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2)
- 2023(13934)
- 2022(12094)
- 2021(11328)
- 2020(9536)
- 2019(21574)
- 2018(21218)
- 2017(40965)
- 2016(22042)
- 2015(24604)
- 2014(24140)
- 2013(23936)
- 2012(21527)
- 2011(19452)
- 2010(19000)
- 2009(17553)
- 2008(16993)
- 2007(14453)
- 2006(12500)
- 2005(10652)
- 学科
- 济(85523)
- 经济(85436)
- 管理(64022)
- 业(61670)
- 企(51986)
- 企业(51986)
- 方法(41790)
- 数学(35637)
- 数学方法(35280)
- 贸(25379)
- 贸易(25368)
- 易(24644)
- 农(22205)
- 中国(20518)
- 财(20415)
- 业经(19678)
- 学(19547)
- 地方(16454)
- 理论(14662)
- 农业(14604)
- 技术(14025)
- 和(13868)
- 环境(13727)
- 务(13683)
- 财务(13618)
- 财务管理(13601)
- 制(13487)
- 企业财务(12754)
- 划(11876)
- 银(11624)
- 机构
- 大学(314741)
- 学院(312579)
- 管理(125980)
- 济(123686)
- 经济(121232)
- 理学(110909)
- 理学院(109704)
- 管理学(107774)
- 管理学院(107252)
- 研究(103535)
- 中国(73043)
- 科学(67063)
- 京(66186)
- 农(55190)
- 所(51990)
- 业大(51789)
- 财(51510)
- 研究所(48262)
- 中心(45947)
- 农业(43922)
- 财经(43011)
- 江(42596)
- 北京(41035)
- 范(40406)
- 师范(39933)
- 经(39256)
- 院(37745)
- 经济学(36171)
- 州(34910)
- 商学(33181)
- 基金
- 项目(224743)
- 科学(175497)
- 基金(163592)
- 研究(158429)
- 家(144973)
- 国家(143829)
- 科学基金(122721)
- 社会(99886)
- 社会科(94712)
- 社会科学(94686)
- 基金项目(87811)
- 省(87638)
- 自然(82733)
- 自然科(80832)
- 自然科学(80808)
- 自然科学基金(79347)
- 划(74359)
- 教育(72077)
- 资助(66964)
- 编号(63664)
- 重点(50133)
- 成果(49521)
- 部(48751)
- 创(47258)
- 发(47243)
- 创新(44050)
- 科研(43624)
- 课题(42785)
- 计划(42221)
- 教育部(41434)
共检索到432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艺 文淑惠
RCEP是东亚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基于改进的贸易联系强度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7—2021年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与各成员国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演变趋势,并对贸易网络演化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RCEP制造业整体贸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中国成为贸易网络的中心,但在全球价值链上仍处于中低端位置。第二,网络中心度和贸易联系强度对成员国的GVC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聚类系数与GVC分工地位负相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的聚类系数对GVC分工地位有正向影响。RCEP成员国均能从区域贸易网络发展中受益,但发达国家GVC分工地位提升更显著。第三,技术溢出、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韧性三种中介机制的效应具有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实现GVC分工地位提升。而对于发达国家,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产业转移的中介效应更明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李荣林
本文采用2007—2019年DESTA的双边贸易协定数据库和ADB-MRIO投入产出表数据库,构建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中心度和结构洞指标,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均显著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经过替换估计模型和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签署第二代贸易协定有助于从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效应中获得较多收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从其中获得较少收益。自由贸易协定网络通过技术扩散和制度改善促进了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本文研究结论为助推中国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探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萍
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当前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数字贸易开放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攀升GVC中高端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ADB-MRIO(2021)与OECD的DSTRI数据库构建了2014—2020年的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贸易成本削减、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及研发创新激励效应是其重要作用机制;拓展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因出口市场、产业类别、行业显性比较优势及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而呈现明显不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陆亚琴 韩雨杉
运用2010—2017年ADB-MRIO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并实证检验了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1)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其影响路径表现为缩短后向联系的生产链长度来实现;(2)贸易便利化的4个细分指标均表明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又以口岸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3)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促进中国中低技术层次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作用明显。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制造业 RCEP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莉 郭容含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常态化使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给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全新挑战,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低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抑制性更强。对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进口中间品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介变量,自由贸易协定能够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效应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为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抑制效应,需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增值能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侯方淼 萧建秀 张凤佳 肖慧 陈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错综复杂,探讨一国木质林产品生产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必须将其置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网络中。文章首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整体层次与网络个体层次分析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总体特征与单个国家的特征,进而将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结合起来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基于全球40个国家2002-2020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探讨一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对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的系数分别是0.036和0.005,而网络中心性的系数是-0.363,这表明一国贸易网络联系强度每上升1个单位,该国在贸易网络中所占据的份额加大,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随之提升0.036个单位;一国贸易网络异质性每上升1个单位,其地理分布集中度就下降1个单位,降低了该国对外贸易依赖风险,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随之提升0.005个单位;而一国的网络中心性每上升1个单位,表明与该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但是盲目地扩张贸易对象的数量并不能提升该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出三点政策启示:第一,加快木材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与更多高水平国家建立贸易联系;第二,不断开拓国际多元化市场,稳定木材产业全球供应链;第三,加强平等互利的贸易联系,构建以我国为主的区域价值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红枫 王雪童 马世群
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重点与难点,农产品贸易正日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解析,并通过构建扩展形式的聚类系数等指标考察农产品贸易网络从RCEP协议提出至今的动态演变特征,采用基本贸易单元和贸易区中区进一步探究网络内部微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利用QAP模型对网络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良好的贸易演进倾向,逐步形成汇集多方、多中心化格局;RCEP农产品贸易网络的紧密性与联动性逐年提升,且动态视角下的网络结构间存在递延关联,推进了农贸区中区的存在与发展;农业资源禀赋、国家需求规模和国家文化背景因素积极推进RCEP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演进,而是否接壤的条件则阻碍了该进程;我国在RCEP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凭借贸易量级优势取得了突出的中介地位,但距离成长为农贸优势国和中心国仍任重道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盈盈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研究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而抑制了其后向参与,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大于发达国家;不同服务部门的开放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零售、电信、金融和专业服务部门的自由化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而运输服务部门自由化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助力制造业利用国内外优质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金玉萍 李光勤 刘雪燕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方法,采用2000—2018年全球42个国家的双边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贸易数据测算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指标,考察其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一国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的深度能够显著提高非高收入国家、非OECD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网络的广度能够显著提高高收入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一国的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实现价值创造提高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世界各国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述忠 任婉婉 吴国杰
开放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内涵不断扩展,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日渐错综复杂,对一国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考察必须将其置身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网络中。基于1996~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本文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格局,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3个维度对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进行了刻画。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演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国家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实证检验了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对其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对一国的全球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稳健、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飞
文章立足微观层面企业贸易网络,在分析贸易网络如何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基础上,利用上市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网络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在通过控制内生性、改变测度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可达性是贸易网络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影响渠道。此外,贸易网络对东部地区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效应较大;市场可达性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成新轩 宋长钰 王家琛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RCEP各成员国在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结构演变。在一般均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事前评估RCEP关税削减对亚太区域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RCEP成员国间的中间品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区域内中间品贸易总量的贡献度在不断上升,对中间品贸易的依赖度却在下降。RCEP关税削减将显著提升本区域内成员的GVC参与度,且关税削减力度越大,对其GVC参与度的提升作用越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屠年松 李柯 柴正猛
文章以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作为切入点,利用2007—2019年的国别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对RCEP其他成员国制造业GVC分工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间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对后者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国家样本来看,无论是对RCEP中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趋势,但对发达国家的促进作用高于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
双向FDI GVC分工位置 RCE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贸易限制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工序贸易公平感知与企业社会责任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各国贸易附加值比较的视角
增加值视角下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特征与价值链分工水平提升
国内贸易网络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基于市场可达性的中介效应
RTA中数字贸易规则对成员国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区分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的国际投入产出表
中国对RCEP成员国直接投资的区域价值链重构效应研究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与Koopman分工地位指数的比较分析
数字经济渗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跨国经验研究