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2)
- 2023(8627)
- 2022(7593)
- 2021(6905)
- 2020(6223)
- 2019(14432)
- 2018(14579)
- 2017(27378)
- 2016(15698)
- 2015(18117)
- 2014(18717)
- 2013(18316)
- 2012(17214)
- 2011(15545)
- 2010(15894)
- 2009(14861)
- 2008(14799)
- 2007(13610)
- 2006(11516)
- 2005(10202)
- 学科
- 济(64434)
- 经济(64362)
- 管理(42204)
- 业(38577)
- 方法(34129)
- 企(31188)
- 企业(31188)
- 数学(30663)
- 数学方法(30187)
- 农(17168)
- 学(16211)
- 中国(15938)
- 财(15852)
- 制(12719)
- 地方(12450)
- 业经(11573)
- 理论(11377)
- 农业(10926)
- 贸(10910)
- 贸易(10907)
- 易(10555)
- 和(10055)
- 银(9815)
- 银行(9776)
- 务(9512)
- 财务(9468)
- 体(9467)
- 融(9462)
- 金融(9454)
- 财务管理(9438)
- 机构
- 大学(229544)
- 学院(228956)
- 济(87345)
- 经济(85262)
- 管理(84213)
- 研究(79018)
- 理学(72490)
- 理学院(71628)
- 管理学(69799)
- 管理学院(69397)
- 中国(58692)
- 科学(52922)
- 京(49337)
- 农(47532)
- 所(42488)
- 财(40318)
- 业大(39577)
- 研究所(38905)
- 农业(37921)
- 中心(36689)
- 江(35824)
- 财经(31826)
- 北京(30828)
- 范(30334)
- 师范(29900)
- 经(28662)
- 院(28180)
- 州(28099)
- 技术(27192)
- 经济学(26288)
- 基金
- 项目(153748)
- 科学(118666)
- 基金(109233)
- 研究(107374)
- 家(97221)
- 国家(96455)
- 科学基金(80578)
- 社会(64533)
- 省(62149)
- 社会科(61000)
- 社会科学(60978)
- 基金项目(57163)
- 自然(54238)
- 自然科(52984)
- 自然科学(52966)
- 划(52739)
- 自然科学基金(51979)
- 教育(51174)
- 资助(46484)
- 编号(44380)
- 成果(36863)
- 重点(35275)
- 部(33384)
- 发(32632)
- 课题(31683)
- 创(31196)
- 计划(30612)
- 科研(30310)
- 创新(29234)
- 大学(28054)
共检索到336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 袁德义 范晓明 李建波 卢孟柱 陈军
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的重要器官,研究与根毛生长发育调控相关的基因对培育优良经济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模式植物,拟南芥是一种理想的根毛研究材料。RHD3基因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根毛的顶端生长,对内质网的正常形态的维持也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rhd3突变体中引起根毛及内质网缺陷的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对于rhd3突变体中引起根毛及内质网缺陷的机理还尚未清楚。该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对比野生型拟南芥WT、rhd3-1:GFP-HDEL及rren108双突变体根毛及细胞内质网形态,探讨RHD3调控根毛的遗传互作因子及作用机理。表型统计结果表明:rren108的平均根毛长度与rhd3-1的根毛长度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 袁德义 范晓明 李建波 卢孟柱 陈军
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的重要器官,研究与根毛生长发育调控相关的基因对培育优良经济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模式植物,拟南芥是一种理想的根毛研究材料。RHD3基因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根毛的顶端生长,对内质网的正常形态的维持也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RHD3突变体中引起根毛及内质网缺陷的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对于RHD3突变体中引起根毛及内质网缺陷的机理还尚未清楚。该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对比野生型拟南芥WT、RHD3-1:GFP-HDEL及RREn108双突变体根毛及细胞内质网形态,探讨RHD3调控根毛的遗传互作因子及作用机理。表型统计结果表明:RREn108的平均根毛长度与RHD3-1的根毛长度差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红 董爽 李伟涵 张丽霞 陆晓春
高粱叶夹角是指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高粱叶夹角大小直接影响叶面积指数,从而影响群体的光合效率,最终影响籽粒产量。适宜角度的叶夹角有利于塑造紧凑株型改善群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和产量。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诱变高粱测序品种BTX623,获得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高粱叶夹角变小的突变体。该突变体在幼苗期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在拔节期开始出现叶夹角变小、并伴随叶耳(叶片与叶鞘相接处的耳状或镰刀状的延伸物)周长变小和叶片变窄变短等性状,观察拔节期倒4叶叶耳石蜡切片结果表明:突变体植株倒4叶叶耳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层数变少。该突变体暂被命名为LA1(leaf angle1)。抽穗开花期,LA1的各节位叶夹角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节位的叶耳周长则呈现与叶夹角变化相反的趋势,说明该突变体植株的叶夹角大小与叶耳周长呈负相关且叶夹角的变化主要由叶耳周长变化引起的。遗传分析表明:LA1的叶夹角变小的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调控,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的z1s11e1和z1s11e14两个标记之间,其物理距离为70kb,该区间共包含12个注释基因,研究结果为LA1基因的克隆和解析高粱叶夹角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粱 突变体 叶夹角 基因定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莹 王瑾 崔清志 杨慧萍 李秀敏 刘峰
以通过EMS诱变筛选得到的黄色花药辣椒突变体Caya为材料,以野生型樟树港辣椒ST–8为对照,测定花药中花青素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花粉活力鉴定,发现突变体Caya花药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花粉活力与ST–8的无显著变化。以ST–8和Caya进行正反交,得到F1群体,F1自交构建F2群体,F1和Caya回交构建BC1群体,调查各群体的紫色花药和黄色花药植株数量,分析花药颜色的遗传规律,发现黄色花药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BSA–Seq技术对控制花药颜色的基因进行定位,将候选区域锁定在2号染色体142Mbp至157Mbp;设计9对SNP标记对F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分型,进一步缩小候选区间,最终将目的基因定位于147 461 604 bp至150 376 942 bp,在候选区间内筛选到2个与花青素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登录号为Capana02g002586、Capana02g00276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莹 王瑾 崔清志 杨慧萍 李秀敏 刘峰
以通过EMS诱变筛选得到的黄色花药辣椒突变体Caya为材料,以野生型樟树港辣椒ST–8为对照,测定花药中花青素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花粉活力鉴定,发现突变体Caya花药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花粉活力与ST–8的无显著变化。以ST–8和Caya进行正反交,得到F1群体,F1自交构建F2群体,F1和Caya回交构建BC1群体,调查各群体的紫色花药和黄色花药植株数量,分析花药颜色的遗传规律,发现黄色花药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BSA–Seq技术对控制花药颜色的基因进行定位,将候选区域锁定在2号染色体142Mbp至157Mbp;设计9对SNP标记对F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分型,进一步缩小候选区间,最终将目的基因定位于147 461 604 bp至150 376 942 bp,在候选区间内筛选到2个与花青素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登录号为Capana02g002586、Capana02g00276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素明 张昌毅 彭楠 梁运祥 佘群新
为在体内研究古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机制,利用基因敲除的方法,对泉古菌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进行研究,构建了冰岛硫化叶菌编码真核生物NER解旋酶XPB同源蛋白的基因xpb1和xpb2单缺失突变体,从而在体内分析xpb1和xpb2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基因xpb1或xpb2不是冰岛硫化叶菌存活的必需基因。表型分析发现,xpb1和xpb2基因单缺失突变体相较野生型菌株REY15A,对DNA损伤试剂4-NQO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分别表现出轻微敏感性和不敏感性,暗示NER解旋酶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立凯 黄明 刘永柱 王慧 陈志强 郭涛
【目的】通过对一份航天诱变水稻(Oryza sativa L.)开颖半不育突变体Ohss(Open-huLL semi-steriLity)进行形态特性调查、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筛选候选基因,为下一步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航恢七号为材料,通过"神舟八号"飞船搭载,诱变获得一份水稻开颖半不育突变体Ohss。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解剖观察,分析颖花器官发育突变特点。调查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花粉可育率、自然结实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对其育性进行鉴定。随机选取5个成熟单株,考察穗部谷粒相关性状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覆盖全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检测,解析空间诱变的分子变异效应。以航恢七号、F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祖秀 汤泽生
叶色黄化突变属于叶绿素突变。对大麦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研究及遗传控制分析,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国内,除李玉湘等对大麦叶绿体突变体中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进行过一些研究外,尚未见对大麦叶绿体突变体遗传控制的研究报道。笔者用30KR_(60)Coγ射线处理早熟三号大麦干种子,在M_2代分离群体中获得叶色浅黄突变体。突变体的早期世代有少量绿苗分离的现象,现已无分离,能稳定遗传。 叶绿体有自己的遗传物质(ct DNA)。但叶绿体中许多重要的蛋白质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的。故叶绿体是受细胞核基因和质体基因(ct DNA)的双重遗传控制。核基因突变或质基因突变都可能产生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本文对突变体进行的...
关键词:
大麦 黄化突变体 遗传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琨 刘志勇 单晓菲 刘文杰 梅发博 屈高扬 范伟强 冯辉
在自日本武藏野种苗公司引进的青梗菜杂交种华冠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再生DH系中,发现了一个能稳定遗传的黄化突变体,命名为pylm。与正常的青梗菜相比,pylm外型细弱,植株通体黄化,且下胚轴异常伸长。在幼苗7周大时,对突变体和对照材料的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突变体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62%、75%、58%和66%。对突变体和对照材料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对突变体叶片中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
关键词:
青梗菜 黄化突变体 遗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涛 纪庆绵 陈志强 王慧 刘永柱 张建国
通过对籼稻美香占经空间诱变筛选出的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MLA-1进行遗传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MLA-1与高直链淀粉含量材料杂交的F2籽粒群体直链淀粉含量呈现一对等位基因3:1分离模式,且低直链淀粉籽粒均表现为半透明胚乳性状,F2代植株中低直链淀粉含量植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植株及高直链淀粉含量植株的分离比例为1:2:1;而MLA-1与糯稻"荆香糯"杂交的F2代单株自交穗出现糯粒穗、杂合(糯粒和半透明粒)穗及半透明籽粒穗三种类型,比例为1:2:1.选用180对微卫星引物对MLA-1和对照美香占进行SSR分析,有22.8%的扩增产物在两个材料间表现出了多态性,第6染色体短臂上与Wx基因紧密连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喜 周春雷 任雅琨 杨春艳 何旎清 柳周 江玲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叶色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为水稻叶绿素合成与质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与‘日本晴’、‘越光’杂交构建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WGL。[结果]白化转淡绿叶突变体WGL由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南京11’获得,2叶1心期叶片开始转绿,但叶缘和叶尖仍表现白化。4叶期后,WGL叶色表现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GL的株高显著降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分蘖、千粒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叶期和抽穗期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3叶期WGL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抽穗期叶绿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涛 刘燕清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为发掘、定位和克隆水稻窄卷叶相关突变基因,揭示叶片发育机理。对武运粳7号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品系中发现的窄卷叶突变体进行了表型观察、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在叶片形态发生改变的同时,其株高、分蘖性、穗长、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以500株辐恢838/nrl(t)的F2隐性单株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NRL(t)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短臂末端RM11-01、RM11-11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60 kb的范围内。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存在26个预测的基因,测...
关键词:
水稻 窄卷叶 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文辉 严维 陈竹锋 谢刚 卢嘉威 刘东风 唐晓艳
【目的】对水稻甲磺酸乙酯(EMS)诱变产生的雄性不育突变体oss125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改进的MutMap方法克隆突变基因,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功能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籼稻品种黄华占,通过观察表型,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记为oss125。将oss125与野生型黄华占进行杂交,调查F1的育性和F2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随机挑取F2中30个雄性不育表型的株系,提取DNA后等量混合形成DNA池,采用IlluminaHiseq2000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改进的MutMap方法分析测序数据获得候选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采用高分辨率溶解(HRM)方法确定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悦 孙娟 韩思迪 范磊 许凯文 江玲 王春明
[目的]水稻叶片作为重要的光合器官,是作物产量的形成基础。叶色突变体不仅可以作为育种标记,还是研究叶绿体发育和培育高光效水稻品种的先决条件之一。[方法]从籼稻品种‘9311’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了1个水稻黄叶突变体yl。利用yl/‘宁粳4号’杂交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yl突变体的幼叶表现出明显的黄化,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下降。突变体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结构排列松散。与野生型相比,yl突变体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下降。该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第9染色体长臂上,进一步开发分子标记把定位区间缩小在14.5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小秋 付磊 王兵 肖云华 邓晓建
【目的】对雄性不育突变体802A进行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并对不育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方法】调查802A突变体的花粉育性、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同时对其不育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以802A/Ⅱ-32B F2和802A/02428 F2为定位群体,运用SSR、InDel等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结果】802A突变体的花药瘦小、干瘪、不开裂,外观呈乳白色,花粉以典败为主,属于普通雄性不育类型。同时,该突变体还表现颖壳变细、扭曲,剑叶变短、变窄、内卷,穗颈包颈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802A的雄性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不育突变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的SSR引物RM3513附近,In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