界贸易的国别结构、依存度和全球贸易失衡程度有了全新反映。本文还评估了增加值贸易核算架构下中国外贸的利得和失衡程度,廓清了中国在全球贸易失衡中的责任。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战略机遇期对提升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对深化贸易结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殷凤 党修宇 李平
本文基于协定文本覆盖、法律约束程度和条款深化形式三个维度量化区域贸易协定中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并使用2000—2018年OECD-TiVA数据库提供的服务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研究了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对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流动规则深度显著促进了缔约国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增长。机制检验显示,贸易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是数据流动规则深度促进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的重要渠道;细分贸易成本后发现,数据流动规则深度通过降低出口目的国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促进了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文章还从不同国别、行业、贸易协定、缔约时点和贸易关联程度五个视角,检验了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对服务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异质性促进效应。该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是,我国应按照不同缔约伙伴、行业、数据流动规则条款构建差异化的贸易谈判策略,在与其他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过程中尽快引入高标准数据流动规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枫 刘瑞翔
文章采用假设抽取的方法厘清了双边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三种主流指标,并结合生产侧与消费侧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核算指标,对现有增加值贸易理论和方法研究进行了补充。通过对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进行重新测算、比较和分解,发现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的消费性功能大于生产性功能。单纯计算消费侧的贸易差额高估了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单纯计算生产侧的贸易差额又低估了中美贸易顺差,只有将生产侧与消费侧相结合才能更客观地反映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生产侧的比重在上升,而消费侧的比重在下降。在行业层面,中国初级产品的增加值更多的是包含在工业制成品中为美国的消费环节而非最终生产环节所吸收;在制造业内部,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消费侧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较为缓慢,技术密集型部门基于消费侧的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在服务业部门,中美增加值贸易一直为逆差,但是在2013年和2014年,中美在最终品服务贸易环节的增加值贸易为顺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