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2)
2023(9155)
2022(7639)
2021(6674)
2020(5292)
2019(12131)
2018(11919)
2017(22193)
2016(12343)
2015(13950)
2014(13871)
2013(13799)
2012(13514)
2011(12559)
2010(12741)
2009(11696)
2008(11755)
2007(10767)
2006(9931)
2005(9286)
作者
(40463)
(33779)
(33766)
(31628)
(21385)
(16442)
(15303)
(13210)
(13050)
(12208)
(11638)
(11495)
(10957)
(10826)
(10797)
(10445)
(10252)
(10056)
(9858)
(9816)
(8624)
(8511)
(8461)
(7812)
(7743)
(7614)
(7562)
(7481)
(7115)
(6858)
学科
(58634)
经济(58574)
(29153)
管理(28965)
(20897)
企业(20897)
方法(20488)
中国(19328)
数学(17569)
地方(17389)
(17368)
数学方法(17305)
业经(13899)
(13393)
农业(12028)
(10526)
贸易(10516)
(10324)
金融(10324)
(10311)
(10270)
银行(10267)
(10240)
(10106)
(10023)
(9978)
地方经济(9772)
环境(9384)
理论(8306)
发展(8017)
机构
大学(184617)
学院(184423)
(73594)
研究(73315)
经济(71926)
管理(61970)
中国(54656)
理学(52001)
理学院(51232)
管理学(49958)
管理学院(49629)
科学(48073)
(41989)
(41877)
(39761)
研究所(36094)
农业(33238)
中心(32574)
(32482)
业大(31896)
(30465)
北京(26935)
(26719)
(26319)
师范(26305)
财经(24930)
(24815)
(24041)
科学院(22712)
经济学(22484)
基金
项目(119021)
科学(91840)
基金(83534)
研究(82881)
(75868)
国家(75172)
科学基金(61770)
社会(51583)
社会科(48795)
社会科学(48782)
(48406)
基金项目(43168)
(41171)
自然(40156)
自然科(39215)
自然科学(39199)
自然科学基金(38486)
教育(37872)
资助(35039)
编号(32565)
(30713)
重点(27851)
成果(27551)
(25006)
发展(24718)
课题(24695)
(24387)
(24172)
计划(23826)
科研(22919)
期刊
(90841)
经济(90841)
研究(57866)
中国(45644)
(39949)
学报(37686)
科学(32236)
大学(27899)
农业(27462)
学学(26123)
管理(24861)
教育(24713)
(23147)
(19158)
金融(19158)
技术(16116)
业经(15499)
经济研究(14806)
(14500)
财经(12593)
问题(11468)
(10999)
业大(10574)
(10518)
图书(10320)
统计(9404)
(9399)
技术经济(9195)
世界(9186)
农业大学(8998)
共检索到298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牛鹏飞  仇农学  
【目的】同时定量检测苹果汁中乳酸、富马酸、5-HMF和展青霉素,建立一种基于多通道紫外检测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mmID,5.0μm),以pH为2.5的磷酸水溶液和乙腈按95:5混合为流动相,在流速1.00ml·min-1,温度30℃下进行乳酸、富马酸、5-HMF和展青霉素的色谱分析。【结果】前10min,两种有机酸在210nm下被分离和检测;后10min,5-HMF和展青霉素于276nm下被分离和检测。检测限分别为:乳酸0.1790mg·L-1、富马酸0.0032mg·L-1、5-HMF0.0057mg·L-1和展青霉素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红  袁亚宏  岳田利  
【目的】优化固定化失活酵母细胞去除苹果汁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以实现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有效去除。【方法】以固定化失活酵母为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吸附时间及苹果汁pH值等对展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的最佳工艺。【结果】 各因素对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苹果汁pH值>吸附时间>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固定化失活酵母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为: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为90.52 μg/L,苹果汁p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红  袁亚宏  岳田利  
【目的】优化固定化失活酵母细胞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工艺条件,以实现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有效去除。【方法】以固定化失活酵母为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吸附时间及苹果汁pH值等对展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的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苹果汁pH值>吸附时间>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固定化失活酵母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为: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90.52μg/L,苹果汁pH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明涛  毕静莹  刘邻渭  Mansel W Graffith  
为了研究苹果汁生产中棒曲霉素产生菌的快速检测,利用实时PCR方法快速检测扩展青霉的可能性,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在polygatacturonase基因引物设计和传统PCR扩增扩展青霉DNA的基础上,研究实时PCR扩增时退火温度、引物浓度以及底物质量浓度对扩增效果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参数。结果表明,用Lightercy-cler实时PCR扩增扩展青霉DNA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1℃,最佳引物浓度为0.20~0.40μmol/L,底物质量浓度对实时PCR扩增的影响较小。在以上参数下,可以获得良好的PCR扩增曲线、产物溶解曲线以及清晰的产物条带。研究获得的快速检测扩展青霉的实时PCR参数,可用于浓缩苹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继云  
展青霉素是由青霉属、曲霉属、丝衣霉属等真菌产生的一种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果品及其制品中,苹果及其制品是主要污染源,也是人类膳食中展青霉素最主要的来源。展青霉素有各种急性、慢性和细胞水平的危害。国际组织和不少国家均制定了果品及其制品中展青霉素限量。扩展青霉是最主要的产展青霉素真菌,能污染许多种果品及其制品。扩展青霉地域分布甚广,许多国家均分离到了其菌株。作为植物病原菌,扩展青霉往往通过果实上的伤口如受伤部位、害虫为害部位、病菌感染部位,以及果柄、开放的萼筒、皮孔等部位入侵。过熟和长期贮藏的水果更易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麻丽平  霍学喜  
本文选取1981~2010年间的国际低酸苹果汁等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低酸苹果汁出口量、浓缩苹果汁出口量和价格、鲜食苹果出口量和价格对低酸苹果汁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低酸苹果汁价格与各因素之间所存在的长期相互关系,而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鲜食苹果的出口量及价格。此外,结合1991~2010年我国苹果汁出口状况,我国低酸苹果汁出口量近年来稳定增长的趋势,结合浓缩苹果汁价格变化情况,分析我国低酸苹果汁出口与国际低酸苹果汁价格之间的关系,围绕提高我国低酸苹果汁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青峰  岳田利  袁亚红  高振鹏  
从浓缩苹果汁生产原料中分离出多种棒曲霉素产生菌,形态学初步鉴定表明其均为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为确定其分类地位,又用ITS-DNA测序鉴定进行了验证。将ITS-r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提交到EuropeanMolecularBiologyLaboratory(EMBL)核酸数据库,通过Blast程序,将ITS-rDNA序列与Genebank中的核酸序列进行对照,结果确定其确为青霉属与曲霉属菌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贻椿  岳田利  袁亚宏  高振鹏  
为了解和控制我国浓缩苹果汁中的嗜酸耐热菌,对浓缩苹果汁生产过程主要工段和生产车间的空气及用水,进行了采样和分离鉴定,并与标准菌株A.acidoterrestris和已知分离菌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了3株污染浓缩苹果汁的嗜酸耐热菌;在耐热、耐酸性检验中,这3株菌均可以较好地生长,符合脂环酸芽孢杆菌属嗜酸耐热的特点。与标准菌株和已知分离菌株细胞、菌落形态观察、生长条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的比较表明,这3株菌与标准菌株有较大的相似性,与标准菌应为同属不同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耿敬章  仇农学  
利用自行设计的批式欧姆加热装置,研究了欧姆加热对苹果汁中酸土脂环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的杀灭作用。分析了欧姆加热的温度、电压、加热时间、pH值及加热体积等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欧姆加热可以有效地杀灭苹果汁中的酸土脂环芽孢杆菌。杀菌率随电压、温度和加热体积的升高而增大,随pH值的降低而增大。由于电压、pH值和加热体积的变化会改变欧姆加热系统中的电流,从而可以降低杀菌的操作条件,提高杀菌效率。图4参15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林亮  黄文荣  林明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贸易措施,如关税、配额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逐渐削弱,而以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突出。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一国制定的一些强制性和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影  邱静  魏吉安  孟庆翔  
利用手性衍生化试剂L-薄荷醇和气相色谱柱前衍生化,将瘤胃液和青贮液中L-和D-乳酸对映体转化为酯类非对映体对,建立同时分析发酵液中乳酸对映体和挥发酸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乳酸对映体的质量浓度在0.05~10.00 mg/m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R2=0.999 5和R2=0.999 6。乳酸对映体的回收率为96.15%~108.24%,且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采用本方法检测瘤胃液和青贮液样品的L-和D-乳酸对映体含量,并且与酶学检测法进行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液中挥发酸经衍生化处理,可以与L-和D-乳酸对映体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检测,各组分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宁馨  鲁群  丁士勇  刘睿  向世利  
以乳酸菌发酵湖北杂交枸杞果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枸杞果汁过程中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蔗糖、葡萄糖、果糖作为碳源产酸,pH显著降低,其中乳酸、乙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而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显著下降;枸杞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原儿茶酸在未发酵枸杞果汁中未检出,经发酵后含量增至40.55μg/mL,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3-羟基肉桂酸、杨梅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3.44%、42.40%、170.73%和12.30%;乳酸菌发酵改变了枸杞果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其中,醇类、酸类、烯烃类物质含量增加,而醛类、酮类等含量减少,且新产生了乙醇、1-己醇、芳樟醇等挥发性成分;枸杞果汁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抗氧化性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分别提高了21.42%、14.18%、51.75%,这些变化与果汁发酵液中原儿茶酸、儿茶素、杨梅素、3-羟基肉桂酸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张百良  孙治强  赵惠忠  王兰菊  李志敏  张杰  
采用微热探针法测试装置进行了果汁热导率试验。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每次只需试样 5 0mL ,且测试时间 90 % ) ,并得到了 2 7℃环境温度下不同质量分数区域苹果汁热导率的经验公式。对几种不同质量分数区域苹果汁热导率的测试结果表明 ,实际测定结果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能很好地吻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凤奇  李景梅  杨洲红  
【目的】制备抗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重组嗜酸乳酸杆菌,并初步探索其免疫效果。【方法】采用DNAStar软件选取EPEC E2348/69的eae全基因中抗原性较高的984bp片段(编码328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eae Int328)为目标序列,以EPEC E2348/69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eae Int328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SIP409-eae Int328,电转化法获得相应的重组嗜酸乳酸杆菌,采用SppIP诱导重组菌表达,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以BALB/c雌性小鼠为受试动物,灌胃重组嗜酸乳酸杆菌15d后,再灌胃EPEC,第21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慧敏  潘雪峰  杨恒  陈晨  陈银基  
【目的】探索不同萌发状态小麦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等主要致敏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醇溶蛋白、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变化,为无麸质食品的研发和发芽小麦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控制发芽条件获得7种不同萌发状态的小麦,采用SDS-PAGE分析不同萌发状态小麦醇溶蛋白(Gliadins)、谷蛋白(Glutenin)的亚基组成变化,通过R5 ELISA和RP-HPLC进一步测定小麦发芽过程中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变化。【结果】以R5 ELISA法和RP-HPLC法两种方法可有效测定小麦中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发芽处理对上述过敏蛋白及亚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麸质蛋白含量在发芽初期变化不大,后期显著减少;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α-/β-醇溶蛋白的相对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大幅度降低(从未处理小麦籽粒的41.85%降低到发芽处理后的31.51%—35.35%,P<0.01),γ-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从31.37%显著增加到发芽处理后的36.69%—39.02%(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